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十六章 禹師郁華子 鲧作九仞城
關燈
小
中
大
第七十六章禹師郁華子鲧作九仞城
且說文命自從他父親出門之後,依着母親女嬉在家讀書。
鄰居有一位老先生,名叫墨如,學問淵博。
鲧在家時常和他往來,文命亦以師禮事之。
鲧出門之後,文命常常去受業,得益不少。
不料過了數月,墨如忽然得病而亡,文命從此隻好獨自攻苦了。
一日,女嬉叫他到後山去拾些薪葉,以供炊爨,忽然遇着一個白須老人,狀貌。
奇,坐在一塊岩石上,身旁放着行囊,又倚着一根藤杖,在那裡休息。
文命因他年老,走過他面前,就對他行了一個敬禮。
那老者拱手還禮,便問道:“孺子,你叫什麼名字?到哪裡去?”文命恭恭敬敬的說了。
那老者欣然笑道:“原來就是你,果然名不虛傳。
你今年幾歲了?”文命道:“六歲。
”老者道:“你家在哪裡?”文命道:“在山坳裡。
”老者道:“我遊曆四方,才到這裡,糧盡腹饑,要到你家吃一頓飯,可以嗎?”文命道:“家有老母,不敢自專,須問過才可定。
”老者道:“那麼你就領我去。
”文命答應。
那老者背了行囊,拖着藤杖,就随文命同行。
到了門口,文命請老者稍侍,先進去禀知女嬉,然後出來,肅客人内,又拜詢老者姓名。
老者道:“老夫姓郁,名華,中原人氏。
尊大人在家嗎?”文命道:“出門去了。
”遂将帝堯請去治洪水之事,說了一篇。
郁華子點頭歎道:“這個洪水,恐怕不容易治吧。
”文命道:“長者何以知道?”郁華道:“水患有兩種,一種是限于一個地方的,一種是普遍世界的。
一個地方的水患,其來源不多,範圍較狹,浚障疏導,就可以竣事。
全世界的水患,其來源無窮,原因複雜,範圍甚廣,不是有通天徹地的本領、驅神使鬼的手段,顧此失彼,無從措手。
老夫周遊天下,各處考察,知道現在的水患正是全世界的水患,真不容易治呢! “文命道:“長者有治水方法嗎?”郁華道:“有是有的,不過施治起來,能否有效,卻不敢說。
”文命聽了大喜道:“那麼小子修書禀知家父,延聘長者,相助為理,如何?”郁華笑道:“老夫耄矣,無能為矣。
不過一生學業,甚願得一個英俊之人,傳授與他,這就是老夫的志願了。
”文命尚未答言,隻聽得屏後女嬉喚聲,急忙跑進去。
過了一會,出來布席,又将蔬肴羹湯之類陸續搬出,然後陪了午餐。
餐罷,又搬了進去。
郁華道:“孺子太辛苦了,你且坐坐。
”文命道:“适才家母聽見長者說要收弟子,傳授道學,如小子這蠢愚之才,不知道長者肯教誨嗎?叫小子問問。
”郁華笑道:“孺子假使不嫌老夫是個老朽,那是盡可以的。
老夫學問雖則簡陋,對于孺子或者還有一點益處。
”文命聽了大喜,當下就拜郁華為師。
郁華先考問文命所已經學過的書籍,文命對答如流。
郁華歎道:“果然是岐嶷英特,生有自來。
” 于是就将天下名山大川,路程遠近,地勢夷險及各種治水的方法,都傳授了文命。
他的大要,不過兩句,作:“隻可順水之性,不可與水争勢”而已。
文命聽了,謹記在心。
自此郁華就在文命家住下,一切都由文命家供給,文命學問更加長進。
轉瞬三年,文命年九歲了。
一日,郁華向文命道:“孺子,現在天下未平,水患尤烈,将來孺子,總是在治水上建立功績,留芳萬古。
汝家所藏的書雖多,但是還缺少一種秘本,可惜老夫此時亦不在行囊中,将來送給你吧。
我明日要去了。
”文命聽了大驚,忙問道:“承老師三年教誨,受益不淺,老母和弟子都非常感激,大嬉未報,老師怎樣就要去呢?”郁華笑道:“孺子,你學問已成,老夫在此亦無謂。
天下豈有不散之筵席嗎?不必留我了,我靜聽你成功的好音吧。
”文命知道無可挽留,不覺淚流滿襟,慌忙進内告知女嬉。
女嬉聽了,亦無法。
這日晚上,隻得特别治了些盛馔,替老師餞行。
席間,文命問郁華道:“老師此刻将往何處?請示知弟子。
弟子将來如有機緣,可以前來谒見。
”郁華道:“老夫是無家無室之人,萍蹤浪迹,沒有一定的住址。
将來有緣,或者能夠晤面,亦未可知,此時實無從說起。
” 文命聽了,益複怏快。
郁華道:“孺子,我看你住在家中,亦沒得幾時了,不久即須出門,十年之内,就要出任艱巨。
可是你年齡太輕,一切不能沒有人幫助。
那供奔走驅使的人尤不可少。
老夫有幾個人,都可以為你輔佐,現在介紹給你吧。
” 說着,從懷中取出一
鄰居有一位老先生,名叫墨如,學問淵博。
鲧在家時常和他往來,文命亦以師禮事之。
鲧出門之後,文命常常去受業,得益不少。
不料過了數月,墨如忽然得病而亡,文命從此隻好獨自攻苦了。
一日,女嬉叫他到後山去拾些薪葉,以供炊爨,忽然遇着一個白須老人,狀貌。
奇,坐在一塊岩石上,身旁放着行囊,又倚着一根藤杖,在那裡休息。
文命因他年老,走過他面前,就對他行了一個敬禮。
那老者拱手還禮,便問道:“孺子,你叫什麼名字?到哪裡去?”文命恭恭敬敬的說了。
那老者欣然笑道:“原來就是你,果然名不虛傳。
你今年幾歲了?”文命道:“六歲。
”老者道:“你家在哪裡?”文命道:“在山坳裡。
”老者道:“我遊曆四方,才到這裡,糧盡腹饑,要到你家吃一頓飯,可以嗎?”文命道:“家有老母,不敢自專,須問過才可定。
”老者道:“那麼你就領我去。
”文命答應。
那老者背了行囊,拖着藤杖,就随文命同行。
到了門口,文命請老者稍侍,先進去禀知女嬉,然後出來,肅客人内,又拜詢老者姓名。
老者道:“老夫姓郁,名華,中原人氏。
尊大人在家嗎?”文命道:“出門去了。
”遂将帝堯請去治洪水之事,說了一篇。
郁華子點頭歎道:“這個洪水,恐怕不容易治吧。
”文命道:“長者何以知道?”郁華道:“水患有兩種,一種是限于一個地方的,一種是普遍世界的。
一個地方的水患,其來源不多,範圍較狹,浚障疏導,就可以竣事。
全世界的水患,其來源無窮,原因複雜,範圍甚廣,不是有通天徹地的本領、驅神使鬼的手段,顧此失彼,無從措手。
老夫周遊天下,各處考察,知道現在的水患正是全世界的水患,真不容易治呢! “文命道:“長者有治水方法嗎?”郁華道:“有是有的,不過施治起來,能否有效,卻不敢說。
”文命聽了大喜道:“那麼小子修書禀知家父,延聘長者,相助為理,如何?”郁華笑道:“老夫耄矣,無能為矣。
不過一生學業,甚願得一個英俊之人,傳授與他,這就是老夫的志願了。
”文命尚未答言,隻聽得屏後女嬉喚聲,急忙跑進去。
過了一會,出來布席,又将蔬肴羹湯之類陸續搬出,然後陪了午餐。
餐罷,又搬了進去。
郁華道:“孺子太辛苦了,你且坐坐。
”文命道:“适才家母聽見長者說要收弟子,傳授道學,如小子這蠢愚之才,不知道長者肯教誨嗎?叫小子問問。
”郁華笑道:“孺子假使不嫌老夫是個老朽,那是盡可以的。
老夫學問雖則簡陋,對于孺子或者還有一點益處。
”文命聽了大喜,當下就拜郁華為師。
郁華先考問文命所已經學過的書籍,文命對答如流。
郁華歎道:“果然是岐嶷英特,生有自來。
” 于是就将天下名山大川,路程遠近,地勢夷險及各種治水的方法,都傳授了文命。
他的大要,不過兩句,作:“隻可順水之性,不可與水争勢”而已。
文命聽了,謹記在心。
自此郁華就在文命家住下,一切都由文命家供給,文命學問更加長進。
轉瞬三年,文命年九歲了。
一日,郁華向文命道:“孺子,現在天下未平,水患尤烈,将來孺子,總是在治水上建立功績,留芳萬古。
汝家所藏的書雖多,但是還缺少一種秘本,可惜老夫此時亦不在行囊中,将來送給你吧。
我明日要去了。
”文命聽了大驚,忙問道:“承老師三年教誨,受益不淺,老母和弟子都非常感激,大嬉未報,老師怎樣就要去呢?”郁華笑道:“孺子,你學問已成,老夫在此亦無謂。
天下豈有不散之筵席嗎?不必留我了,我靜聽你成功的好音吧。
”文命知道無可挽留,不覺淚流滿襟,慌忙進内告知女嬉。
女嬉聽了,亦無法。
這日晚上,隻得特别治了些盛馔,替老師餞行。
席間,文命問郁華道:“老師此刻将往何處?請示知弟子。
弟子将來如有機緣,可以前來谒見。
”郁華道:“老夫是無家無室之人,萍蹤浪迹,沒有一定的住址。
将來有緣,或者能夠晤面,亦未可知,此時實無從說起。
” 文命聽了,益複怏快。
郁華道:“孺子,我看你住在家中,亦沒得幾時了,不久即須出門,十年之内,就要出任艱巨。
可是你年齡太輕,一切不能沒有人幫助。
那供奔走驅使的人尤不可少。
老夫有幾個人,都可以為你輔佐,現在介紹給你吧。
” 說着,從懷中取出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