叢話二十四·雜記下

關燈
小湘公子名文享,内府正黃旗人,以玉牒館議叙得知縣,未補缺。

    道光己醜歲,始出京師,省其尊甫監督公于淮上。

    時餘在袁浦節署遇之,嘗以所著《豔雪山房稿》見示,《從戎曲》雲:“玉門關下飲葡萄,霜氣棱棱逼戰袍。

    醉後渾忘家萬裡,枕戈笑看月如刀。

    沙場白骨積成山,二十從戎老未還。

    夜半驚聞傳羽檄,将軍即刻破完顔。

    ”深得唐人樂府遺意,能暗用狄青故事尤妙。

    又《紀夢二絕》雲:“春來心事等飛鷗,夢到青溪舊酒樓。

    滿樹桃花人不見,斜陽紅英碧波流。

    ”“夾岸垂楊風動搖,醒時轉側尚魂消。

    分明記得溪頭路,杖策聽莺過闆橋。

    ”亦複清新有味,可補熙朝雅頌之遺。

     ◎題壁詩 嘉慶庚年秋,偶過燕子矶山亭,蔓草侵階,頹垣欲倒,見粉牆上有七絕一首雲:“垂垂楊柳碧山嵌,風卷楊花上客帆。

    燕子無家飛不起,半江絲雨濕春衫。

    ”後無姓名,不知誰作。

    隔三四年複過其處,則修葺一新,此詩尚未抹去,豈圬者亦知詩耶。

     有人過邯鄲,見題壁雲:“生死世間原草草,功名夢裡太。

    不知歸去滄江上,醉倒花香鳥語中。

    ”又京口題壁雲:“滿篷飛雪覺春寒,怪底停舟縮頸看。

    似此風波公暮渡,不如歸去老江幹。

    ”兩詩皆用不如歸去,可見出門者有何意味,而必欲朝秦暮楚何耶?清江浦已近東省,凡小民廬舍大半皆以蘆荻為之。

    道光辛卯歲四五月大雨,平地水深三尺,民房半皆漂沒,有旅客題壁雲:“盲風怪麗日縱橫,紙閣蘆簾拽水行。

    堪笑主人同客窘,一時攜手入愁城。

    ”旅寓之苦如此,尤不堪以一日居也。

    高季迪詩雲:“富老不如貧少,美遊不如惡歸。

    ”可為久客者誦之。

     題壁詩鮮有佳者,有《不寐詩》雲:“夜永寒偏覺,迢迢送遠更。

    朔風何凜冽,殘月轉凄清。

    失學羞言祿,無田莫問耕。

    曉來翻欲卧,曙色半窗明。

    ”讀其詩全是天籁,後題秋舫山人,不知誰氏。

     ◎釋道詩 釋、道詩最易工,何也?以其所居境界清閑,力學甚易也。

    亦最難工,何也?自幼披剃即讀經忏,誰能以經史子集貫于胸中哉!若讀書人半路出家,自有不得已之事,即有一、二詩篇亦必寫其牢騷抑郁,而終非釋、道之詩也。

    記目存和尚題《張憶娘簪花圖》雲:“他年得入維摩室,不許簪花許散花。

    ”乃為得體。

    若祥上人之“水藻半浮苔半濕,浣紗人去不多時”,佛裔之“魚亦憐侬水中影,誤他争唼鬓邊花”,句雖新,乃色鬼語,尚得為釋、道耶? 有青螺庵客僧名量周者,貌甚惡俗,惟念佛而已。

    一日有諸名士集庵中作詩社,賦梅花詩,輕視此僧不之顧。

    量周忽技癢,求分韻得音字雲:“幾被霜侵與雪侵,孤根留得到而今。

    誰于冷處垂青眼,隻合空山抱素心。

    茅屋風高門正掩,闆橋凍折路難尋。

    棱棱莫謂無相識,曾有何郎為賞音。

    ”諸名士皆垂頭喪氣,為之擱筆。

     餘偶見禅鑒僧《詠四皓》雲:“因秦生白發,為漢出青山。

    ”一聯甚妙。

    又墨禅師《盤山詩》雲:“一鳥堕寒翠,千峰明夕陽。

    ”隆光師《即景》雲:“水繞柴門碧,花欹釣檻紅。

    ”又《雨後》雲:“返照一條溪畔路,晴雲幾疊畫中山。

    ”皆僧道中不可得之句也。

     ◎閨秀詩 沈佩玉夫人,葉中丞世倬孫媳,克昌孝廉室也。

    有《月下睡起》雲:“蛩吟深夜月,人卧一庭花”十字,頗為士林傳誦。

    又雲:“四壁蟲聲秋已老,半窗月色夜如年。

    ”《清明有懷》雲:“走馬路迷紅杏雨,啼<羽鳥>聲斷綠楊煙。

    ” 虞山女史邵秋士名廣仁,五六歲時,祖母蘇太恭人授以詩,即能吟誦。

    後歸仁和家小謝廷良,為謝庵吏部之媳,卒年二十六。

    有《詠白秋海棠》雲:“閑房寂寂掩重門,相伴冰肌玉一盆。

    涼月西風成獨對,花光人影共消魂。

    頗多慘綠凄清态,絕去嫣紅點染痕。

    妝閣不須銀燭照,斜陽亭院未黃昏。

    ”題黃仲則《悔存齋詩稿後》雲:“才去愁魔又病魔,詩人心力漸消磨。

    才如李賀天還忌,哭比唐衢淚更多。

    入坐無言惟懶慢,挑燈有得費吟哦。

    吾家衣缽相傳後(自注:仲則先生曾受業于先伯祖叔宣公),彩筆從今歎逝波。

    ”著有《吟秋閣遺稿》,吳山尊學士為之序。

     吳筠字湘屏,号畹芬,上虞學博吳竹溪季女,适嘉興李杏村孝廉贻德。

    杏村好學,擅詩歌,畹芬相與唱酬,常欲出杏村上,有句贈杏村雲:“柳絮因風傳謝女,梅花何福作林妻。

    ”其風緻可想見也。

     餘以癸酉年春蔔居翁家莊,相傳為翁司寇叔無舊宅也。

    嘗作七律四首自寫胸臆,一時和者至數十家,字字珠玑,不能盡錄。

    周勖齋太守押門字韻雲:“虞山拱笏青延屋,春水如油綠到門。

    ”袁茂才治押仙字雲:“不求聞達甯非福,得聚妻孥便是仙。

    ”席上舍世楠押肩字雲:“莫将清福看如水,好去紅塵息此肩。

    ”陳上舍柘慈介雲:“載酒定多人問字,司花應遣鶴看門。

    ”又雲:“已逢叔度思投轄,乍見洪笑拍肩。

    ”皆名句也。

    惟第一首悲字最難押,如王艾軒之“得完太璞非容易,一瑣名缰便可悲”,袁茂才之“丘壑從心容我懶,煙花過眼替人悲”,俱妙。

    陳柘慈為伯恭學士之長君,其夫人王氏名昆藻,号绮思,華亭人,所和四首,尤為絕妙,附錄于此。

    其一雲:“軟紅撲面複何為,收拾歸心上釣絲。

    已蔔莺遷酬燕喜,何勞鶴怨與猿悲。

    高情陶令營三徑,妙喻莊生戀一枝。

    看盡稻花香十裡,耦耕生計未嫌遲。

    ”其二雲:“振衣千仞恥徒論,占得臨溪郭外村。

    豈為逃名辭越水,偶因長嘯寄蘇門。

    緩歌漫吊前朝迹,風雅能歸異代孫。

    定有新詩吟白,清樽檀闆付桃根。

    ”其三雲:“小住吳中隔一牆,僦居何幸近華堂。

    花開绮陌青春短,燕蹴晶簾白日長。

    落紙乍驚詩筆健,當歌不厭酒杯忙。

    請看衮衮登台者,可有閑情把玉觞。

    ”其四雲:“才名夙昔動幽燕,瞥眼星霜曆廿年。

    筆陣鐘王無敵手,談鋒荀陸本齊肩。

    早趨朱邸稱詞客,晚卧滄江作散仙。

    最是撐腸五千卷,一瓯茶熟正高眠。

    ” 沈采石夫人名,嘉興人,父山漁明經,諱光春,故禾中宿學,著有《醉墨齋詩集》。

    母許氏諱英,号梅村,著有《清芬閣吟稿》。

    采石少學詩于明經,旋學畫于母氏,而又與其弟西雍太守相切磋,一時有左太沖、貴嫔之目,著有《白雲洞天詩》一卷。

    《出塞曲》雲:“漢王不輕戰,命将守塞口。

    行行日已遠,夜夜驚刁鬥。

    丈夫重意氣,君恩故難負。

    日落塵沙昏,身當三軍首。

    大破強胡膽,執馘獻我後。

    功繪麒麟閣,名垂千載後。

    ”《中興四将歌》雲:“中興有四将,韓嶽乃可稱。

    張劉何為者,而亦居其名。

    張驕劉惰不足道,握兵乃比韓嶽早。

    韓嶽自是生死臣,金牌痛哭騎驢老。

    圖其像者劉松年,笑他亦廁韓嶽間。

    此圖傳之萬萬古,論功論罪俱昭然。

    籲嗟乎!張劉地下如有知,請看靈岩西湖兩墓。

    ”《定國元勳碑題劉阮入天台圖》雲:“做到神仙便有情,會仙石上訂三生。

    重遊未必來時路,幾樹桃花照眼明。

    ”《春遊》雲:“知我春遊天乍晴,鳥啼花落踏春行。

    雲山佳處真如畫,一幅生绡寫不成。

    ”《聞鄰曲》雲:“歌聲宛轉是誰家,自啟珠簾月半斜。

    聽到四弦凄絕處,一庭銀海浸梨花。

    ”皆妙。

     李字瑤圃,嘉興人,明經李金瀾姊也。

    适同裡太學生張芝梁,芝梁貧不能治生,終年館于外。

    瑤圃親操井臼,奉姑教子之外,辄喜吟詠,著有《倚閣吟》百餘首。

    嘉慶戊辰正月,忽有《别外子詩》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