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十四章 鲧治水不利 舜舉禹治水
關燈
小
中
大
理應死,在法當死,死何所吝?現在暫緩須臾,并非尚有戀生之意,亦并非存有僥幸之心。
所惜者,未見汝耳!我研究水利數十年,自謂頗有心得,何圖紙上空談?看去似乎都是不錯,而行之實事,處處窒礙,終至鑄此大錯。
尤誤者,偷竊上帝之息壤,自以為獨得之秘,想仗此以竟全功。
不意潰敗愈大。
或者上帝怒我之偷竊,而降以大罰乎?往事已矣,不堪再說!我今朝以垂死之身,尚欲緻函于汝者,一則,父子之情,不忍不留一言,兔汝将來抱無窮之憾。
二則,此次之禍,闖得太大,我身雖死,我罪仍難寬。
希冀汝能為國家效力,奠此水患。
汝之功能成一分,則我死後之罪,亦可寬一分。
汝之學識,頗有勝于我處。
前日不聽汝言,至今悔恨,已屬無及。
但願汝他日任事,能虛心從善,切勿蹈我之覆轍也!計此函達到汝處,我或者已早入九泉。
從此眼睜睜所盼望者,隻有汝一人。
汝務須努力設法,以蓋前人之愆。
嗟嗟吾兒!從此永訣矣!某年父鲧字。
寫完之後,交給豎亥,說道:“你替我去尋吾兒,将此函交給他。
”豎亥領命,又問道:“将來公子如有複函,或親自來省觀時,主公在何處呢?”鲧歎道:“我們父子從此不會有相見之日了。
況且我行蹤未定,說他做什麼?”豎亥道:“雖然如此,小人總要知道一個複命之地。
”鲧低頭想了一想道:“總在海邊,或海島中。
”豎亥聽了,如飛而去。
這裡鲧和大章舍船登岸,改變服式,急急的向東南海邊而行。
船過大陸澤時,人民遭災的屍體和房屋毀壞的痕迹,還有得留在那邊。
便是幾條大堤,遺迹亦尚在。
鲧一路看了,深自怨恨,不應該以這種未成熟的主義、政策來害百姓。
再加以一路聽見那百姓毀罵之聲,心中真是說不出的難過。
幸喜服式改了,無人認識。
過了半個月,到了一座羽山之上,暫且住下不表。
且說帝堯自從那日上朝,拒絕鲧與孔壬的谏诤以後,到得次日,有人來報說:“鲧和驩兜、孔壬三個人都出都去了。
” 帝堯見他們不别而行,頗為詫異。
即而一想,或者是在近郊遊玩,并非歸去,亦未可知。
适值因治水之事,須與鲧相商,帝堯就饬人去宣召。
哪知鲧竟不來,而且口出不遜之言。
帝堯聞之,甚為不樂。
正與群臣籌商處置之法,忽然外面遞到驩兜的表文,拆開一看,竟是大罵了帝堯一頓。
大緻總是說帝堯寵愛女婿,私以天下相授受,大逆不道等語。
帝堯道:“前日在朝,鲧與孔壬都曾發言。
所說的雖則不盡合理,或詞氣悖謬,然而還不失事君之道。
驩兜那日亦在朝廷,何以緘口不語?到得此刻,再退有後言,是何道理?這個殊叵測了!” 梼(壽戈)道:“臣聞帝摯時代,驩兜、孔壬、鲧三人号稱‘三兇’。
帝摯的失德,都是他們三人教成的。
如今聖天子在位,赦其罪而不誅,而且棄瑕錄用,待他們亦可謂厚了。
現在這三個人功業毫無,反仍舊朋比結黨,同日不别而行。
鲧既抗不應召,驩兜又肆意讪謗。
臣想起來,這三人難保不有一種結合,有一種密謀,不利于國家。
請帝将此三人嚴行定罪。
如再違抗,六師撻伐。
帝意以為如何?”帝堯未及開言,忽有庶官飛報道:“洪水汨汨,漫天而來,西門外已積水盈尺,人民大有死傷,請帝作速定奪!” 帝堯君臣大驚,立刻退朝,齊到西門外察看。
果見水勢汪洋,人民紛亂,但不知這水從何處來。
舜想了一想說道:“恐怕是鲧所築的九仞之城崩壞了,漫溢過來的。
幸喜此地地勢尚高,或者不至于十分為害。
但是下流之民苦了!”正說時,漸近水邊,隻見水波之中屍體也有,器具也有,房戶門窗也有,雞豚牛羊也有,陸續的漂流過來。
帝堯看了,不禁歎口氣道:“誤任庸人,朕之過也!”那時大司農、大司徒、四嶽等聽了,都默默慚愧。
帝堯忙叫人四出拯救,并商量赈濟之法。
到得次日,庶官來報,果然是九仞之城崩潰了。
帝堯道:“鲧這個人溺職殃民!既然如此,應該如何懲處?”士師臯陶道:“依臣愚見,應該明正典刑。
從前帝于孔壬有罪不誅,臣以為是錯的。
此次鲧流毒較大,而且有不臣之心,非正法不可! “帝堯問群臣道:“士師之言,汝等以為如何?”四嶽等面面相觑,不作一聲,隻有太尉舜力贊其說。
帝堯道:“那麼等他來請罪時執行如何?”太尉舜道:“前次召他尚不來,此次恐未必肯來請罪。
請派人去就地正法吧!”帝堯道:“派何人去呢?”太尉舜道:“崇伯是個大臣,誅戮大臣,理宜鄭重,非有聲望素
所惜者,未見汝耳!我研究水利數十年,自謂頗有心得,何圖紙上空談?看去似乎都是不錯,而行之實事,處處窒礙,終至鑄此大錯。
尤誤者,偷竊上帝之息壤,自以為獨得之秘,想仗此以竟全功。
不意潰敗愈大。
或者上帝怒我之偷竊,而降以大罰乎?往事已矣,不堪再說!我今朝以垂死之身,尚欲緻函于汝者,一則,父子之情,不忍不留一言,兔汝将來抱無窮之憾。
二則,此次之禍,闖得太大,我身雖死,我罪仍難寬。
希冀汝能為國家效力,奠此水患。
汝之功能成一分,則我死後之罪,亦可寬一分。
汝之學識,頗有勝于我處。
前日不聽汝言,至今悔恨,已屬無及。
但願汝他日任事,能虛心從善,切勿蹈我之覆轍也!計此函達到汝處,我或者已早入九泉。
從此眼睜睜所盼望者,隻有汝一人。
汝務須努力設法,以蓋前人之愆。
嗟嗟吾兒!從此永訣矣!某年父鲧字。
寫完之後,交給豎亥,說道:“你替我去尋吾兒,将此函交給他。
”豎亥領命,又問道:“将來公子如有複函,或親自來省觀時,主公在何處呢?”鲧歎道:“我們父子從此不會有相見之日了。
況且我行蹤未定,說他做什麼?”豎亥道:“雖然如此,小人總要知道一個複命之地。
”鲧低頭想了一想道:“總在海邊,或海島中。
”豎亥聽了,如飛而去。
這裡鲧和大章舍船登岸,改變服式,急急的向東南海邊而行。
船過大陸澤時,人民遭災的屍體和房屋毀壞的痕迹,還有得留在那邊。
便是幾條大堤,遺迹亦尚在。
鲧一路看了,深自怨恨,不應該以這種未成熟的主義、政策來害百姓。
再加以一路聽見那百姓毀罵之聲,心中真是說不出的難過。
幸喜服式改了,無人認識。
過了半個月,到了一座羽山之上,暫且住下不表。
且說帝堯自從那日上朝,拒絕鲧與孔壬的谏诤以後,到得次日,有人來報說:“鲧和驩兜、孔壬三個人都出都去了。
” 帝堯見他們不别而行,頗為詫異。
即而一想,或者是在近郊遊玩,并非歸去,亦未可知。
适值因治水之事,須與鲧相商,帝堯就饬人去宣召。
哪知鲧竟不來,而且口出不遜之言。
帝堯聞之,甚為不樂。
正與群臣籌商處置之法,忽然外面遞到驩兜的表文,拆開一看,竟是大罵了帝堯一頓。
大緻總是說帝堯寵愛女婿,私以天下相授受,大逆不道等語。
帝堯道:“前日在朝,鲧與孔壬都曾發言。
所說的雖則不盡合理,或詞氣悖謬,然而還不失事君之道。
驩兜那日亦在朝廷,何以緘口不語?到得此刻,再退有後言,是何道理?這個殊叵測了!” 梼(壽戈)道:“臣聞帝摯時代,驩兜、孔壬、鲧三人号稱‘三兇’。
帝摯的失德,都是他們三人教成的。
如今聖天子在位,赦其罪而不誅,而且棄瑕錄用,待他們亦可謂厚了。
現在這三個人功業毫無,反仍舊朋比結黨,同日不别而行。
鲧既抗不應召,驩兜又肆意讪謗。
臣想起來,這三人難保不有一種結合,有一種密謀,不利于國家。
請帝将此三人嚴行定罪。
如再違抗,六師撻伐。
帝意以為如何?”帝堯未及開言,忽有庶官飛報道:“洪水汨汨,漫天而來,西門外已積水盈尺,人民大有死傷,請帝作速定奪!” 帝堯君臣大驚,立刻退朝,齊到西門外察看。
果見水勢汪洋,人民紛亂,但不知這水從何處來。
舜想了一想說道:“恐怕是鲧所築的九仞之城崩壞了,漫溢過來的。
幸喜此地地勢尚高,或者不至于十分為害。
但是下流之民苦了!”正說時,漸近水邊,隻見水波之中屍體也有,器具也有,房戶門窗也有,雞豚牛羊也有,陸續的漂流過來。
帝堯看了,不禁歎口氣道:“誤任庸人,朕之過也!”那時大司農、大司徒、四嶽等聽了,都默默慚愧。
帝堯忙叫人四出拯救,并商量赈濟之法。
到得次日,庶官來報,果然是九仞之城崩潰了。
帝堯道:“鲧這個人溺職殃民!既然如此,應該如何懲處?”士師臯陶道:“依臣愚見,應該明正典刑。
從前帝于孔壬有罪不誅,臣以為是錯的。
此次鲧流毒較大,而且有不臣之心,非正法不可! “帝堯問群臣道:“士師之言,汝等以為如何?”四嶽等面面相觑,不作一聲,隻有太尉舜力贊其說。
帝堯道:“那麼等他來請罪時執行如何?”太尉舜道:“前次召他尚不來,此次恐未必肯來請罪。
請派人去就地正法吧!”帝堯道:“派何人去呢?”太尉舜道:“崇伯是個大臣,誅戮大臣,理宜鄭重,非有聲望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