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十六章 禹師郁華子 鲧作九仞城
關燈
小
中
大
塊簡冊,文命忙接來一看,原來是一張名條。
上面橫開着:真窺、橫革、之交、國哀四個人名,下面都注有他們的履曆、性質、才技等等。
郁華道:“這四人,都可以用的。
”文命拜受了,卻不解“就要出門”的話,便問郁華。
郁華道:“這個不必先說,日後自見分曉。
”文命不敢再問。
到了次日,郁華背了行囊,拖了藤杖,飄然而去,文命忽然如有所失。
過了一月,女嬉忽然病了。
原來女嬉自從坼背生文命之後,得了一個怯症,羸而且咳,時常多玻石紐村是個僻地,無良醫可延,兼以操勞,益覺不支,這次竟卧床不起。
文命憂急非常,隻得請了兩個鄰媪來,看護陪伴。
然而各家有各家的事務,豈能常常留在己家。
因此文命有時竟井臼親操起來。
那崇伯鲧竟是公而忘私,國而忘家的人,自出門之後,雖則俸祿常有寄來,而對于家務絕不顧問。
女嬉病後,文命亦曾修書禀告,但杳無複音。
一日,女嬉病笃,文命在旁憂愁焦急,暗中涕泣不止。
女嬉忽囑咐道:“孩兒,我的病恐難望好了。
你年紀雖小,是個很有作為之人,我倒可以放心。
隻有你的父親……”說到此,忽然大嗽,喘得氣都接不上來。
文命慌忙捶胸摩背,過了好一會,方才喘定,又續說道:“你父親這次去治水,能不能成功,是一個問題。
如能成功,最好,否則你父親是個極負責任的人,到那時恐怕……”說到這裡,聲音漸漸岔了,淚珠也簌簌的下來了,一手拭淚,一面又續說道:“恐怕不得其死。
你父親一生剛直,所欠缺的就是一個‘愎’字。
你務必盡心竭力,将這個水患治平,替父親争一口氣,你知道嗎?” 文命聽到這裡,傷心之至,要哭出來,又不敢哭出來,忙止住女嬉道:“母親,不要過慮了,父親于治水之道研究有素,一定會成功的。
”女嬉道:“那麼甚好了。
”過了一會,又說道:“我身後之事,已托鄰家幾位長者幫忙費心。
但是,我死之後,你一個小孩子在此,不成家室,雖有鄰人照顧,總難以過活,趕快替我葬了,你不必拘定守制居喪之禮,等父親處有人來時,和他同去,在父親身邊閱曆閱曆,可以幫助的地方,幫助幫助,亦是好的,你知道嗎?”文命含淚答應,又勸阻道:“母親太勞神,歇歇吧,不要說了。
”女德說完,亦覺得虛火上升,兩顴火熱,咳嗽不止,自己知道不妙,也就不說了。
過了兩日,女嬉奄然而逝,文命哀毀盡禮,自不必說。
遵女嬉遺命,七日之後,就出殡安葬,一切都是鄰人幫助。
自此之後,文命隻剩獨自一人,伶仃孤苦,家中實在站不住,盼望帝都來人,兩眼欲穿,竟沒得人來。
既而一想,決計道:“我自己尋去吧,道路雖遠,總是人走的,怕什麼?”于是将所有家計什物并父親的書籍等,細細開了一篇清帳,拜托鄰人代為照管。
鄰人都答應了,但慮他年幼,孤身遠行,恐有危險,不免竭力勸阻。
文命正要伸說,忽見兩條大漢沿門問道:“崇伯家是這裡嗎?”文命忙問他:“是何處來的?”那大漢道:“真行子先生叫我們來的,有書信在此。
”文命詫異道:“某素不認識真行子,不要是誤投嗎?”那大漢道:“足下且看了信再說。
”說着,将信遞與文命。
文命接來一看,是郁老師的親筆書,不覺大喜,原來信上說:“知道足下丁内艱,即欲往帝都省親,路遠無伴、特遣真窺、橫革二人,前來聽指令。
此二人忠實勇敢,途中有此,可以無慮。
将來足下得意時,此二人亦可效微勞,千秋萬祀,附足下而不朽矣。
” 未了又有數行,說:“足下過雍州時,可迂道華山,彼處有西王國先生者,其學詣道行,不在老夫之下,足下可師事之。
又有大成摯者,如将來遇到時,亦可以執贽受業。
此二人皆帝者之師,不世出之奇才也。
”文命看畢,非常感激老師的厚意。
既而一想:“老師有真行子的别号,我卻沒有知道,但是我丁憂至今,不到一月,老師在遠方何以知之,不要就隐居在近地嗎?”再看信後所注的日子,正是母親去世的那一天,心中尤為奇怪,不禁問那兩大漢道:“汝等哪個叫真窺,哪個叫橫革?”一個較矮的道:“小人叫橫革。
”又指較長的道:“他叫真窺。
”文命道:“都是真行先生遣來扶助某的嗎?”二人齊應道:“是。
”文命道:“真行先生此刻在何處?”真窺道:“真行先生遣某等來的時候,在荊州。
但他是遊行無定的人,此刻卻不知到何處去了。
”
上面橫開着:真窺、橫革、之交、國哀四個人名,下面都注有他們的履曆、性質、才技等等。
郁華道:“這四人,都可以用的。
”文命拜受了,卻不解“就要出門”的話,便問郁華。
郁華道:“這個不必先說,日後自見分曉。
”文命不敢再問。
到了次日,郁華背了行囊,拖了藤杖,飄然而去,文命忽然如有所失。
過了一月,女嬉忽然病了。
原來女嬉自從坼背生文命之後,得了一個怯症,羸而且咳,時常多玻石紐村是個僻地,無良醫可延,兼以操勞,益覺不支,這次竟卧床不起。
文命憂急非常,隻得請了兩個鄰媪來,看護陪伴。
然而各家有各家的事務,豈能常常留在己家。
因此文命有時竟井臼親操起來。
那崇伯鲧竟是公而忘私,國而忘家的人,自出門之後,雖則俸祿常有寄來,而對于家務絕不顧問。
女嬉病後,文命亦曾修書禀告,但杳無複音。
一日,女嬉病笃,文命在旁憂愁焦急,暗中涕泣不止。
女嬉忽囑咐道:“孩兒,我的病恐難望好了。
你年紀雖小,是個很有作為之人,我倒可以放心。
隻有你的父親……”說到此,忽然大嗽,喘得氣都接不上來。
文命慌忙捶胸摩背,過了好一會,方才喘定,又續說道:“你父親這次去治水,能不能成功,是一個問題。
如能成功,最好,否則你父親是個極負責任的人,到那時恐怕……”說到這裡,聲音漸漸岔了,淚珠也簌簌的下來了,一手拭淚,一面又續說道:“恐怕不得其死。
你父親一生剛直,所欠缺的就是一個‘愎’字。
你務必盡心竭力,将這個水患治平,替父親争一口氣,你知道嗎?” 文命聽到這裡,傷心之至,要哭出來,又不敢哭出來,忙止住女嬉道:“母親,不要過慮了,父親于治水之道研究有素,一定會成功的。
”女嬉道:“那麼甚好了。
”過了一會,又說道:“我身後之事,已托鄰家幾位長者幫忙費心。
但是,我死之後,你一個小孩子在此,不成家室,雖有鄰人照顧,總難以過活,趕快替我葬了,你不必拘定守制居喪之禮,等父親處有人來時,和他同去,在父親身邊閱曆閱曆,可以幫助的地方,幫助幫助,亦是好的,你知道嗎?”文命含淚答應,又勸阻道:“母親太勞神,歇歇吧,不要說了。
”女德說完,亦覺得虛火上升,兩顴火熱,咳嗽不止,自己知道不妙,也就不說了。
過了兩日,女嬉奄然而逝,文命哀毀盡禮,自不必說。
遵女嬉遺命,七日之後,就出殡安葬,一切都是鄰人幫助。
自此之後,文命隻剩獨自一人,伶仃孤苦,家中實在站不住,盼望帝都來人,兩眼欲穿,竟沒得人來。
既而一想,決計道:“我自己尋去吧,道路雖遠,總是人走的,怕什麼?”于是将所有家計什物并父親的書籍等,細細開了一篇清帳,拜托鄰人代為照管。
鄰人都答應了,但慮他年幼,孤身遠行,恐有危險,不免竭力勸阻。
文命正要伸說,忽見兩條大漢沿門問道:“崇伯家是這裡嗎?”文命忙問他:“是何處來的?”那大漢道:“真行子先生叫我們來的,有書信在此。
”文命詫異道:“某素不認識真行子,不要是誤投嗎?”那大漢道:“足下且看了信再說。
”說着,将信遞與文命。
文命接來一看,是郁老師的親筆書,不覺大喜,原來信上說:“知道足下丁内艱,即欲往帝都省親,路遠無伴、特遣真窺、橫革二人,前來聽指令。
此二人忠實勇敢,途中有此,可以無慮。
将來足下得意時,此二人亦可效微勞,千秋萬祀,附足下而不朽矣。
” 未了又有數行,說:“足下過雍州時,可迂道華山,彼處有西王國先生者,其學詣道行,不在老夫之下,足下可師事之。
又有大成摯者,如将來遇到時,亦可以執贽受業。
此二人皆帝者之師,不世出之奇才也。
”文命看畢,非常感激老師的厚意。
既而一想:“老師有真行子的别号,我卻沒有知道,但是我丁憂至今,不到一月,老師在遠方何以知之,不要就隐居在近地嗎?”再看信後所注的日子,正是母親去世的那一天,心中尤為奇怪,不禁問那兩大漢道:“汝等哪個叫真窺,哪個叫橫革?”一個較矮的道:“小人叫橫革。
”又指較長的道:“他叫真窺。
”文命道:“都是真行先生遣來扶助某的嗎?”二人齊應道:“是。
”文命道:“真行先生此刻在何處?”真窺道:“真行先生遣某等來的時候,在荊州。
但他是遊行無定的人,此刻卻不知到何處去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