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十五章 青鳥使迎大司農 西王母性喜樗蒱
關燈
小
中
大
司農聽了,暗想:“這位王母娘娘真是個瓦窯,可以生這許多女兒的!”正要再問他有幾個兒子,忽見兩隻青鳥從空飛來,到地已化為人,原來就是大鵹、青鳥兩個。
當下青鳥問大司農說道:“适才某等已禀請敝主人的示下,敝主人說請貴使者到群玉山去相見,日期再定。
”少鵹道:“那麼我們下船吧。
”說着,和大駕、青鳥引着大司農走出室外,那些從人慌忙來搬行李。
大鵹向大司農道:“貴使者奉聖天子命前來,敝主人不敢不延見。
至于從者,身無仙骨,不能辄上靈山,隻好暫留在此,且待貴使者轉身到此,再同回去吧。
”大司農聽了,不敢多說,唯唯從命。
就叫從人在此靜心守候,自己便跟随三青鳥使下山。
大司農一路走,一路回頭看,果見三個峰頭,兀突欹斜,有搖搖欲墜之勢,就問少鵹道:“此山周圍有多少裡?”少鵹道:“廣圓約一百裡,實則是島,四面臨水,别無通路。
這三個峰頭,某等三人各居一處,亦是敝主人派定的。
”大司農仰面一望,隻見樹上栖着一隻大鳥,三個身子共着一個頭,黑白相雜的毛羽,紅的頭頸,其狀如鴉,又不禁詫異,便問少鵹. 少鵹道:“這鳥名字叫鸱,是此山異鳥,别處所無的。
” 少頃,來到海邊,已停着一隻皮做的船,方廣不過一丈,約可容兩三個人。
青鳥招呼大司農上船,張帆而行。
出了港口,向前一望,茫無畔岸,波濤滾滾。
大司農又問道:“這樣小船可航大海嗎?”青鳥道:“可以航行。
前面昆侖山下有弱水九重,周圍環繞,除出神仙的飙車羽輪外,無論什麼船隻都要沉沒,不能過去,隻有這皮船可渡。
” 大司農聽了,又覺稀奇,又問道:“從前敝處有一個名叫羿的,亦曾見到貴主人,他怎樣過去的呢?”大鵹道:“亦是某等用這皮船引渡過去的。
那時他同了他的妻子姮娥同來,敝主人因為與姮娥有緣,所以特地叫某等迎接她。
後來羿個人來了幾次,不得某等引導,就不得見了。
現在姮娥已成了仙,在月宮之中,常到敝主人那邊來呢!”大司農道:“這個姮娥,背夫竊藥,私自逃走,是個不良的婦人,何以得成神仙,頗不可解!貴主人不拒絕她,反招待她,與她往來,亦不可解。
” 大鵹道:“貴使者所言自是正理。
但是,其中另有兩層道理在内:第一層,神仙的能成不能成,是有天命,不是人力所能強為。
羿這個人命中不應該成仙,所以天使特假手于姮娥,偷去他的藥,使他不得服。
便是當時敝主人,何嘗不知道姮娥已有偷藥之心。
但是礙于天命,無從為力。
所以偷藥的這一層,不能說一定是姮娥之罪。
第二層,人世間與其多出一個神仙,不如多出一個聖賢豪傑。
因為聖賢豪傑是與人世間有用的;神仙與人世間何所用之?假使當時姮娥不偷藥,夫婦兩人同服之後,雙雙成仙而去,為他們自己着想,固然是好的了。
但是後來這許多天下的大亂大災,哪個來平呢?豈不是百姓實受其苦嗎?羿雖然不得生而成仙,但是他的英名已萬古流傳,就是他現在死了之後,他的靈魂已在神祗之列。
所以為羿計算,偷了藥去亦并不算怎樣吃虧呢。
” 大司農道:“足下所說第二層道理,甚為精辟,某深佩服。
但是,第一層說姮娥是無罪,覺得有點不妥。
照足下這樣說,那麼世間兇惡之徒,肆意殺人,亦可以借口于天命假手,自謂無罪嗎?”大鵹道:“照人世間的眼光看起來,貴使者的話,自是正理,姮娥是應該說她有罪的。
何以要說她有罪呢?就是防恐他人要效尤的原故。
但是,依神仙的天眼看起來,不是如此。
世上一切,無非命耳。
一個人被兇手殺死,或被水災淹死,或被岩石壓死,同是一死。
被兇手殺死的,說兇手有罪;被水災淹死、被岩石壓死的,亦可以說水與岩石都有罪嗎?如果說兇手是人,有意識的,所以應該和他計較。
水與岩石不是個人,是無意識的,無可和它計較,所以隻能罷休。
那麼試問,這個淹死、壓死的人,還是命該死呢?還是罪該死呢?如說是罪,罪在何處?如說無罪,何以會得死?隻好歸之于命了。
淹死、壓死既是命,那麼被兇手殺死,豈非亦是命嗎?天定之謂命。
既然是命,既然是天所定,兇手的罪在哪裡?殺人尚且無罪,偷一包藥,更值得什麼?” 大司農聽了這番強詞奪理的話,口中雖無可說,但心中總仍以為非。
過了一會,隻聽見四面水聲汩汩,原來已到弱水中了。
船到弱水中,其行更快,不一時便抵昆侖山下。
當下青鳥問大司農說道:“适才某等已禀請敝主人的示下,敝主人說請貴使者到群玉山去相見,日期再定。
”少鵹道:“那麼我們下船吧。
”說着,和大駕、青鳥引着大司農走出室外,那些從人慌忙來搬行李。
大鵹向大司農道:“貴使者奉聖天子命前來,敝主人不敢不延見。
至于從者,身無仙骨,不能辄上靈山,隻好暫留在此,且待貴使者轉身到此,再同回去吧。
”大司農聽了,不敢多說,唯唯從命。
就叫從人在此靜心守候,自己便跟随三青鳥使下山。
大司農一路走,一路回頭看,果見三個峰頭,兀突欹斜,有搖搖欲墜之勢,就問少鵹道:“此山周圍有多少裡?”少鵹道:“廣圓約一百裡,實則是島,四面臨水,别無通路。
這三個峰頭,某等三人各居一處,亦是敝主人派定的。
”大司農仰面一望,隻見樹上栖着一隻大鳥,三個身子共着一個頭,黑白相雜的毛羽,紅的頭頸,其狀如鴉,又不禁詫異,便問少鵹. 少鵹道:“這鳥名字叫鸱,是此山異鳥,别處所無的。
” 少頃,來到海邊,已停着一隻皮做的船,方廣不過一丈,約可容兩三個人。
青鳥招呼大司農上船,張帆而行。
出了港口,向前一望,茫無畔岸,波濤滾滾。
大司農又問道:“這樣小船可航大海嗎?”青鳥道:“可以航行。
前面昆侖山下有弱水九重,周圍環繞,除出神仙的飙車羽輪外,無論什麼船隻都要沉沒,不能過去,隻有這皮船可渡。
” 大司農聽了,又覺稀奇,又問道:“從前敝處有一個名叫羿的,亦曾見到貴主人,他怎樣過去的呢?”大鵹道:“亦是某等用這皮船引渡過去的。
那時他同了他的妻子姮娥同來,敝主人因為與姮娥有緣,所以特地叫某等迎接她。
後來羿個人來了幾次,不得某等引導,就不得見了。
現在姮娥已成了仙,在月宮之中,常到敝主人那邊來呢!”大司農道:“這個姮娥,背夫竊藥,私自逃走,是個不良的婦人,何以得成神仙,頗不可解!貴主人不拒絕她,反招待她,與她往來,亦不可解。
” 大鵹道:“貴使者所言自是正理。
但是,其中另有兩層道理在内:第一層,神仙的能成不能成,是有天命,不是人力所能強為。
羿這個人命中不應該成仙,所以天使特假手于姮娥,偷去他的藥,使他不得服。
便是當時敝主人,何嘗不知道姮娥已有偷藥之心。
但是礙于天命,無從為力。
所以偷藥的這一層,不能說一定是姮娥之罪。
第二層,人世間與其多出一個神仙,不如多出一個聖賢豪傑。
因為聖賢豪傑是與人世間有用的;神仙與人世間何所用之?假使當時姮娥不偷藥,夫婦兩人同服之後,雙雙成仙而去,為他們自己着想,固然是好的了。
但是後來這許多天下的大亂大災,哪個來平呢?豈不是百姓實受其苦嗎?羿雖然不得生而成仙,但是他的英名已萬古流傳,就是他現在死了之後,他的靈魂已在神祗之列。
所以為羿計算,偷了藥去亦并不算怎樣吃虧呢。
” 大司農道:“足下所說第二層道理,甚為精辟,某深佩服。
但是,第一層說姮娥是無罪,覺得有點不妥。
照足下這樣說,那麼世間兇惡之徒,肆意殺人,亦可以借口于天命假手,自謂無罪嗎?”大鵹道:“照人世間的眼光看起來,貴使者的話,自是正理,姮娥是應該說她有罪的。
何以要說她有罪呢?就是防恐他人要效尤的原故。
但是,依神仙的天眼看起來,不是如此。
世上一切,無非命耳。
一個人被兇手殺死,或被水災淹死,或被岩石壓死,同是一死。
被兇手殺死的,說兇手有罪;被水災淹死、被岩石壓死的,亦可以說水與岩石都有罪嗎?如果說兇手是人,有意識的,所以應該和他計較。
水與岩石不是個人,是無意識的,無可和它計較,所以隻能罷休。
那麼試問,這個淹死、壓死的人,還是命該死呢?還是罪該死呢?如說是罪,罪在何處?如說無罪,何以會得死?隻好歸之于命了。
淹死、壓死既是命,那麼被兇手殺死,豈非亦是命嗎?天定之謂命。
既然是命,既然是天所定,兇手的罪在哪裡?殺人尚且無罪,偷一包藥,更值得什麼?” 大司農聽了這番強詞奪理的話,口中雖無可說,但心中總仍以為非。
過了一會,隻聽見四面水聲汩汩,原來已到弱水中了。
船到弱水中,其行更快,不一時便抵昆侖山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