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六 大明天順國
關燈
小
中
大
謝缵泰與李紀堂、洪全福等人,一直到了壬寅年(光緒二十八年,1902年)陰曆十二月,一切準備近乎完成之時,才把他們的計劃寫信告訴孫中山。那時,孫中山已經到了越南的河内。
而且,他們在籌備的期間,也把陳少白瞞得緊緊的。為什麼?可能是謝缵泰由于受楊衢雲之死的刺激太深,不免趨向于一意孤行;也可能是他意在完全與洪門的人打成一片,在起事以前不想讓興中會的人知道。
謝缵泰本人是否屬于洪門,待考。他的父親謝日昌,屬于洪門,是三合會的一個元老。謝日昌的好朋友之一,是洪全福。洪全福在太平天國期間轉戰湘鄂皖浙諸省,當到左天将,封為瑛王、“三千歲”。太平天國失敗以後,他在洋船上當了幾十年廚子,年紀大了,住在香港,挂起牌來行醫。謝缵泰看中了他的資曆,便和李紀堂常常研究,決定了請洪全福出山,作“大明天順國”的“南粵興漢大将軍”。
這個國名,确是有點特别。“大明”兩個字,具有濃厚的洪門色彩。“天順國”三個字,顯然是為了借重洪全福在太平天國的那一段曆史。我們不能責備謝缵泰把國名起得不夠理想,因為那時候興中會本身也還不曾定出“中華民國”四個字的國名來。就清廷署理兩廣總督德壽的奏折,作一考證,似乎庚子惠州之役期間,鄭士良所用的國名是“大秦國”三個字。
值得我們欽佩的,是謝缵泰所拟定的國體,并非君主,而為民主。他在壬寅年八月十四日的“三人會議”上向洪全福與李紀堂提議:事成以後,舉容闳博士為臨時政府大總統。洪、李二人立即贊成。
沒有李紀堂,便不會有這一次“大明天順國”的運動。因為,絕大部分的錢,是李紀堂一人所出。紀堂是興中會的會員,也是庚子惠州之役負責管錢的人。孫中山交給他兩萬元,他加了很多錢進去。惠州之役失敗以後不久,他的父親李升病死,遺留給他與兩個哥哥每人一百萬元。那兩個哥哥對革命毫無興趣。他呢,把這一百萬元都直接間接、前前後後花在革命上。
這一次,他答應了出五十萬元。事實上,由于起事未成,所花的不到此數,卻也至少在十萬以上;所準備的槍械,所動員的洪門弟兄,所設置的機關,其數量與規模,比起惠州之役,可謂有過之而無不及。中文的布告,英文的宣言,都已印好。由于要等到事成以後,才公舉容闳出來,所以暫時在布告與宣言上都不用容闳的名字,而由洪全福以“南粵興漢大将軍”的銜頭出面。
謝缵泰等人的總機關,設在香港德忌笠街二十号頂樓,稱為“和記棧”。在廣州的負責人是李植生。他住在下芳村德國教堂旁邊、自己所經營的繼業公司肥料廠。
李植生以外,最重要的兩位同志,是梁慕光與宋居仁。梁慕光被内定為總司令(洪全福年老力衰,隻是名義上的大将軍)。宋居仁負責聯絡北江一帶的民間武力。
由于有李紀堂大力支持,謝缵泰把槍械與彈藥買得不少。軍裝、旗幟、餅幹也買了不少,都分别堆藏在李植生的肥料廠,及廣州城内城外二十幾處“分機關”之中。
洪全福本人,由澳門去香山,糾合同志。
還有一些槍械,是向沙面的曹法洋行訂買的。定洋已經付了十幾萬,卻遲遲交不了貨。眼看起義的日子(壬寅年除夕,1903年1月28日)快到,李紀堂不免着急。洋人經不起嚴催,便向清方的一個姓楊的軍官、捷字營管帶(營長)故意洩漏秘密。楊管帶報告上峰,上峰派人到香港,通知香港政府。于是總機關和記棧于十二月二十八日被搜查,捕去同志三人,仆人二名。廣州河南下芳村的繼業公司與若幹分機關都在兩天以後,十二月三十日被破,捉去了梁慕信等十位同志。梁慕義與李順、鄧桂華二人,于正月初三搭船逃往香港,在碼頭上被捕。
在預定起義日子以前的一兩天,梁慕光從沙面的另一家洋行買到了快槍二百杆,用小船運往花埭的大通煙雨湧,在運到湧口之時,被楊管帶的兵丁攔住,梁慕光拔槍抵抗,殺死一兵,泅水脫險。洪全福也從香山走到澳門,在澳門裝了兩個舢闆的槍械,向廣州進發;航行到百口村,被該村的老百姓糾纏,隻得撇下這些槍械逃走。
其後,洪全福住在新加坡,改名浮萍;在新加坡得病,回到香港,死在國家醫院。梁慕光與李植生去了日本,住在橫濱,繼續于孫中山領導之下,參加革命工作。
在香港被捕的,因謝缵泰與《字林西報》記者英國人根甯竭力營救,全被釋放。(清方要求引渡,被香港當局拒絕。)
在廣州被捕的人,有七個人被殺:梁慕義、陳學靈、葉昌、劉玉岐、何萌、蘇居、李秋帆。有三個人被判二十年監禁:李順、蘇子山、梁平。另有一位葉木容,病死在牢裡。(這是馮自由在《中華民國開國前革命史》中所說。依照陳春生在《建國月刊》第五卷第二期所發表的《壬寅洪全福廣州舉義記》,被清吏殺害的另有梁慕信、葉勝、洪達明、李棠等人。)
謝缵泰此後不再從事于實際的行動,仍在英文《南華早報》上寫文章鼓吹改革。他的父親謝日昌于癸卯年二月因積憤成疾而死。
而且,他們在籌備的期間,也把陳少白瞞得緊緊的。為什麼?可能是謝缵泰由于受楊衢雲之死的刺激太深,不免趨向于一意孤行;也可能是他意在完全與洪門的人打成一片,在起事以前不想讓興中會的人知道。
謝缵泰本人是否屬于洪門,待考。他的父親謝日昌,屬于洪門,是三合會的一個元老。謝日昌的好朋友之一,是洪全福。洪全福在太平天國期間轉戰湘鄂皖浙諸省,當到左天将,封為瑛王、“三千歲”。太平天國失敗以後,他在洋船上當了幾十年廚子,年紀大了,住在香港,挂起牌來行醫。謝缵泰看中了他的資曆,便和李紀堂常常研究,決定了請洪全福出山,作“大明天順國”的“南粵興漢大将軍”。
這個國名,确是有點特别。“大明”兩個字,具有濃厚的洪門色彩。“天順國”三個字,顯然是為了借重洪全福在太平天國的那一段曆史。我們不能責備謝缵泰把國名起得不夠理想,因為那時候興中會本身也還不曾定出“中華民國”四個字的國名來。就清廷署理兩廣總督德壽的奏折,作一考證,似乎庚子惠州之役期間,鄭士良所用的國名是“大秦國”三個字。
值得我們欽佩的,是謝缵泰所拟定的國體,并非君主,而為民主。他在壬寅年八月十四日的“三人會議”上向洪全福與李紀堂提議:事成以後,舉容闳博士為臨時政府大總統。洪、李二人立即贊成。
沒有李紀堂,便不會有這一次“大明天順國”的運動。因為,絕大部分的錢,是李紀堂一人所出。紀堂是興中會的會員,也是庚子惠州之役負責管錢的人。孫中山交給他兩萬元,他加了很多錢進去。惠州之役失敗以後不久,他的父親李升病死,遺留給他與兩個哥哥每人一百萬元。那兩個哥哥對革命毫無興趣。他呢,把這一百萬元都直接間接、前前後後花在革命上。
這一次,他答應了出五十萬元。事實上,由于起事未成,所花的不到此數,卻也至少在十萬以上;所準備的槍械,所動員的洪門弟兄,所設置的機關,其數量與規模,比起惠州之役,可謂有過之而無不及。中文的布告,英文的宣言,都已印好。由于要等到事成以後,才公舉容闳出來,所以暫時在布告與宣言上都不用容闳的名字,而由洪全福以“南粵興漢大将軍”的銜頭出面。
謝缵泰等人的總機關,設在香港德忌笠街二十号頂樓,稱為“和記棧”。在廣州的負責人是李植生。他住在下芳村德國教堂旁邊、自己所經營的繼業公司肥料廠。
李植生以外,最重要的兩位同志,是梁慕光與宋居仁。梁慕光被内定為總司令(洪全福年老力衰,隻是名義上的大将軍)。宋居仁負責聯絡北江一帶的民間武力。
由于有李紀堂大力支持,謝缵泰把槍械與彈藥買得不少。軍裝、旗幟、餅幹也買了不少,都分别堆藏在李植生的肥料廠,及廣州城内城外二十幾處“分機關”之中。
洪全福本人,由澳門去香山,糾合同志。
還有一些槍械,是向沙面的曹法洋行訂買的。定洋已經付了十幾萬,卻遲遲交不了貨。眼看起義的日子(壬寅年除夕,1903年1月28日)快到,李紀堂不免着急。洋人經不起嚴催,便向清方的一個姓楊的軍官、捷字營管帶(營長)故意洩漏秘密。楊管帶報告上峰,上峰派人到香港,通知香港政府。于是總機關和記棧于十二月二十八日被搜查,捕去同志三人,仆人二名。廣州河南下芳村的繼業公司與若幹分機關都在兩天以後,十二月三十日被破,捉去了梁慕信等十位同志。梁慕義與李順、鄧桂華二人,于正月初三搭船逃往香港,在碼頭上被捕。
在預定起義日子以前的一兩天,梁慕光從沙面的另一家洋行買到了快槍二百杆,用小船運往花埭的大通煙雨湧,在運到湧口之時,被楊管帶的兵丁攔住,梁慕光拔槍抵抗,殺死一兵,泅水脫險。洪全福也從香山走到澳門,在澳門裝了兩個舢闆的槍械,向廣州進發;航行到百口村,被該村的老百姓糾纏,隻得撇下這些槍械逃走。
其後,洪全福住在新加坡,改名浮萍;在新加坡得病,回到香港,死在國家醫院。梁慕光與李植生去了日本,住在橫濱,繼續于孫中山領導之下,參加革命工作。
在香港被捕的,因謝缵泰與《字林西報》記者英國人根甯竭力營救,全被釋放。(清方要求引渡,被香港當局拒絕。)
在廣州被捕的人,有七個人被殺:梁慕義、陳學靈、葉昌、劉玉岐、何萌、蘇居、李秋帆。有三個人被判二十年監禁:李順、蘇子山、梁平。另有一位葉木容,病死在牢裡。(這是馮自由在《中華民國開國前革命史》中所說。依照陳春生在《建國月刊》第五卷第二期所發表的《壬寅洪全福廣州舉義記》,被清吏殺害的另有梁慕信、葉勝、洪達明、李棠等人。)
謝缵泰此後不再從事于實際的行動,仍在英文《南華早報》上寫文章鼓吹改革。他的父親謝日昌于癸卯年二月因積憤成疾而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