叢話二十四·雜記下
關燈
小
中
大
:“卅載齑鹽廿澹泊,一宵風雪了因緣。
”是夕死。
虞山王雲上名岱,能詩,家素貧,常出門負米。
其夫人席氏亦工吟詠,有“愁連雙鬓改,貧覺一身多”之句,傳誦藝林。
合肥女史趙景淑,字筠湄,少有夙慧,喜讀書,嘗集古今名媛四百餘人,各為小傳,題曰《壺史》。
又著《香奁雜考》一卷,征引詳博,至于韻語,特其餘事耳。
其論本朝詩則取王阮亭、李丹壑一派,而不喜明七子,辄效李長吉,蓋天性然也。
記其《舟中聞雁》一首雲:“柁樓不寐寒燈挑,愁聽征雁聲嗷嗷。
西風穿林霜月小,北鬥插地秋天高。
羁臣海上魂應斷,獨客天涯渺河漢。
隻有漁舟自在眠,空江影落寒星亂。
”又《湖上吊韓蕲王》雲:“君相籌邊隻議和,北來鼙鼓震關河。
小朝已定紅羊劫,大将空悲白雁歌。
三字獄成同調少,兩宮雠在痛心多。
江山滿眼都殘阙,忍向西湖策蹇過。
”慷慨沈雄,能寫出蕲王一生心事。
則又絕去阮亭蹊徑矣。
沒時才廿四,尚未字人,惜哉! 蒙城張麗坡将軍好風雅,嘗為江蘇撫标中軍參将。
有女公子名襄号雲裳者,年十餘齡即能詩,不三四年著書盈尺矣。
有《錦槎軒詩集》十卷,各體俱備。
《拟古别離》雲:“漠漠塞上雲,渺渺榆林樹。
青山幾萬重,一别從茲去。
前程尚模糊,安問歸時路。
風雪滿征衣,今宵宿何處?”《遊山》雲:“指點青山郭,真堪作畫圖。
心随流水逝,目送片雲孤。
樹色分朝暮,山光乍有無。
歸來忘遠近,喜不藉人扶。
”《拟嶽大将軍鐘琪奉诏起征金川留别故人之作》二首雲:“未許身閑水石間,九重恩诏起衰顔。
蔣侯已拟長開徑,李廣無端又出山。
老别那能期後會,壯行原不計生還。
卻憐舊雨紛紛集,亂樹寒雲擁劍關。
”“乍抛釣艇脫羊裘,共唱陽關賦遠遊。
憐我已成強弩末,感君還望大刀頭。
牙旗影落邊城月,筚篥聲高絕塞秋。
此去百蠻應見笑,邯鄲夢裡又封侯(公常有句雲:隻因未了塵寰事,又作封侯夢一場)。
”《春日閑居》雲:“深閨夢短思悠悠,為怯春寒懶下樓。
自笑年來嬌養慣,滿簾紅日未梳頭。
”七言如:“穿雲慣舞雙龍劍,踏月能開十石弓,卷起湘簾看寶劍,燒殘銀燭讀陰符。
”俱有穿雲裂石之聲,真将家子也。
自古婦人工詩畫者甚多,而能評論古今作詩話者絕少。
如臯有熊澹仙夫人者,名琏,苦節一生,老而好學,嘗著詩話四卷。
其略雲詩本性情,如松間之風,石上之泉,觸之成聲,自然天籁。
古人用筆,各有妙處,不可别執一見,棄此尚彼。
又雲詩境即畫境也。
畫宜峭,詩亦宜峭,詩宜曲,畫亦宜曲,詩宜遠,畫亦宜遠,風神氣骨,都從興到。
故昔人謂畫中有詩,詩中有畫也。
澹仙詩詞俱妙,出于性靈,題黃月溪《乞食圖》雲:“田園蕩盡故交稀,舞榭歌筵一夢非。
未必相逢皆白眼,憑他黃犬吠鹑衣。
”借題發揮,罵盡世人。
澹仙又有感悼詞數十首,集曰《長恨編類》,皆為閨中薄命者作也,未能全錄,茲僅記其題辭。
《金縷曲》一阕雲:“薄命千般苦,極堪哀生生死死,情癡何補?多少幽貞人未識,蘭蕙香消荒圃,埋不了茫茫黃土。
花落鵑蹄凄欲絕,剪輕绡那是招魂處,靜裡把芳名數。
同聲一哭三生誤,恁無端聰明磨折,無分今古。
憐色憐才憑吊裡,望斷天風海霧,未全入江郎《恨賦》。
我為紅顔頻吐氣,拂霜毫填盡凄涼譜。
閨中怨,從誰訴?” 吳藻字香,仁和人,著有《香詞》,長短調俱絕妙,實今之李易安也。
記其有《虞美人》二阕雲:“風漪八尺玲珑展,午睡何曾慣?自煎湯藥倦攤書,長日如年強半病消除。
綠沈瓜是清涼飲,熱惱須臾盡。
斜陽偏到小窗紅,争得階前添種碧梧桐。
”“曉窗睡起簾初卷,十指寒如剪。
昨宵疏雨昨宵風,無數海棠搖得可憐紅。
分明人也因花病,幾度慵看鏡。
日高猶是不梳頭,隻聽喃喃燕子話春愁。
”《清平樂》二首雲:“一庭苦雨,送了秋歸去。
隻有詩情無着處,散入碧雲紅樹。
黃昏月冷煙愁,湘簾不下銀鈎。
今夜夢随風度,忍寒飛上瓊樓。
”“彎彎月子,偏照深閨裡。
病骨闌珊扶不起,隻把紗窗深閉。
幾家銀燭金荷,幾人檀闆笙歌。
一樣黃昏院落,傷心誰似侬多。
”可想見其心事矣。
香尤多穎悟,心境甚達,記其《金縷曲》後半首雲:“心情漸覺今非昨。
看庭前殘紅滿地,又添離索。
狼藉胭脂香粉散,多半隔宵風惡。
因悟到人生榮落,回首繁華原若夢,再休提我命如花薄,茵與溷,偶然錯。
”讀之令人下淚。
任蘊昭字夢檀,嘉興人,生數月而孤,六歲複失恃,育于祖母姚。
幼聰慧,耽書史,倚兩姑習女紅,分題拈韻,調笑為樂。
年十九嫁同邑諸生陸少枚頤高,其于歸時有《别兩姑詩》雲:“分手各無言,惟有淚如雨。
寄語世間人,生男莫生女。
生男離别少,生女别離多。
鼓吹喧滿堂,行矣将如何?”頗有古樂府音節。
少枚遊學廣陵,夢檀食貧自若,不數年而沒,年二十七。
畢秋帆先生購得朱長文樂圃不過千金,沒後未幾,有旨抄其家産,園已造為家廟,例不入官,一家眷屬盡居圃中,近亦荒廢不治,無有過之者。
有女史胡智珠題壁一絕雲:“清池峭石古亭台,深鎖園扉晝不開。
此日恰逢搖落後,花時悔我未曾來。
”智珠又有《詠蠶豆》雲:“花開低傍麥畦邊,面面勻圓結實鮮。
且喜嘗新共櫻筍,正當四月養蠶天。
”《燈謎詞》雲:“胸中不必多書卷,隻要聰明悟得來。
”不即不離,清新有味,其女淑慧,号定生,亦能詩。
國初王文簡公嘗為揚州推官,提唱風雅,極一時之盛。
後盧雅雨先生為兩淮轉運使,在平山堂筱園築三賢祠,以歐、蘇兩文忠配以文簡。
四方遊客,每來谒祠,辄有議論,以文簡尚不稱與歐、蘇同祀也。
近複移三賢祠于桃花庵,又以汀州伊墨卿太守附入為四賢者。
嘉慶己卯六月,有蓮因女史過祠下,題壁雲:“誰人于此祀三賢,風雅騷壇有後先。
堪笑揚州花月地,不知水部與樊川。
”語中帶刺,頗見心思。
◎做詩阿娘 長洲蔣竹浦封翁尊慈陳太淑人用一妪,素不識字,而喜吟詩。
時贈公容齋暨其兄辛齋兩先生埙篪唱和,殆無虛日,此妪每從門屏竊聽,有明白易解者,辄記不忘,久之亦能自為詩。
《中秋無月》雲:“最怕中秋風雨來,人家伫月尚徘徊。
七齡小姐癡憨甚,拜祝天門兩扇開。
”用唐人七勞女子賦詩事,尤典切。
後辛齋以病廢,長卧床褥,知妪能詩,召而詢之。
适榻前有佛手柑二枚,置于幾上,指以為題,妪應聲雲:“十指拳拳不肯開,掌中定捧寸珠來。
何緣得近詩人榻,香氣還宜問蠟梅。
”時有婢名蠟梅者,亦侍于旁,蓋戲之也。
辛齋為之歎賞,給以吳绫一端,笑謂容齋曰:“此妪可匹鄭婢。
”初宅中婢仆素輕妪,以為癡,及見主人優禮,鹹呼之曰“做詩阿娘。
”阿娘又有句雲:“讀書盼望為官早,畢竟為官遜讀書。
”亦妙。
◎穆慶能為骈體文 嘉慶初,吳門蔣氏玉照堂有小仆穆慶者,喜為骈體文,許穆堂侍禦偶過其家,聞鹦鹉能言“春日晴和,新莺百啭;秋風蕭瑟,病蝶孤飛。
”詢之,乃穆慶所撰也。
◎優伶能解韻語 近日優伶中亦有能解韻語者,陸畹卿雲:“吟詩忘月出,弄酒喜更長。
”潘映蓮雲:“愁至聞歌解,花開晤别難。
”顧蓉卿雲:“日暮揚鞭疲馬倦,更深擊柝素娥來。
”有沈文振者,曾搭集秀班,能書,仿松雪《天冠山詩》,尤奇。
”是夕死。
虞山王雲上名岱,能詩,家素貧,常出門負米。
其夫人席氏亦工吟詠,有“愁連雙鬓改,貧覺一身多”之句,傳誦藝林。
合肥女史趙景淑,字筠湄,少有夙慧,喜讀書,嘗集古今名媛四百餘人,各為小傳,題曰《壺史》。
又著《香奁雜考》一卷,征引詳博,至于韻語,特其餘事耳。
其論本朝詩則取王阮亭、李丹壑一派,而不喜明七子,辄效李長吉,蓋天性然也。
記其《舟中聞雁》一首雲:“柁樓不寐寒燈挑,愁聽征雁聲嗷嗷。
西風穿林霜月小,北鬥插地秋天高。
羁臣海上魂應斷,獨客天涯渺河漢。
隻有漁舟自在眠,空江影落寒星亂。
”又《湖上吊韓蕲王》雲:“君相籌邊隻議和,北來鼙鼓震關河。
小朝已定紅羊劫,大将空悲白雁歌。
三字獄成同調少,兩宮雠在痛心多。
江山滿眼都殘阙,忍向西湖策蹇過。
”慷慨沈雄,能寫出蕲王一生心事。
則又絕去阮亭蹊徑矣。
沒時才廿四,尚未字人,惜哉! 蒙城張麗坡将軍好風雅,嘗為江蘇撫标中軍參将。
有女公子名襄号雲裳者,年十餘齡即能詩,不三四年著書盈尺矣。
有《錦槎軒詩集》十卷,各體俱備。
《拟古别離》雲:“漠漠塞上雲,渺渺榆林樹。
青山幾萬重,一别從茲去。
前程尚模糊,安問歸時路。
風雪滿征衣,今宵宿何處?”《遊山》雲:“指點青山郭,真堪作畫圖。
心随流水逝,目送片雲孤。
樹色分朝暮,山光乍有無。
歸來忘遠近,喜不藉人扶。
”《拟嶽大将軍鐘琪奉诏起征金川留别故人之作》二首雲:“未許身閑水石間,九重恩诏起衰顔。
蔣侯已拟長開徑,李廣無端又出山。
老别那能期後會,壯行原不計生還。
卻憐舊雨紛紛集,亂樹寒雲擁劍關。
”“乍抛釣艇脫羊裘,共唱陽關賦遠遊。
憐我已成強弩末,感君還望大刀頭。
牙旗影落邊城月,筚篥聲高絕塞秋。
此去百蠻應見笑,邯鄲夢裡又封侯(公常有句雲:隻因未了塵寰事,又作封侯夢一場)。
”《春日閑居》雲:“深閨夢短思悠悠,為怯春寒懶下樓。
自笑年來嬌養慣,滿簾紅日未梳頭。
”七言如:“穿雲慣舞雙龍劍,踏月能開十石弓,卷起湘簾看寶劍,燒殘銀燭讀陰符。
”俱有穿雲裂石之聲,真将家子也。
自古婦人工詩畫者甚多,而能評論古今作詩話者絕少。
如臯有熊澹仙夫人者,名琏,苦節一生,老而好學,嘗著詩話四卷。
其略雲詩本性情,如松間之風,石上之泉,觸之成聲,自然天籁。
古人用筆,各有妙處,不可别執一見,棄此尚彼。
又雲詩境即畫境也。
畫宜峭,詩亦宜峭,詩宜曲,畫亦宜曲,詩宜遠,畫亦宜遠,風神氣骨,都從興到。
故昔人謂畫中有詩,詩中有畫也。
澹仙詩詞俱妙,出于性靈,題黃月溪《乞食圖》雲:“田園蕩盡故交稀,舞榭歌筵一夢非。
未必相逢皆白眼,憑他黃犬吠鹑衣。
”借題發揮,罵盡世人。
澹仙又有感悼詞數十首,集曰《長恨編類》,皆為閨中薄命者作也,未能全錄,茲僅記其題辭。
《金縷曲》一阕雲:“薄命千般苦,極堪哀生生死死,情癡何補?多少幽貞人未識,蘭蕙香消荒圃,埋不了茫茫黃土。
花落鵑蹄凄欲絕,剪輕绡那是招魂處,靜裡把芳名數。
同聲一哭三生誤,恁無端聰明磨折,無分今古。
憐色憐才憑吊裡,望斷天風海霧,未全入江郎《恨賦》。
我為紅顔頻吐氣,拂霜毫填盡凄涼譜。
閨中怨,從誰訴?” 吳藻字香,仁和人,著有《香詞》,長短調俱絕妙,實今之李易安也。
記其有《虞美人》二阕雲:“風漪八尺玲珑展,午睡何曾慣?自煎湯藥倦攤書,長日如年強半病消除。
綠沈瓜是清涼飲,熱惱須臾盡。
斜陽偏到小窗紅,争得階前添種碧梧桐。
”“曉窗睡起簾初卷,十指寒如剪。
昨宵疏雨昨宵風,無數海棠搖得可憐紅。
分明人也因花病,幾度慵看鏡。
日高猶是不梳頭,隻聽喃喃燕子話春愁。
”《清平樂》二首雲:“一庭苦雨,送了秋歸去。
隻有詩情無着處,散入碧雲紅樹。
黃昏月冷煙愁,湘簾不下銀鈎。
今夜夢随風度,忍寒飛上瓊樓。
”“彎彎月子,偏照深閨裡。
病骨闌珊扶不起,隻把紗窗深閉。
幾家銀燭金荷,幾人檀闆笙歌。
一樣黃昏院落,傷心誰似侬多。
”可想見其心事矣。
香尤多穎悟,心境甚達,記其《金縷曲》後半首雲:“心情漸覺今非昨。
看庭前殘紅滿地,又添離索。
狼藉胭脂香粉散,多半隔宵風惡。
因悟到人生榮落,回首繁華原若夢,再休提我命如花薄,茵與溷,偶然錯。
”讀之令人下淚。
任蘊昭字夢檀,嘉興人,生數月而孤,六歲複失恃,育于祖母姚。
幼聰慧,耽書史,倚兩姑習女紅,分題拈韻,調笑為樂。
年十九嫁同邑諸生陸少枚頤高,其于歸時有《别兩姑詩》雲:“分手各無言,惟有淚如雨。
寄語世間人,生男莫生女。
生男離别少,生女别離多。
鼓吹喧滿堂,行矣将如何?”頗有古樂府音節。
少枚遊學廣陵,夢檀食貧自若,不數年而沒,年二十七。
畢秋帆先生購得朱長文樂圃不過千金,沒後未幾,有旨抄其家産,園已造為家廟,例不入官,一家眷屬盡居圃中,近亦荒廢不治,無有過之者。
有女史胡智珠題壁一絕雲:“清池峭石古亭台,深鎖園扉晝不開。
此日恰逢搖落後,花時悔我未曾來。
”智珠又有《詠蠶豆》雲:“花開低傍麥畦邊,面面勻圓結實鮮。
且喜嘗新共櫻筍,正當四月養蠶天。
”《燈謎詞》雲:“胸中不必多書卷,隻要聰明悟得來。
”不即不離,清新有味,其女淑慧,号定生,亦能詩。
國初王文簡公嘗為揚州推官,提唱風雅,極一時之盛。
後盧雅雨先生為兩淮轉運使,在平山堂筱園築三賢祠,以歐、蘇兩文忠配以文簡。
四方遊客,每來谒祠,辄有議論,以文簡尚不稱與歐、蘇同祀也。
近複移三賢祠于桃花庵,又以汀州伊墨卿太守附入為四賢者。
嘉慶己卯六月,有蓮因女史過祠下,題壁雲:“誰人于此祀三賢,風雅騷壇有後先。
堪笑揚州花月地,不知水部與樊川。
”語中帶刺,頗見心思。
◎做詩阿娘 長洲蔣竹浦封翁尊慈陳太淑人用一妪,素不識字,而喜吟詩。
時贈公容齋暨其兄辛齋兩先生埙篪唱和,殆無虛日,此妪每從門屏竊聽,有明白易解者,辄記不忘,久之亦能自為詩。
《中秋無月》雲:“最怕中秋風雨來,人家伫月尚徘徊。
七齡小姐癡憨甚,拜祝天門兩扇開。
”用唐人七勞女子賦詩事,尤典切。
後辛齋以病廢,長卧床褥,知妪能詩,召而詢之。
适榻前有佛手柑二枚,置于幾上,指以為題,妪應聲雲:“十指拳拳不肯開,掌中定捧寸珠來。
何緣得近詩人榻,香氣還宜問蠟梅。
”時有婢名蠟梅者,亦侍于旁,蓋戲之也。
辛齋為之歎賞,給以吳绫一端,笑謂容齋曰:“此妪可匹鄭婢。
”初宅中婢仆素輕妪,以為癡,及見主人優禮,鹹呼之曰“做詩阿娘。
”阿娘又有句雲:“讀書盼望為官早,畢竟為官遜讀書。
”亦妙。
◎穆慶能為骈體文 嘉慶初,吳門蔣氏玉照堂有小仆穆慶者,喜為骈體文,許穆堂侍禦偶過其家,聞鹦鹉能言“春日晴和,新莺百啭;秋風蕭瑟,病蝶孤飛。
”詢之,乃穆慶所撰也。
◎優伶能解韻語 近日優伶中亦有能解韻語者,陸畹卿雲:“吟詩忘月出,弄酒喜更長。
”潘映蓮雲:“愁至聞歌解,花開晤别難。
”顧蓉卿雲:“日暮揚鞭疲馬倦,更深擊柝素娥來。
”有沈文振者,曾搭集秀班,能書,仿松雪《天冠山詩》,尤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