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十七章 制陶器舜化東夷 陶河濱舜禹相遇
關燈
小
中
大
:“怎樣?”不虛道:“當今天子任命崇伯治水,已有好幾年了,可是那崇伯的政策仍舊是孔壬的故智,以土擋水。
聽說他從大别山以東築了一道長堤,直通到海,在它後面大陸澤相近又築一道長堤,要想攔阻海水的上溢與山水的下注。
你想這種工程哪裡能持久呢!前兩年水勢稍退,大家方且頌他的功,我就知道這是僥幸一時,要闖大禍了。
果然,前月堤決了一角,海水直灌進堤來,人民财産淹沒了不少。
幸而搶護得快,趕緊合隴,較遠的地方未遭波及。
然而崇伯的技能隻有這一種,依舊是築他的堤,萬一明朝大決起來,我們住的姚墟地勢不高,接着雷澤,又是低下之地,恐怕要大受其害。
所以我們尋來和你商量,怎樣想個方法才好。
”伯陽道:“我剛才到冀州去,經過從前的舊居,那邊水已盡退,并沒有受什麼災害,我想還是搬回舊居去吧。
”舜道:“姚墟地勢不好,我早已慮及。
為今之計,自以伯陽兄的話為不錯。
事不宜遲,我們就此回去吧。
” 當下舜就舍棄了他未竟之耕業,與洛陶等即刻起身。
舜道:“我們且慢歸家,先去看看那崇伯的堤工形勢,再定方法。
” 三人都以為然。
于是直到北方,沿堤察看,那堤足足有五六丈高。
洛陶道:“仲華,你看何如?”舜搖頭道:“危險危險! 我們且快回去吧。
”于是四人沿堤而行,自東北而西南,恰是到姚墟之路。
哪知性急,反走過頭了,計算已在姚墟之西。
當下改道而東行。
至一處,舜忽指着一地向三人道:“此處地勢比前數年低得多了,莫不是地陷嗎?”三人忙問:“何以知之?”舜道:“我前數年經過的時候,沒有這許多湖泊,現在沮洳縱橫,而且很深,不是地陷是什麼?此地離姚墟甚近,此地既陷,姚墟難保不受影響,可怕可怕!” 于是四人急急而行,到了姚墟,舜和洛陶等說道:“某不能見信于父母。
這次搬家之事,倘由某去和家父家母說,是一定不能相信的。
最好請三位府上,聯合其他鄰居的人,先遷移起來,再将這番情形和家父家母說明,方才有效,某隻好種種奉托了。
”說着,向三人深深行禮。
三人慌忙還禮,說道:“我等自應效勞,仲華何必多禮呢!”說時,已到家門。
舜别了三人,即進去叩見父母。
瞽叟夫婦雖不拒絕,待遇卻很冷淡。
獨有小妹敤首問長問短,非常親熱。
這時敤首已過及笄之年,聰明秀美,兼以慈祥,而且善畫,瞽叟夫婦極鐘愛她。
隔了一日,象從田間歸來,舜忙叫“三弟”,象似理不理的應了一聲,即忙轉身,走到後面,他母親亦跟從進去。
象道:“往回他來,必在秋收之後,現在正在長夏,他就跑來,我想必有道理。
”他母親點頭道:“我亦如此想,我們留心就是了。
”這日晚上,既不叫舜做事,亦不與他談話,又不給他備飯,又不指定寝處。
舜料知父母之心仍未轉移,在此亦站不住,胡亂過了一夜。
次日将供給父母的甘旨和分贈弟妹的物品統統取出,獻送了,便叩辭父母,别了弟、妹,出門來訪不虛等。
不虛道:“你如何便來了?”舜道:“昨夜我想想,這事甚急,我早走為是,一切務請兄等代為進行。
”不虛道:“你現在到何處去?”舜道:“尹老師家在王屋山上,多年不見,想先去訪他,再作計較。
” 是日午後,舜别了不虛等,就向冀州而來。
上得太行山,走了兩日,隻見路旁一個大墳隆然高起,墳前樹着一塊大碑,上大書“炎帝神農氏之陵”七個大字。
舜看了詫異,暗想:“炎帝的墳聽說在衡山之南荼陵地方,如何這裡又有一個陵?” 正在不解,後來問到土人,才知道炎帝從前曾經在此地播種五谷,後人感激他的恩德,所以在此地又造一個陵,以留敬仰,并不是真的。
現在山下還有黍田二畔:一畔在水南陰地,所種的黍都是白色。
一畔在水弱陽地,所種的黍都是紅色,就是炎帝的遺迹了。
舜聽了這話,不禁肅然敬仰。
可惜此時正是大暑時候,黍正在播種,無從實驗它的顔色,不免怅怅。
一日,炎威有點難當,遙見前面一個大澤,詢之旁人,
聽說他從大别山以東築了一道長堤,直通到海,在它後面大陸澤相近又築一道長堤,要想攔阻海水的上溢與山水的下注。
你想這種工程哪裡能持久呢!前兩年水勢稍退,大家方且頌他的功,我就知道這是僥幸一時,要闖大禍了。
果然,前月堤決了一角,海水直灌進堤來,人民财産淹沒了不少。
幸而搶護得快,趕緊合隴,較遠的地方未遭波及。
然而崇伯的技能隻有這一種,依舊是築他的堤,萬一明朝大決起來,我們住的姚墟地勢不高,接着雷澤,又是低下之地,恐怕要大受其害。
所以我們尋來和你商量,怎樣想個方法才好。
”伯陽道:“我剛才到冀州去,經過從前的舊居,那邊水已盡退,并沒有受什麼災害,我想還是搬回舊居去吧。
”舜道:“姚墟地勢不好,我早已慮及。
為今之計,自以伯陽兄的話為不錯。
事不宜遲,我們就此回去吧。
” 當下舜就舍棄了他未竟之耕業,與洛陶等即刻起身。
舜道:“我們且慢歸家,先去看看那崇伯的堤工形勢,再定方法。
” 三人都以為然。
于是直到北方,沿堤察看,那堤足足有五六丈高。
洛陶道:“仲華,你看何如?”舜搖頭道:“危險危險! 我們且快回去吧。
”于是四人沿堤而行,自東北而西南,恰是到姚墟之路。
哪知性急,反走過頭了,計算已在姚墟之西。
當下改道而東行。
至一處,舜忽指着一地向三人道:“此處地勢比前數年低得多了,莫不是地陷嗎?”三人忙問:“何以知之?”舜道:“我前數年經過的時候,沒有這許多湖泊,現在沮洳縱橫,而且很深,不是地陷是什麼?此地離姚墟甚近,此地既陷,姚墟難保不受影響,可怕可怕!” 于是四人急急而行,到了姚墟,舜和洛陶等說道:“某不能見信于父母。
這次搬家之事,倘由某去和家父家母說,是一定不能相信的。
最好請三位府上,聯合其他鄰居的人,先遷移起來,再将這番情形和家父家母說明,方才有效,某隻好種種奉托了。
”說着,向三人深深行禮。
三人慌忙還禮,說道:“我等自應效勞,仲華何必多禮呢!”說時,已到家門。
舜别了三人,即進去叩見父母。
瞽叟夫婦雖不拒絕,待遇卻很冷淡。
獨有小妹敤首問長問短,非常親熱。
這時敤首已過及笄之年,聰明秀美,兼以慈祥,而且善畫,瞽叟夫婦極鐘愛她。
隔了一日,象從田間歸來,舜忙叫“三弟”,象似理不理的應了一聲,即忙轉身,走到後面,他母親亦跟從進去。
象道:“往回他來,必在秋收之後,現在正在長夏,他就跑來,我想必有道理。
”他母親點頭道:“我亦如此想,我們留心就是了。
”這日晚上,既不叫舜做事,亦不與他談話,又不給他備飯,又不指定寝處。
舜料知父母之心仍未轉移,在此亦站不住,胡亂過了一夜。
次日将供給父母的甘旨和分贈弟妹的物品統統取出,獻送了,便叩辭父母,别了弟、妹,出門來訪不虛等。
不虛道:“你如何便來了?”舜道:“昨夜我想想,這事甚急,我早走為是,一切務請兄等代為進行。
”不虛道:“你現在到何處去?”舜道:“尹老師家在王屋山上,多年不見,想先去訪他,再作計較。
” 是日午後,舜别了不虛等,就向冀州而來。
上得太行山,走了兩日,隻見路旁一個大墳隆然高起,墳前樹着一塊大碑,上大書“炎帝神農氏之陵”七個大字。
舜看了詫異,暗想:“炎帝的墳聽說在衡山之南荼陵地方,如何這裡又有一個陵?” 正在不解,後來問到土人,才知道炎帝從前曾經在此地播種五谷,後人感激他的恩德,所以在此地又造一個陵,以留敬仰,并不是真的。
現在山下還有黍田二畔:一畔在水南陰地,所種的黍都是白色。
一畔在水弱陽地,所種的黍都是紅色,就是炎帝的遺迹了。
舜聽了這話,不禁肅然敬仰。
可惜此時正是大暑時候,黍正在播種,無從實驗它的顔色,不免怅怅。
一日,炎威有點難當,遙見前面一個大澤,詢之旁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