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一章 赤松子獻珠治病 青城山帝喾訪道
關燈
小
中
大
是野道的下院,且進去歇歇罷。
”帝喾上去一看,隻見那道院背山臨澗,景物清幽,種樹成行,甏石作路,門外柳花糁徑,豆蔓緣籬,杉柏四圍,竹扉關掩,真乃是個仙境。
進院之後,行禮坐定,帝喾梗将訪道之意與天皇說了。
天皇道:“王子過聽了,野道所知,甚為有限,恐不能大有益于王子,但既蒙不棄,亦自願貢獻一點愚見。
請問王子所問的,究竟是長生不死之道呢?還是白日飛升之道呢?如果是白日飛升之道,固然甚難,除出令曾祖黃帝之外,殊不多見。
即使是長生不死之道,亦甚不容易,至多不過一個老而屍解罷了。
因為人的精神不能不附麗于肉體,但是肉體這項東西不能久而不壞。
譬如一項用器,用久必弊,勉強修補,終屬無益,這亦是天然的道理,所以仙家不僅注重在服食導引,以維持他的衰老之軀,尤注重在脫胎換骨,以重創他的新造之軀。
即如赤松子、展上公諸人,王子都是見過的,看他們那種神氣,仿佛都是個長生不老的樣子,其實他們的身體不知道已經更換過幾回了。
即如野道,王子看起來,豈非亦是一個長生不老的人嗎?其實野道不但死過一次,并且死過多次。
” 帝喾聽了,詫異之至,便問道:“既然死了,何以此刻還在世界呢?”天皇道,這種死法,仙家不叫作死,叫作屍解,屍解的原因有三種:一種是要脫胎換骨,另創一個新身軀,因此就将那舊的臭皮囊舍去,所以叫作屍解,解是分解的意思。
一種是因為在人世間遊戲久了,被世人糾纏不過,借一個方法解脫而去。
還有一種,是因為功成業就,不願再到人間,所以也借此脫然而去。
這兩種的屍解。
都是解脫的意思。
但是無論哪一種,這脫胎換骨的功夫總是不可少的。
”帝喾道:“老師以前死過幾次的事情,可否略說一點給俊聽嗎?”天皇笑道:“王子到此間來,可知道野道從前在俗世時的姓名嗎?”帝喾道:“俊疏忽,未曾道聽。
“天皇道:“野道俗名叫作甯封子,在令曾祖黃帝的時候,曾經做過陶正之官,與王子排起來,還有一點世交呢。
”帝喾愕然道:“原來就是甯老師,俊真失敬了。
”說罷,重複稽首。
天皇道:“當初野道确好仙術,不遠萬裡到處尋訪,對于脫胎換骨的方法,略略有點知道。
後來走到昆丘之外一個洹流地方,去中國約有萬裡之遙,那地方滿地都是個沙塵,所以一名叫作蘭莎,腳踏着就要陷落去,也不知道它底下有多少深。
遇到大風的時候,那沙就滿天的飛起來,同霧露一般,咫尺之間都辨不清楚,是個極兇險的所在。
但是那水裡有一種花,名叫石蕖,顔色青青,堅而且輕,跟着大風欹來倒去,覆在水面上,甚為好看。
而且這種石蕖一莖百葉,千年才開一次花,極為名貴,所以求仙的人往往歡喜到那裡去望望。
就是令曾祖黃帝經野道談起之後,亦曾經去看過。
當時野道到了那邊,正在賞玩的時候,忽見水中有無數動物在那裡遊泳。
忽然有幾個飛出水面來,把野道吓了一跳,仔細一看,原來一種是神龍,一種是魚,一種是鼈,都是能飛的。
恰好有一條飛魚向野道身邊飛來,野道不禁大動其食欲,便順手将它捉住,拿到所住的山洞裡,烹而食之,其味甚佳,方為得意。
哪知隔不多時,身體忽然不自在起來了,即刻睡倒,要想運用那脫胎換骨的方法,但是那時候功夫不深,一時間竟做不到。
足足過了二百年,才得脫換成功,複生轉來,這是野道第一次的死了。
野道當日複生之後。
就做了一篇七言的頌詞,贊美那石蕖花,内中有兩句,叫做“青蕖灼爍千載舒。
百齡暫死餌飛魚”,就是詠這次的事情了。
後來偶然跑到這裡,愛這座青城山的風景,就此住下。
不知怎樣一來給令曾祖黃帝知道了,枉駕下臨,諄諄垂詢,并且力勸野道出山輔佐。
那時令曾祖黃帝正在研究陶器,野道情不可卻。
又因為這種陶器果能做成,對于天下後世的确有極大的利益,所以,當時就答應了,出山做一個陶正。
但是野道于陶器一道,實在亦不能有多大的研究,而那個用火之法,或者太猛了,或者太低了,尤其弄不妥當。
後來有一個異人前來尋訪野道,情願做這個掌火的事情。
哪知他這個火卻用得很好,陶器就告成
”帝喾上去一看,隻見那道院背山臨澗,景物清幽,種樹成行,甏石作路,門外柳花糁徑,豆蔓緣籬,杉柏四圍,竹扉關掩,真乃是個仙境。
進院之後,行禮坐定,帝喾梗将訪道之意與天皇說了。
天皇道:“王子過聽了,野道所知,甚為有限,恐不能大有益于王子,但既蒙不棄,亦自願貢獻一點愚見。
請問王子所問的,究竟是長生不死之道呢?還是白日飛升之道呢?如果是白日飛升之道,固然甚難,除出令曾祖黃帝之外,殊不多見。
即使是長生不死之道,亦甚不容易,至多不過一個老而屍解罷了。
因為人的精神不能不附麗于肉體,但是肉體這項東西不能久而不壞。
譬如一項用器,用久必弊,勉強修補,終屬無益,這亦是天然的道理,所以仙家不僅注重在服食導引,以維持他的衰老之軀,尤注重在脫胎換骨,以重創他的新造之軀。
即如赤松子、展上公諸人,王子都是見過的,看他們那種神氣,仿佛都是個長生不老的樣子,其實他們的身體不知道已經更換過幾回了。
即如野道,王子看起來,豈非亦是一個長生不老的人嗎?其實野道不但死過一次,并且死過多次。
” 帝喾聽了,詫異之至,便問道:“既然死了,何以此刻還在世界呢?”天皇道,這種死法,仙家不叫作死,叫作屍解,屍解的原因有三種:一種是要脫胎換骨,另創一個新身軀,因此就将那舊的臭皮囊舍去,所以叫作屍解,解是分解的意思。
一種是因為在人世間遊戲久了,被世人糾纏不過,借一個方法解脫而去。
還有一種,是因為功成業就,不願再到人間,所以也借此脫然而去。
這兩種的屍解。
都是解脫的意思。
但是無論哪一種,這脫胎換骨的功夫總是不可少的。
”帝喾道:“老師以前死過幾次的事情,可否略說一點給俊聽嗎?”天皇笑道:“王子到此間來,可知道野道從前在俗世時的姓名嗎?”帝喾道:“俊疏忽,未曾道聽。
“天皇道:“野道俗名叫作甯封子,在令曾祖黃帝的時候,曾經做過陶正之官,與王子排起來,還有一點世交呢。
”帝喾愕然道:“原來就是甯老師,俊真失敬了。
”說罷,重複稽首。
天皇道:“當初野道确好仙術,不遠萬裡到處尋訪,對于脫胎換骨的方法,略略有點知道。
後來走到昆丘之外一個洹流地方,去中國約有萬裡之遙,那地方滿地都是個沙塵,所以一名叫作蘭莎,腳踏着就要陷落去,也不知道它底下有多少深。
遇到大風的時候,那沙就滿天的飛起來,同霧露一般,咫尺之間都辨不清楚,是個極兇險的所在。
但是那水裡有一種花,名叫石蕖,顔色青青,堅而且輕,跟着大風欹來倒去,覆在水面上,甚為好看。
而且這種石蕖一莖百葉,千年才開一次花,極為名貴,所以求仙的人往往歡喜到那裡去望望。
就是令曾祖黃帝經野道談起之後,亦曾經去看過。
當時野道到了那邊,正在賞玩的時候,忽見水中有無數動物在那裡遊泳。
忽然有幾個飛出水面來,把野道吓了一跳,仔細一看,原來一種是神龍,一種是魚,一種是鼈,都是能飛的。
恰好有一條飛魚向野道身邊飛來,野道不禁大動其食欲,便順手将它捉住,拿到所住的山洞裡,烹而食之,其味甚佳,方為得意。
哪知隔不多時,身體忽然不自在起來了,即刻睡倒,要想運用那脫胎換骨的方法,但是那時候功夫不深,一時間竟做不到。
足足過了二百年,才得脫換成功,複生轉來,這是野道第一次的死了。
野道當日複生之後。
就做了一篇七言的頌詞,贊美那石蕖花,内中有兩句,叫做“青蕖灼爍千載舒。
百齡暫死餌飛魚”,就是詠這次的事情了。
後來偶然跑到這裡,愛這座青城山的風景,就此住下。
不知怎樣一來給令曾祖黃帝知道了,枉駕下臨,諄諄垂詢,并且力勸野道出山輔佐。
那時令曾祖黃帝正在研究陶器,野道情不可卻。
又因為這種陶器果能做成,對于天下後世的确有極大的利益,所以,當時就答應了,出山做一個陶正。
但是野道于陶器一道,實在亦不能有多大的研究,而那個用火之法,或者太猛了,或者太低了,尤其弄不妥當。
後來有一個異人前來尋訪野道,情願做這個掌火的事情。
哪知他這個火卻用得很好,陶器就告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