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五章 巫鹹鴻術為堯醫 越裳氏來獻神龜

關燈
祠龜呢?原來祠龜求長生,是他高祖黃帝的成法。

    當初黃帝求仙,将各項方法都試過,古書上面說道:祠龜可以緻神,而丹砂可以化為黃金;黃金成,以為器飲食,則益壽;益壽,則海中蓬萊仙者皆可見;見之以封禅則不死,黃帝是也。

    照這幾句古書看起來,黃帝祠龜,實在是後來成仙的一種方法。

    祝融知道有這個方法,所以亦祠起龜來,但是苦于都城之中,太覺煩雜,且無山林,不能靜修,所以就搬到都城北面三百裡外,汾水西面一個空曠之地去住下了。

    帝堯聞知此事,就饬人去替他營造幾間精室,又叫他侄子和仲弟兄,不時去探望。

    後來那邊人民,亦漸漸多起來,因為祝融氏所居,所以就叫它作祝融城。

    祝融既住到這個地方,索性連姓名都換過,不叫吳回了,叫蘇吉利。

     連他續娶夫人,亦給她更換姓名,叫作王搏頰,以表示隐居杜絕世事之意。

    兩夫妻便終日孜孜不倦,在那裡祠他的龜,足迹不出大門。

     這日正在祠龜,忽然大司徒奉帝命到了,祝融沒法,隻得出來招待。

    大司徒就将帝意說明,且請他同到平陽,共議典禮。

     祝融道:“鄙人在先帝時,曾經參預過這種典禮,時候雖久,大略卻還記得,既承下問,敢不貢獻,但是亦不必鄙人親往,隻須書寫出來,請司徒帶回去參考就是了。

    ”說着就取出簡冊來,逐條疏寫,足足有半日,方才寫完,自己又看了一遍,就遞與大司徒道:“當時大略,已盡于此,不過時代不同,還請諸位斟酌為是。

    ”大司徒接了之後,看見祝融衣裳詭異,言詞決絕,亦不敢強邀,并不敢久留,略略周旋幾句,即便告辭,回平陽而來,與帝堯說知。

    帝堯即召集群臣,大家會議,将祝融所寫的,作為底稿,又稽考舊章,參酌情形,或增或減,于是将典禮議定了。

     過了多日,越裳氏使者到了平陽,舍于賓館,供帳豐厚,自不消說。

    這時正是五月,在明堂太廟之中延見。

    那使者一正一副,随同兩個翻譯,由羲叔陪伴而來。

    後面數人,擡着一座彩亭,亭中放着一隻大缸,也不知盛着是什麼東西。

    當下使者見了帝堯,行過禮之後,就開口叽叽咕咕的說了一遍,不知什麼話。

    後來旁邊一個翻譯,提起喉嚨,也哩哩噜噜說了一遍,大家亦不知道說的是甚話。

    最後羲叔手下的翻譯,才用中國話将它譯出來,大約是慕德向化的意思。

    後來又說,有一項微物,貢獻天邦,或者是有用的。

    帝堯謙謝,慰勞他幾句,亦由翻譯展轉傳譯。

    當下将彩亭擡上來,取出大缸放在地上,衆人一看,裡面盛着的原來是一個大龜,約三尺餘見方,昂頭,舒足,曳尾,端然不動,甲的四周細毛茸生,甲上全是花紋,想來是千歲以上之物了。

    越裳氏使者道:“小國得到此龜,足有多年,但寡君自問德薄,不足以當此神物,謹敬畜養,以待仁聖之君。

     現在聽見大國聖主,欽若昊天,敬授人時,那麼此龜是很有用的。

    所以特遣小臣,前來貢獻,庶幾可為聖主治曆的一種幫助。

    ” 帝堯聽了不解,便問道:“龜與曆有關系嗎?”使者道:“尋常之龜,與曆無關系,此是神龜,它背甲上全是記載開天辟地以來的事情,所以有關系。

    ”帝堯君臣聽了,無不駭異。

     說道:“那背上的花紋,是文字嗎?”說着,都上前來細看,然而總看不明白。

    忽見那龜蠕蠕而動,轉眼之間,爬出缸外,掉轉身軀,往外就爬,大家慌忙讓開。

    說也奇怪,那龜一面爬,一面将它的身軀放大,出了殿門,下了台階,到了庭中,那身軀已足有五丈見方,比剛才竟大了幾十倍,把一個庭中幾乎要塞滿了。

    那龜至此,方伏着不動,大家才知此龜之神異。

    再細看那甲背時,果然都是個蝌蚪形文字,但是字體仍是甚細,不過如黃豆一般大小,而且距離過遠,亦看不清楚,隻有近着面前的,俯身下去,略略可以認到兩句。

    帝堯等料想一時不能盡看,便走進殿來,招呼那使者。

    說也奇怪,那龜見帝堯不看,也就漸漸縮小,不到片時,即已恢複原狀。

    衆人看了,無不歎為從來未有之奇,真正是個神物了。

     當下帝堯和群臣,按照前日議定的典禮款待使者,并且深深緻謝,優加犒賞。

     那個神龜,早有專司其職的有司,捧了養到宮沼裡去了。

     過了數日,越裳氏使者動身歸國,帝堯方叫人将那神龜取來,放在一個極大的場所,使龜體可以盡量的發展,然後又命史官,将那龜背的文字,照樣錄出來。

     當那抄錄的時候,很不容易,因為看不清楚,隻能叫一人爬在龜背上,且看且報,一個人再抄錄,足足抄了大半日,才把全文錄畢,那龜又依然縮校史官就将所抄錄的全文,呈與帝堯。

    帝堯一看,隻見上面所寫的是:天地初分之時,盤古生于其中,能知天地之高低及造化之理。

    故曰:盤古氏開辟天地,蓋首出禦世之人也。

    又曰:渾敦氏。

     盤古氏後有天皇君兄弟一十三人,姓望,名獲,字子潤,号曰天靈,以木德王,被迹在柱州昆侖山下。

    其時地殼未盡堅固,屢屢遭逢劫火,天皇始制幹支之名以定歲之所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