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一 漢陽之戰
關燈
小
中
大
可恨宋錫全聽了胡瑛的話,竟然帶了他所統率的第一協的若幹人,擅自離開漢陽,說是退守嶽州,而事實上一口氣帶了衛隊乘輪船到了長沙。
他這樣的舉動,極影響軍心、民心,幾乎弄得漢陽立刻入于清軍之手。
漢陽知府衙門的職員,逃散一空。
(知府李亞東同志,去了漢川,找梁鐘漢,其後召集了革命軍從漢口、漢陽潰散下來的兵,組成了一個遊擊隊,設遊擊司令部于沔陽的仙桃鎮。
) 黃興接到了宋錫全逃走的消息,請黎元洪打電報給新任湖南都督譚延闿,迎捕宋錫全,就地正法,将首級送回武昌,示衆三日,譚延闿照辦。
宋錫全之死,就軍法而論,罪有應得。
在漢口失守之時,革命軍在武昌、漢陽的處境十分危險。
幸虧清軍于惡戰多日以後,需要休息與補給,不曾随即渡過襄河(漢水)來攻漢陽,或渡過長江來攻武昌。
同時,也因為九江已經獨立,若幹海軍軍艦的官長與士兵已經反正,清軍也未嘗無後顧之憂。
再加上,袁世凱被“資政院”選舉為内閣總理大臣,袁世凱正在從他的葫蘆裡把他的各種怪藥一樣一樣地搬了出來。
武昌軍政府任命蔣肇鑒為第一協協統,同時授權蔣肇鑒補足兵額,負責守衛漢陽兵工廠。
所好,熊秉坤已經率領了第五協約二千六百餘人,張廷輔率領了第四協約二千人,胡效骞率領了第二協的第四标約一千二百人,李占魁率領了工程營第一營(人數不詳),曾繼梧也帶了兩營的炮兵與兩營山炮&mdash&mdash都到了漢陽。
而且,焦達峰于被害身故以前遣來的湘軍兩協,也先後到達。
于是武昌與漢陽才暫時轉危為安。
黎元洪依照居正的建議,為了安定民心,重振軍心,在九月十三日(11月3日)這一天補行隆重的拜将典禮,拜黃興為戰時總司令官。
黃興在十四日到漢陽,把總司令部設在“淮軍昭忠祠”,以李書城為參謀長,設糧台于歸元寺,以王安瀾為糧台總辦。
六天以後,袁世凱的代表蔡廷幹與劉承恩二人來到武昌,黎元洪開會歡迎。
蔡、劉二人宣布,隻要革命軍肯接受君主立憲,清軍便可以停戰。
胡瑛、胡瑞霖代表軍政府緻詞:“必須改建五族共和&hellip&hellip如能按照共和制度實事求是,則滿清(皇室)永久立于優待地位,享共和幸福。
&hellip&hellip請轉達項城(袁世凱),不必固執。
” 幕後,另有一番交涉。
黎元洪向袁世凱開出“支票”,隻要袁肯贊助共和,就推戴他作大總統。
這生意一時無法成交。
黃興于積極準備了十二天以後,在九月二十六日(11月16日)下午五點鐘命令各部隊渡河,開始對漢口清軍反攻。
事前,從下午三點鐘開始,工程第一營已經在東亞制粉工廠附近,架設“軍橋”,于五點鐘架成。
渡河的次序是:王隆中的湘軍第一協,甘興典的湘軍第二協,熊秉坤的鄂軍第五協(欠第十标),尚安邦的炮隊第一标(欠一營),與工程營一隊,李占魁的工程第一營(欠一隊),鄂軍第十标。
任務是:湘軍第一協擔任右翼,展開在博學書院北端與襄河之間。
湘軍第二協擔中央一路,展開在博學書院以北堤防之線,鄂軍第五協第九标擔任左翼,盡量向北展開。
炮隊第一标,由工程營一隊掩護協助,架炮于博學書院西南端,以玉帶門為射擊目标。
工程第一營(欠一隊)負責保護“軍橋”。
鄂軍第十标及其餘部隊為預備隊,在博學書院西端集合。
各部隊依指定次序,于武昌鳳凰山及漢陽大别山(龜山)的要塞炮掩護之下,完成了渡河與占領陣地的任務。
不久,便開始對玉帶門
他這樣的舉動,極影響軍心、民心,幾乎弄得漢陽立刻入于清軍之手。
漢陽知府衙門的職員,逃散一空。
(知府李亞東同志,去了漢川,找梁鐘漢,其後召集了革命軍從漢口、漢陽潰散下來的兵,組成了一個遊擊隊,設遊擊司令部于沔陽的仙桃鎮。
) 黃興接到了宋錫全逃走的消息,請黎元洪打電報給新任湖南都督譚延闿,迎捕宋錫全,就地正法,将首級送回武昌,示衆三日,譚延闿照辦。
宋錫全之死,就軍法而論,罪有應得。
在漢口失守之時,革命軍在武昌、漢陽的處境十分危險。
幸虧清軍于惡戰多日以後,需要休息與補給,不曾随即渡過襄河(漢水)來攻漢陽,或渡過長江來攻武昌。
同時,也因為九江已經獨立,若幹海軍軍艦的官長與士兵已經反正,清軍也未嘗無後顧之憂。
再加上,袁世凱被“資政院”選舉為内閣總理大臣,袁世凱正在從他的葫蘆裡把他的各種怪藥一樣一樣地搬了出來。
武昌軍政府任命蔣肇鑒為第一協協統,同時授權蔣肇鑒補足兵額,負責守衛漢陽兵工廠。
所好,熊秉坤已經率領了第五協約二千六百餘人,張廷輔率領了第四協約二千人,胡效骞率領了第二協的第四标約一千二百人,李占魁率領了工程營第一營(人數不詳),曾繼梧也帶了兩營的炮兵與兩營山炮&mdash&mdash都到了漢陽。
而且,焦達峰于被害身故以前遣來的湘軍兩協,也先後到達。
于是武昌與漢陽才暫時轉危為安。
黎元洪依照居正的建議,為了安定民心,重振軍心,在九月十三日(11月3日)這一天補行隆重的拜将典禮,拜黃興為戰時總司令官。
黃興在十四日到漢陽,把總司令部設在“淮軍昭忠祠”,以李書城為參謀長,設糧台于歸元寺,以王安瀾為糧台總辦。
六天以後,袁世凱的代表蔡廷幹與劉承恩二人來到武昌,黎元洪開會歡迎。
蔡、劉二人宣布,隻要革命軍肯接受君主立憲,清軍便可以停戰。
胡瑛、胡瑞霖代表軍政府緻詞:“必須改建五族共和&hellip&hellip如能按照共和制度實事求是,則滿清(皇室)永久立于優待地位,享共和幸福。
&hellip&hellip請轉達項城(袁世凱),不必固執。
” 幕後,另有一番交涉。
黎元洪向袁世凱開出“支票”,隻要袁肯贊助共和,就推戴他作大總統。
這生意一時無法成交。
黃興于積極準備了十二天以後,在九月二十六日(11月16日)下午五點鐘命令各部隊渡河,開始對漢口清軍反攻。
事前,從下午三點鐘開始,工程第一營已經在東亞制粉工廠附近,架設“軍橋”,于五點鐘架成。
渡河的次序是:王隆中的湘軍第一協,甘興典的湘軍第二協,熊秉坤的鄂軍第五協(欠第十标),尚安邦的炮隊第一标(欠一營),與工程營一隊,李占魁的工程第一營(欠一隊),鄂軍第十标。
任務是:湘軍第一協擔任右翼,展開在博學書院北端與襄河之間。
湘軍第二協擔中央一路,展開在博學書院以北堤防之線,鄂軍第五協第九标擔任左翼,盡量向北展開。
炮隊第一标,由工程營一隊掩護協助,架炮于博學書院西南端,以玉帶門為射擊目标。
工程第一營(欠一隊)負責保護“軍橋”。
鄂軍第十标及其餘部隊為預備隊,在博學書院西端集合。
各部隊依指定次序,于武昌鳳凰山及漢陽大别山(龜山)的要塞炮掩護之下,完成了渡河與占領陣地的任務。
不久,便開始對玉帶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