叢話二十·園林

關燈
牆,明季侍郎王心一所構,中有蘭雪堂、泛紅軒、竹香廊諸景。

    今王氏子孫尚居其中,相傳王氏欲售于人屢矣,辄見紅袍紗帽者,隐約其間,或呼嘯達旦,似不能割愛者,人亦莫敢得也。

    餘少時嘗見侍郎與蔣伯玉手劄,其時在崇祯十六年之十二月廿四日,書中言小園一花一木皆自培植,乞分付園丁,時加防護雲雲。

    其明年,侍郎即歸道山,宜一靈之不泯耳。

     ◎息園 息園,即顧氏依園舊址,族弟溪購而葺之。

    中有妙嚴台,相傳為梁簡文帝女妙嚴公主葬此。

    嘉慶十三年,浚池得古碣,是四至界牌,知唐、宋時尚有防護也。

    十六年,又添建先武肅以下五王家廟于前北向,有江蘇方伯慶公碑記。

    按府志,宋信安郡王孟忠厚府在闾丘坊巷,有藏春園,或即其地也。

    其東為秀野園,康熙中翰林顧嗣立所居,有秀野草堂額,一時名士,如朱竹、韓慕廬輩俱有詩紀之。

     ◎繡谷 繡谷在阊門内後闆廠,國初朔州刺史蔣深築。

    初刺史之祖垓,成進士後,隐居讀書,偶課園丁剃草,土中得一石,有“繡谷”二字,作八分書,遂以名其園。

    園中亭榭無多,而位置頗有法,相傳為王石谷手筆也。

    康熙三十八年己卯,刺史嘗集郡中諸名宿作送春會,坐中年最長者為尤西堂、朱竹兩太史,張匠門、惠天牧、徐澄齋諸先生尚為諸生,畫師則王石谷、楊子鶴,方外則目存上人。

    是時沈歸愚尚書年才二十七,居末座,賦詩作畫,為一時之盛。

    刺史之子仙根亦好風雅,乾隆二十四年又作後己卯送春會,則以尚書為首座矣。

    世傳《張憶娘簪花圖》,即于是園作也。

    嘉慶中,為葉河帥觀潮所得,道光初,又歸南康謝椒石觀察,作闆輿之奉,今又為婺源王氏所有矣。

    先是蔣氏欲将是宅出售他姓,猶豫未決,為問于乩仙,仙判一聯雲“無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識燕歸來”,是宋人晏殊句也,而不解其義。

    迨歸葉氏,則上句應矣;後葉氏轉售于謝,謝又售于王,則下句應矣,異哉。

     ◎懷雲亭 懷雲亭在東白塔子巷,乾隆間郡人沈觀察某占買大乘庵舊基,而造為園宅,未及三十年,而售于周勖齋太守。

    太守複拓而廣之,頗有幽趣,改名樸園。

    有一峰名歸雲,甚峭,其東為蔣氏種梅亭。

    春時百花齊發,群豔争芳,系樂安全盛時四十八第之一,今歸潘氏,為古香亭。

     ◎瞿園 瞿園,即宋氏[1234]師園故址,嘉定瞿遠村氏增築之,其西數十步,即前大宗伯沈歸愚先生舊宅也。

    嘉慶戊寅四月,餘嘗同範芝岩、潘榕臯、吳槐江諸先生看園中芍藥,其花之盛,可與揚州尺五樓相埒。

    範有詩雲:“看花車馬聲如沸,誰問尚書舊第來。

    ”今又歸天都吳氏矣。

     ◎涉園 涉園在新橋巷東,郡人陸暗亭太守所築。

    園不甚廣,東近城垣,有小郁林、觀魚檻、吾愛亭、藤花舫、浮紅漾碧諸勝,近為崇明祝氏别墅。

     ◎逸園 逸園在吳縣西脊山之麓,康熙中,孝子程文煥廬墓之所。

    右臨太湖,左有茶山、石壁諸勝。

    每當梅花盛開,探幽尋詩者必到逸園,其主人程在山先生名鐘,即孝子孫也。

    少工詩,同邑顧退山太史擇為佳婿。

    太史之女曰蘊玉者,自号生香居士,亦能詩,與在山更唱疊和,較趙凡夫之與陸卿子殆有過之。

    在山嘗有詩雲:“空齋盡日無人到,惟有山妻問字來。

    ”可想見其高緻也。

    當時如沈歸愚大宗伯、彭芝庭大司馬、金安安廉訪諸老,入山探梅,辄留宿園中。

    餘年十二三時,嘗随先君子遊逸園,并見先生及生香居士,其所居曰生香閣,閣下為在山小隐,琴尊橫幾,圖籍滿床,前有釣雪槎,其西曰九峰草廬、白沙翠竹山房、騰嘯台,下臨具區,波濤萬頃,可望、缥缈、莫厘諸峰,雖員峤、方壺,不是過也。

    嗣生香沒後,在山亦旋卒,一子尚幼,為地方官買得而造行宮,則向之亭台池館,皆化而為方丈瀛州矣。

    乾隆四十五年,高宗純皇帝南巡,駐跸于此,有禦制詩五古一首,其結句雲:“園應歸故主,吾弗更去矣。

    ”回銮後,此園遂廢,今隔四十年,已成瓦礫場,無有知其處者。

     ◎靈岩山館 靈岩山館在靈岩山之陽西施洞下,乾隆四十八九年間,畢秋帆先生所築菟裘也。

    營造之工,亭台之勝,凡四五載而始成。

    至五十四年三月,始将扁額懸挂其門,曰靈岩山館,先生自書,下有一聯雲:“花草舊香溪,蔔兆千年如待我;湖山新畫障,卧遊終古定何年。

    ”二門曰鐘秀靈峰,乃阿文成公書。

    又一聯雲:“蓮嶂千重,此日已成雲出岫;松風十裡,他年應待鶴歸巢。

    ”自此蟠曲而上,至禦書樓,皆長松夾道,有一門甚宏敞,上題“麗燭層霄”四大字,是嵇文恭公書。

    樓上有楠木櫥一具,中奉禦筆扁額福字及所賜書籍、字畫、法帖諸件,樓下刻紀恩詩及謝表稿,凡八石。

    由樓後折而東,有九曲廊,過廊為張太夫人祠,由祠而上,有小亭曰澄懷觀,道左有三楹曰“畫船雲壑,三面石璧,一削千仞。

    ”其上即西施洞也。

    前有一池水,甚清洌,遊魚出沒可數,其中一聯雲:“香水濯雲根,奇石慣延采硯客;畫廊垂月地,幽花曾照浣紗人。

    ”池上有精舍曰硯石山房,則劉文清公書也。

    其明年庚戌二月十四日,餘與張君止原嘗邀王夢樓太守、潘榕臯農部暨其弟雲浦參軍及陸謹庭孝廉輩,載酒攜琴,信宿其中者三日,極文酒之歡。

    至嘉慶四年九月,忽有旨查抄,以營兆地例不入官,此園尚無恙也。

    自是日漸頹圮,蒼苔滿徑,至丙子年間,為虞山蔣相國孫繼煥所得,而先生自出鎮陝西、河南、山東、兩湖計二十餘載,平泉草木,終未一見,可慨也。

    道光甲申八月,餘偶過是園,回思庚戌之遊,屈指已三十四年矣。

    為題四絕雲:“賣去靈岩一角山,園門已付老僧關。

    林泉也自遭磨折,笑我重來鬓亦斑。

    ”“憶昔春遊花正紅,曾随杖履殿諸公。

    坐中最羨三松樹,依舊掀髯倚碧空(謂榕臯先生)。

    ”“雲壑巍然絕世奇,當年亭榭半參差。

    此中感慨誰能悉,試問牆間沒字碑(舊時石刻俱已磨去)。

    ”“眼前富貴總堪哀,世事無如酒一杯。

    卻喜今朝風日好,山靈應為故人來。

    ” ◎寒碧山莊 寒碧山莊在阊門外花步洞庭,劉蓉峰觀察所築,園中有十二峰,皆太湖之選。

    道光三年始開園門,來遊者無虛日,傾動一時。

     ◎水木明瑟園 明瑟園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