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章 簡狄剖胸生契 帝喾挈女南巡

關燈
總是一定的,現在次妃的生産,汝知道她不循常理,而從胸口,這是什麼原故?是古來就有這種産法的呢?還是汝自己研究出來的呢?” 醫生道:“古來是有的,不過不必一定從胸口生産,或從背上生,或從肋生,或從兩腋生,都是有的。

    最奇怪的有四個婦人:一個是有孕之後,過了十個月,還不生産,而她的額角上生了一個瘡,漸生漸大,後來那個嬰兒競從額瘡上鑽出。

     還有個是從股中生出的。

    還有一個,有孕之後,她的髀上癢不可當,搔之成瘡,兒即從瘡中生出。

    還有一個,尤其奇怪,她有孕之後,覺得那胎兒漸漸墜下至股中,又漸漸墜下至足中,又漸漸至足拇指中。

    其大如杯,其痛欲折,後來竟從足拇指上生出,豈不是奇怪嗎?大概這種生産法,古人叫作‘坼疈’,曆史上間或有之,不過不多罷了。

    ” 帝喾道:“這種生産的小兒,能養得大嗎?”醫生道:“養得大呀。

    依小民的觀察,從肋生,從腋生,從胸生,從背生的這種小兒,不但養得大,而且一定是個非常之人;從額生,從股生,從髀生,從足拇指生,那種小兒就不足為道了。

    比較起來,從額生的稍稍好一點。

    至于撫養,亦沒有不容易撫養的。

    ” 帝喾道:“汝怎樣知道這種小兒是非常人與尋常人呢?”醫生道:“人之生産,本有常軌。

    他不循常軌,而别出一途,足見他出生之初,已與衆人不同,豈不是個非常之人嗎?但是婦人受孕總是在腹中的,從胸、從背、從肋、從腋仍在腹之四周,所謂奇而不失于正,所以不失為非常之人。

    至于額上、股上、髀上、足指上離腹已遠,而且都是骨肉團結之處,絕無空隙可以容受胎兒,他們一定要從此處生出,太覺好奇,當然不能成為大器的。

    但是從額生的,尚有向上之心,還可以做個統兵之将;至于從足拇指而生,可謂下流之至,一定毫無出息了。

    ” 帝喾道:“據汝看起來,朕這個剖胸而生之子将來能有出息嗎?”醫生道:“從肋、從腋、從胸、從背四種生産法,都是奇的。

    細細分别起來,又有不同。

    從肋、從腋生的,奇而偏,将來或人于神仙之途,與國家不見得有什麼利益;從背而生的,奇中之奇,将來建奇功,立奇業,大有利益于國家,但是他自己本身不免受盡艱苦。

    至于從胸生的,奇而正,将來能建功勞于國家,流福祚于子孫,而他自己一生亦安善平康,一無危險。

    不是小民說一句恭維的話,這位帝子恐怕真是天地間靈氣所鐘呢!” 帝喾笑道:“太誇獎了。

    朕想起來,此次次妃生産幸而遇到汝,才能免于危險。

    但是同汝一樣醫道高深之人,曠古以來,能有幾個?假使有這種奇産,而不遇到良醫,那麼雖則是天地間靈氣所鐘,而靈氣不能出世,反緻母子俱斃,将如之何?豈不是靈氣反成戾氣麼?” 醫生道:“依小民愚見,決不至于如此。

    因為天地靈氣鐘毓決非偶然,既然要他這樣生,一定有法來補救。

    即如小民去年在嶽陽行醫,因為求診的人太多,搬了出來,本意先到帝丘,再來此地,不知如何一來變計,先到此地,卻好為次妃收産,可見得冥冥之中自有一種主宰,莫之為而為。

    即使小民不來,或者别有一個醫理勝于小民的人來治,亦未可知。

    即使竟沒有人來治,時候過得久了,或者胸口竟會開裂,小兒自會鑽出,亦未可知。

    不過瘡口難合,做産婦的多受一點痛苦罷了。

    靈氣已經鐘毓,而不能出世,母子俱斃,決無此理。

    ” 帝喾剛要再問,食物已經搬到,大家正在腹饑,各自舉箸。

     正吃間,一個宮人來問道:“次妃已醒,想啜粥,可啜嗎?” 醫生道:“可啜,可啜。

    要薄,要熱。

    不可啜多。

    ”宮人答應自去。

    這裡帝喾吃完之後,天色透明,那醫生即要過筆來,細細開了兩個方劑,向帝喾道: “第一方服三劑,第二方服五劑,就可以痊愈了。

    ”說罷,興辭。

    帝喾再三道謝,命人送至宮外,自己再到裡面來看簡狄。

    哪知握裒、姜嫄、常儀等都在那裡。

    帝喾就問握裒道:“母親不曾睡嗎?太勞神了。

    ”握裒道:“剛才去睡,隻是睡不熟,心裡記挂,所以就起來了。

    這位醫生真是神醫,剛才我來,次妃剛醒,問問她,竟一點不知道,一些不覺痛苦,你說奇不奇?”帝喾道:“那醫生藝術果然是精的,他還有兩個藥方開在這裡呢。

    ” 說罷,從身邊取出,遞與姜嫄,叫她去料理。

    又向握裒道:“天已大明,母親忙碌一夜,終究以休息休息為是,兒也要去視朝去了。

    ”于是母子分散。

     到了第三日,帝喾給這小孩子取一個名字,叫作“契”。

     契是一種蟲,因為他的生産與人不同,所以當他作一種蟲兒,以志奇異。

    一面再叫人去請那醫生,預備給他一個官職,叫他多收弟子,以求醫學的昌明。

    哪知去的人轉來說,那醫生昨日早晨回去,急忙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