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章 簡狄剖胸生契 帝喾挈女南巡
關燈
小
中
大
手之後,就舉手向他緻謝道:“辛苦辛苦!費神費神!”
那醫生剛要取下裳來穿,見帝喾如此情形,慌得謙遜不疊,正要開言,哪知握裒、姜嫄、常儀等聽見外面小兒啼哭聲非常宏亮,忍不住都走出來了。
握裒先問道:“次妃怎樣?”醫生道:“小民用麻醉藥将其悶住,大約過一刻就會醒來,此時不可去驚動她。
”握裒聽了,總不放心,走到床邊,俯身一聽,覺簡狄鼻息輕勻,不過如睡熟一般,将心略略放下。
回頭看見小孩,知道又得一孫,不覺歡喜。
帝喾向握裒道:“夜已深了,母親如此高年,可請安睡,不要再為兒輩操心了。
”握裒道:“何嘗不是,但剛才急得将疲倦都忘記了,現在已經平安,我就去睡也好。
”說着,慢慢地過去,由姜嫄、常儀陪了進去。
這裡帝喾就向醫生道:“時已不早,汝辛苦之後,想必饑餓,朕已命人預備食物,且到外邊坐吧。
吃過食物之後,朕再遣人送汝歸去。
”醫生再三謙謝,即說道:“帝賜食物不敢當,但是小民還有兩個藥方須寫出來,待次妃醒來之後,可以照服。
” 帝喾道:“如此正好。
”便命宮人持燭引導,徑向書室而來。
醫生一看,卻是小小的三間平屋,屋中燃着一支大燭,此時正是深夜,雖覺不甚看得清楚,但覺陳設極其簡單,除去四壁都是些簡冊之外,幾乎别無所有。
醫生至此暗暗佩服帝的儉德。
宮人将坐席布好,卻是南北向的。
帝喾便命醫生西面坐,是個客位,醫生哪裡敢坐。
帝喾道:“在朝堂之上,須講君臣之禮,那麼自然朕居上位。
如今在朕私室之中,汝當然是客,切不可拘泥。
況且朕仍舊是南面,無傷于禮制,汝坐下吧。
”醫生不得已,告罪坐下。
兩個弟子在下面另外一席。
帝喾向醫生道:“汝之醫術實在高明,朕深佩服!但不知還是自己研究出來的呢,還是有師傳授的呢?”醫生道:“臣有師傳授。
”帝喾道:“汝師何人?” 醫生道:“小民的老師有好幾個。
一個名叫俞跗,一個名叫少跗,是兩弟兄。
他們的治病不用湯藥,不用針石,不用按摩之術,不用熨貼之法,專門割皮、解饑訣脈、結筋、搦髓腦、揲膏盲、爪幕、湔浣腸胃、漱滌五髒、練精易形。
小民剛才治次妃的手術,就是從這兩位老師這裡學來的。
還有兩個老師,一個叫巫彭,一個叫桐君。
他們兩個善于内科,創造種種方藥,以救人命。
至于剖割、洗浣、針炙等方法亦會得,不過沒有俞老師那樣精就是了。
” 帝喾道:“原來汝就是他們這幾個人的弟子,所以醫術有如此之精,朕真失敬了。
那幾位大醫家都是先曾祖皇考的臣子,當時與先曾祖皇考及岐伯、雷公諸人共同研究醫術,發明不少,為後世醫學之祖,朕都知道的。
原來汝就是他們的弟子,朕真失敬了!但是汝既具如此絕藝,應該大名鼎鼎,四遠傳播,何以近在咫尺,朕竟不知?是否汝不行道嗎?”醫生道:“小民不甚為人治玻”帝喾道:“為什麼原故呢?” 醫生道:“小民有五個原因: 第一個原因,醫道至微,人命至重,小民雖得諸名師之傳授,略有所知,但是終不敢自信,深恐誤人。
第二個原因,小民性喜研究各種典籍,若為人治病之時多,雖則也可以多得些經驗,但是自己研究之功,不免荒疏,因此反而無進步。
第三個原因,小民生性憨直,不能阿附病家,以至不為病家所歡迎,求治者遂少。
第四個原因,同道之人易生嫉妬,我不如人,自問應該退讓;人不如我,相形尤恐招忌,輕則讒謗相加,重則可以性命相搏。
從前有一個良醫,極其高明,可是他太喜歡出鋒頭了,聽見哪一處貴重婦人,他就為帶下醫;聽見哪一處愛重老人,他就為耳目瘅痺醫;聽見哪一處喜歡小兒,他就為小兒醫。
雖則名聞天下,但是到後來終究為人刺死。
可見盛名之下,是不容易居的。
小民兢兢以此為鑒,所以不敢多為人治玻。
第五個原因,醫生的職務本為救人,并非借此牟利。
但現在的醫生牟利的心多,救人的心少。
小民倘使和他們一樣高擡身價,非多少謝禮不治,那麼對不起自己的本心,就是對不起這個職業,更對不起從前盡心傳授我的幾位老師。
假使不索厚謝,來者不拒,那麼不但奪盡别個醫生的衣食飯碗,招怨愈深,并且可以從早到晚,刻無暇晷,小民自己的精力如何支得住呢?雖說醫家有割股之心,應該為人犧牲的,但是精力有限,則疏忽難免,因此而反緻誤人,那麼何苦呢! 所以小民定一個例,每過幾年,必定遷移一個地方,更換一個姓名,不使人知道的多,那麼求治的自少了。
這次搬到亳都,尚屬不久,因此大家不甚知道小民。
“帝喾道:“原來如此。
那麼汝之人品心術更可敬了!但是朕有大疑之處要請教汝。
古今婦人生産之理,
握裒先問道:“次妃怎樣?”醫生道:“小民用麻醉藥将其悶住,大約過一刻就會醒來,此時不可去驚動她。
”握裒聽了,總不放心,走到床邊,俯身一聽,覺簡狄鼻息輕勻,不過如睡熟一般,将心略略放下。
回頭看見小孩,知道又得一孫,不覺歡喜。
帝喾向握裒道:“夜已深了,母親如此高年,可請安睡,不要再為兒輩操心了。
”握裒道:“何嘗不是,但剛才急得将疲倦都忘記了,現在已經平安,我就去睡也好。
”說着,慢慢地過去,由姜嫄、常儀陪了進去。
這裡帝喾就向醫生道:“時已不早,汝辛苦之後,想必饑餓,朕已命人預備食物,且到外邊坐吧。
吃過食物之後,朕再遣人送汝歸去。
”醫生再三謙謝,即說道:“帝賜食物不敢當,但是小民還有兩個藥方須寫出來,待次妃醒來之後,可以照服。
” 帝喾道:“如此正好。
”便命宮人持燭引導,徑向書室而來。
醫生一看,卻是小小的三間平屋,屋中燃着一支大燭,此時正是深夜,雖覺不甚看得清楚,但覺陳設極其簡單,除去四壁都是些簡冊之外,幾乎别無所有。
醫生至此暗暗佩服帝的儉德。
宮人将坐席布好,卻是南北向的。
帝喾便命醫生西面坐,是個客位,醫生哪裡敢坐。
帝喾道:“在朝堂之上,須講君臣之禮,那麼自然朕居上位。
如今在朕私室之中,汝當然是客,切不可拘泥。
況且朕仍舊是南面,無傷于禮制,汝坐下吧。
”醫生不得已,告罪坐下。
兩個弟子在下面另外一席。
帝喾向醫生道:“汝之醫術實在高明,朕深佩服!但不知還是自己研究出來的呢,還是有師傳授的呢?”醫生道:“臣有師傳授。
”帝喾道:“汝師何人?” 醫生道:“小民的老師有好幾個。
一個名叫俞跗,一個名叫少跗,是兩弟兄。
他們的治病不用湯藥,不用針石,不用按摩之術,不用熨貼之法,專門割皮、解饑訣脈、結筋、搦髓腦、揲膏盲、爪幕、湔浣腸胃、漱滌五髒、練精易形。
小民剛才治次妃的手術,就是從這兩位老師這裡學來的。
還有兩個老師,一個叫巫彭,一個叫桐君。
他們兩個善于内科,創造種種方藥,以救人命。
至于剖割、洗浣、針炙等方法亦會得,不過沒有俞老師那樣精就是了。
” 帝喾道:“原來汝就是他們這幾個人的弟子,所以醫術有如此之精,朕真失敬了。
那幾位大醫家都是先曾祖皇考的臣子,當時與先曾祖皇考及岐伯、雷公諸人共同研究醫術,發明不少,為後世醫學之祖,朕都知道的。
原來汝就是他們的弟子,朕真失敬了!但是汝既具如此絕藝,應該大名鼎鼎,四遠傳播,何以近在咫尺,朕竟不知?是否汝不行道嗎?”醫生道:“小民不甚為人治玻”帝喾道:“為什麼原故呢?” 醫生道:“小民有五個原因: 第一個原因,醫道至微,人命至重,小民雖得諸名師之傳授,略有所知,但是終不敢自信,深恐誤人。
第二個原因,小民性喜研究各種典籍,若為人治病之時多,雖則也可以多得些經驗,但是自己研究之功,不免荒疏,因此反而無進步。
第三個原因,小民生性憨直,不能阿附病家,以至不為病家所歡迎,求治者遂少。
第四個原因,同道之人易生嫉妬,我不如人,自問應該退讓;人不如我,相形尤恐招忌,輕則讒謗相加,重則可以性命相搏。
從前有一個良醫,極其高明,可是他太喜歡出鋒頭了,聽見哪一處貴重婦人,他就為帶下醫;聽見哪一處愛重老人,他就為耳目瘅痺醫;聽見哪一處喜歡小兒,他就為小兒醫。
雖則名聞天下,但是到後來終究為人刺死。
可見盛名之下,是不容易居的。
小民兢兢以此為鑒,所以不敢多為人治玻。
第五個原因,醫生的職務本為救人,并非借此牟利。
但現在的醫生牟利的心多,救人的心少。
小民倘使和他們一樣高擡身價,非多少謝禮不治,那麼對不起自己的本心,就是對不起這個職業,更對不起從前盡心傳授我的幾位老師。
假使不索厚謝,來者不拒,那麼不但奪盡别個醫生的衣食飯碗,招怨愈深,并且可以從早到晚,刻無暇晷,小民自己的精力如何支得住呢?雖說醫家有割股之心,應該為人犧牲的,但是精力有限,則疏忽難免,因此而反緻誤人,那麼何苦呢! 所以小民定一個例,每過幾年,必定遷移一個地方,更換一個姓名,不使人知道的多,那麼求治的自少了。
這次搬到亳都,尚屬不久,因此大家不甚知道小民。
“帝喾道:“原來如此。
那麼汝之人品心術更可敬了!但是朕有大疑之處要請教汝。
古今婦人生産之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