叢話七·臆論
關燈
小
中
大
◎五福
《洪範》五福,以壽為先。
有富貴而壽者,有貧賤而壽者,有深山僻壤衲子道流修養而壽者,未必盡以為福,何也?今有人壽至八九十過百歲者,人視之則羨為神仙,為人瑞,己視之則為匏系,為贅疣;至于親戚故舊,十無一存,舉目皆後生小子,不知誰可言者。
且世事如棋,新樣百出,并無快樂,但增感慨。
或耳聾眼瞎,或齒豁頭童,或老病叢生,而沉吟于床褥,或每食哽噎,而手足有不仁,雖子孫滿前,同堂五代,不過存其名而已,豈可謂之福耶! 《洪範》五福,富居第二。
餘以為富者極苦之事,怨之府也。
有貴而富者,有賤而富者,有力田而富者,有商賈而富者,其富不一,其苦萬狀,豈曰福乎?蓋做一富人,譚何容易,必至殚心極慮者數十年,捐去三綱五常,絕去七情六欲,費其半菽如失金珠,拔其一毛有關痛癢,是以越悭越富,越富越悭,始能積至巨萬,稱富翁。
若慷慨尚義,随手揮霍,銀錢易散,不能富也。
或駁之曰:“力田、商賈之富,或緻如此,若今之吏役、長随、包漕、興訟之輩,有一事而富者,有一言而富者,亦何必數十年殚心極慮耶?”餘答之曰:子不見吏役、長随等人中有犯一事而窮者矣,或一死而窮者矣。
總之,如溝浍之盈,冰雪之積,其來易,其去亦易。
若力田、商賈之富,譬如圍河作壩,聚水成池;然不可太滿,一旦風雨壩開,亦可立時而涸,要知來甚難而去甚易也。
《洪範》五福,其三曰康甯。
蓋五福之中,康甯最難,一家數十口,長短不齊,豈無疾病,豈無事故。
今人既壽矣,既富矣,而不康甯,以緻子孫寥落,訟獄頻仍,或水火為災,或盜賊時發,則亦何取乎壽、富哉! 或問雲:壽、富非福,何者為福?餘則曰:壽非福也,康甯為福;富非福也,攸好德為福。
人生數十年中,不論窮達,苟能事行樂,知止足,亦何必耄耋期頤之壽耶?苟能足衣食,知禮節,亦何必盈千累萬之富耶? 人生全福最難,雖聖賢不能自主,惟攸好德,卻在自己,所謂故大德必得其位,必得其祿,必得其名,必得其壽也。
然人生修短窮達,豈有一定,甯攸德而待之,毋喪德而敗之可也。
有生前之福,有死後之福。
生前之福者,壽、富、康甯是也;死後之福者,留名千載是也。
生前之福何短,死後之福何長。
然短者卻有實在,長者都是空虛。
故張翰有言:“使我有身後名,不如即持一杯酒。
”其言甚妙。
◎三教同源 儒家以仁義為宗,釋家以虛無為宗,道家以清靜為宗。
今秀才何嘗講仁義,和尚何嘗說虛無,道士何嘗愛清靜,惟利之一字,實是三教同源。
秀才以時文而騙科第,僧道以經忏而騙衣食,皆利也。
科第一得,則千态萬狀,無所不為,衣食一豐,則窮奢極欲,亦無所不為矣;而究問其所謂仁義、虛無、清靜者,皆茫然不知也。
從此秀才罵僧道,僧道亦罵秀才,畢竟誰是誰非,要皆俱無是處。
然其中亦有稍知理法而能以聖賢仙佛為心者,不過億千萬人中之一兩人耳。
◎天道人道 自古言天道者,皆以吉兇禍福喻之。
餘以為天道即人道,人道即天道,天道不可強也,人道不可挽也。
何以言之?以堯舜之仁,而其子皆不肖;以禹湯之仁,而不能不生子孫如桀纣者;以文武之德,既生周公,複生管蔡;以孔子之聖,而幼喪父,老喪子,栖栖皇皇,終其身無所遇;以顔子之賢,年三十二而卒;皆不可強也,不可挽也。
天地,生物者也,而有水旱、疾疫、兵戈之慘;人心,至靈者也,而有貧賤、夭殇、殺戮之虞。
故曰,天道即人道,人道即天道也。
◎君子小人 君子、小人,皆天所生。
将使天下盡為君子乎?天不能也。
将使天下盡為小人乎?天亦不能也。
《易》曰:“君子道長,小人道消。
”然則小人道長,君子道消,此天地之盈虛,亦陰陽之運會也。
行仁義者為君子,不行仁義者為小人,此統而言之也。
而不知君子中有千百等級,小人中亦有千百等級。
君子而行小人之道者有之,小人而行君子之道者有之;外君子而内小人者有之,外小人而内君子者有之,不可以一概論也。
◎寬容密察 天地之道尚寬容,故君子小人并生;鬼神之道尚密察,故為善為惡必報。
帝王者,即天地也,天地不寬容,則人民擾亂;人臣者,即鬼神也,鬼神不密察,則奸宄縱橫。
◎富貴貧賤 富貴如花,不朝夕而便謝;貧賤如草,曆冬夏而常青。
然而霜雪交加,花草俱萎,春風驟至,花草敷榮。
富貴貧賤,生滅興衰,天地之理也。
大處判,小處算,此富人之通病也;小事谙,大事玩,此貴人之通病也;而皆不得其中道,所以富貴之不久長耳。
餘嘗論好花如富貴,隻可看三日,富貴如好花,亦不過三十年。
能于三十年後再發一株,遞謝遞開,方稱長久。
然而世豈有不謝之花,不敗之富貴哉! 富者持籌握算,心結身勞,是富而仍貧;貴者昏夜乞憐,奴顔婢膝,是貴而仍賤。
如此而為富貴者,吾不願也。
◎五谷蔬菜 五谷蔬菜之屬,見于經史子集者不少,或古有而今無,或古無而今有。
餘每為留心,又将《爾雅》及明人之《農圃六書》,彼此詳校,乃知古今名色,各有不同。
蓋五谷蔬菜,必順土之性,因地之宜,始能蕃植,然亦随時更換,總無一定。
猶之《禹貢》所載,“厥田惟上上”者,今為下下;“厥田惟下下”者,今為上上也。
◎鳥獸草木 餘五六歲時,先君子教以《爾雅》,所見之鳥獸草木,皆能辯識。
及長奔走四方,所見之鳥獸草木,又各各不同。
至五十以後,偶返故鄉,忽園中堕一鳥,紅頭白尾,長足短翼,又有草花幾莖,蒼翠纏藤,黃白可愛,俱是少時未經見者。
乃知天地生物,遞更遞換,不可以一律拘也,人自不留心耳。
以此觀之,唐、虞、三代之鳥獸草木,與今時之鳥獸草木,不知其幾經變改,但以古書圖畫證之,聚訟紛紛,實隔千裡。
有富貴而壽者,有貧賤而壽者,有深山僻壤衲子道流修養而壽者,未必盡以為福,何也?今有人壽至八九十過百歲者,人視之則羨為神仙,為人瑞,己視之則為匏系,為贅疣;至于親戚故舊,十無一存,舉目皆後生小子,不知誰可言者。
且世事如棋,新樣百出,并無快樂,但增感慨。
或耳聾眼瞎,或齒豁頭童,或老病叢生,而沉吟于床褥,或每食哽噎,而手足有不仁,雖子孫滿前,同堂五代,不過存其名而已,豈可謂之福耶! 《洪範》五福,富居第二。
餘以為富者極苦之事,怨之府也。
有貴而富者,有賤而富者,有力田而富者,有商賈而富者,其富不一,其苦萬狀,豈曰福乎?蓋做一富人,譚何容易,必至殚心極慮者數十年,捐去三綱五常,絕去七情六欲,費其半菽如失金珠,拔其一毛有關痛癢,是以越悭越富,越富越悭,始能積至巨萬,稱富翁。
若慷慨尚義,随手揮霍,銀錢易散,不能富也。
或駁之曰:“力田、商賈之富,或緻如此,若今之吏役、長随、包漕、興訟之輩,有一事而富者,有一言而富者,亦何必數十年殚心極慮耶?”餘答之曰:子不見吏役、長随等人中有犯一事而窮者矣,或一死而窮者矣。
總之,如溝浍之盈,冰雪之積,其來易,其去亦易。
若力田、商賈之富,譬如圍河作壩,聚水成池;然不可太滿,一旦風雨壩開,亦可立時而涸,要知來甚難而去甚易也。
《洪範》五福,其三曰康甯。
蓋五福之中,康甯最難,一家數十口,長短不齊,豈無疾病,豈無事故。
今人既壽矣,既富矣,而不康甯,以緻子孫寥落,訟獄頻仍,或水火為災,或盜賊時發,則亦何取乎壽、富哉! 或問雲:壽、富非福,何者為福?餘則曰:壽非福也,康甯為福;富非福也,攸好德為福。
人生數十年中,不論窮達,苟能事行樂,知止足,亦何必耄耋期頤之壽耶?苟能足衣食,知禮節,亦何必盈千累萬之富耶? 人生全福最難,雖聖賢不能自主,惟攸好德,卻在自己,所謂故大德必得其位,必得其祿,必得其名,必得其壽也。
然人生修短窮達,豈有一定,甯攸德而待之,毋喪德而敗之可也。
有生前之福,有死後之福。
生前之福者,壽、富、康甯是也;死後之福者,留名千載是也。
生前之福何短,死後之福何長。
然短者卻有實在,長者都是空虛。
故張翰有言:“使我有身後名,不如即持一杯酒。
”其言甚妙。
◎三教同源 儒家以仁義為宗,釋家以虛無為宗,道家以清靜為宗。
今秀才何嘗講仁義,和尚何嘗說虛無,道士何嘗愛清靜,惟利之一字,實是三教同源。
秀才以時文而騙科第,僧道以經忏而騙衣食,皆利也。
科第一得,則千态萬狀,無所不為,衣食一豐,則窮奢極欲,亦無所不為矣;而究問其所謂仁義、虛無、清靜者,皆茫然不知也。
從此秀才罵僧道,僧道亦罵秀才,畢竟誰是誰非,要皆俱無是處。
然其中亦有稍知理法而能以聖賢仙佛為心者,不過億千萬人中之一兩人耳。
◎天道人道 自古言天道者,皆以吉兇禍福喻之。
餘以為天道即人道,人道即天道,天道不可強也,人道不可挽也。
何以言之?以堯舜之仁,而其子皆不肖;以禹湯之仁,而不能不生子孫如桀纣者;以文武之德,既生周公,複生管蔡;以孔子之聖,而幼喪父,老喪子,栖栖皇皇,終其身無所遇;以顔子之賢,年三十二而卒;皆不可強也,不可挽也。
天地,生物者也,而有水旱、疾疫、兵戈之慘;人心,至靈者也,而有貧賤、夭殇、殺戮之虞。
故曰,天道即人道,人道即天道也。
◎君子小人 君子、小人,皆天所生。
将使天下盡為君子乎?天不能也。
将使天下盡為小人乎?天亦不能也。
《易》曰:“君子道長,小人道消。
”然則小人道長,君子道消,此天地之盈虛,亦陰陽之運會也。
行仁義者為君子,不行仁義者為小人,此統而言之也。
而不知君子中有千百等級,小人中亦有千百等級。
君子而行小人之道者有之,小人而行君子之道者有之;外君子而内小人者有之,外小人而内君子者有之,不可以一概論也。
◎寬容密察 天地之道尚寬容,故君子小人并生;鬼神之道尚密察,故為善為惡必報。
帝王者,即天地也,天地不寬容,則人民擾亂;人臣者,即鬼神也,鬼神不密察,則奸宄縱橫。
◎富貴貧賤 富貴如花,不朝夕而便謝;貧賤如草,曆冬夏而常青。
然而霜雪交加,花草俱萎,春風驟至,花草敷榮。
富貴貧賤,生滅興衰,天地之理也。
大處判,小處算,此富人之通病也;小事谙,大事玩,此貴人之通病也;而皆不得其中道,所以富貴之不久長耳。
餘嘗論好花如富貴,隻可看三日,富貴如好花,亦不過三十年。
能于三十年後再發一株,遞謝遞開,方稱長久。
然而世豈有不謝之花,不敗之富貴哉! 富者持籌握算,心結身勞,是富而仍貧;貴者昏夜乞憐,奴顔婢膝,是貴而仍賤。
如此而為富貴者,吾不願也。
◎五谷蔬菜 五谷蔬菜之屬,見于經史子集者不少,或古有而今無,或古無而今有。
餘每為留心,又将《爾雅》及明人之《農圃六書》,彼此詳校,乃知古今名色,各有不同。
蓋五谷蔬菜,必順土之性,因地之宜,始能蕃植,然亦随時更換,總無一定。
猶之《禹貢》所載,“厥田惟上上”者,今為下下;“厥田惟下下”者,今為上上也。
◎鳥獸草木 餘五六歲時,先君子教以《爾雅》,所見之鳥獸草木,皆能辯識。
及長奔走四方,所見之鳥獸草木,又各各不同。
至五十以後,偶返故鄉,忽園中堕一鳥,紅頭白尾,長足短翼,又有草花幾莖,蒼翠纏藤,黃白可愛,俱是少時未經見者。
乃知天地生物,遞更遞換,不可以一律拘也,人自不留心耳。
以此觀之,唐、虞、三代之鳥獸草木,與今時之鳥獸草木,不知其幾經變改,但以古書圖畫證之,聚訟紛紛,實隔千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