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十九章 降服罔象天 應龍佐治水

關燈
已有了。

    和這兩種怪物相像,散處在山海川澤的,不知道有多少!天下有道,他們為和氣仁風籠罩,伏着不敢出頭;到得國運一衰,民生應該遭劫,他們就争先恐後的出來,攪亂世界,這亦不足為稀奇!現在這兩怪在我管轄之下,我替你平了吧。

    ”說完之後,向空中大喝道:“應龍何在?”隻見空中一條長龍,約有數十丈,張着四爪,飛舞而來,原來是有兩翼的。

     那應龍飛到禺虢面前,點頭行禮。

    禺虢就吩咐道:“天吳、罔象在朝陽谷躲着,你給我去誘他來。

    ”應龍領命,掉轉身軀,徑向海中飛去。

    禺虢向文命道:“我們且到山上去等着。

    ”說罷,兩足騰起,早上山頭。

    衆人細看,原來他兩腳,并不會動。

     動的是腳下的兩條黃蛇,仿佛和他的車騎一般。

    于是衆人,随了文命,亦向山上而行。

     到得山頂,隻見海中波濤洶湧,起落數十丈,幾于全海都搖動了。

    忽然見應龍從海中直竄而出,随後天吳、罔象亦竄出來。

    禺虢看見,大喝一聲,說道:“兩個孽畜,還敢倔強嗎?”天吳、罔象一見禺虢,知道不妙,轉身想逃。

    陡見兩道黃光,從禺虢耳上發出,變成兩條黃龍,向天吳、罔象直撲過去。

    那罔象早被黃龍擒住,活捉過來。

    天吳還想抵抗,禁不起黃龍的大爪,一爪抓住他十尾,早又活捉過來。

    衆人細看那兩怪,煞是可怕。

     禺虢向兩怪道:“汝等還敢倔強嗎?”罔象不能人言,但以尖利的聲音吱吱的叫,想是讨饒的意思。

    天吳卻能人言,不過說起來八口齊張,聲音嘈亂之至。

    大概亦說饒命乞憐的意思。

     禺虢道:“上帝有好生之德,汝等既知悔過,能服從我的命令,就饒恕你們吧!”禺虢說完,那兩條黃龍四爪一松,身體頓然縮小,霎時間已變了兩條極小的小蛇,鑽人禺虢兩耳的縫中去了。

    大衆看見,稀奇之至。

     文命向禹虢稽首道謝,并說道:“這兩個怪物造孽多端,尊神不從嚴懲處,恐怕他們狼子野心,将來仍舊為萬民之害,那麼如何?”禺虢道:“這個不消汝慮得,我自有處分。

    将來如再為患,我任其責便了。

    到是你治水,雖有才能卓絕的賢人,雖有飛行神武的天将,但是還不可沒有一個變化不測的神物為之輔佐。

    我現在要介紹一個與汝,汝要嗎?”文命忙緻謝道:“苦得如此,真乃萬幸!但不知是何神物?”禺虢向空一看道:“就是此公。

    ”衆人一看,卻是應龍。

     原來是那應龍自從誘了兩怪出水之後,未得禺虢發放,不敢擅離,隻在空中天矯盤舞。

    禺虢喝聲下來,應龍頓時縮小,長不盈二尺,落在地上。

    禺虢向文命道:“當初皇考軒轅帝,破滅蚩尤,應龍曾經效力。

    皇考上賓之後,應龍不及追随。

    幾百年來,總是跟了我在海中潛修。

    他深知水脈地脈,如有治水掘地之事,他可以效勞,汝收用了他吧!”說着,又向應龍道:“你跟着崇伯治水,将來還有一件大事須你出力。

    功成之後,我再助你升天。

    你可敬慎的做,勿得任性,不聽号令!”應龍聽了,将頭連點兩點。

    于是禺虢向文命道:“我們再會吧!” 說時,腳下的兩蛇已載着禺虢騰空而起。

    天吳、罔象兩怪亦跟着騰空而起。

    須臾之間,已沒入于煙濤浩淼之中,就不見了。

     這裡文命拜送過之後,慰遣了阿明,又發放了應龍,聽他自在。

     回到山下,大家見所未見,不免紛紛議論。

     到了次日,文命再率領工人上山開鑿。

    那時一無窒礙,工程非常順手。

    鑿了一個月,已鑿通了兩處。

    裡面的積水統統由兩個缺口中放出海去。

    但是裡面的積水雖則放出,而外面的海潮又不免從缺口中湧進,一日兩次,于平地上的工作頗有妨礙。

     于是文命又作法叫了阿明來,和他商量:在裡面平地上工作未告成之時,托他将潮汐暫時的約住,不使它直沖内地。

    阿明答應了,自去照辦。

    文命帶了一班将佐到内地來。

    那時積水初退,地下沮洳泥淖,甚為難行。

     就用那制好之撬,來做交通之具,頗為便利。

    但是地方廣漠得很,北至大陸澤以北,南至兖水,延袤幾百裡,從何處施行呢?文命往來數次,相度形勢,決定先開兩條:一條在北,一條在南。

    都是從大伾山起,一直通到東面。

    後來仔細想想,覺得還不夠,想在那南北兩條之中再多開幾條。

    有幾條定下了,有幾條定不下,很費躊躇。

     伯益看了不懂,就問道:“此地水患,自從碣石山開通以後,水都向海中洩去。

    雖則有海潮進來,亦隻要在海邊防禦就是了。

    在此地多開水道,是什麼意思?”文命道:“某所慮的,不是下面海中之水,是上面山中之水。

    某拟将雍冀二州之水,統統都給它洩到此地來,放它到海中去。

    二州蓄水既多,來路又遠,高低相差又大,一旦沖到這種平原,其勢湍悍,難免不泛濫潰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