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 女娲氏煉石補天 共工氏重霸九州
關燈
小
中
大
地去制造各種兵器和铠,一面又叫百姓日日操練。
但是,經費不敷了,又聽了浮遊的話,到百姓身上去搜括,弄得來百姓叫苦連天,但是懼怕共工氏的刑罰重,大家敢怒而不敢言。
卻說共工氏有一個兒子,名叫後土,生得慈祥恺側,和他父親的性情絕不相同。
眼見父親做出如此暴虐行為,心中大不以為然,趁便向共工氏谏道:“孩兒聽說,古時候的聖人都是有了仁政到百姓,才能夠做天下的君主,沒聽見說用了武力能夠征服天下的。
現在父親聽了浮遊的說話,要想用武力統一天下,孩兒想起來,恐怕總有點難呢!況且從前康回君主那樣的雄強,蚩尤氏那樣的本領,終歸敗亡,豈不是前車之鑒嗎?又況且現在的少昊帝在位已經八十年,恩澤深厚,人民愛戴,四方諸侯都歸心于他,就使我們兵力強盛,恐怕亦終究難以取勝吧?” 正在說着,恰好那浮遊笑嘻嘻地走來,共工氏就向他将後土所說的大意述了一遍,并問他道:“你看如何?”浮遊笑道:“世子的話亦說得不錯。
隻是隻知其一,未知其二。
古來君主失敗的,有些固然是由于武力。
但是那成功的,亦未始不是由于武力。
即如康回君主,固然由武力而亡,那女娲氏豈不是以武力而興嗎?蚩尤氏固然因武力而敗,那軒轅氏豈不是因武力而成嗎?武力這項東西,原是與百姓不利,不能算作仁政,不過除了武力之外,還有什麼方法可以統一天下? 所謂以仁政得天下的這句話,不過是個空言,豈能作為憑據!請看軒轅氏,是後世所稱為仁君的,但是照他的事迹說起來,自從破滅了蚩尤氏之後,五麾六纛,四征不庭,當時冤枉死的百姓正是不少呢!因為後來他做了天下的君主,大家奉承他,就稱他做仁君了;或者天下平定之後,做些有利益于百姓的事情,那麼大家亦就歌功頌德起來,說他是個仁君了。
其實按到實際,何嘗真正是以仁政得天下呢?所以我想,隻要事成之後,再行仁政不遲,此刻還談不到此。
至于說現在的少昊氏,年紀已經大了,老朽之身,朝不保暮,我們正應該趁這個時候練起兵來,顯得我國家的強盛,叫天下都畏服我。
那麼到得少吳氏一死之後,四海諸侯當然都要推大王做君主了。
即使不然,到那個時候,天下無主,我們用兵力去征服他們,亦未始不可呀!” 這一番話,說得來共工氏哈哈大笑,連稱有理,回頭向後土說道:“你可聽聽,你們小孩子家的見識終究敵不過老成人呢!” 後土默默無言,歇了半晌,退出來暗想道:“浮遊這張利口實在厲害,我父親被他蠱惑,終究要受他的害。
到那時國破家亡,我實在不忍看見,但是又沒有方法可以挽回,如何是好? “後來一想道:”罷了罷了,不如我跑出去罷!“主意決定,到了次日,就收拾行李,棄了室家,凄然上道。
臨行的時候,卻還留一封書給他父親,說明他所以逃遁的原故,并且苦苦切切地勸了他父親一番,這可以算是他做兒子的最後之幾谏了。
但是共工氏雖則愛他的兒子,終究敵不過他相信浮遊的真切,所以看見了後土的信書之後,心中未始不動一動念,可是不久就忘記了,依舊惟浮遊之言是聽,真個是無藥可救了。
且說後土出門之後,向何處去呢?原來他天性聰明,最喜歡研究學問,尤其喜歡研究水利。
那時候天下的水患未盡平治,冀州這個地方水患尤多。
共工國的百姓本來熟悉水性的,所以後土平治水土的功夫亦極好。
當他在國裡的時候,常教導百姓平治水土的方法,甚有效驗,百姓甚是愛戴他。
此次出門,他立志遍遊九州,把日常平治水土的經驗到處傳授,使各州百姓都能夠安居土地,不受水患,亦是一種有利于民的方法。
後來果然他到一處,大家歡迎一處,他的聲名竟一日一日地大起來了。
但是他始終沒有再回國去見他父親。
到得他父親失敗之後,國破人亡,他心中更是痛苦,就隐姓埋名,不知所終。
不過九州的百姓都是思念他,處處為他立起廟來祭祀他,叫他作社神,到得幾千年後還是如此。
此是後話,不提。
但是,經費不敷了,又聽了浮遊的話,到百姓身上去搜括,弄得來百姓叫苦連天,但是懼怕共工氏的刑罰重,大家敢怒而不敢言。
卻說共工氏有一個兒子,名叫後土,生得慈祥恺側,和他父親的性情絕不相同。
眼見父親做出如此暴虐行為,心中大不以為然,趁便向共工氏谏道:“孩兒聽說,古時候的聖人都是有了仁政到百姓,才能夠做天下的君主,沒聽見說用了武力能夠征服天下的。
現在父親聽了浮遊的說話,要想用武力統一天下,孩兒想起來,恐怕總有點難呢!況且從前康回君主那樣的雄強,蚩尤氏那樣的本領,終歸敗亡,豈不是前車之鑒嗎?又況且現在的少昊帝在位已經八十年,恩澤深厚,人民愛戴,四方諸侯都歸心于他,就使我們兵力強盛,恐怕亦終究難以取勝吧?” 正在說着,恰好那浮遊笑嘻嘻地走來,共工氏就向他将後土所說的大意述了一遍,并問他道:“你看如何?”浮遊笑道:“世子的話亦說得不錯。
隻是隻知其一,未知其二。
古來君主失敗的,有些固然是由于武力。
但是那成功的,亦未始不是由于武力。
即如康回君主,固然由武力而亡,那女娲氏豈不是以武力而興嗎?蚩尤氏固然因武力而敗,那軒轅氏豈不是因武力而成嗎?武力這項東西,原是與百姓不利,不能算作仁政,不過除了武力之外,還有什麼方法可以統一天下? 所謂以仁政得天下的這句話,不過是個空言,豈能作為憑據!請看軒轅氏,是後世所稱為仁君的,但是照他的事迹說起來,自從破滅了蚩尤氏之後,五麾六纛,四征不庭,當時冤枉死的百姓正是不少呢!因為後來他做了天下的君主,大家奉承他,就稱他做仁君了;或者天下平定之後,做些有利益于百姓的事情,那麼大家亦就歌功頌德起來,說他是個仁君了。
其實按到實際,何嘗真正是以仁政得天下呢?所以我想,隻要事成之後,再行仁政不遲,此刻還談不到此。
至于說現在的少昊氏,年紀已經大了,老朽之身,朝不保暮,我們正應該趁這個時候練起兵來,顯得我國家的強盛,叫天下都畏服我。
那麼到得少吳氏一死之後,四海諸侯當然都要推大王做君主了。
即使不然,到那個時候,天下無主,我們用兵力去征服他們,亦未始不可呀!” 這一番話,說得來共工氏哈哈大笑,連稱有理,回頭向後土說道:“你可聽聽,你們小孩子家的見識終究敵不過老成人呢!” 後土默默無言,歇了半晌,退出來暗想道:“浮遊這張利口實在厲害,我父親被他蠱惑,終究要受他的害。
到那時國破家亡,我實在不忍看見,但是又沒有方法可以挽回,如何是好? “後來一想道:”罷了罷了,不如我跑出去罷!“主意決定,到了次日,就收拾行李,棄了室家,凄然上道。
臨行的時候,卻還留一封書給他父親,說明他所以逃遁的原故,并且苦苦切切地勸了他父親一番,這可以算是他做兒子的最後之幾谏了。
但是共工氏雖則愛他的兒子,終究敵不過他相信浮遊的真切,所以看見了後土的信書之後,心中未始不動一動念,可是不久就忘記了,依舊惟浮遊之言是聽,真個是無藥可救了。
且說後土出門之後,向何處去呢?原來他天性聰明,最喜歡研究學問,尤其喜歡研究水利。
那時候天下的水患未盡平治,冀州這個地方水患尤多。
共工國的百姓本來熟悉水性的,所以後土平治水土的功夫亦極好。
當他在國裡的時候,常教導百姓平治水土的方法,甚有效驗,百姓甚是愛戴他。
此次出門,他立志遍遊九州,把日常平治水土的經驗到處傳授,使各州百姓都能夠安居土地,不受水患,亦是一種有利于民的方法。
後來果然他到一處,大家歡迎一處,他的聲名竟一日一日地大起來了。
但是他始終沒有再回國去見他父親。
到得他父親失敗之後,國破人亡,他心中更是痛苦,就隐姓埋名,不知所終。
不過九州的百姓都是思念他,處處為他立起廟來祭祀他,叫他作社神,到得幾千年後還是如此。
此是後話,不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