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十三章 帝子朱漫遊是好 誇父臣于帝子朱
關燈
小
中
大
第七十三章帝子朱漫遊是好誇父臣于帝子朱
話分兩頭。
且說帝堯自從在尹壽家中拜子州支父為師之後,起身而歸。
在路上,心中總是惦念洪水,便命從人暫不歸都,先繞道到孟門山來一看。
哪知逾過鼓镫山,到了稷山一望,隻見西面一片浩淼,目不見其涯涘!比前次來時,水勢不知道增長幾倍了。
那大司農從前教民稼穑的場所,早已淹沒無存,不可尋覓。
帝堯看了,不勝歎息。
從人問:“可要乘舟?”帝堯道:“且慢,沿山過去吧。
”于是沿着中條山,到了首山。
那首山西連華山,南連嵩山,為二嶽之首,隆然特起,所以稱為首山,一名雷首山,又名首陽山,是個名勝之地。
當下帝堯到了首山,向西和向北一望,仍無涯涘。
從前的田廬都成澤國,不禁憂從中來。
忽然看見無數槐樹之中有一種異鳥,飛來飛去。
其狀如枭而有耳,并且有三隻眼睛,叫起來聲音如鹿,又如豕,頗為詫異,便叫從人去打聽,才知道這種鳥兒名叫“馱鳥”,出在那面機谷之中,并不為害,吃了它的肉,可以治下濕之疾的。
帝聽了,也不言語,當下下山乘舟,各處考察一會,方才回都。
自此之後,帝堯在朝除處理政治之外,總是憂心于洪水。
哪印國難未纾,家憂又作,原來帝子朱的失德漸漸彰著了。
那帝子朱在幼年的時候,帝堯知道他的氣質不好,要想用一種沉潛刻苦均東西變化他的氣質,所以教他圍棋。
起初似乎有一點高興,孜孜不倦的去研究,久而久之,不免讨厭了。
一則圍棋的工夫非常深細,極費腦力。
二則沒有對手是不能弈棋的。
帝堯憂勤國事,哪有閑工夫和他做這遊戲之事?其餘宮人小臣等,亦沒有他的敵手,所以益發感覺無味,漸漸也不去弄它了。
後來年紀漸長,遊戲之心不改,又到外面去結交了些淫朋損友。
初則不過群居終日,言不及義,好行小慧而已。
後來漸漸的酣歌恒舞,無晝無夜的淫樂起來。
帝堯事務雖忙,然到了這個地步,豈無聞知。
因此又叫子朱來,懇懇切切的教導他一番,一面又選了幾個端方明達的朝士做他的師友,教導他,輔佐他,希冀他能夠逐漸的遷善改過。
哪知俗語說得好:江山好改,本性難移。
他總給你一個種種不受。
那幾個師傅不得已,隻能向帝堯辭職,自言不勝教誨之任。
帝堯聽了,非常憂悶,一面殷勤慰留師傅,一面又叫了子朱來,嚴厲的責備了一番,方才了事,如此者已不止一次。
這一年,是帝堯在位的第五十三載。
因為有特别關系,率領了幾個掌禮的官員,預備了無數祭品,親自到洛水去緻祭了一遍。
祭畢之後,就匆匆回都,總共行期,不過二十日。
哪知剛到平陽相近,隻見那汾水之中有許多船隻在那裡遊行。
船隻之中笙簧鐘鼓,聒耳沸天,好不熱鬧!帝堯暗想:“如此洪水大災,人民饑寒困苦,憂愁不遑,哪個竟在這裡苦中作樂!可謂全無心肝了。
”當下就叫從人前去探聽。
從者回報說道:“是帝子朱在那裡遊玩呢。
”帝堯聽了,又怒又憂,當下歎了一口氣,也不言語,就匆回宮而去。
且說那帝子朱何以在此流連作樂呢?原來他的天性極好漫遊,連年帝堯在都,拘束着他,他好生煩悶。
這次帝堯忽然往南方去了,他料定必有幾個月的勾留,因為帝堯向來出門日子總多的。
所以他得意之至,連忙去約了那班淫朋損友,并且預備了船隻音樂,在汾水之中邀遊多日,暢快之極。
幾年的煩悶,總算發洩殆盡了。
這日,正要回來,哪知給帝堯遇見了。
子朱知道之後,頓然面孔失色。
那些淫朋損友亦知道事情不妙,各各上岸,獸散鼠竄而去,子朱亦急急回宮。
到了晚上,帝堯果然又饬人來叫子朱去,痛痛的訓責他一下。
看那子朱的情形,垂手低頭,戰兢局促,仿佛觳觫得不了。
但看他臉上,毫無愧恥之心,知道他決不會改過的。
這一夜,帝堯憂悶之至,竟不能成寐。
次日視朝之後,退休較早,約了大司農、大司徒二人到小寝之中商量處置子朱之法。
帝堯的意思是想放逐他到遠方去,再圈禁他起來,庶幾可以保全他的壽命,否則照此下去,恐有生命之憂。
大司徒道:“臣的意思,一個子弟的不好,總是被那些淫朋損友引誘壞的。
先帝摯的那時候,就是受了這種的影響。
現在既然給帝遇見了,那些淫朋損友,究竟是什麼人?究竟有多少人?可否将他們一一召集攏來,嚴加懲處,以警戒他們蠱惑帝子之罪?這麼一來,那些淫朋損友當然絕迹,沒有了引誘之人,那麼事情就好辦了。
一面再慎選師傅,督率教導,或者可以挽回,未知帝意以為如何?” 帝堯歎道:“汝的意思,朕亦想到。
不過有兩層為難:一層,淫朋損友之害的确有的。
但是推究起來,那些人固然是淫朋損友,朱兒亦不是良朋益友,究竟是他們來引誘朱兒的呢? 還是朱兒去引誘他們的呢?論起理來,朱兒身為帝子,應該特别的恭慎勤恪,以為他們的倡率。
現在竟淫樂到如此!果然有罪,朱兒是個首,那些人還是個從;朱兒應該辦得重,那些人還可以
且說帝堯自從在尹壽家中拜子州支父為師之後,起身而歸。
在路上,心中總是惦念洪水,便命從人暫不歸都,先繞道到孟門山來一看。
哪知逾過鼓镫山,到了稷山一望,隻見西面一片浩淼,目不見其涯涘!比前次來時,水勢不知道增長幾倍了。
那大司農從前教民稼穑的場所,早已淹沒無存,不可尋覓。
帝堯看了,不勝歎息。
從人問:“可要乘舟?”帝堯道:“且慢,沿山過去吧。
”于是沿着中條山,到了首山。
那首山西連華山,南連嵩山,為二嶽之首,隆然特起,所以稱為首山,一名雷首山,又名首陽山,是個名勝之地。
當下帝堯到了首山,向西和向北一望,仍無涯涘。
從前的田廬都成澤國,不禁憂從中來。
忽然看見無數槐樹之中有一種異鳥,飛來飛去。
其狀如枭而有耳,并且有三隻眼睛,叫起來聲音如鹿,又如豕,頗為詫異,便叫從人去打聽,才知道這種鳥兒名叫“馱鳥”,出在那面機谷之中,并不為害,吃了它的肉,可以治下濕之疾的。
帝聽了,也不言語,當下下山乘舟,各處考察一會,方才回都。
自此之後,帝堯在朝除處理政治之外,總是憂心于洪水。
哪印國難未纾,家憂又作,原來帝子朱的失德漸漸彰著了。
那帝子朱在幼年的時候,帝堯知道他的氣質不好,要想用一種沉潛刻苦均東西變化他的氣質,所以教他圍棋。
起初似乎有一點高興,孜孜不倦的去研究,久而久之,不免讨厭了。
一則圍棋的工夫非常深細,極費腦力。
二則沒有對手是不能弈棋的。
帝堯憂勤國事,哪有閑工夫和他做這遊戲之事?其餘宮人小臣等,亦沒有他的敵手,所以益發感覺無味,漸漸也不去弄它了。
後來年紀漸長,遊戲之心不改,又到外面去結交了些淫朋損友。
初則不過群居終日,言不及義,好行小慧而已。
後來漸漸的酣歌恒舞,無晝無夜的淫樂起來。
帝堯事務雖忙,然到了這個地步,豈無聞知。
因此又叫子朱來,懇懇切切的教導他一番,一面又選了幾個端方明達的朝士做他的師友,教導他,輔佐他,希冀他能夠逐漸的遷善改過。
哪知俗語說得好:江山好改,本性難移。
他總給你一個種種不受。
那幾個師傅不得已,隻能向帝堯辭職,自言不勝教誨之任。
帝堯聽了,非常憂悶,一面殷勤慰留師傅,一面又叫了子朱來,嚴厲的責備了一番,方才了事,如此者已不止一次。
這一年,是帝堯在位的第五十三載。
因為有特别關系,率領了幾個掌禮的官員,預備了無數祭品,親自到洛水去緻祭了一遍。
祭畢之後,就匆匆回都,總共行期,不過二十日。
哪知剛到平陽相近,隻見那汾水之中有許多船隻在那裡遊行。
船隻之中笙簧鐘鼓,聒耳沸天,好不熱鬧!帝堯暗想:“如此洪水大災,人民饑寒困苦,憂愁不遑,哪個竟在這裡苦中作樂!可謂全無心肝了。
”當下就叫從人前去探聽。
從者回報說道:“是帝子朱在那裡遊玩呢。
”帝堯聽了,又怒又憂,當下歎了一口氣,也不言語,就匆回宮而去。
且說那帝子朱何以在此流連作樂呢?原來他的天性極好漫遊,連年帝堯在都,拘束着他,他好生煩悶。
這次帝堯忽然往南方去了,他料定必有幾個月的勾留,因為帝堯向來出門日子總多的。
所以他得意之至,連忙去約了那班淫朋損友,并且預備了船隻音樂,在汾水之中邀遊多日,暢快之極。
幾年的煩悶,總算發洩殆盡了。
這日,正要回來,哪知給帝堯遇見了。
子朱知道之後,頓然面孔失色。
那些淫朋損友亦知道事情不妙,各各上岸,獸散鼠竄而去,子朱亦急急回宮。
到了晚上,帝堯果然又饬人來叫子朱去,痛痛的訓責他一下。
看那子朱的情形,垂手低頭,戰兢局促,仿佛觳觫得不了。
但看他臉上,毫無愧恥之心,知道他決不會改過的。
這一夜,帝堯憂悶之至,竟不能成寐。
次日視朝之後,退休較早,約了大司農、大司徒二人到小寝之中商量處置子朱之法。
帝堯的意思是想放逐他到遠方去,再圈禁他起來,庶幾可以保全他的壽命,否則照此下去,恐有生命之憂。
大司徒道:“臣的意思,一個子弟的不好,總是被那些淫朋損友引誘壞的。
先帝摯的那時候,就是受了這種的影響。
現在既然給帝遇見了,那些淫朋損友,究竟是什麼人?究竟有多少人?可否将他們一一召集攏來,嚴加懲處,以警戒他們蠱惑帝子之罪?這麼一來,那些淫朋損友當然絕迹,沒有了引誘之人,那麼事情就好辦了。
一面再慎選師傅,督率教導,或者可以挽回,未知帝意以為如何?” 帝堯歎道:“汝的意思,朕亦想到。
不過有兩層為難:一層,淫朋損友之害的确有的。
但是推究起來,那些人固然是淫朋損友,朱兒亦不是良朋益友,究竟是他們來引誘朱兒的呢? 還是朱兒去引誘他們的呢?論起理來,朱兒身為帝子,應該特别的恭慎勤恪,以為他們的倡率。
現在竟淫樂到如此!果然有罪,朱兒是個首,那些人還是個從;朱兒應該辦得重,那些人還可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