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十七章 制陶器舜化東夷 陶河濱舜禹相遇
關燈
小
中
大
一個勉強說道:“是的。
”舜道:“那麼諸位所穿的衣裳是布做的,假使諸位去買布,賣的人給你松脆的,不給你堅牢的,你要它嗎?又譬如買履買冠,給你松脆的,不給你堅牢的,你要它嗎?”那人聽了,無話可說。
舜道:“我知道諸位一定不要它的。
别人所作松脆的物品我既然不要,我怎樣可以做了松脆的物品去賣給人?這個豈不是不恕嗎?”衆人道:“向來我們所做的大家都要買;現在你來做了,大家才不要買。
可見是你之故,不是貨色松脆之故了。
”舜道:“這又不然。
從前大家要買,是因為除出諸位所做者之外無處可買,是不得已而買,并非歡喜要買。
譬如兇荒之年,吃糠吃草,是不得已而吃,并非歡喜去吃。
現在諸位硬孜孜拿了松脆之物強賣給人,與拿了草根糠屑去強人吃無異,豈不是不仁嗎?”衆人道:“我輩做手藝的隻知道求富,管什麼仁不仁!”舜道:“不是如此。
仁字之中才有富字,除去仁字之外,哪裡還有富呢?”衆人忙問何故,舜道:“人與禽獸不同的地方,就是能互助。
互助二字就是仁。
我不欺人,人亦斷不欺我。
我欺了人,人亦必定欺我。
現在諸位因為求富的原故,拿松脆的物品去欺人,但是欲富者,人之同心。
百工之事,假使都和諸位一樣的窳陋起來,無物不劣,無品不惡,試問諸位還能夠富嗎?諸位所做的隻有一種陶器;諸位所不做而須向他人去買的,不可勝計。
以一種敵多種,哪裡敵得過? 在陶器上雖則多得了些利益,但是消耗于它種的已不知道有多少倍!真所謂間接的自己殺自己,不仁而仍不富,豈不是不智嗎?”衆人聽到此,似乎都有點感悟,說道:“是呀,這幾年來,各項物件似乎都有些不耐用,不要就是這個原故嗎?”舜道:“諸位既然感覺到此,何妨先将陶器改良起來,做個榜樣呢。
“衆人聽了,無語而去。
一日,仰延跑來望舜,看見壁上挂着一張琴,就問道:“都君琴理極佳,可否彈一曲,使我增長見識嗎?”舜答應,就取下來奏了一阕,仰延擊節,稱賞不已。
舜道:“足下必是知音,何妨亦彈一曲,我們可以互相觀摩,交換知識。
”仰延道:“某隻能鼓瑟,不能鼓琴。
”舜道:“亦好,琴瑟音本相通,不過弦有多少,彈法稍有變換而已。
” 過了幾日,仰延果然取了瑟來,為舜彈了一曲,非常動聽。
舜亦大加稱賞,便問他系從何處學得,仰延道:“自幼耽此,不覺成癖,并五師傅,實在不能說學問,隻好說自己遣興而已。
現在某所知道的音樂大家隻有兩個:一個是在天子處做樂官的質,他的音樂真可以驚天地,感鬼神,可惜年紀大了。
還有一個名字叫夔,是個尋常百姓,他的音樂之學與質差不多,到底誰優誰劣,一時真不能定,隻是夔吃虧一點。
”舜忙問為什麼吃虧,仰延道:“他生出來隻有一隻腳,走起路來趻踔而行,非常不便。
這種人萬萬不能列于朝廷,就萬萬不能與質比較,豈不是吃虧嗎?”舜道:“那亦不妨,隻要音樂果能精妙,這種人才決不會理沒的。
” 過了幾日,仰延事畢,要回曆山去,問舜何時回曆山,舜答以未定。
仰延去了,舜獨自一人住了多月,那東夷之人受了舜的化導,果然器不苦窳了。
各種什物都是如此堅固耐久,不為欺詐,風氣為之一變。
舜頗滿意,暗想:“我志願既遂,不如歸去省親吧。
” 這時适值雪融水漲,不能西行,隻得繞道向南。
路上遇見洛陶,剛從姚墟來,詢知父母弟妹都安好,頗為放心,因此又變計,暫時且不歸去,與洛陶盤桓了幾日。
洛陶問道:“仲華,你到曆山去嗎?”舜道:“我不打算再去。
”洛陶聽了,詫異道:“為什麼不打算再去?”舜道:“現在那邊的人無端叫我做都君。
我是一個匹夫,敢當此稱号嗎?所以不打算再去。
我想就在此地左近找一塊地耕種吧。
”洛陶聽了,點點頭。
過了一日,洛陶别去,舜就選了一塊地方住下,操他的耕稼舊業。
過了幾個月,忽然洛陶、秦不虛、伯陽三人匆匆尋來,向舜說道:“我們看這個時局不對呢!”舜道
”舜道:“那麼諸位所穿的衣裳是布做的,假使諸位去買布,賣的人給你松脆的,不給你堅牢的,你要它嗎?又譬如買履買冠,給你松脆的,不給你堅牢的,你要它嗎?”那人聽了,無話可說。
舜道:“我知道諸位一定不要它的。
别人所作松脆的物品我既然不要,我怎樣可以做了松脆的物品去賣給人?這個豈不是不恕嗎?”衆人道:“向來我們所做的大家都要買;現在你來做了,大家才不要買。
可見是你之故,不是貨色松脆之故了。
”舜道:“這又不然。
從前大家要買,是因為除出諸位所做者之外無處可買,是不得已而買,并非歡喜要買。
譬如兇荒之年,吃糠吃草,是不得已而吃,并非歡喜去吃。
現在諸位硬孜孜拿了松脆之物強賣給人,與拿了草根糠屑去強人吃無異,豈不是不仁嗎?”衆人道:“我輩做手藝的隻知道求富,管什麼仁不仁!”舜道:“不是如此。
仁字之中才有富字,除去仁字之外,哪裡還有富呢?”衆人忙問何故,舜道:“人與禽獸不同的地方,就是能互助。
互助二字就是仁。
我不欺人,人亦斷不欺我。
我欺了人,人亦必定欺我。
現在諸位因為求富的原故,拿松脆的物品去欺人,但是欲富者,人之同心。
百工之事,假使都和諸位一樣的窳陋起來,無物不劣,無品不惡,試問諸位還能夠富嗎?諸位所做的隻有一種陶器;諸位所不做而須向他人去買的,不可勝計。
以一種敵多種,哪裡敵得過? 在陶器上雖則多得了些利益,但是消耗于它種的已不知道有多少倍!真所謂間接的自己殺自己,不仁而仍不富,豈不是不智嗎?”衆人聽到此,似乎都有點感悟,說道:“是呀,這幾年來,各項物件似乎都有些不耐用,不要就是這個原故嗎?”舜道:“諸位既然感覺到此,何妨先将陶器改良起來,做個榜樣呢。
“衆人聽了,無語而去。
一日,仰延跑來望舜,看見壁上挂着一張琴,就問道:“都君琴理極佳,可否彈一曲,使我增長見識嗎?”舜答應,就取下來奏了一阕,仰延擊節,稱賞不已。
舜道:“足下必是知音,何妨亦彈一曲,我們可以互相觀摩,交換知識。
”仰延道:“某隻能鼓瑟,不能鼓琴。
”舜道:“亦好,琴瑟音本相通,不過弦有多少,彈法稍有變換而已。
” 過了幾日,仰延果然取了瑟來,為舜彈了一曲,非常動聽。
舜亦大加稱賞,便問他系從何處學得,仰延道:“自幼耽此,不覺成癖,并五師傅,實在不能說學問,隻好說自己遣興而已。
現在某所知道的音樂大家隻有兩個:一個是在天子處做樂官的質,他的音樂真可以驚天地,感鬼神,可惜年紀大了。
還有一個名字叫夔,是個尋常百姓,他的音樂之學與質差不多,到底誰優誰劣,一時真不能定,隻是夔吃虧一點。
”舜忙問為什麼吃虧,仰延道:“他生出來隻有一隻腳,走起路來趻踔而行,非常不便。
這種人萬萬不能列于朝廷,就萬萬不能與質比較,豈不是吃虧嗎?”舜道:“那亦不妨,隻要音樂果能精妙,這種人才決不會理沒的。
” 過了幾日,仰延事畢,要回曆山去,問舜何時回曆山,舜答以未定。
仰延去了,舜獨自一人住了多月,那東夷之人受了舜的化導,果然器不苦窳了。
各種什物都是如此堅固耐久,不為欺詐,風氣為之一變。
舜頗滿意,暗想:“我志願既遂,不如歸去省親吧。
” 這時适值雪融水漲,不能西行,隻得繞道向南。
路上遇見洛陶,剛從姚墟來,詢知父母弟妹都安好,頗為放心,因此又變計,暫時且不歸去,與洛陶盤桓了幾日。
洛陶問道:“仲華,你到曆山去嗎?”舜道:“我不打算再去。
”洛陶聽了,詫異道:“為什麼不打算再去?”舜道:“現在那邊的人無端叫我做都君。
我是一個匹夫,敢當此稱号嗎?所以不打算再去。
我想就在此地左近找一塊地耕種吧。
”洛陶聽了,點點頭。
過了一日,洛陶别去,舜就選了一塊地方住下,操他的耕稼舊業。
過了幾個月,忽然洛陶、秦不虛、伯陽三人匆匆尋來,向舜說道:“我們看這個時局不對呢!”舜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