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十九章 夢眉與發齊 舜不告而娶

關燈
大門之外拜迎。

    然後進門,一路作揖,推讓,升堂,又交拜了,然後方回就了賓位,帝堯就了主位。

    兩方都說了一套照例的話,然後大賓告辭,主人拜送,這一幕納采的戲總算做過了。

     隔了幾日,又行問名之禮,那儀節和納采一樣。

    問名的意思卻有兩個解釋:一個說是問新人生母的姓氏。

    因為娶妻不娶同姓,母的姓氏或者相同,于理亦不應娶,而古人多妻,新娘究竟是哪一個母所出的,或妻或妾,不易清楚,所以必須一問,這是一說。

    又一說問的是新娘名字。

    因為古時候男女界限極嚴,非有行媒,不相知名。

    現在要締姻了,當然要知道新娘的名字,所以須問,這又是一說。

    二說之中似乎以第二說為是,但究竟如何,已不可考了。

     又隔了幾日,行納吉之禮。

    納吉的意思是男家得到新娘名字之後,就去蔔之于鬼神,蔔而得吉,則人意與天心都已齊備美滿,便去告知女家,說道是吉的,那個姻事才算是成議了。

     此次堯和舜的結親本來用不着再蔔,不過古禮所定,不便廢棄,所以仍舊照行,一切禮節也和前次無異。

     又過了幾日,行納征之禮。

    納征就是行聘,是伏羲、女娲兩人指定下來的大禮起初不過俪皮兩張,後來踵事增華,辨别等級。

    庶人用缁帛五兩,就是十匹;卿大夫則玄色的帛三兩,纁色的二兩,外加俪皮。

    諸侯則上項之外,再加以大璋。

    至于天子,則上項之外,再加以榖圭。

    舜是個庶人,又是個貧民,隻好僅用俪皮二張以存古禮。

    此種辦法,都是方回和篯铿二人商量定的。

    這次的禮節與上三次亦相同,不過不用雁而已。

    過了納征之後,這項姻事已算成功,的确而不可更改了,隻要商量迎娶的日期,便可完竣。

    迎娶的日期,照例是要男家擇定的,但是以兩方面便利的關系,不可不與女家接洽。

    帝堯的意思:“兩女出嫁,雖則無多妝具,然而荊钗布裙亦總必須預備一點,時間太匆促,恐有為難。

    況且就仲華而言,他是一個寒士,一無所有。

    朕已饬人到沩汭地方代制備些器具,營造幾間房屋,大約亦總非兩三個月不能了。

    朕看請他擇吉在三月之後吧。

    ” 篯铿拿了這番話告訴方回,方回遂歸沩油而來。

     那時伯陽、靈甫兩個适值亦來訪舜,聽到此事,大為歡喜,就一同留住在舜處,等方回的好音。

    因為舜的茅屋太小,容不了這許多人,于是七手八腳又在旁添構一座小茅屋。

    一日,方回到了,報告一切。

    大衆知道姻事已成,無不滿意,齊向舜道賀。

    伯陽道:“怪不得前面隙地上都在那裡營造大屋,原來是天子饬人來造的。

    看它的圖樣,宮室之外,連倉廪、牛欄、羊圈都有,聖天子可謂想得周到了。

    ”秦不虛道:“這個房屋造得很古怪。

    東邊一所,西邊一所,南邊一所,北邊一所,零零落落的,都不聯絡,究竟不知哪一所是給仲華住的?”靈甫道:“想來都是給仲華的。

    二女并嫁,将來仍舊分居,或許預備仲華迎養,亦未可知。

    ”衆人聽了,都以為然。

    洛陶道:“閑話少說,我們且去找一個蔔人,請他擇一個吉日才是。

    ” 原來古人擇日,并不如後世有黃道、黑道、星宿、生肖沖克的講究。

    他們的方法極為簡單,就是先選定了某日,再用龜蔔蔔看,如其是吉的,那就用了;如其不吉,再更換過。

    當下秦不虛便說道:“何必外求,就讓方回是了。

    ”方回道:“我不是客氣推托,我以為這是仲華百年之事,須得仲華自己去蔔為是。

    ”衆人都贊成。

    于是舜就齋戒沐浴起來。

    過了幾日,大家拟定了一個日子,如法蔔之,果然大吉。

    衆人從此就将應該預備的事情排定了。

    大家分工擔任,卻嫌人手太少。

    靈甫道:“東不識現在豫州,此刻時候還早,我去邀他來吧!”衆人道好,于是靈甫就動身而去。

     這裡洛陶等三人仍留着幫舜耕田。

    方回再到帝都來通告日期。

    這個名目叫作請期。

    明明是通告,反說是請。

    表明男家不敢自專,雖則先定了,仍舊要女家承認,方才作準之意。

    這亦是六禮中之一禮,一切禮節與納采等差不多,無須細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