叢話十七·報應
關燈
小
中
大
◎德報
元末明初有張某,江西人,積德累世,人無知者。
嘗蔔一地,葬其父母,葬畢歎曰:“吾子孫如不墜先業,必當為三公。
”張生子五人:長曰振,次曰賢,次曰昭,次曰簡,次曰铎,分居五處。
其一居湖廣,後為江陵相國居正谥文襄,最先發。
其一居四川,入本朝為遂甯相國鵬翮谥文端。
其一居江南,為京江相國玉書谥文貞。
其一居安慶,為桐城兩相國英谥文端,文端子廷玉谥文和。
其一居長白山,入漢軍,即菊溪相國百齡谥文敏也。
一支五房而出六宰相,且科甲蟬聯,數世不絕,古今所無。
而文和弟廷璐為禮部侍郎,廷彖為工部侍郎,文和子若霭、若澄俱内閣學士兼禮部侍郎,若氵亭為刑部侍郎,尤為一門之盛。
長洲韓宗伯世能與清流令蔣育馨同登隆慶丁卯榜。
宗伯之祖永椿居陸墓,家貧早起,持帚掃兩岸螺蛳盡入水中,四十年不倦。
蔣祖京義居婁門外,敦倫慕義,家貧,稍有蓄,必助族人讀書膏火,送弟士修入城,應郡邑試,徒步往來,雨雪饑寒不顧也。
後永椿以孫貴,贈一品;京義以曾孫若來貴,贈一品。
韓、蔣兩家,三百年來為吳中望族。
蔣皆我公,名育馨,長洲人。
年十八,領隆慶丁卯鄉薦,萬曆中官福建清流令,多惠政。
錄其陰德尤大者二端:清流山民多畜蟲毒,人至辄死。
公親自按捕,殲其渠魁,且以治蟲良方刊示通衢,人賴以生者甚衆。
又清流民俗,女婢鬻于人者,日椎髻赤腳負汲道中,過時弗嫁。
健兒多鲂鳏自處,終身不得娶。
公下令,年二十外弗婚嫁者有重罰,能遵令者各贈以銀,一夕而畢願者數千人。
民感其德,為立生祠。
迨公去任,老幼攀轅,以豆一石置公車前,曰:“願祝好官子子孫孫發科發甲也。
”公之子燦即中崇祯元年進士,孫德中順治十五年進士,垓中順治十六年進士,埴中順治十八年進士,俱以文學宦績著名東南。
自此會元以下登甲第跻顯秩者,至今不絕。
李明{敖山}字山顔,号蓼園,明末補嘉興縣學生,順治元年舉鄉試,授福建古田縣學教谕,受知于巡撫佟公國鼐。
時閩有流民數千,或疑為寇,将殺之,蓼園力白其冤,得免。
嘗上佟大中丞詩雲:“閑嘗從行閑,曆曆摩高壘。
慷慨談世事,興酣掌每抵。
海上揚風波,柙中出虎兇。
書生佐軍威,毋乃失所倚。
妖人布流言,闾左竊奸宄。
城南數千人,如肉登諸幾。
多公重一言,豪民類遷徙。
一時反側徒,渙然釋疑似。
餘力何有焉,公惠可知矣。
相知貴知心,如公甯有幾。
平生一片心,士為知己死。
長吟以報公,詩人歌樂隻。
”蓋紀實也。
是年山寇四出,榕城被圍累月。
及事平,則檄按士子之協從者,人情洶懼。
公謂中丞曰:“此邦初定,猶新國也,宜用輕典。
惟亟請廣招徕,以消反側。
”于是諸學生畢出複業,他邑效法,全閩以安。
後蓼園引疾歸,生子五人。
長,官處州教谕;次我郊,官廣西鹽驿道;次陳常,中康熙癸未進士,曆官兩淮運使、陝西道監察禦史;次在莘,中康熙丙子副車;次維鈞,附貢生,初授江西都昌縣,曆官至直隸總督。
門第之盛,一時無兩,皆積德所緻也。
見嘉興李金瀾明經所記之《天香錄》。
韓誦先公名<香分>,長洲人,至性過人。
父治,由舉人知黃岩縣事,有政績,卒于官。
公奔喪千餘裡,遂病咯血。
伯兄以役事被累,公盡裒所有,以濟兄。
家雖破,絕無幾微憾也。
待女兄弟,尤有恩意。
一适張氏,夫婦相繼殁,撫某孤成立。
其笃于倫誼類如此。
子,康熙癸醜會狀,仕至禮部尚書,谥文懿。
孫曾俱占甲科。
沈韓倬公名世奕,長洲人。
先世自玄谷公以下積德累仁,世奕登順治乙未進士,官翰林。
請假歸,杜門讀書,培植寒唆。
賞識韓文懿公于未遇時,人鹹服其精鑒。
子旭初,康熙丙辰進士,官編修;朝初,康熙己未進士,官侍讀。
朝初子曾純,康熙庚辰進士,官義烏縣。
俱以文學政績稱,後裔入館選者相接焉。
宋文恪公德宜,明禦史學洙子。
性孝友,年十七,以父殉節事未彰,乃叙巡按山東狀,伏阙上書,得贈恤。
弟殁,撫孤女逾已出。
凡宗族貧者,必竭力周之,無難色。
中順治十二年進士,官至大學士。
子駿業、大業俱顯貴,孫曾科甲,至刑部侍郎,七世顯貴。
蘇城蔣公表名維城,由歲貢廷試第一,授學正。
生平敦厚好施,康熙癸卯歲大饑,偕弟公遜設粥廠于南翔甫裡,日計粟五十石,罄家赈濟。
又仿京師舊制,與許香谷、張循齋、張晉侯諸先生設堂玄妙觀,以收棄嬰,各捐田百畝。
其餘善行不能殚述。
年六十,隐居洞庭,尚未得子。
往來太湖,買生物放湖中,三日為期。
其夫人袁氏為先生置室二人,五年之中,連舉五子。
先生殁時,其弟公遜先生已卒。
甫裡人請于當事,為先生昆季建祠,春秋俎豆,至今不替。
廣東欽州營遊擊阮公名玉堂,為今雲貴總督阮雲台宮保之祖。
少善馳射,中康熙十四年武進士,授藍翎侍衛,出放湖北撫标中軍遊擊,改署苗疆九溪營遊擊。
乾隆五年五月,湖南城步、綏甯兩縣苗民為亂。
時雲貴總督張廣泗為經略,總制全軍。
阮随各營官兵進剿,殺獲甚多。
苗民糧盡,不能支,乃乞降,近營跪哭。
阮察其誠,為請于經略,經略雲:“設賊詐,汝當此咎耶?”阮以死自任。
次日,率衆賊乞降,經略雲:“發三炮,不畔去,乃真降耳。
”即對衆發三大炮,斃數十人,餘衆股忄栗莫敢仰視,于是受降。
當是時,各山賊寨亦并破,老幼退保入橫坡,山梁險隘,正路不能攻。
而各營官兵,由左路奮登突殺,賊之精銳殆盡,生擒男婦子女三千五百餘人,解赴大營。
經略欲盡誅其生口,阮為再四谏阻,不從。
不得已,乃請曰:“壯夫能執兵抗殺者,當誅之;其婦女及男子十六歲以下者,必宜赦免。
”經略始可其請。
阮既出營,為分别男女年歲,苗民環跪,哭聲震于山谷。
先擇壯年強項者斬之,其餘全活,給以口糧,阮之德也。
至宮保,中乾隆己酉科進士,入翰林,現官雲貴總督,晉宮保銜,賞戴花翎。
以文章經濟稱于時。
鹹以為積德之報雲。
吳縣潘大冢宰世恩,其先世歙人,上祖某居鄉有盛德。
嘗以除夜人定後,秉炬至廳事,見一人蒲伏黑暗中,迫視之,鄰子也。
呼而詢之,良久始言曰:“某不肖,好ヅυ,家盡落,且負人累累。
今除夜,索逋者甚亟,不得已,欲為去箧之行。
素習公家,門戶甚熟,故乘夜至此。
今猝遇公,有死而已。
”翁曰:“汝得若幹可了諸負?”曰:“須十金。
”翁曰:“十金事不難,何不早告?”命之坐,出二十金予之,曰:“十金償負者,十金權子母作小經紀,勿再蹈故智,我亦誓不以向者之事告人也。
”其人感泣叩頭去。
隔十餘年,翁入山蔔地,得一吉壤,而未知主其地者為誰。
因就一村店飲,有男女兩少年,見翁至,羅拜于前,谛視之,即除夜贈金之鄰子也。
蓋其人得金後,為旗亭業,居數年,頗獲利,娶婦且生子矣。
翁大喜。
其人款洽倍至,殺雞炊黍
嘗蔔一地,葬其父母,葬畢歎曰:“吾子孫如不墜先業,必當為三公。
”張生子五人:長曰振,次曰賢,次曰昭,次曰簡,次曰铎,分居五處。
其一居湖廣,後為江陵相國居正谥文襄,最先發。
其一居四川,入本朝為遂甯相國鵬翮谥文端。
其一居江南,為京江相國玉書谥文貞。
其一居安慶,為桐城兩相國英谥文端,文端子廷玉谥文和。
其一居長白山,入漢軍,即菊溪相國百齡谥文敏也。
一支五房而出六宰相,且科甲蟬聯,數世不絕,古今所無。
而文和弟廷璐為禮部侍郎,廷彖為工部侍郎,文和子若霭、若澄俱内閣學士兼禮部侍郎,若氵亭為刑部侍郎,尤為一門之盛。
長洲韓宗伯世能與清流令蔣育馨同登隆慶丁卯榜。
宗伯之祖永椿居陸墓,家貧早起,持帚掃兩岸螺蛳盡入水中,四十年不倦。
蔣祖京義居婁門外,敦倫慕義,家貧,稍有蓄,必助族人讀書膏火,送弟士修入城,應郡邑試,徒步往來,雨雪饑寒不顧也。
後永椿以孫貴,贈一品;京義以曾孫若來貴,贈一品。
韓、蔣兩家,三百年來為吳中望族。
蔣皆我公,名育馨,長洲人。
年十八,領隆慶丁卯鄉薦,萬曆中官福建清流令,多惠政。
錄其陰德尤大者二端:清流山民多畜蟲毒,人至辄死。
公親自按捕,殲其渠魁,且以治蟲良方刊示通衢,人賴以生者甚衆。
又清流民俗,女婢鬻于人者,日椎髻赤腳負汲道中,過時弗嫁。
健兒多鲂鳏自處,終身不得娶。
公下令,年二十外弗婚嫁者有重罰,能遵令者各贈以銀,一夕而畢願者數千人。
民感其德,為立生祠。
迨公去任,老幼攀轅,以豆一石置公車前,曰:“願祝好官子子孫孫發科發甲也。
”公之子燦即中崇祯元年進士,孫德中順治十五年進士,垓中順治十六年進士,埴中順治十八年進士,俱以文學宦績著名東南。
自此會元以下登甲第跻顯秩者,至今不絕。
李明{敖山}字山顔,号蓼園,明末補嘉興縣學生,順治元年舉鄉試,授福建古田縣學教谕,受知于巡撫佟公國鼐。
時閩有流民數千,或疑為寇,将殺之,蓼園力白其冤,得免。
嘗上佟大中丞詩雲:“閑嘗從行閑,曆曆摩高壘。
慷慨談世事,興酣掌每抵。
海上揚風波,柙中出虎兇。
書生佐軍威,毋乃失所倚。
妖人布流言,闾左竊奸宄。
城南數千人,如肉登諸幾。
多公重一言,豪民類遷徙。
一時反側徒,渙然釋疑似。
餘力何有焉,公惠可知矣。
相知貴知心,如公甯有幾。
平生一片心,士為知己死。
長吟以報公,詩人歌樂隻。
”蓋紀實也。
是年山寇四出,榕城被圍累月。
及事平,則檄按士子之協從者,人情洶懼。
公謂中丞曰:“此邦初定,猶新國也,宜用輕典。
惟亟請廣招徕,以消反側。
”于是諸學生畢出複業,他邑效法,全閩以安。
後蓼園引疾歸,生子五人。
長,官處州教谕;次我郊,官廣西鹽驿道;次陳常,中康熙癸未進士,曆官兩淮運使、陝西道監察禦史;次在莘,中康熙丙子副車;次維鈞,附貢生,初授江西都昌縣,曆官至直隸總督。
門第之盛,一時無兩,皆積德所緻也。
見嘉興李金瀾明經所記之《天香錄》。
韓誦先公名<香分>,長洲人,至性過人。
父治,由舉人知黃岩縣事,有政績,卒于官。
公奔喪千餘裡,遂病咯血。
伯兄以役事被累,公盡裒所有,以濟兄。
家雖破,絕無幾微憾也。
待女兄弟,尤有恩意。
一适張氏,夫婦相繼殁,撫某孤成立。
其笃于倫誼類如此。
子,康熙癸醜會狀,仕至禮部尚書,谥文懿。
孫曾俱占甲科。
沈韓倬公名世奕,長洲人。
先世自玄谷公以下積德累仁,世奕登順治乙未進士,官翰林。
請假歸,杜門讀書,培植寒唆。
賞識韓文懿公于未遇時,人鹹服其精鑒。
子旭初,康熙丙辰進士,官編修;朝初,康熙己未進士,官侍讀。
朝初子曾純,康熙庚辰進士,官義烏縣。
俱以文學政績稱,後裔入館選者相接焉。
宋文恪公德宜,明禦史學洙子。
性孝友,年十七,以父殉節事未彰,乃叙巡按山東狀,伏阙上書,得贈恤。
弟殁,撫孤女逾已出。
凡宗族貧者,必竭力周之,無難色。
中順治十二年進士,官至大學士。
子駿業、大業俱顯貴,孫曾科甲,至刑部侍郎,七世顯貴。
蘇城蔣公表名維城,由歲貢廷試第一,授學正。
生平敦厚好施,康熙癸卯歲大饑,偕弟公遜設粥廠于南翔甫裡,日計粟五十石,罄家赈濟。
又仿京師舊制,與許香谷、張循齋、張晉侯諸先生設堂玄妙觀,以收棄嬰,各捐田百畝。
其餘善行不能殚述。
年六十,隐居洞庭,尚未得子。
往來太湖,買生物放湖中,三日為期。
其夫人袁氏為先生置室二人,五年之中,連舉五子。
先生殁時,其弟公遜先生已卒。
甫裡人請于當事,為先生昆季建祠,春秋俎豆,至今不替。
廣東欽州營遊擊阮公名玉堂,為今雲貴總督阮雲台宮保之祖。
少善馳射,中康熙十四年武進士,授藍翎侍衛,出放湖北撫标中軍遊擊,改署苗疆九溪營遊擊。
乾隆五年五月,湖南城步、綏甯兩縣苗民為亂。
時雲貴總督張廣泗為經略,總制全軍。
阮随各營官兵進剿,殺獲甚多。
苗民糧盡,不能支,乃乞降,近營跪哭。
阮察其誠,為請于經略,經略雲:“設賊詐,汝當此咎耶?”阮以死自任。
次日,率衆賊乞降,經略雲:“發三炮,不畔去,乃真降耳。
”即對衆發三大炮,斃數十人,餘衆股忄栗莫敢仰視,于是受降。
當是時,各山賊寨亦并破,老幼退保入橫坡,山梁險隘,正路不能攻。
而各營官兵,由左路奮登突殺,賊之精銳殆盡,生擒男婦子女三千五百餘人,解赴大營。
經略欲盡誅其生口,阮為再四谏阻,不從。
不得已,乃請曰:“壯夫能執兵抗殺者,當誅之;其婦女及男子十六歲以下者,必宜赦免。
”經略始可其請。
阮既出營,為分别男女年歲,苗民環跪,哭聲震于山谷。
先擇壯年強項者斬之,其餘全活,給以口糧,阮之德也。
至宮保,中乾隆己酉科進士,入翰林,現官雲貴總督,晉宮保銜,賞戴花翎。
以文章經濟稱于時。
鹹以為積德之報雲。
吳縣潘大冢宰世恩,其先世歙人,上祖某居鄉有盛德。
嘗以除夜人定後,秉炬至廳事,見一人蒲伏黑暗中,迫視之,鄰子也。
呼而詢之,良久始言曰:“某不肖,好ヅυ,家盡落,且負人累累。
今除夜,索逋者甚亟,不得已,欲為去箧之行。
素習公家,門戶甚熟,故乘夜至此。
今猝遇公,有死而已。
”翁曰:“汝得若幹可了諸負?”曰:“須十金。
”翁曰:“十金事不難,何不早告?”命之坐,出二十金予之,曰:“十金償負者,十金權子母作小經紀,勿再蹈故智,我亦誓不以向者之事告人也。
”其人感泣叩頭去。
隔十餘年,翁入山蔔地,得一吉壤,而未知主其地者為誰。
因就一村店飲,有男女兩少年,見翁至,羅拜于前,谛視之,即除夜贈金之鄰子也。
蓋其人得金後,為旗亭業,居數年,頗獲利,娶婦且生子矣。
翁大喜。
其人款洽倍至,殺雞炊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