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一章 赤松子獻珠治病 青城山帝喾訪道

關燈
功了,而且非常之精美。

    尤其奇怪的,他燒的火化為煙氣之後,絪緼五色,變化不窮,大家看得奇異,都非常之敬重他。

    久而久之,那個異人就将所有用火的奧妙以及在火中脫胎換骨的方法,統統都傳授了野道。

    後來陶正之官做得讨厭起來了,屢次向令曾祖黃帝辭職,總是不允。

    野道悶氣之極,不免玩一個把戲。

    有一日在院子裡積起了許多柴草,野人就睡在柴草上面,點一個火,竟把自己燒起來。

    大家看見了要來救時,隻見野道的身體随煙氣而上下,久之,漸漸消滅,化為灰燼。

    大家以為野道真個燒死,拾起了灰燼之中的幾塊餘骨,葬在甯北山中,做一個墳,封将起來。

    所以後人叫野道叫甯封子,其實野道并非姓甯名封子呀,這是第二次的死了。

    不過這次的脫胎換骨,非常容易,而且非常寫意。

    以後還有三次四次,那是更容易了。

    所以野道的意思,以為王子果然要求道,與其求長生不死之道,不如求脫胎換骨之道,不知道王子以為何如?“ 帝喾慌忙稽首道:“老師明誨,俊如開茅塞,但不知脫胎換骨之法,如何可成,還求老師教誨。

    ”天皇道:“此法一言難盡,一時難明。

    此刻時已不早,王子腹中想必饑餓,野道已令小徒薄具蔬肴,且待食過之後,與野道同至山上再談吧。

    ” 帝喾唯唯稱謝。

    少頃,童子果然搬出飯來,食過之後,帝喾就和天皇一同上山。

    一路山勢皆排闼擁澗,仿佛和迎接人一般。

     而且松篁夾道,陰翠欲滴,溪流琮琮作響,音韻如奏笙簧,山色岚光,挹人衣袖。

    比到半山,風景又勝一層。

    那山勢亦愈上愈峻,不知翻過幾個盤道,方才到得山頂,卻已日子西山,天色垂暮。

    帝喾看那上院的結構并不宏大,卻是精雅絕倫,幾案之上及四壁都是堆着簡冊。

    天皇招呼帝喾坐下,便問道:“今日走這許多山路,疲乏了嗎?”帝喾道:“貪看山景,尚不覺疲乏。

    此山不知共總有多少峰頭!”天皇道:“山有三十六個峰頭,以應天罡之數。

    又有七十二個洞,以應地煞之數。

    此外另有一百八十個景緻,今日所走,不過它的一小部分呢。

    ”隔了一會,吃過晚膳,一輪明月湧上東山,照得大千世界同銀海一般。

    那天皇就邀帝喾到院門外一塊大石上并坐傾談,并将所有脫胎換骨的大道盡心傳授。

    又向帝喾道:“野道還有許多書籍,可以奉贈。

    ”說畢,就匆匆走進院去。

     那時上院室中已是昏黑之至,但是天皇一踏進去,便覺滿室通明,纖毫畢現。

    帝喾在外面遙望,并未見他燃燈點燭,不知此光從何而來,不覺萬分詫異。

    細細考察那光芒,像個從天皇身上射出,仿佛他胸前懸有寶炬一般,照來照去,總是依着天皇的身軀轉動。

    正猜想不出這個理由,隻見天皇走到幾案旁邊,在許多書籍之中取了幾冊,又走到東壁西壁兩處,各取了幾冊,随即轉身向外,匆匆而來。

    這時候帝喾卻看得清楚了,原來那個光芒竟是從天皇腹中進出來的,灼灼奪目,不可逼視。

     等到天皇走出院外,在明月之下,那光芒就不見了。

    帝喾正要動問,那天皇已走到面前,将許多書籍遞與帝喾,說道:“這些書都可時時觀看,作為參考之用,那麼對于各種大道,都可有點門徑,不但脫胎換骨一法而已。

    ” 帝喾接來,随手翻翻一看,隻見上面都是些符篆,下面卻有許多注釋。

    天皇道:“這一部叫作《五符文》,備具五行之妙用,王子可細心參之,成道入德之門,大略都在這裡了。

    ” 帝喾聽了,慌忙再拜領受。

    這一夜,二人直談到月落參橫,方才就寝。

    在那就寝之前,天皇陪着帝喾走進院去,一到黑暗之地,天皇腹中的光芒又吐出來了。

    帝喾便問道:“老師這個光芒還是一種仙術一時拿來應用的呢?還是修煉之後自然而然會有的呢?”天皇笑道:“都不是,都不是。

    有一種植物,名叫明莖草,亦叫洞冥草,夜裡望過去,如金燈一般,折取這草的枝條燒起來,能夠照見鬼物的形狀,卻是一種寶貴的仙草。

     野道頗歡喜吃它,常常拿來做糧食。

    哪知久服之後,深得它的好處,每到夜暝之時或黑暗之中,不必燃燭,亦不必另用什麼仙術,腹中之光通于外面,無物不見,真是非常便利。

    ”帝喾聽了,方才恍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