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章 共工颛顼争天下 共工怒觸不周山

關燈
隻見路上僅有逃避的百姓,卻不見一個軍士。

     又走了一程,遠遠望見山林之中旌旗飄揚,旌旗影裡疏疏落落有軍士在那裡立着。

    共工氏傳令兵士放箭。

    哪知道箭射過去,那些立站的軍士依舊不動。

    共工氏大疑,傳令沖鋒。

    共工兵一聲呐喊,沖将過去,才曉得都是些草人。

    當下共工氏向浮遊道:“汝料他空虛,現在看此情形一點也不差,我們正可以放膽前進了!” 說猶未了,隻聽得山前山後陡然間起了一片喊聲,從那喊聲之中飛出無數之箭,直向共工氏兵士的臉上射來,受傷者不計其數,隊伍登時大亂。

    共工氏正要整理,隻見那颛顼氏的伏兵已經四面湧出,一齊上前将共工氏圍祝共工氏趕快叫兵士紮住陣腳,用箭向颛顼兵射去,哪知沒有射到他身邊都紛紛落在地上。

    共工兵看了大駭,正不知是什麼原故,禁不得那面的箭射過來,大半都着。

    共工氏至此料想不能取勝,就傳令退兵,自己當先向原路沖出,軍士折傷不少。

    剛剛回到隘口,四面伏兵又起。

    共工氏急忙傳令道:“今日我們歸路已絕,不是拼死,沒有生路!”衆人亦知道此時的危險,于是萬衆一心,猛力沖突,真是困獸之鬥,勢不可當。

    這裡颛顼氏亦恐怕傷人太多,傳令合圍的軍士放開一角,讓他們出去,一面仍舊督率軍士在後面緊緊追趕。

     且說共工氏拼命地逃出了隘口,計算兵士已折去了大半,正要稍稍休息,和浮遊商議辦法,忽聽得後面喊聲又起,颛顼兵又追來了。

    這時,共工兵已無鬥志,四散逃生,禁不起颛顼兵大隊一沖,登時将共工兵和浮遊沖作兩起。

    那浮遊帶了些敗殘兵士拼命地逃,一時辨不得路徑,直向南去,雖然逃得性命,而去冀州愈遠,欲歸無從。

    那些敗殘兵士沿路漸漸散盡,隻剩得孑然一身,到了淮水之邊,資斧斷絕,饑餓不堪,知道自己是個赤面的人,容易為人認破,想來不能脫身,不如尋個自盡吧,遂投淮水而死。

    這是一個小人的結局。

    後來到了春秋時候,他的陰魂化作一隻紅熊,托夢于晉國的平公,向他作祟,可見他奸惡之心死而不改,還要為惡,真是一個小人呢。

    此是後話不提。

     且說那日共工氏被大兵一沖,圍在一處,幸虧他力大,終究被他殺出,帶了敗殘兵逃回冀州去了。

    這時,颛顼帝得勝回去,再和群臣商議。

    大款道:“共工氏這個人枭勇異常,留他在冀州必為後患,不如乘勢進兵擒而殺之,天下方可平定。

    ” 群臣聽了,都贊成其說。

    颛顼帝就叫金正該統率大兵,羿做副帥,共同前進,帝自己帶水正味及群臣随後進發。

    哪知冀州的百姓受了共工氏的暴虐,本來是不敢言而敢怒的,現在看見他大敗回來,父子兄弟死傷大半,更将他恨如切齒,等到颛顼兵一到,大家相率投降,沒一個肯替他效死。

    共工氏知道大勢已去,隻得帶了些親信之人向西方逃命。

    那金正和羿知道了,哪裡肯放松,便緊緊追趕。

     共工氏逃了二十多日,到了一個大澤,疲乏極了,暫且休息,問土人道:“這個澤叫什麼名字?”土人道:“叫作渤泑澤。

    ”共工氏又指着西面問道:“從這邊過去是什麼地方?” 土人道:“是不周山,再過去是基山、鐘山,再過去就是昆侖山了。

    ”共工氏想道:“我現在國破家亡,無處可去,聽說這昆侖山是神仙所居,中多不死之藥,不如到那邊去求些吃吃。

     雖則帝位沒得到手,能夠長生不死,亦可以抵過了。

    ”想到此處,連日愁悶不覺為之一開。

    正要起身西行,隻聽得東面人聲嘈雜,仔細一看,原來颛顼兵趕到了,不覺大驚,隻得慌忙再向西逃,繞過泑澤,上了不周山,早被颛顼兵圍祝共工氏料想不能脫身,不覺長歎一聲,想起從前兒子後土勸他的話,真是後悔無及。

    又想起浮遊的奸佞,悔不該上他的當。

    又想:“我現在已經逃到如此荒遠之地,颛顼兵竟還不肯舍,真是可惡已極。

    ”想到此際,怒氣沖天,說道:“罷了,罷了!”舉頭向山峰的石壁撞去,隻聽得天崩地裂之聲,原來共工氏固然腦裂而死,那山峰亦坍了一半,這亦可見他力大了。

     且說颛顼兵圍住共工氏,正要上山搜索,忽聽山上大聲陡發,大石崩騰,疑心共工氏尚有救兵,不敢上去。

    過了多時,不見響動,才慢慢上去窺探,卻見一處山峰倒了,碎石下壓着一人。

    金正命人撥開一看,原來是共工氏,不禁大喜,便叫軍士掘土将其屍埋葬,遂和羿班師而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