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二章 舟人授秘書 帝喾悟天道
關燈
小
中
大
第二十二章舟人授秘書帝喾悟天道
且說帝喾在青城山與天皇讨論道術,一連七日,把《五符文》研究得非常明白,覺得成仙登天之事有點把握了,于是拜謝天皇,說明還要到鐘山去訪求九天真王。
天皇道:“九天真王的道行勝野道百倍,王子去訪他是極應該的。
不過他從不輕易見人,王子到那邊,務須要以毅力求之,切記,切記。
”帝喾稽首受教。
到了次日,天皇一直送帝喾至山下,指示了西北去的路程,方才回山。
這裡帝喾率領從人徑向鐘山而來。
這一路卻都是叢山峻嶺,登降跋涉非常困難,所看見的奇獸異禽,山鬼川怪,亦非常之多。
一日,過了不周山,來到有娀國。
那時有娀侯夫婦皆已下世,建疵亦早出嫁了,有娀侯的長子襲職,聞帝降臨,前來迎接。
帝喾便到有娀侯的宗廟裡去吊祭一番,并不停留,随即匆匆上道。
一日,已到奎山,隻見那無數丹木依舊是紅如榴火,焜耀山谷。
仔細想想,不知不覺已過了多少年了,舊地重來,不勝感慨。
電光石火,人生幾何,因此一想,益覺那求仙訪道之事更刻不可緩了。
下了奎山,遠望見那稷澤之水仍是汪洋無際,帝喾便吩咐從人從陸路徑向鐘山而去。
原來那稷澤東達奎山,西接槐江山,北接鐘山與泰器山,西南連昆侖山,從奎山到鐘山,約有四百六十裡。
帝喾走了五日,漸漸的望見鐘山,便即刻齋戒沐浴起來。
又走了三日,已到鐘山,帝喾便整肅衣冠,屏去車子,虔誠的徒步上山而來。
哪知走了半日,靜悄悄地不見一人,但見蒼松翠柏盤舞空中,異草古藤紛披滿地,白鳥青雕到處飛集,赤豹白虎不時往來。
随從人等雖手中個個執有武器,但不免都有戒心。
那帝喾卻一秉至誠,絕無退縮之意。
看看走到半山,日已過午,不但人迹不見,并且四面一望,連房屋草舍都沒有一所。
随從人等肚裡真餓不過,都來勸帝喾道:“依臣等看起來,此山絕無人迹,和從前青城山大不相同,九天真王或者不住在此山中,赤末可知。
現在可否請帝下山,暫時休息,待臣等找幾個土人,訪問确實之後,再行前進,如何?”帝喾道:“赤松子和朕說九天真王住在鐘山,決無錯誤之理。
朕前日下青城山時,天皇指示路程,亦說在此,哪裡會錯呢。
況且現在已到此間,隻宜前進,豈宜退轉!汝等如饑餓疲乏,且在此地吃點幹糧,體息片時再走,亦無不可。
”随從人等隻得答應。
過了一會,帝喾依舊向山頂而進,哪知道路愈走愈難,攀藤附葛,困苦不堪。
後來走到一處,竟是插天絕壁,無路可通。
帝喾至此,隻能索然而止,心中暗想道:“我竟如此無緣嗎?或者因我尚欠至誠嗎?”望着山頭,歎了兩聲,就照原路退了下來。
那時一輪紅日已在西山之頂,暮煙漸起,異獸怪物,出沒愈多。
走到半路,天已昏黑,不辨路徑。
耳邊但聽得豹嚎虎嘯、豺鳴狼叫之聲,驚心動魄。
有時忽見一個黑影,仿佛從身邊掠過;有時足下絆着荊棘藤蔓,幾乎倒栽一跤,如此者亦不止一次。
帝喾是個有道行的聖人,雖則不因此而生恐怖,但是随從之人卻都氣喘心顫,狼狽不堪了。
幸虧得人多,拼命的保護了帝喾,走一程,息一程,有時大叫一陣,以壯聲威;有時将武器揮一回,以壯膽力。
走到半夜,那一鈎明月漸漸地升起來,依稀辨得出途徑,大家才得放心。
可是歇不多時,天亦亮了,匆匆的回到山下宿舍,這一日一夜的疲乏,方得休息。
過了些時,有幾個随從的人就去找土人詢問,土人道:“我們這裡的鐘山走上去有好幾條路。
一條是從東面上去,但是路很難走,歧路又多,走錯了就要上當。
一條是從南面上去,較為好走些,不過路程遠得多了。
要是從稷澤裡坐船過去,亦是一法,較為安穩。
一條在西面,從泰戲山那邊來的人都是走那條路,但是我們不大到那邊去,所以那條路究竟好不好走,亦不甚清楚。
”随從人又問道:“這座鐘山上有一位九天真王,你們可知道他住在哪裡?”土人道:“九天真王是什麼人?我們不知道。
”随從人道:“是個活神仙,你們怎的會不知道?”土人道:“是神仙嗎?我們亦聽見說是有的,所以這座山重有許多虎豹猛獸之類,從來不害人,大家都說受了神仙感化的原故。
至于這個神仙,他的名字是否叫九天真王,卻不知道。
” 旁邊另有一個土人夾着說道:“我們這山上有一項怪東西,名字叫作鼓,這是我們所知道的。
據老輩傳說,他就是這座鐘山的兒子,他的形狀人面而龍身,極為可怕。
有一日,不知為什麼事,和住在西南昆侖山上一個人面獸身的得道之怪神名叫欽鴀,亦叫鉗且的聯合起來,将住在昆侖山南面的一個祖江殺死了。
天帝聞而大怒,就将鼓和欽鴀兩個一齊捉住,在這座鐘山東面的一個瑤崖地方正法抵命。
哪知後來欽鴀的精魂化為一隻大鹗,其狀如雕,白頭而黑羽,赤嘴而虎爪,叫起來聲音仿佛和鴻鹄一般。
那鼓的精魂亦化為一隻怪鳥,名叫鵔鳥,其狀如鸱,赤足而直嘴,白頭而黃羽,叫起來聲音亦仿佛和鴻鵲
天皇道:“九天真王的道行勝野道百倍,王子去訪他是極應該的。
不過他從不輕易見人,王子到那邊,務須要以毅力求之,切記,切記。
”帝喾稽首受教。
到了次日,天皇一直送帝喾至山下,指示了西北去的路程,方才回山。
這裡帝喾率領從人徑向鐘山而來。
這一路卻都是叢山峻嶺,登降跋涉非常困難,所看見的奇獸異禽,山鬼川怪,亦非常之多。
一日,過了不周山,來到有娀國。
那時有娀侯夫婦皆已下世,建疵亦早出嫁了,有娀侯的長子襲職,聞帝降臨,前來迎接。
帝喾便到有娀侯的宗廟裡去吊祭一番,并不停留,随即匆匆上道。
一日,已到奎山,隻見那無數丹木依舊是紅如榴火,焜耀山谷。
仔細想想,不知不覺已過了多少年了,舊地重來,不勝感慨。
電光石火,人生幾何,因此一想,益覺那求仙訪道之事更刻不可緩了。
下了奎山,遠望見那稷澤之水仍是汪洋無際,帝喾便吩咐從人從陸路徑向鐘山而去。
原來那稷澤東達奎山,西接槐江山,北接鐘山與泰器山,西南連昆侖山,從奎山到鐘山,約有四百六十裡。
帝喾走了五日,漸漸的望見鐘山,便即刻齋戒沐浴起來。
又走了三日,已到鐘山,帝喾便整肅衣冠,屏去車子,虔誠的徒步上山而來。
哪知走了半日,靜悄悄地不見一人,但見蒼松翠柏盤舞空中,異草古藤紛披滿地,白鳥青雕到處飛集,赤豹白虎不時往來。
随從人等雖手中個個執有武器,但不免都有戒心。
那帝喾卻一秉至誠,絕無退縮之意。
看看走到半山,日已過午,不但人迹不見,并且四面一望,連房屋草舍都沒有一所。
随從人等肚裡真餓不過,都來勸帝喾道:“依臣等看起來,此山絕無人迹,和從前青城山大不相同,九天真王或者不住在此山中,赤末可知。
現在可否請帝下山,暫時休息,待臣等找幾個土人,訪問确實之後,再行前進,如何?”帝喾道:“赤松子和朕說九天真王住在鐘山,決無錯誤之理。
朕前日下青城山時,天皇指示路程,亦說在此,哪裡會錯呢。
況且現在已到此間,隻宜前進,豈宜退轉!汝等如饑餓疲乏,且在此地吃點幹糧,體息片時再走,亦無不可。
”随從人等隻得答應。
過了一會,帝喾依舊向山頂而進,哪知道路愈走愈難,攀藤附葛,困苦不堪。
後來走到一處,竟是插天絕壁,無路可通。
帝喾至此,隻能索然而止,心中暗想道:“我竟如此無緣嗎?或者因我尚欠至誠嗎?”望着山頭,歎了兩聲,就照原路退了下來。
那時一輪紅日已在西山之頂,暮煙漸起,異獸怪物,出沒愈多。
走到半路,天已昏黑,不辨路徑。
耳邊但聽得豹嚎虎嘯、豺鳴狼叫之聲,驚心動魄。
有時忽見一個黑影,仿佛從身邊掠過;有時足下絆着荊棘藤蔓,幾乎倒栽一跤,如此者亦不止一次。
帝喾是個有道行的聖人,雖則不因此而生恐怖,但是随從之人卻都氣喘心顫,狼狽不堪了。
幸虧得人多,拼命的保護了帝喾,走一程,息一程,有時大叫一陣,以壯聲威;有時将武器揮一回,以壯膽力。
走到半夜,那一鈎明月漸漸地升起來,依稀辨得出途徑,大家才得放心。
可是歇不多時,天亦亮了,匆匆的回到山下宿舍,這一日一夜的疲乏,方得休息。
過了些時,有幾個随從的人就去找土人詢問,土人道:“我們這裡的鐘山走上去有好幾條路。
一條是從東面上去,但是路很難走,歧路又多,走錯了就要上當。
一條是從南面上去,較為好走些,不過路程遠得多了。
要是從稷澤裡坐船過去,亦是一法,較為安穩。
一條在西面,從泰戲山那邊來的人都是走那條路,但是我們不大到那邊去,所以那條路究竟好不好走,亦不甚清楚。
”随從人又問道:“這座鐘山上有一位九天真王,你們可知道他住在哪裡?”土人道:“九天真王是什麼人?我們不知道。
”随從人道:“是個活神仙,你們怎的會不知道?”土人道:“是神仙嗎?我們亦聽見說是有的,所以這座山重有許多虎豹猛獸之類,從來不害人,大家都說受了神仙感化的原故。
至于這個神仙,他的名字是否叫九天真王,卻不知道。
” 旁邊另有一個土人夾着說道:“我們這山上有一項怪東西,名字叫作鼓,這是我們所知道的。
據老輩傳說,他就是這座鐘山的兒子,他的形狀人面而龍身,極為可怕。
有一日,不知為什麼事,和住在西南昆侖山上一個人面獸身的得道之怪神名叫欽鴀,亦叫鉗且的聯合起來,将住在昆侖山南面的一個祖江殺死了。
天帝聞而大怒,就将鼓和欽鴀兩個一齊捉住,在這座鐘山東面的一個瑤崖地方正法抵命。
哪知後來欽鴀的精魂化為一隻大鹗,其狀如雕,白頭而黑羽,赤嘴而虎爪,叫起來聲音仿佛和鴻鹄一般。
那鼓的精魂亦化為一隻怪鳥,名叫鵔鳥,其狀如鸱,赤足而直嘴,白頭而黃羽,叫起來聲音亦仿佛和鴻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