譯者序
關燈
小
中
大
托夢&mdash&mdash夢覺邊緣的啟示
囡囡&mdash&mdash我的星星&mdash&mdash
你靜靜凝視着群星
多麼希望我就是那夜空
也凝視你,以千萬顆眼睛
&mdash&mdash柏拉圖情詩
北歐、肥腴月灣、愛琴海沿岸、尼羅河畔&hellip&hellip凡是神話發達的地方都流傳着一則類似的故事,雖然情節各異,地理風貌和民族想象變化多緻&mdash&mdash有一位神,他死了,卻又再生複活;他的死給大地帶來新的生機。
在牛津教授古典文學的年輕學者C.S.路易斯,将這些神話玩味再三,仿佛聽見上帝要傳遞給人類&ldquo道成肉身&rdquo的中心信息,亘古以來,反複沿着人類意識的幽峽不斷回蕩。
他得出一個結論:原來,神借着各族神話,托夢給人類,作為信仰奧義的先聲。
換句話說,當基督從死裡複活時,許多民族共有的神話成了事實,人的夢境成真了。
面對這樣偉大的神迹,路易斯以擲地有聲的文字,為我們揭示出這一神迹的曆史意義,給歐美知識界造成很大震撼。
基督教的核心是一則變成事實的神話,那則關于一位死去了的神的古老神話,從傳說和想象的天國裡,下降到地上的曆史中來(卻仍保留着神話的色彩)。
這件事發生在特定的時間和地點,并在曆史中造成清晰可辨的影響,使我們超越了無人知道死于何時何地的&hellip&hellip異教神話,臻入一位在彼拉多手裡被釘死的曆史人物。
的确,基督從死裡複活,顯明他是神進入人類的曆史,為要完成人的救贖&mdash&mdash這&ldquo道成肉身&rdquo的神迹,超越了神話,使神話變成事實;但是,另一方面,路易斯提醒我們: 這則神話變成事實之後,并非就不再成其為神話,這就是一種奇迹了。
&hellip&hellip若想做個真正的基督徒,我們就必須一方面同意上述的曆史事實,一方面用欣賞一切神話所需要的想象力,接受其中所含的神話成分(雖然它已成為事實);這兩者同等重要。
&hellip&hellip基督教神學中閃耀着神話的光輝&hellip&hellip 正因&ldquo道成肉身&rdquo擁有神話的特質,對其中所蘊含的啟示要能充分領悟,人必須在理性的認知之外,馳騁想象,深入體會,讓終極真理具象地映現在知感全域。
這項努力,單靠神學的演繹、教義的講述,容易流于空疏。
或許基于這種認識,路易斯在寫完一系列成功的思想作品,并以犀利的言論、深刻的文化省思,向崇尚理性思考的20世紀人透徹剖析基督教的可信之後,便專心緻力于虛構文學的創作,成果包括三本幻遊小說、童話故事集《納尼亞傳奇》和取材自希臘神話的《裸顔》。
如果說路易斯的思想作品拭除了人的&ldquo理性障蔽&rdquo,讓人能透過清晰的思考,賞識基督教适應人心需要又與真理相合的本質,那麼,他的虛構作品則可以進一步蕩滌人的情性,激發神思、想象,藉着具體的情節,引導讀者入窺救贖的境界。
其中又以《裸顔》這一部恰以&ldquo死而重生&rdquo為主題的神話小說,最能全面反映他的救贖神學、宗教視野和藝術成就。
他的摯友巴菲爾德(OwenBarfield)認為《裸顔》與《人的絕滅》(TheAbolitionofMen)堪稱路作雙璧;批評家也大緻同意路氏自己的看法:在他所有的虛構作品中,《裸顔》寫得最精湛、細膩。
更有學者以專書說明《裸顔》如何解開理性與想象的糾結,為西方讀者提供睿智的指引。
許多人從《裸顔》中見識到路氏直追現代小說經典的叙事藝術,紛紛為他的早逝(65歲)歎惋不已,甚至說:&ldquo他應該早點寫小說。
&rdquo 那麼,面對路易斯這部寓意深刻的神話小說《裸顔》,我們應該怎樣讀它呢?拉丁詩人筆下的賽姬,被父王遵照阿波羅神谕,&ldquo暴陳山巅,供龍攫食&rdquo,
在牛津教授古典文學的年輕學者C.S.路易斯,将這些神話玩味再三,仿佛聽見上帝要傳遞給人類&ldquo道成肉身&rdquo的中心信息,亘古以來,反複沿着人類意識的幽峽不斷回蕩。
他得出一個結論:原來,神借着各族神話,托夢給人類,作為信仰奧義的先聲。
換句話說,當基督從死裡複活時,許多民族共有的神話成了事實,人的夢境成真了。
面對這樣偉大的神迹,路易斯以擲地有聲的文字,為我們揭示出這一神迹的曆史意義,給歐美知識界造成很大震撼。
基督教的核心是一則變成事實的神話,那則關于一位死去了的神的古老神話,從傳說和想象的天國裡,下降到地上的曆史中來(卻仍保留着神話的色彩)。
這件事發生在特定的時間和地點,并在曆史中造成清晰可辨的影響,使我們超越了無人知道死于何時何地的&hellip&hellip異教神話,臻入一位在彼拉多手裡被釘死的曆史人物。
的确,基督從死裡複活,顯明他是神進入人類的曆史,為要完成人的救贖&mdash&mdash這&ldquo道成肉身&rdquo的神迹,超越了神話,使神話變成事實;但是,另一方面,路易斯提醒我們: 這則神話變成事實之後,并非就不再成其為神話,這就是一種奇迹了。
&hellip&hellip若想做個真正的基督徒,我們就必須一方面同意上述的曆史事實,一方面用欣賞一切神話所需要的想象力,接受其中所含的神話成分(雖然它已成為事實);這兩者同等重要。
&hellip&hellip基督教神學中閃耀着神話的光輝&hellip&hellip 正因&ldquo道成肉身&rdquo擁有神話的特質,對其中所蘊含的啟示要能充分領悟,人必須在理性的認知之外,馳騁想象,深入體會,讓終極真理具象地映現在知感全域。
這項努力,單靠神學的演繹、教義的講述,容易流于空疏。
或許基于這種認識,路易斯在寫完一系列成功的思想作品,并以犀利的言論、深刻的文化省思,向崇尚理性思考的20世紀人透徹剖析基督教的可信之後,便專心緻力于虛構文學的創作,成果包括三本幻遊小說、童話故事集《納尼亞傳奇》和取材自希臘神話的《裸顔》。
如果說路易斯的思想作品拭除了人的&ldquo理性障蔽&rdquo,讓人能透過清晰的思考,賞識基督教适應人心需要又與真理相合的本質,那麼,他的虛構作品則可以進一步蕩滌人的情性,激發神思、想象,藉着具體的情節,引導讀者入窺救贖的境界。
其中又以《裸顔》這一部恰以&ldquo死而重生&rdquo為主題的神話小說,最能全面反映他的救贖神學、宗教視野和藝術成就。
他的摯友巴菲爾德(OwenBarfield)認為《裸顔》與《人的絕滅》(TheAbolitionofMen)堪稱路作雙璧;批評家也大緻同意路氏自己的看法:在他所有的虛構作品中,《裸顔》寫得最精湛、細膩。
更有學者以專書說明《裸顔》如何解開理性與想象的糾結,為西方讀者提供睿智的指引。
許多人從《裸顔》中見識到路氏直追現代小說經典的叙事藝術,紛紛為他的早逝(65歲)歎惋不已,甚至說:&ldquo他應該早點寫小說。
&rdquo 那麼,面對路易斯這部寓意深刻的神話小說《裸顔》,我們應該怎樣讀它呢?拉丁詩人筆下的賽姬,被父王遵照阿波羅神谕,&ldquo暴陳山巅,供龍攫食&rdqu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