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十七章 雲華夫人授書 伯益水平佐禹

關燈
益’。

    ” 文命道:“一向在家裡讀書嗎?”益道:“前兩年都是家父于公餘之暇親自課授。

    近歲從火正老祝融學了幾個月的火政。

    ” 文命道:“世兄自己歡喜學習火政,還是尊大人的意思?”益道:“小子自己喜學。

    小子的意思,火政非常重要,不但民生日用所必需,而且于時令上亦很有關系。

    就是治水,亦恐怕非此不可,所以願學。

    ”文命聽了,覺得他竟是個神童。

    于是又将種種學問考察他,哪知益都能對答如流,文命不勝欽佩。

    後來臯陶回來了,三人對談,直談到日色平西,方才歸去。

     一日,文命去訪大司農。

    大司農延見,談起治水人才,大司濃道:“某有一個庶子,看到這洪水之害,頗有救濟萬民之心。

    他嘗說:自問沒有奇異之才,但願能跟着一個聖人,出力奔走,務要将這個水患治平。

    因此他自己取了一個名字,就叫作水平。

    崇伯可否憐其愚誠,帶在身邊,作些瑣事,以成其志? 老夫不敢薦舉私親,尚乞裁察!”文命道:“有志者事竟成,這是古來的名言。

    世兄既抱如此之宏願,必有異能,何妨請來先談談呢?”大司農便傷人将水平召來。

     文命一看,年紀不過成童,但是英氣勃勃,活潑果毅,似乎有用之才。

    便向他問了好些話,那水平對答得非常之有條理。

     文命大喜,就向大司農道:“世兄英俊不凡,某定當借重。

    候出都之日,再來敦請同行。

    ”于是又談了一會,别去。

    文命路上暗想:“天下從此要治平了。

    益的聰敏,固然世所稀有;就是水平,亦豈尋常?英才乃在兒童,這是何等可喜之事!”閑話不提。

     且說這一日,是帝堯郊天之期,所有大小臣工,除文命有喪服,不預吉禮外,其餘一概都到祭所,各有職司。

    醜正初刻,帝堯即起,沐浴盆洗。

    到祭所時,剛剛寅初,大小百工都已到齊。

    這郊天祭所系在南門之外。

    平地築起丘陵,約有十丈多高,廣約十畝,四邊作圓形,名字叫作圜丘。

    圜丘北面,用石造成階級,約有數百級。

    級的北面,相離五丈,正對有一座平壇,名字叫作泰壇。

    高約三丈,上面滿堆着木柴及各種引火之物。

     圜丘當中,有大殿一所,廣十三間,正中一間的居中設着神座。

     座的下方列着鼎俎。

    旁邊分别着無數祭器,如笾豆、鉶鐐、锜釜、筐筥之屬。

    旁邊及殿外,則滿布樂器,鐘磬、柷敔、竽笛、笙簧之類,不可勝數。

    這些樂人、樂律、樂歌、樂章,都是大樂正質所教導經營掌管布置的。

    帝堯初獻,太尉亞獻,大司農終獻。

    大司徒羲仲、羲叔、和仲、和叔,以及八元八恺等,或司爵,或司帛,或讀祝,或贊禮,各依次就列,四邊庭燎高燒,光明如晝。

    到得寅沒卯初,帝堯穿着那冰蠶繭絲所織成的黼黻,步行出殿,由贊禮者引導,先到省牲之處去,迎接那祀天所用之牲。

    那牲是一隻小牛,其角之大,不過如繭如栗,亦可以想見其小了。

    迎牲入門,安在俎上。

    一時鐘聲一振,殿中殿外,樂聲大作,接連就是初獻爵,帝堯上去,将爵雙手一捧,供在神座當中,随即退就原位。

    爵中所盛并非旨酒,不過清水而已。

     初獻之後,樂暫止。

    太尉亞獻爵,樂聲又作。

    接着大司農三獻,樂聲又作。

    三獻既畢,樂聲乃止。

    大司徒在旁高聲朗誦祝文。

     帝堯再俯伏下去,連連稽首,若有所祈禱。

     原來帝堯所祈禱的心事,不過禅位于舜和叫文命治水兩事而已。

    正在祈禱之時,忽然當中神座上發出一種聲響,繼而又像有人高聲的向帝堯說道:“放勳,現在洪水為害,已達極點! 汝趕快可以去救治了!”這時殿中群臣,乃至樂工等無不聽見。

     大家不禁震動,都暗想道:“神明果然來胖飨了!祭祀真不可以不誠呢!”帝堯祈禱過,樂聲又作。

    帝堯召了大樂正質來,問道:“現在祭祀中途,神語見誨。

    朕拟立刻作一個歌曲,播之管弦,來得及嗎?”大樂正質道:“來得及。

    不過祭的時間稍稍延長一點罷了。

    ”帝堯乃随即作了一個歌曲,名字叫作《神人暢》,其詞曰:清廟穆兮承餘宗,百僚肅兮于寝堂。

    醊疇進福求年豐,有響在座敕予為害在玄中。

    欽哉昊天德不隆,承命任禹寫中宮。

     歌罷,大樂正質親自按譜,指揮工人奏了一阕樂。

    随即送神,那對面泰壇之上,烈焰沖天,木柴都燒起來了。

    禮畢各退,時已黎明。

    君臣紛紛歸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