叢話二十·園林

關燈
◎澄懷園 澄懷園在圓明園東南隅,每年夏月,車駕幸園,尚書房暨南書房諸臣侍直之所。

    芳塘若鏡,紅藕如船,傑閣參差,綠槐夾道,真仙境也。

    餘嘗于嘉慶十四年七月,相國英公有筆墨事見囑,小寓于此。

    時公為戶部侍郎兼副提督,适姚伯昂、席子遠兩編修新入南書房,同在近光樓盤桓者四十餘日,而上海趙謙士少農亦在園中,讀畫評書,征歌度曲,殊不知有春明門外十丈紅塵也。

    餘時将回江南,因賦七律四首雲:“樓前車馬響如雷,人在青山紫禁隈。

    百頃池台因地起,千年雲木傍天開。

    久欽二妙同民部,恰見雙星列上台。

    惟我清閑無一事,獨随野鶴步蒼苔(有鄰園仙鶴常來栖止,飛翔樓下)。

    “蓬萊十日小勾留,喜共群仙會一樓。

    太液蓮華猶自發,薊門山色最宜秋。

    仲宣不免思鄉淚,鄭衆偏多為國憂。

    别院笙歌聽未歇,雞人傳唱月如鈎”。

    “一番秋雨一番涼,立馬重門夜未央(謂英公也)。

    玉露珠圓雙阙曉,宮槐花落四蹄香。

    明朝彩仗應無事,昨夕銀河倍有光。

    我亦相思千裡道,欲憑行止費商量。

    ”“從今歸去聽秋聲,恰與飛鴻結伴行。

    雲水偶然留雪爪,江天何處覓鷗盟。

    回思舊事千腸結,乍覺新涼百感生。

    卻羨昆明池上柳,世間離别不關情”。

     ◎惠園 惠園在京師宣武門内西單牌樓鄭親王府,引池疊石,饒有幽緻,相傳是園為國初李笠翁手筆。

    園後為雛鳳樓,樓前有一池水甚清洌,碧梧垂柳掩映于新花老樹之間,其後即内宮門也。

    嘉慶己未三月,主人嘗招法時帆祭酒、王鐵夫國博與餘同遊,樓後有瀑布一條,高丈餘,其聲琅然,尤妙。

     ◎萬柳堂 萬柳堂在京師廣渠門外,今為拈花寺,餘嘗往遊數次。

    國初為馮益都相公别業,仿元時廉希憲遺制,亦名萬柳堂,當時如毛西河、喬石林、陳其年、朱竹輩皆有詩文紀之。

    然昔之所謂蓮塘花嶼者,即今日之瓦礫蒼苔也。

    成親王有詩雲:“十日春陰五日雨,崇文門外無塵土。

    寒草回青趁馬蹄,越陌度阡成漫與。

    居人猶自說馮家,指點荒亭帶殘堵。

    野春無門關不住,鎖綠惟憑萬煙縷。

    老僧灑掃禦書樓,滿壁雲龍照騰翥。

    國初筆迹此間多,竹色牆邊無片楮。

    不知秋井幾回塌,莓苔掩抑雙猊礎。

    故老風流杳可思,詞林句律能從古。

    賦詩飲酒樂承平,攬迥臨深慰羁旅。

    豈無葫蘆嘲學士,亦有蓮華歌相府。

    敝車羸馬江南客,眼明到此思洲渚。

    群鴉剩有後栖啼,雙燕如看舊時舞。

    希憲崇情且莫論,淡對凄如别南浦。

    落花紛紛已覺多,回首東風真莽鹵。

    ”(以上京師) ◎随園 随園在江甯城北,依小倉山麓,池台雖小,頗有幽趣。

    乾隆辛亥春二月初,餘始遊焉。

    時簡齋先生尚健,同坐蔚藍天,看小香雪海,梅花盛開,讀畫論詩者竟日。

    至道光二年九月,偶以事赴金陵,則樓閣傾ㄨ,秋風落葉,又是一番境界矣。

    其舊仆某尚識餘姓名,真所謂“猶有白頭園叟在,斜陽影裡話當年”也。

    近年聞先生長君蘭村又葺而新之,遊人雜Ш矣。

     ◎張侯府園 張侯府園在江甯府城東,國初為靖逆侯張勇所建,今為劉觀察承書得之。

    園不甚廣,大廳東偏,有賜書樓一座最高,可以望遠,萬家煙火,俱在目前,亦勝地也。

    其他如邢氏園、孫淵如觀察所構之五松園,皆有可觀。

    邢氏園以水勝,孫氏園以石勝也。

    (以上江南) ◎樂圃 畢秋帆尚書為陝西巡撫時,嘗買得宋朱伯原樂圃舊地,引泉疊石,種竹栽花,拟為老年退息之所,餘為輯《樂圃小志》二卷贈之。

    尚書殁後,家産入官,無托足之地,一家眷屬盡住圃中,可慨也已。

    案,樂圃五代時為吾家廣陵郡王金谷園遺址,伯原增築之。

    元時為張所居,明成化間又為杜東原所有,申文定公緻仕後,又構得之。

    有賜閑堂、鑒曲亭、招隐榭諸勝,嘗賦詩雲:“栖遲舊業理荒蕪,徙倚叢篁據槁梧。

    為圃自安吾計拙,歸田早荷聖恩殊。

    山移小島成愚谷,水引清流學鑒湖。

    敢向明時稱逸老,北窗高枕一愁無。

    ”又有《園居詩》雲:“樂圃千年迹,蕭齋五畝身。

    蓬蒿常謝客,花竹總宜人。

    清曠懷長統,風流屬季真。

    臨溪時獨釣,吾自老絲綸。

    ”其二雲:“投老身猶健,探幽興未闌。

    花神催爛漫,竹使報平安。

    茂樹禽聲合,高樓蝶夢殘。

    不知人世上,何處有風湍。

    ”嗚呼!文定之與尚書,同是狀元,同是一品官,何福命之不相及也。

     ◎獅子林 獅子林在吳郡齊女門内潘樹巷,今畫禅寺法堂後牆外。

    元至正間,僧天如、惟則延、朱德潤、趙善長、倪元鎮、徐幼文共商疊成,而元鎮為之圖,取佛書獅子座而名之,近人誤以為倪雲林所築,非也。

    明時尚屆寺中,國初鞠為民居,荒廢已久。

    乾隆廿七年,純皇帝南巡,始開辟剃草,築衛牆垣。

    其中有獅子峰、含晖峰、吐月峰、立雪堂、卧雲室、問梅閣、指柏軒、玉鑒池、冰壺井、修竹谷、小飛虹、大石屋諸勝,湖石玲珑,洞壑宛轉,上有合抱大松五株,又名五松園。

    後為黃小華殿撰府第,其北數百步有王氏之蘭雪堂、蔣氏之拙政園,皆為郡中名勝。

    每當春二三月,桃花齊放,菜花又開,合城士女出遊,宛如張擇端《清明上河圖》也。

    餘二十許時,嘗往遊焉,作《獅林竹枝詞》雲:“蘭雪堂前青草蕃,蔣家三徑亦荒園。

    尋春聞說獅林好,借問誰家黃狀元。

    虬須園子倚門邊,分得秋娘買粉錢。

    入門疑到天台路,且避前頭兩少年。

    蒼苔新雨滑弓鞋,斜倚闌幹問小娃。

    曾記飛虹橋畔立,不知誰拾鳳頭钗。

    一雙繡蔑污泥濺,日暮歸來空自憐。

    不是貪遊生小慣,明朝還上虎丘船。

    ” ◎拙政園 拙政園在齊門内北街,明嘉靖中禦史王獻臣築,文待诏有記。

    禦史殁後,其子好ヅυ,一夕失之,歸于徐氏。

    國初為海甯陳相國之遴所得,未幾,以駐防兵圈封為将軍府。

    園内有連理寶珠山茶一樹,吳梅村祭酒有詩紀之。

    迨撤去駐防,又改為兵備道行館,既而為吳三桂婿王永康所居。

    三桂敗事,乃籍入官。

    康熙十八年改蘇松常道新署,旋複裁缺,散為民居,後歸蔣太守,改名複園。

    春秋佳日,名流觞詠,有《複園嘉會圖》,太守殁後,非複舊時景象。

    嘉慶中,為海昌查忄詹餘孝廉所得,修葺年餘,頓還舊觀。

    今又歸當湖吳菘圃相國家,為質庫矣。

     ◎歸田園 歸田園在拙政園東,僅隔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