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9章 檢驗人性
關燈
小
中
大
塑。
“陽昆、昆,你别這樣,”她用手去搖他,“都怪我不好!” “你很好!”從雕塑裡迸出這三個字,冷冽而堅硬,像從空朦的地方飛來柳葉鋼刀。
“我……”她用衣服揩了揩眼淚,把在心裡想了好一陣的一句話說了出來,“我對不起你!” “叫你平常不要太打扮、太招搖,你不信!” “可是……” “可是什麼?”他粗暴地打斷了她的話,“現在覆水難收了!” “我,我要找他算帳!”李一凡咬牙切齒地說,“我要将他送進監獄!” “強盜過了殺壁頭,有什麼用?” “要使其他姐妹不受害。
” “你還有雷鋒精神哩。
” “你!”李一凡瞪圓了雙眼看着陽昆,像不認識了似的。
她知道他受到了言語不能形容的傷害,她不能太刺激他,終于沒有讓冒到嘴邊的“你太過分了”五個字跳出來,狠狠地将它們壓了下去,吞進了肚子裡,客廳恢複了冷寂。
陽昆仍是一尊雕塑。
盥洗間裡發出了李一凡洗澡的嗽嗽聲。
要是在往常,陽昆聽見這能喚起欲望、刺激感官的聲音,早就推開門跑進去了。
此時,他像沒有聽見,仍是雕塑般一動不動。
“嗚——”窗外,不知是夜歸的鳥還是早起覓食的鳥發出的叫聲,劃破了寂靜的夜空。
早上起來,陽昆和往常一樣,要去給女兒做早飯。
到廚房去一看,李一凡已做好了:燒好的牛奶、煮熟的雞蛋、蒸好的袖珍米糕。
剛醒來的梅子翻身坐在床上,奶聲奶氣地說,“我和爸爸昨晚等你、你不回來,我沒有吹蠟燭……” 前兩天,就和陽昆商量好了,要給女兒的兩歲生日好好慶祝。
小兩口在本市沒有親人。
惟一的一個親人——陽昆的妹妹陽明本來在市委機關工作,去年又和丈夫一塊兒雙雙赴美國留學去了。
三個人,吹蠟燭吃蛋糕,其樂也融融!再過一天,就是“三。
八”節,下午放假,就帶梅子去動物園。
要讓女兒從小就生活在春天裡、生活在陽光裡、生活在甜蜜裡、生活在無憂無慮裡。
婆婆、爺爺,外公、外婆都在外地,來不了,但他們都寄來了禮物,不過,還沒有交給梅梅,要吹了蠟燭過後,才轉交給她。
可是,昨晚…… 李一凡一陣心酸,幾顆熱淚從眼眶裡滾了出來。
她吸了吸鼻子,哽咽着說:“梅梅,都是媽媽不好!今晚上媽媽給你點蠟燭讓你吹,爸爸給你切蛋糕。
我們給你重新過生日。
” “媽媽,班上有個小朋友,她的媽媽,從來不來接她。
小朋友說,她沒得媽媽!” “别管她,你有媽媽、有爸爸。
” 三年前,也是這個季節,不,還要早一點。
她和陽昆一道去他的家。
那是一個典型的長江邊的鄉鎮。
一條曲曲彎彎的塊塊石頭已磨成饅頭形狀的青石闆街道從鎮頭通到鎮尾,當地人戲稱為“黃鳝場”,意為沒有分支街道、沒有小巷。
鎮的兩邊是起伏的小丘陵,鎮尾的南邊有一片梅子林,布在起起落落的山坡上。
改革開放,鎮裡也要發展經濟了。
他的父親舊夢重溫,又南下梅縣買來良種梅苗,又種在當年曾被造反派蹂躏的那片土地上。
辛勤的汗水換來了豐碩的回報,他們一家的生活,陽昆的學費,都是這梅林提供的。
鐵幹一樣的梅枝舉起一朵朵才開不久的白色的、淡紅色的花,花蕊飄出淡淡的清香。
花的背後已吐出一張張嫩綠色的呈卵形或闊卵形的葉片。
這些花,這些葉,交織在一起,遠遠看去,好像是給這起伏的山坡披上了一塊碩大的輕柔的彩紗。
李一凡像發現了新大陸似的,一個勁兒地撲向梅林、撲向梅花、撲向她在北方從未見過的這真實的圖畫。
她不顧有點滑的泥濘的路,不顧北方吹來的還有一點割面的風、不顧從天上一直篩下的像米糠般的雨,在坑坑堡堡的梅林中走上走下,看來看去,聞這聞那。
看不夠這早春的花,聞不夠這遍地的香。
“有時三點兩點雨,到處十支五支花。
”唐朝本家李山甫早就為二十世紀的後輩描繪了今天這個情景。
如糠的細雨撒在花上、葉上慢慢彙集成水珠,最後從花瓣上、葉片上滾了下來。
她像個小孩兒,用手、用頭、用嘴去接這一個個像珍珠般的水珠。
晶瑩的水珠濕了她的頭發、濕了她的臉龐、濕了她的上衣、濕了她的長裙。
為了紀念那次在梅花盛開時置身于樹中、花中、雨中、風中的美好感覺,為了感謝梅樹的慷慨,為了……不知具體是為了什麼,反正,從那次回到城裡後,她和陽昆就商量好了,今後有了孩子,不管是男是女,都叫梅子…… “砰、砰砰!”房門發出了響聲。
“陽昆、昆,你别這樣,”她用手去搖他,“都怪我不好!” “你很好!”從雕塑裡迸出這三個字,冷冽而堅硬,像從空朦的地方飛來柳葉鋼刀。
“我……”她用衣服揩了揩眼淚,把在心裡想了好一陣的一句話說了出來,“我對不起你!” “叫你平常不要太打扮、太招搖,你不信!” “可是……” “可是什麼?”他粗暴地打斷了她的話,“現在覆水難收了!” “我,我要找他算帳!”李一凡咬牙切齒地說,“我要将他送進監獄!” “強盜過了殺壁頭,有什麼用?” “要使其他姐妹不受害。
” “你還有雷鋒精神哩。
” “你!”李一凡瞪圓了雙眼看着陽昆,像不認識了似的。
她知道他受到了言語不能形容的傷害,她不能太刺激他,終于沒有讓冒到嘴邊的“你太過分了”五個字跳出來,狠狠地将它們壓了下去,吞進了肚子裡,客廳恢複了冷寂。
陽昆仍是一尊雕塑。
盥洗間裡發出了李一凡洗澡的嗽嗽聲。
要是在往常,陽昆聽見這能喚起欲望、刺激感官的聲音,早就推開門跑進去了。
此時,他像沒有聽見,仍是雕塑般一動不動。
“嗚——”窗外,不知是夜歸的鳥還是早起覓食的鳥發出的叫聲,劃破了寂靜的夜空。
早上起來,陽昆和往常一樣,要去給女兒做早飯。
到廚房去一看,李一凡已做好了:燒好的牛奶、煮熟的雞蛋、蒸好的袖珍米糕。
剛醒來的梅子翻身坐在床上,奶聲奶氣地說,“我和爸爸昨晚等你、你不回來,我沒有吹蠟燭……” 前兩天,就和陽昆商量好了,要給女兒的兩歲生日好好慶祝。
小兩口在本市沒有親人。
惟一的一個親人——陽昆的妹妹陽明本來在市委機關工作,去年又和丈夫一塊兒雙雙赴美國留學去了。
三個人,吹蠟燭吃蛋糕,其樂也融融!再過一天,就是“三。
八”節,下午放假,就帶梅子去動物園。
要讓女兒從小就生活在春天裡、生活在陽光裡、生活在甜蜜裡、生活在無憂無慮裡。
婆婆、爺爺,外公、外婆都在外地,來不了,但他們都寄來了禮物,不過,還沒有交給梅梅,要吹了蠟燭過後,才轉交給她。
可是,昨晚…… 李一凡一陣心酸,幾顆熱淚從眼眶裡滾了出來。
她吸了吸鼻子,哽咽着說:“梅梅,都是媽媽不好!今晚上媽媽給你點蠟燭讓你吹,爸爸給你切蛋糕。
我們給你重新過生日。
” “媽媽,班上有個小朋友,她的媽媽,從來不來接她。
小朋友說,她沒得媽媽!” “别管她,你有媽媽、有爸爸。
” 三年前,也是這個季節,不,還要早一點。
她和陽昆一道去他的家。
那是一個典型的長江邊的鄉鎮。
一條曲曲彎彎的塊塊石頭已磨成饅頭形狀的青石闆街道從鎮頭通到鎮尾,當地人戲稱為“黃鳝場”,意為沒有分支街道、沒有小巷。
鎮的兩邊是起伏的小丘陵,鎮尾的南邊有一片梅子林,布在起起落落的山坡上。
改革開放,鎮裡也要發展經濟了。
他的父親舊夢重溫,又南下梅縣買來良種梅苗,又種在當年曾被造反派蹂躏的那片土地上。
辛勤的汗水換來了豐碩的回報,他們一家的生活,陽昆的學費,都是這梅林提供的。
鐵幹一樣的梅枝舉起一朵朵才開不久的白色的、淡紅色的花,花蕊飄出淡淡的清香。
花的背後已吐出一張張嫩綠色的呈卵形或闊卵形的葉片。
這些花,這些葉,交織在一起,遠遠看去,好像是給這起伏的山坡披上了一塊碩大的輕柔的彩紗。
李一凡像發現了新大陸似的,一個勁兒地撲向梅林、撲向梅花、撲向她在北方從未見過的這真實的圖畫。
她不顧有點滑的泥濘的路,不顧北方吹來的還有一點割面的風、不顧從天上一直篩下的像米糠般的雨,在坑坑堡堡的梅林中走上走下,看來看去,聞這聞那。
看不夠這早春的花,聞不夠這遍地的香。
“有時三點兩點雨,到處十支五支花。
”唐朝本家李山甫早就為二十世紀的後輩描繪了今天這個情景。
如糠的細雨撒在花上、葉上慢慢彙集成水珠,最後從花瓣上、葉片上滾了下來。
她像個小孩兒,用手、用頭、用嘴去接這一個個像珍珠般的水珠。
晶瑩的水珠濕了她的頭發、濕了她的臉龐、濕了她的上衣、濕了她的長裙。
為了紀念那次在梅花盛開時置身于樹中、花中、雨中、風中的美好感覺,為了感謝梅樹的慷慨,為了……不知具體是為了什麼,反正,從那次回到城裡後,她和陽昆就商量好了,今後有了孩子,不管是男是女,都叫梅子…… “砰、砰砰!”房門發出了響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