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 興中會
關燈
小
中
大
興中會成立以前,中國僅僅有過換朝代的革命組織。
興中會成立以後,中國才開始有了不以換朝代為目的,而以“創建民國”為目的的革命組織。
興中會正式成立的日期,是清朝光緒二十年十月二十七日,公曆1894年11月24日;地點,是檀香山一位姓何名寬的華僑的住宅。
當天到會的,連同孫中山在内,共有二十五人。
這二十五位是: 孫中山、何寬、李昌、劉祥、程蔚南、鄧蔭南、鄭金、黃亮、黃華恢、鐘木賢、許直臣、卓海、李祿、李多馬、林鑒泉、鄭照、劉壽、鐘宇、曹采、劉卓、宋居仁、陳南、夏百子、李杞、侯艾泉。
成立會的主席,是孫中山。
他提出了章程九條。
其中的第一條,規定了“是會之設,專為振興中華,維持國體起見”。
其他的各條,規定了入會的“會底”銀元五元,義捐“惟力是視”;公舉正副主席各一人,正副文案各一人,管庫一人,值理八人,差委二人;每禮拜四集會一次;新會員須由舊會員一人引薦擔保,方能入會;議事以少數服從多數。
這章程及寫在章程的前面的緣起,獲得到會的人一緻通過。
緣起,等于是成立宣言,比章程的第一條更為明确地說出興中會的革命宗旨。
全文如下: “中國積弱非一日矣!上則因循苟且,粉飾虛張;下則蒙昧無知,鮮能遠慮。
近之辱國喪師,強藩壓境,堂堂華夏,不齒于鄰邦,文物冠裳,被輕于異族。
有志之士,能無撫膺?夫以四百兆蒼生之衆,數萬裡土地之饒,固可發奮為雄,無敵于天下。
乃以庸奴誤國,荼毒蒼生,一蹶不興,如斯之極!方今強鄰環列,虎視鷹瞵,久垂涎于中華五金之富,物産之饒,蠶食鲸吞,已效尤于接踵;瓜分豆剖,實堪慮于目前。
有心人不禁大聲疾呼,亟拯斯民于水火,欲扶大廈之将傾,用特集會衆以興中,協賢豪而共濟,抒此時艱,奠我中夏。
仰諸同志,盍自勉旃!” 到會的人于通過章程及緣起以後,公舉劉祥為興中會主席,何寬為副主席。
孫中山一生謙讓為懷,在這興中會的第一次選舉上,已經如此。
劉祥是永和泰商号的經理,其後在革命的行動上無甚表現。
檀香山興中會的第一任副主席何寬,是卑涉銀行的華經理。
他對革命運動,比劉祥努力,會中的一切文件由他保管,其後他也擔任了《隆記報》的協理。
《隆記報》的所有人,是程蔚南。
程也是一個商人。
到了光緒二十九年(1903年),這《隆記報》便成了孫中山用以對保皇黨開筆戰的憑藉。
在所有最先加盟于興中會的人之中,以鄧蔭南為最有表現。
他是一個農人,在檀香山開了一個農場與商店。
首先,于興中會成立不久,他便賣了農場,把賣得的一萬多元交給孫中山,随同孫中山回國,開始行動。
他實在是興中會革命史上第一個真正辦到“毀家纾難”的先進。
史堅如用炸彈炸兩廣總督衙門,有他參加其間。
許直臣是一個教員,其後作了《隆記報》的主筆。
林鑒泉是《隆記報》的一個編輯。
宋居仁、陳南、夏百子、李杞、侯艾泉這五位都是工人。
宋、李、侯三人參加了乙未年(1895年)的廣州之役;陳、夏二人參加了庚子年(1900年)的惠州之役。
李昌、鄭金、卓海都在檀香山的政府機關中擔任通事(翻譯官)。
他們的國際知識,在一般會員之上。
李昌一度為梁啟超所誤,加入了保皇會;其後恍然大悟,努力于再建檀香山興中會的工作。
鄭金有一張和孫中山同拍的照片,被清廷的領事發現,因此而丢掉了在廣東新安縣的全部家
興中會成立以後,中國才開始有了不以換朝代為目的,而以“創建民國”為目的的革命組織。
興中會正式成立的日期,是清朝光緒二十年十月二十七日,公曆1894年11月24日;地點,是檀香山一位姓何名寬的華僑的住宅。
當天到會的,連同孫中山在内,共有二十五人。
這二十五位是: 孫中山、何寬、李昌、劉祥、程蔚南、鄧蔭南、鄭金、黃亮、黃華恢、鐘木賢、許直臣、卓海、李祿、李多馬、林鑒泉、鄭照、劉壽、鐘宇、曹采、劉卓、宋居仁、陳南、夏百子、李杞、侯艾泉。
成立會的主席,是孫中山。
他提出了章程九條。
其中的第一條,規定了“是會之設,專為振興中華,維持國體起見”。
其他的各條,規定了入會的“會底”銀元五元,義捐“惟力是視”;公舉正副主席各一人,正副文案各一人,管庫一人,值理八人,差委二人;每禮拜四集會一次;新會員須由舊會員一人引薦擔保,方能入會;議事以少數服從多數。
這章程及寫在章程的前面的緣起,獲得到會的人一緻通過。
緣起,等于是成立宣言,比章程的第一條更為明确地說出興中會的革命宗旨。
全文如下: “中國積弱非一日矣!上則因循苟且,粉飾虛張;下則蒙昧無知,鮮能遠慮。
近之辱國喪師,強藩壓境,堂堂華夏,不齒于鄰邦,文物冠裳,被輕于異族。
有志之士,能無撫膺?夫以四百兆蒼生之衆,數萬裡土地之饒,固可發奮為雄,無敵于天下。
乃以庸奴誤國,荼毒蒼生,一蹶不興,如斯之極!方今強鄰環列,虎視鷹瞵,久垂涎于中華五金之富,物産之饒,蠶食鲸吞,已效尤于接踵;瓜分豆剖,實堪慮于目前。
有心人不禁大聲疾呼,亟拯斯民于水火,欲扶大廈之将傾,用特集會衆以興中,協賢豪而共濟,抒此時艱,奠我中夏。
仰諸同志,盍自勉旃!” 到會的人于通過章程及緣起以後,公舉劉祥為興中會主席,何寬為副主席。
孫中山一生謙讓為懷,在這興中會的第一次選舉上,已經如此。
劉祥是永和泰商号的經理,其後在革命的行動上無甚表現。
檀香山興中會的第一任副主席何寬,是卑涉銀行的華經理。
他對革命運動,比劉祥努力,會中的一切文件由他保管,其後他也擔任了《隆記報》的協理。
《隆記報》的所有人,是程蔚南。
程也是一個商人。
到了光緒二十九年(1903年),這《隆記報》便成了孫中山用以對保皇黨開筆戰的憑藉。
在所有最先加盟于興中會的人之中,以鄧蔭南為最有表現。
他是一個農人,在檀香山開了一個農場與商店。
首先,于興中會成立不久,他便賣了農場,把賣得的一萬多元交給孫中山,随同孫中山回國,開始行動。
他實在是興中會革命史上第一個真正辦到“毀家纾難”的先進。
史堅如用炸彈炸兩廣總督衙門,有他參加其間。
許直臣是一個教員,其後作了《隆記報》的主筆。
林鑒泉是《隆記報》的一個編輯。
宋居仁、陳南、夏百子、李杞、侯艾泉這五位都是工人。
宋、李、侯三人參加了乙未年(1895年)的廣州之役;陳、夏二人參加了庚子年(1900年)的惠州之役。
李昌、鄭金、卓海都在檀香山的政府機關中擔任通事(翻譯官)。
他們的國際知識,在一般會員之上。
李昌一度為梁啟超所誤,加入了保皇會;其後恍然大悟,努力于再建檀香山興中會的工作。
鄭金有一張和孫中山同拍的照片,被清廷的領事發現,因此而丢掉了在廣東新安縣的全部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