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一 漢陽之戰

關燈
清軍的攻擊。

     戰到深夜十二點鐘,黃興命令鄂軍第四協與第六協渡河加入戰鬥。

     又戰了三個鐘點,戰到九月二十七日午前三點鐘,清軍向東北方向退卻,革命軍占領玉帶門一帶。

     戰到午前九點鐘,湘軍第一、第二兩協占領了居仁門之線。

    鄂軍第五協與敢死隊兩大隊占領了王家墩之線。

     不幸,在午後兩鐘點,革命軍在開飯的時候各部隊争先搶吃,秩序大亂,湘軍第一協首先慌張退卻,引起全線崩潰。

    黃興親自率領學生軍堵截,堵不住,隻得下令退回漢陽。

    這是革命軍與清軍在漢口的最後一戰。

     革命軍于大舉反攻漢口失敗以後,決定在漢陽方面對漢口采取守勢,在武昌方面對漢口采取攻勢。

    這個決定,頗為失策。

    漢陽對漢口僅有一條架橋可渡的襄河,我可以去,敵可以來,是隻能用以進攻,而不能用以退守的地方。

    武昌的情形恰好與漢陽相反,有長江作為掩蔽,利于退守,而不便于進攻。

     結果,雖有反正了的海軍竭力協助,鄂軍第三協在十月初二日(11月22日)奉命在武昌青山渡江向漢口湛家矶進攻,卻渡不了江。

    第三協協統成炳榮因此撤職。

    (成炳榮貪酒誤事,是失敗的原因之一,不過任務本身也的确艱巨。

    繼成炳榮之任的劉廷璧,于十月初三渡江成功,向劉家廟進攻,攻到晚上,也隻得退卻。

    ) 清軍的甲支隊于第二十一标标統吳金彪統率之下,在九月三十日(10月21日)由孝感南下,渡過襄河,占領漢陽之西二十多英裡的蔡甸。

    黃興派湘軍第二協(協統是甘興典)去堵截,堵截不住,退守三眼橋。

     十月初一(11月21日),清軍乙支隊于十一協協統馬繼增統率之下,逐走黃金口的革命軍。

    初二,乙支隊在黃金口架好軍橋。

    初三,渡過襄河,占領美娘山,戰到黃昏,乙支隊的第二十二标标統張敬堯占領仙女山。

     初四,清軍張敬堯部占領鍋底山,另一股清軍也渡河,占了琴斷口。

    革命軍鄂軍第七标在初三午前五點鐘由劉家花園向仙女山反攻,占了仙女山的東北,戰到十一點鐘,标統胡廷佐負傷,由第二營管帶楊澤鴻升代;戰到午後二點,才退守大吳灣西北高地至扁擔山之線。

    湘軍第二協在第一天完全崩潰,黃興抽調鄂軍第四協加入前線增援。

    午後三點半,湘軍從湖南又來了一标,由協統劉玉堂率領,到達漢陽十裡鋪黃興的總司令部,随即開赴前線,進攻仙女山。

    午後七點,清軍占領劉家花園至扁擔山之線。

     初五,據李廉方說,黃興于午前六點下令叫“沿襄河防禦部隊,各抽四分之一,到十裡鋪增援。

    正午,抽調各隊到。

    當是時,勇敢之士死傷殆盡,軍無鬥志,一聞機關槍聲,即多方趨避,漢陽危在旦夕。

    ”黃興派李書城回武昌,向黎元洪申請拆運兵工廠的機件與槍炮子彈。

    黎元洪召開軍政府會議,加以讨論,參謀部副部長楊玺章認為這件事足以搖動軍心、民心,不肯贊成。

    結果,議決了一面拆運,一面死守。

     初六早上六點,清軍向十裡鋪繞攻;戰到十點,革命軍支持不住,副參謀長楊玺章陣亡。

    萬奇(耀煌)此時以都督府參謀的身份,與楊玺章同到前線,幸未中彈。

    午後十一點,甘績熙挑選了辎重營、工程營與陸軍中學學生,一共一百多人,會同劉鴻斌、周秉武、韓管帶(佚名)奮勇對清軍夜襲,占了磨子山與扁擔山。

    韓管帶陣亡,劉鴻斌與甘績熙先後負了重傷,劉玉堂率部來援,代替甘績熙指揮,讓甘績熙回十裡鋪請援兵。

    不一會兒,劉玉堂陣亡,清軍又把兩山奪去。

     初七,黎元洪派人來迎黃興回武昌。

    革命軍在漢陽的陸續撤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