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 共工氏稱霸九州 女娲氏抟土為人
關燈
小
中
大
法,不過是個變例罷了。
“伏羲氏道:“你所說男子必定要娶,女子必定要嫁,這個道理,我明白了。
但是在那嫁娶的時候,另外有沒有條件呢?”女娲氏道:“我想還有三個條件。
第一個是正姓氏,第二個是通媒妁,第三個是要男子先行聘禮。
“伏羲氏道:“何以要正姓氏呢?”女娲氏道:“夫妻的配合是要他生兒育女,傳種接代的,但是同一個祖宗的男女卻配不得夫妻,因為配了夫妻之後,生出來的子女不是聾就是啞,或者帶殘疾,或者成白癡。
就使一時候不聾不啞,不帶殘疾,不成白癡,到了一兩代之後終究要發現的:或是愚笨,或是短命,或是不能生育。
所以,古人有一句話叫作‘男女同姓,其生不蕃’,真是曆試曆驗的。
細細考察起來,大概是血分太熱的原故。
所以我說,第一要正姓氏,凡是同姓的,一概禁止他們相配,大哥你看錯不錯?” 伏羲氏道:“不錯不錯。
那第二個條件通媒妁,又是什意思呢?” 女娲氏道:“這是鄭重嫁娶的意思。
我看現在男女的配合實在太不鄭重了。
他們的配合,可以說全是由于情欲的沖動,而沒有另外的心思。
男女的情欲本來極容易沖動的,青年男子的情欲尤其容易沖動,他們既然因情欲沖動而配合,那麼一經配合之後,情欲沖動的熱度漸漸低落,就不免冷淡起來了,久而久之,或者竟兩相厭惡起來了。
大凡天下的事情,進得太快的,退起來亦必定極快,結合得太容易的,分散起來亦必定極容易。
所以那種自由配合的夫妻,自由離異的亦是很多很多。
夫妻配合,原想他組織一個永遠的家庭,享受永遠之幸福的。
如若常常要離異,那麼永遠之家庭從何而組織,幸福從何而享受呢?所以,我現在想出一個通媒妁的方法來;媒是謀劃的意思,妁是斟酌的意思。
男女兩個,果然要嫁要娶了,打聽到或者看見到某處某家有一個可嫁可娶之人,那麼就請自己的親眷朋友或者鄰裡,總要年高德劭,靠得住的人,出來做個媒妁,先商量這倆個人到底配不配,年紀如何,相貌如何,性情如何,才幹如何,平日的行為如何,一切都斟酌定了,然後再到那一方面去說。
那一方面,亦如此請了媒妁,商量斟酌定了,大家同意,然後再定日期,行那個嫁娶乏禮,一切都是由兩方媒妁跑來跑去說的,所以叫做通媒妁。
照這個方法,有幾項好處:一則,可以避免男女情欲的刺激。
因為男女倆個自己直接商量,雖則各個都有慎重選擇的意思,但是見了面之後,選擇慎重的意思往往敵不過那個情欲的沖動,急于求成,無暇細細考慮也是有的。
現在既然有媒妁在中間說話,那媒妁又是親眷、朋友、鄰裡中年高德劭靠得住的人,那麼對于男女兩個的可配不可配,當然仔細慎重,不至錯誤。
這是一項好處。
二則,可以避免奸詐鬼蜮的行為。
男女自己配合,兩個果然都是出于誠心那也罷了,最可怕的其中有一個并不誠心,或是貪她的色,或是貪她的财,或竟是貪圖一時之快樂。
于是用盡心機,百般引誘,以求那一方面的允許。
青年男女有何見識,不知不覺自然墜其術中;即或覺得這個事情有點不妙,但是觀而之下情不可卻,勉強應允也是有的。
到得後來,那個不誠心的人目的既達,自然立刻抛棄;那被抛棄的人當初是自己答應的,自己情願的,旁無證人,連冤枉也沒有處叫。
自古以來,這種事情不知道有多少。
假使經過媒妁的商量斟酌,這種奸詐鬼蜮技倆當然不至發生。
這是第二項好處。
三則,可以減少夫妻的離異。
男子出妻,女子下堂求去,夫妻倆個到得萬萬不能同居的時候出此下策,亦是無可如何之事。
但是,如果可以委曲求全,終以不離異為是。
因為夫妻離異,究竟是個不祥之事呀!不過人的心理都是厭故而喜新的,雖則嫁了娶了,隔了一晌,看見一個漂亮的人,難免不再發生戀愛;既然發生戀愛,當然要舍去舊人,再去嫁他娶她了。
自古以來,夫妻因此而離異的着實不少。
如果嫁娶的時候,限定他必須要通媒妁,那麼就有點不能自由了。
剛才請媒妁的,何以忽然又要請媒妁?他自己一時亦開不出這個口;況且媒妁跑來跑去,何等麻煩;嫁娶的時候又不知道要費多少的手續,那麼他們自然不敢輕于離異,希圖再嫁再娶了。
這是第三項好處。
大哥,你看何如?” 伏羲氏道:“很有理,很有理。
第三個條件行聘禮,又是怎麼一回事呢?” 女娲氏道:“這條件是我專對男子而設的。
大凡天下世界女子對不住男子的少,男子對不住女子的多。
我主張女子住到男子那邊去,我又主張女子服從男子,這是我斟酌道理而言的,并非是重男輕女。
我恐怕世界上那些不明道理的男子聽了我的說話驕傲起來,以為女子是受我保護的,要我供給的,應該服從我的,于是就淩辱女子,欺侮女子,或者竟以女子為供我娛樂的玩物,那就大大的不對了。
我所以定出這個行聘的
“伏羲氏道:“你所說男子必定要娶,女子必定要嫁,這個道理,我明白了。
但是在那嫁娶的時候,另外有沒有條件呢?”女娲氏道:“我想還有三個條件。
第一個是正姓氏,第二個是通媒妁,第三個是要男子先行聘禮。
“伏羲氏道:“何以要正姓氏呢?”女娲氏道:“夫妻的配合是要他生兒育女,傳種接代的,但是同一個祖宗的男女卻配不得夫妻,因為配了夫妻之後,生出來的子女不是聾就是啞,或者帶殘疾,或者成白癡。
就使一時候不聾不啞,不帶殘疾,不成白癡,到了一兩代之後終究要發現的:或是愚笨,或是短命,或是不能生育。
所以,古人有一句話叫作‘男女同姓,其生不蕃’,真是曆試曆驗的。
細細考察起來,大概是血分太熱的原故。
所以我說,第一要正姓氏,凡是同姓的,一概禁止他們相配,大哥你看錯不錯?” 伏羲氏道:“不錯不錯。
那第二個條件通媒妁,又是什意思呢?” 女娲氏道:“這是鄭重嫁娶的意思。
我看現在男女的配合實在太不鄭重了。
他們的配合,可以說全是由于情欲的沖動,而沒有另外的心思。
男女的情欲本來極容易沖動的,青年男子的情欲尤其容易沖動,他們既然因情欲沖動而配合,那麼一經配合之後,情欲沖動的熱度漸漸低落,就不免冷淡起來了,久而久之,或者竟兩相厭惡起來了。
大凡天下的事情,進得太快的,退起來亦必定極快,結合得太容易的,分散起來亦必定極容易。
所以那種自由配合的夫妻,自由離異的亦是很多很多。
夫妻配合,原想他組織一個永遠的家庭,享受永遠之幸福的。
如若常常要離異,那麼永遠之家庭從何而組織,幸福從何而享受呢?所以,我現在想出一個通媒妁的方法來;媒是謀劃的意思,妁是斟酌的意思。
男女兩個,果然要嫁要娶了,打聽到或者看見到某處某家有一個可嫁可娶之人,那麼就請自己的親眷朋友或者鄰裡,總要年高德劭,靠得住的人,出來做個媒妁,先商量這倆個人到底配不配,年紀如何,相貌如何,性情如何,才幹如何,平日的行為如何,一切都斟酌定了,然後再到那一方面去說。
那一方面,亦如此請了媒妁,商量斟酌定了,大家同意,然後再定日期,行那個嫁娶乏禮,一切都是由兩方媒妁跑來跑去說的,所以叫做通媒妁。
照這個方法,有幾項好處:一則,可以避免男女情欲的刺激。
因為男女倆個自己直接商量,雖則各個都有慎重選擇的意思,但是見了面之後,選擇慎重的意思往往敵不過那個情欲的沖動,急于求成,無暇細細考慮也是有的。
現在既然有媒妁在中間說話,那媒妁又是親眷、朋友、鄰裡中年高德劭靠得住的人,那麼對于男女兩個的可配不可配,當然仔細慎重,不至錯誤。
這是一項好處。
二則,可以避免奸詐鬼蜮的行為。
男女自己配合,兩個果然都是出于誠心那也罷了,最可怕的其中有一個并不誠心,或是貪她的色,或是貪她的财,或竟是貪圖一時之快樂。
于是用盡心機,百般引誘,以求那一方面的允許。
青年男女有何見識,不知不覺自然墜其術中;即或覺得這個事情有點不妙,但是觀而之下情不可卻,勉強應允也是有的。
到得後來,那個不誠心的人目的既達,自然立刻抛棄;那被抛棄的人當初是自己答應的,自己情願的,旁無證人,連冤枉也沒有處叫。
自古以來,這種事情不知道有多少。
假使經過媒妁的商量斟酌,這種奸詐鬼蜮技倆當然不至發生。
這是第二項好處。
三則,可以減少夫妻的離異。
男子出妻,女子下堂求去,夫妻倆個到得萬萬不能同居的時候出此下策,亦是無可如何之事。
但是,如果可以委曲求全,終以不離異為是。
因為夫妻離異,究竟是個不祥之事呀!不過人的心理都是厭故而喜新的,雖則嫁了娶了,隔了一晌,看見一個漂亮的人,難免不再發生戀愛;既然發生戀愛,當然要舍去舊人,再去嫁他娶她了。
自古以來,夫妻因此而離異的着實不少。
如果嫁娶的時候,限定他必須要通媒妁,那麼就有點不能自由了。
剛才請媒妁的,何以忽然又要請媒妁?他自己一時亦開不出這個口;況且媒妁跑來跑去,何等麻煩;嫁娶的時候又不知道要費多少的手續,那麼他們自然不敢輕于離異,希圖再嫁再娶了。
這是第三項好處。
大哥,你看何如?” 伏羲氏道:“很有理,很有理。
第三個條件行聘禮,又是怎麼一回事呢?” 女娲氏道:“這條件是我專對男子而設的。
大凡天下世界女子對不住男子的少,男子對不住女子的多。
我主張女子住到男子那邊去,我又主張女子服從男子,這是我斟酌道理而言的,并非是重男輕女。
我恐怕世界上那些不明道理的男子聽了我的說話驕傲起來,以為女子是受我保護的,要我供給的,應該服從我的,于是就淩辱女子,欺侮女子,或者竟以女子為供我娛樂的玩物,那就大大的不對了。
我所以定出這個行聘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