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四章 帝堯田獵講武 鴻超被鳥射傷

關燈
第三十四章帝堯田獵講武鴻超被鳥射傷 且說那日司衡羿請帝堯田獵,帝堯允許,就叫羿去籌備。

     羿退朝之後,就和大司農等商議起來。

    第一項是地點,定在霍太山北麓,那邊有山有澤,林木蓊翳,禽獸充斥,可以舉行。

     第二項是日期,決定在仲冬中旬五日。

    第三項是典禮儀節,這一種卻很費研究,議了兩日方才決定。

    于是大司農、大司徒兩個先往霍太山一帶布置,這裡羿自去通告部下将士人民,叫他們準備一切,并限于仲冬中旬四日以前到霍太山北麓大旗之下會齊,後至者照軍法從事。

    這些将士、人民得到這個消息,知道打獵是一項極愉快而有興味的事情,平時武藝精練了,正愁太平之世無用武之地,現在有這種玩意兒,可以出出風頭,豈不甚快!于是各各慌忙自去預備不提。

     且說大司農、大司徒二人,帶了些屬官到了霍太山之後,就叫了當地許多虞人前來計議。

    原來上古時候,土地全屬于國有,所有山林川澤都有官員在那裡管理,這種虞人,就是管理山林川澤的官,山有山虞,澤有澤虞。

    那霍太山北面就接着昭餘祁大澤,所以這次叫來的山虞也有,澤虞也有,總共五個人。

     大司農就告訴他們天子要來舉行冬狩的事情,并将拟好的章程交給他們,叫他們依着去照辦。

    這個章程,共有七條:一行獵圍場周圍須五十方裡左右,限十日以内須選定,前來報告。

     二圍場周圍須處處豎立旌旗,或其他物件,以為标幟。

     三圍場之内地勢道路等等均須制就地圖,于二十日以内交呈。

     四圍場之内如有草萊翳障,有礙行獵之物,須預先除去之。

     五圍場外須擇一片平曠之地,為天子及将士駐足之所。

     六圍場四周須建立四門,以為入圍之路。

     七圍場四門之内亦須有平坦之地,樹立旌旗,以為獵者獻禽之所。

     虞人等接了章程,自去布置。

    到了仲冬上旬,各事備妥,大司農、大司徒二人,先到圍場四周察看一轉,又将一面大旗交給虞人,叫他到十三日的清晨,在場外大曠地之上插起,不得有誤,虞人答應。

    這裡大司農、大司徒二人,回到平陽,将日期奏知帝堯,并将一切布置情形,通知了羿。

     到了十三這一日,近畿内外的将士,領了人民,帶了棚帳、器具、糧食等,一隊一隊的向東北而去。

    最後老将羿和大司農、大司徒一班文武臣子護衛着帝堯,數百輛的車子亦都接續前往。

    十四日午正,一齊到了,各人依照各人所編定的地方支帳駐紮。

    帝堯和群臣的幄幕居于當中,其餘将士人民等,一層一層的環列其外。

     帝堯略略休息一會,就和諸大臣出帳巡視,但見平原莽莽,萬帳森森,從南北一望,穿林度谷,官不知其所極。

    對面一帶林巒,高低不一,都有旌旗插着。

     大司徒契指示帝堯道:“此處是西門,便是正門,迤南是南門,迤北轉過兩個山岡,便是北門,極東是東門。

    明日合圍,請帝從正門進去,餘臣從東、南、北三門進去,大約盡一日之長,亦可以竣事了。

    ”帝堯道:“四面合圍,未免太不仁了,放它一面吧。

    ”大司徒道:“臣聽見說,古時候天子的田獵,春天叫作蔸,是搜不孕育之禽獸的意思,所以最不多殺。

    夏天叫作苗,專為保護禾苗起見,所以亦不多殺。

    至于秋天是肅殺之氣,可以殺了。

    所以那時的田獵就以殺為名,叫作狝;到得冬天,萬物盡成,無所顧忌,所以田獵起來,所捉到的禽獸都可以殺,不必選擇,這個名字就叫作狩。

    現在正是冬令,應該用狩法,何妨一合圍呢。

    ”帝堯道:“這個理由,朕亦知之,不過四面合攏來,使它們無可逃避,朕總嫌它是個不仁之事,不如放開它一面吧。

    ”群臣聽了,都佩服帝堯的仁德,不再多言。

     于是由司衡羿飛饬傳令,吩咐将士,将東面一門撤了。

    所有預備從東門進去的軍士,一半分配從南門而進,一半分配從北門而進。

    自此之後,天子不合圍這句話,就著為《禮經》,推想起來,或者是從帝堯起的,亦未可知。

    閑話不提。

     且說帝堯君臣出帳巡視,行了數裡,那時仲冬天氣,日晷甚短,不知不覺,暮色已蒼茫了。

    帝堯等即便轉身,隻見一輪明月湧上東山,照得大地如白晝一般。

     這時六師兵士,已在傳餐之後,個個在營休息,準備明日可以大逞技能,所以人數雖多,卻是一點聲息都沒有,所有的僅僅是刁鬥之聲而已。

    古人有兩句話說得好,叫作:“中天懸明月,令嚴夜寂寥”,這種情形,最是描寫得的當。

    閑話不提。

     且說帝堯君臣正走之際,忽然有一個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