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二章 舟人授秘書 帝喾悟天道
關燈
小
中
大
部,以供修養之助。
不料王子殷殷厚意,仍複屈駕前來,貧道問心更覺不安了。
“帝喾聽了,恍然道:“原來那部《靈寶秘文》之書是老師所賜的,俊猶沒有拜謝,荒唐之至。
” 說着,再拜稽首。
九天真王道:“那送書的人是王子一家呢,王子認識嗎?“帝喾詫異道:“是俊一家人?俊不認識。
”九天真王道:“他是颛顼高陽氏之子孫,王子沒有見過面嗎?” 帝喾一想颛顼氏子孫甚多,散在四方,沒有見過面的人亦甚多,便答應道:“是,是。
”隻因求道心切,也不追問那舟人究竟是颛顼氏的子孫曾玄,便說道:“俊自從在亳都的時候,已經立志前來拜谒。
雖則承老師賞以靈寶秘書,但當時并未知道是老師所賞賜的。
不遠千裡而來,未見老師之面,如何敢就回去呢!今蒙老師不棄,賜與接見,還請多多教誨。
” 九天真王道:“王子求道之心,可謂深切,但不知于《靈寶秘文》一書都能了解嗎?”帝喾便将那秘文大意統統說了一遍,有些疑問處,經九天真王一一解釋,也都豁然了悟。
九天真王道:“這種書,不過一個大意而已,大意如果都能了了,其餘都是糟粕,無所用之。
那部秘文王子可以見還,或者就藏在這座山裡,待将來遇到有緣的人,再送與他吧。
” 帝喾連聲答應,即向台下叫從人将那部秘文取來,親自遞與九天真王。
那九天真王卻又從袖中取出一書來,交與帝喾。
帝喾一看,上面寫着是《九變十化之書》。
正要翻閱,九天真王忙止住道:“現在且不必去看它,待下山之後,細細推究,一個月自然明了。
王子本有夙根,此刻功行亦過一半,所未達者,隻此一間。
如能将此書參透,則不但升仙不難,而且一切可以無不如志了。
此處不可久留,貧道亦就要他去,我們後會有期。
”說罷,便站起身來。
帝喾不敢再問,正要拜謝,隻見那九天真王回轉身來用手将石壁一扳,頓時落下一大塊,裡面卻露出一個大洞,叫帝喾将那部《靈寶秘文》放在洞内,他再将那大塊岩石把洞口掩好,卻是泯然無迹,和天生成的一般,一點碎縫都沒有。
帝喾看了,暗暗稱奇,歎為仙家妙用,于是就拜辭了九天真王,下得台來。
九天真王送到轉彎之處,即便止步。
這裡帝喾等自下山而行。
回到旅舍,就将那《九變十化之書》取來翻閱。
哪知這部書卻深奧極了,有幾處看不懂,有幾處竟連句法都讀不斷。
帝喾無法,隻得擱起,夜間輾轉不能成寐。
次日再上山來要想請教九天真王,哪知走到昨日之地,空台尚在,人迹毫無。
帝喾料想不能再見到了,于是将台的三面察看一回,隻見那台是靠着石壁造的,高不過兩丈,周圍不過四文。
南面大石上鑿着“牧德台”三個大字。
帝喾于是又朝着台拜了兩拜,方才循原路下山。
心中想道:“古人說‘思之思之,鬼神告之’,現在這部書雖則很多不懂的地方,但是我昨日并沒有苦思,隻想請九天真王指教,未免不用心了,未免太想不勞而獲了。
況且九天真王明明叫我研究一個月,現在還不到一日夜,未免太欲速了。
這種情形,豈是學道之人所宜有的!”想罷,心中自悔不已。
不一會,回到旅舍,便和随從人等說道:“現在朕拟在此休息一月,汝等跟着朕終日奔走,都太辛苦了,亦可休息休息,且待一月之後再回去吧。
”衆人答應。
帝喾自這日起就居于室内,終日不出,一步不走,将這部《九變十化之書》反來複去,忽而誦讀,忽而研求。
過了二十日以後,卻是絕無門路,不懂的地方仍舊是不懂,有幾處連已經懂的地方反而疑惑起來。
但是帝喾仍舊研究不懈,有時終日不食,有時竟終夜不寝。
有一日,正在參究的時候,實在疲倦極了,不知不覺伏幾而睡,忽見一人前來說道:“九天真王有請。
” 帝喾聽了,驚喜非常,慌忙站起,也不及招呼從人,也不及駕車,跟了來人便走。
走到山上牧德台邊,隻見那九天真王依舊在台上鼓瑟。
帝喾走上台去,正要行禮,那九天真王先問道:“《九變十化之書》王子已參透了嗎?”帝喾慌忙道:“還不曾參透,正要想請老師指教。
”九天真王哈哈大笑道:“區區這一點訣竅還不能參透,哪裡還可望升仙登天呢!貧道看來,王子不如就此回去,做一個聖賢的君主吧,不必在此了。
” 說着,用手一推,将帝喾直從台上倒跌下去。
帝喾大吓一跳,不覺醒來,乃是一夢。
仔細一想,但覺那部《九變十化之書》通體一句一字無不朗徹于胸中,一無疑難,一無遺漏。
從前所疑惑不懂的,現在竟沒有不懂了,這叫作“真積力久,一旦豁然貫通。
”古來多少困而學之的人,大半有此境界,不是作書的人所能夠虛造的。
自此之後,帝喾大道已成,通天徹地,無所不曉,并且能夠隐遁日月,遊行星辰。
從鐘山回到亳都,不過倏忽之間就可以到。
不過帝喾以君主之尊,假使如此行動,未免駭人耳目,所以不動聲色,仍舊吩咐随從人等明日起身歸去。
計算起來,恰恰研究了一個月,這亦可謂奇了。
不料王子殷殷厚意,仍複屈駕前來,貧道問心更覺不安了。
“帝喾聽了,恍然道:“原來那部《靈寶秘文》之書是老師所賜的,俊猶沒有拜謝,荒唐之至。
” 說着,再拜稽首。
九天真王道:“那送書的人是王子一家呢,王子認識嗎?“帝喾詫異道:“是俊一家人?俊不認識。
”九天真王道:“他是颛顼高陽氏之子孫,王子沒有見過面嗎?” 帝喾一想颛顼氏子孫甚多,散在四方,沒有見過面的人亦甚多,便答應道:“是,是。
”隻因求道心切,也不追問那舟人究竟是颛顼氏的子孫曾玄,便說道:“俊自從在亳都的時候,已經立志前來拜谒。
雖則承老師賞以靈寶秘書,但當時并未知道是老師所賞賜的。
不遠千裡而來,未見老師之面,如何敢就回去呢!今蒙老師不棄,賜與接見,還請多多教誨。
” 九天真王道:“王子求道之心,可謂深切,但不知于《靈寶秘文》一書都能了解嗎?”帝喾便将那秘文大意統統說了一遍,有些疑問處,經九天真王一一解釋,也都豁然了悟。
九天真王道:“這種書,不過一個大意而已,大意如果都能了了,其餘都是糟粕,無所用之。
那部秘文王子可以見還,或者就藏在這座山裡,待将來遇到有緣的人,再送與他吧。
” 帝喾連聲答應,即向台下叫從人将那部秘文取來,親自遞與九天真王。
那九天真王卻又從袖中取出一書來,交與帝喾。
帝喾一看,上面寫着是《九變十化之書》。
正要翻閱,九天真王忙止住道:“現在且不必去看它,待下山之後,細細推究,一個月自然明了。
王子本有夙根,此刻功行亦過一半,所未達者,隻此一間。
如能将此書參透,則不但升仙不難,而且一切可以無不如志了。
此處不可久留,貧道亦就要他去,我們後會有期。
”說罷,便站起身來。
帝喾不敢再問,正要拜謝,隻見那九天真王回轉身來用手将石壁一扳,頓時落下一大塊,裡面卻露出一個大洞,叫帝喾将那部《靈寶秘文》放在洞内,他再将那大塊岩石把洞口掩好,卻是泯然無迹,和天生成的一般,一點碎縫都沒有。
帝喾看了,暗暗稱奇,歎為仙家妙用,于是就拜辭了九天真王,下得台來。
九天真王送到轉彎之處,即便止步。
這裡帝喾等自下山而行。
回到旅舍,就将那《九變十化之書》取來翻閱。
哪知這部書卻深奧極了,有幾處看不懂,有幾處竟連句法都讀不斷。
帝喾無法,隻得擱起,夜間輾轉不能成寐。
次日再上山來要想請教九天真王,哪知走到昨日之地,空台尚在,人迹毫無。
帝喾料想不能再見到了,于是将台的三面察看一回,隻見那台是靠着石壁造的,高不過兩丈,周圍不過四文。
南面大石上鑿着“牧德台”三個大字。
帝喾于是又朝着台拜了兩拜,方才循原路下山。
心中想道:“古人說‘思之思之,鬼神告之’,現在這部書雖則很多不懂的地方,但是我昨日并沒有苦思,隻想請九天真王指教,未免不用心了,未免太想不勞而獲了。
況且九天真王明明叫我研究一個月,現在還不到一日夜,未免太欲速了。
這種情形,豈是學道之人所宜有的!”想罷,心中自悔不已。
不一會,回到旅舍,便和随從人等說道:“現在朕拟在此休息一月,汝等跟着朕終日奔走,都太辛苦了,亦可休息休息,且待一月之後再回去吧。
”衆人答應。
帝喾自這日起就居于室内,終日不出,一步不走,将這部《九變十化之書》反來複去,忽而誦讀,忽而研求。
過了二十日以後,卻是絕無門路,不懂的地方仍舊是不懂,有幾處連已經懂的地方反而疑惑起來。
但是帝喾仍舊研究不懈,有時終日不食,有時竟終夜不寝。
有一日,正在參究的時候,實在疲倦極了,不知不覺伏幾而睡,忽見一人前來說道:“九天真王有請。
” 帝喾聽了,驚喜非常,慌忙站起,也不及招呼從人,也不及駕車,跟了來人便走。
走到山上牧德台邊,隻見那九天真王依舊在台上鼓瑟。
帝喾走上台去,正要行禮,那九天真王先問道:“《九變十化之書》王子已參透了嗎?”帝喾慌忙道:“還不曾參透,正要想請老師指教。
”九天真王哈哈大笑道:“區區這一點訣竅還不能參透,哪裡還可望升仙登天呢!貧道看來,王子不如就此回去,做一個聖賢的君主吧,不必在此了。
” 說着,用手一推,将帝喾直從台上倒跌下去。
帝喾大吓一跳,不覺醒來,乃是一夢。
仔細一想,但覺那部《九變十化之書》通體一句一字無不朗徹于胸中,一無疑難,一無遺漏。
從前所疑惑不懂的,現在竟沒有不懂了,這叫作“真積力久,一旦豁然貫通。
”古來多少困而學之的人,大半有此境界,不是作書的人所能夠虛造的。
自此之後,帝喾大道已成,通天徹地,無所不曉,并且能夠隐遁日月,遊行星辰。
從鐘山回到亳都,不過倏忽之間就可以到。
不過帝喾以君主之尊,假使如此行動,未免駭人耳目,所以不動聲色,仍舊吩咐随從人等明日起身歸去。
計算起來,恰恰研究了一個月,這亦可謂奇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