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忠記

關燈
仆。

    觀音寺僧見之驚歎,收其屍,并妻女頭葬之。

     ●鐘皂隸 皂隸鐘姓,會稽人。

    海中起義,被獲,見分守道,不跪。

    責之跪,曰:「我明朝一皂隸,豈反不如清朝一分守道?」 ●雇工人沈八 雇工人沈八,起義被執,張存仁問曰:「汝欲何為?」曰:「吾欲中興。

    」縛出,存仁遠以一矢射來,沈八開胸受之。

    存仁曰:「汝不怕死耶?」乃以其手足釘闆上,罵聲不絕,遂殺死。

     錢子曰:遜國之際,至于皂旗戍卒,鹹殉君難,茲固其流亞與? ●月和尚 觀音寺一僧,号月禅師,體肥澤,善弩及铳。

    每偏衫大袖,搖葵扇登城,手無虛發,必殺數十人。

    滿人望見月師登城,即驚駭遁走。

    城陷之日,師出??被殺。

    頭既落,其屍不仆,手猶持铳作點放狀。

     ●沈姬 辛未進士沈鼎科,江陰人,乙酉夏病死。

    城破,北兵入,其姬為兵脅,姬曰:「爾得無犯我,願見爾帥。

    」北兵納之固山,固山見姬貌美,昵近之,姬因得間,抽刀劇殺固山。

    營中皆大驚,執之,姬複請見良佐。

    良佐不敢近,令置三官廟殺之。

     錢子曰:自古奇男子以刺法傳,未聞有女子而行刺者。

    有之自沈姬始,或者姬其聶政之姊榮乎? ●荊三娘 荊三娘,于氏。

    本徹死,籍其子家,三娘自經死。

     ●金烈婦 金烈婦,為會稽章欽臣妻。

    欽臣起義被獲,欽臣志稍屈,金氏對曰:「華夷之辨,斷不可苟。

    若輩犬豕爾,不可降。

    」敵怒甚,欲剮金氏。

    氏曰:「剮亦何妨?且言吾夫起義,皆吾婦人意也。

    」遂同斬。

     錢子曰:起義钜任也,起義死大節也。

    上文臣,次武臣,以至一介細民,婦人女子,皆殉國難,誠足傳矣。

     ●詹事黃公【以下出師死】 黃道周,号石齋,天啟壬戌進士,為隆武東閣大學士。

    帥師至徽,總兵張天祿誘之曰:「慕執事名久,執事來,吾輩必降。

    」古不聞有單騎見虜者邪?道周果乘輿支身往,途遇敵兵,發一矢,傷右臂。

    道周仆地,被執去。

    道周在途中餓十三日不死。

    道周曰:「吾當刀下死。

    」乃以梨汁潤腸,複食。

    匝月解洪内院,内院為道周同鄉,畏不敢見,饋以食,痛詈擲去。

    遂殺于金陵市,首級傳示江上,為軍士藏匿。

    其常班泣訴内院,出票追還,身首得合,葬聚寶門外。

     錢子曰:郭子儀之輕騎見虜也,非唯虜不敢害,又聽其言講解而去,賢于數十萬師。

    無他,有備故也。

    觀其對藥葛羅之言曰:「吾挺身來,聽汝執我殺我之将士,必緻死與汝戰!」嗚呼!何其壯也。

    黃公無備,輕身以行,雖欲不見執,得乎?公之心與郭公同,其為才不及也。

     ●編修楊公 楊廷麟,号機部,清江人,崇祯辛未進士,為隆武東閣大學士,兼大司馬。

    帥師贛州,城破,投水死。

     錢子曰:楊公正骨磊磊,刺訊當塗,不少假借,人多畏之。

    觀乎此行,其人愈不朽矣。

     ●監軍姚公 姚奇胤,号有仆,崇祯庚辰進士,舊廣東南海知縣。

    隆武朝,監漳州軍,■敵寸磔。

     ●尚寶司沈公 沈廷揚,崇明人。

    為舟山帥師至松江,遇風陷沙中,被獲。

    廷揚以赀郞談海運,授兵部主事,進尚寶司卿銜。

    北按盧傳叱之曰:「若大言欺君,取殊擢,一妄男子耳,安知兵?」廷揚曰:「我書生,實不解兵事。

    正為受先帝特恩,故萬死不忘大明。

    今日是我報恩日也。

    」與其衆二百人,皆殲于阊門外。

     錢子曰:詩雲:「出師未捷身先死,長使英雄淚滿襟。

    」痛哉其言之也。

    觀乎四公,知英雄之淚益多矣。

     ●禦史何公【以下出使死】 何弘仁,号仲淵,崇祯丁醜進士。

    丙戌奉使金華,缢死。

     ●禦史沈公 沈履祥,号視菴,崇祯丁醜進士。

    丙戌奉使台州,敵逼降不屈,以刀遍砍其身,賦詩死。

     ●禦史王公 王景亮,号仙聲,初名佩,崇祯癸未進士。

    弘光朝授中書舍人,典試雲南,國變不往。

    隆武即位,改衢州兵道,巡視浙江,兼兩浙文宗。

    丙戌八月,敵渡江,被執不屈,尋遇害。

     ●尚寶卿葛公【以下在外死】 葛寅亮,号冰鑒,萬曆辛醜進士。

    丙戌,痛哭死于浦城。

     ●進士俞公【以下被難死】 俞文淵,号天池,崇祯癸未進士。

    為藏宗室在家,相傳定王,被地方首殺湧金門。

     ●進士劉公 劉曙,号公旦,崇祯癸未進士。

    都督吳勝兆起兵松江,曙初未通謀,舟山有唐姓、欽姓者,慕其名,書在舉義冊中。

    洪内院差官擒去,拘見土撫,土撫問唐姓兩人:「可認劉公否?「兩人曰:「實不認得,以其望重,故開入■。

    」土曰:「然則與劉何幹?」曙正色曰:「吾雖無此事,未嘗無」此心。

    所未能舉義者三耳,一為家貧無饷,二為先府君柩未入土,三為老母七十有四,故未遂其初心。

    速殺我殺我!」大罵不絕口。

    土撫甚怒,申文至内院雲:「劉某雖不知情,雖未識面,然據面折時,謾駡無禮,且口稱『太祖高皇帝』,留之恐為禍患,所當正法者也。

    「乃見殺。

    有絕命詞雲:「孤臣孤子淚如泉,死傍君親即灑然。

    吾道直如頭上髪,此心娟似水中蓮。

    枕戈未雪河山恨,市骨誰将駿馬憐。

    欲戀春晖報慈母,登堂愁負白華篇。

    」衆八百人殺于齊門外李王廟前。

    公至南京死,過蘇州,桎梏乘轎,意氣不衰。

     ●給事陳公 陳子龍,号卧子,崇祯丁醜進士。

    丁亥夏,與吳勝兆潛圖恢複。

    勝兆敗,被執。

    妾某氏,北将巴山欲辱之,大罵殺死。

    子龍以計寬差役,得投于跨塘橋下。

    縣令陳鑒為文祭之。

     ●吏部華公 華允誠,号鳳超,天啟壬戌進士。

    乙酉變,不剃髪,衣冠家居。

    偶過後宅鄒氏,鄒氏有難,兵至門,允誠曰:「必為吾也。

    」出見兵,與去。

    解至周撫,周撫曲勸剃髪,不從。

    縛至金陵,備拷擊,不屈,乃受刑。

    侄孫靜觀,年少有大志,亦以不剃髪,随允誠赴難,伏誅。

    允誠素不好為詩,被縛時作一律雲:【原缺】 ●解元楊公 楊廷樞,号維鬥,崇祯庚午解元。

    國變後,隐居光福山,潛圖恢複。

    北兵廉得縛之,見北帥,大罵,以拳擊帥,遂死亂刃下。

    廷樞被執,舟中遺血書曰:「餘自幼讀書,慕文信國為人。

    今日之事,乃吾志也。

    」四月二十四日被縛,餓五日未死,大罵賊未殺,未知尚有幾日不死。

    遍體受傷,十指俱損,而胸中浩然之氣,正與信國燕市時無異。

    俯仰快然,可以無憾。

    覺一生讀書,至此甚是得力,留此避遺憾,以俟後人知之。

    因有詩雲:「人生自古誰無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正氣千秋應不散,于今重複有斯人。

    」又曰:「社稷傾危已二年,偷生視息亦何顔。

    祗今浩氣還天地,方信平生不苟然。

    」又曰:「罵賊常山有舌鋒,日星炯炯貫空中。

    子規啼血歸來後,夜半聲聞遠寺中。

    」作絕筆雲:「蘇州我明遺士楊廷樞,幼讀聖賢之書,常懷忠孝之志,立身行己,事不愧于古人。

    積學流文,名常滿于四海。

    為孝廉者一十五載,生世間者五十三年。

    作士林鄉黨之規模,庶幾東京郭有道。

    負綱常名教之重任,願為宋室文文山。

    惜時命之不猶,未登朝而食祿。

    值中原之多難,遂蒙禍以捐生。

    其年則丁亥之歲,其月則孟夏之終。

    方隐遁于山阿,忽慘罹于羅網。

    時遭其變,命付于天。

    雖雲突如其來,亦已知之久矣。

    生平所■,至此方為快然。

    千古為昭,到底終為不沒。

    但因報國無能,懷忠未展,終是人臣未竟之事,尚辜累朝所受之恩。

    魂炯炯而升天,當為厲鬼;氣英英而墜地,期待來生。

    舟中矢志,不能盡衷。

    留此血書,以俟異日。

    願我知己,面付遺孤。

    四月二十八日舟中筆。

    」 錢子曰:公為諸生時,遇周忠介之難,即奮身不顧,正言以告當事,而當事亦敬畏之。

    嗣後複社興,為海内盟主,天下之望風采者,皆以得見楊先生為幸。

    而立身大節,乃見于末後如此。

    嗚呼!如楊公者,真我明之一人也。

     ●舉人顧公 顧鹹正,字端木,崇祯癸酉舉人。

    與吳督台通謀,事敗被執。

    至金陵,見洪内院不跪,且痛責其非。

    兵憲盧世揚叱之,鹹正罵曰:「汝倚虜為泰山,吾道是冰山耳。

    汝明朝缙紳,固助虜為虐耶?」世揚有慚色,叱之去。

    臨刑,同事數人共執于道,觀者如巿。

    鹹正告曰:「汝等平日讀小說曲部,知有忠臣,是紙上言耳。

    今吾等真忠臣也,汝請看。

    」觀者莫不歎息。

    臨刑謂夏完淳曰:「今日有詩否?吾已成二言矣。

    曰:忠魂今夜歸何處,明月灘頭卧白雲。

    」完淳續之,乃含笑赴刑而死。

     顧公,思廟時為延安府推官。

    賊入秦,入山避之。

    既聞吳三桂來,乃出殺賊;複聞其虜也,乃遯歸,猶全髪雲。

     ●舉人錢公 錢栴,字彥林,崇祯癸酉舉人。

    初,閩人劉履丁以保舉為郁林知州,父事陳洪範,又與錢栴、錢棅善,乃馳書令栴等募兵三千,助之攻浙東,許以節钺,栴強諾之。

    比嘉興兵起,履丁逃至嘉善,見栴等,即以前所募兵舉義。

    因以大铳二門、火藥兩壇、鉛子二十四顆贈栴,栴等以前通款手書在履丁所,恐賈禍,因令子熙殺履丁父子,懸頭竿上,相背,辄自轉相向,更懸複然。

    後熙在舟中,忽向空拱揖,雲見履丁父子,歸暴死。

    會吳督台舉兵松江,栴通謀被執,殺于金陵。

     栴在弘光朝已仕為兵部職方,今仍稱舉人,豈崇祯後官皆不署耶? ●太學生侯公 侯岐曾,字雍瞻,與吳督台通謀殺死。

     ●生員夏公 夏完淳,字存古,允彜子也,年少能作詩歌及古文。

    允彜死,志複父仇,與吳督台通謀,會魯監國遣使祭其父,完淳作表謝。

    事洩,乃見執,臨刑慷慨不屈。

     ●生員顧公 顧天逵,字大鴻;天遴,字仲容。

    吳督台事敗,進士陳子龍避天逵家,天遴偶至,遂相款曲。

    會當時索子龍,因及天逵兄弟。

    天逵曰:「吾一人罪,與弟無幹。

    」天遴曰:「吾兩人同在此,安得獨罪吾兄?」兄弟争死不辍,俱殺于泖湖。

     ●生員文公 文乘,字應符,故相文肅公次子。

    有言其通湖兵圖恢複者,被執庭詢,昂立不跪,大聲曰:「信國是吾祖,文肅是吾父!」以手推案壓當事。

    當事怒,下乘獄。

    遂見殺于關帝廟前,懸其頭吳門。

    城中恸哭赴喪者千人。

     錢子曰:生于宋,死于宋者,有信國文公;生于明,死于明者,有應符父子。

    有責信國者曰:「胡不速死!」責應符者曰:「胡速死!」曰不速死者,将以有為也;速死者,知其不可為也。

    将以有為,故初執不死,再執不死,至燕市後死;知其不可為,故甫執至庭遂死。

    文子之速死,文子之不死也。

    起信國于今日,當必曰:「有孫如此,吾目瞑矣。

    」 ●太學生吳公 吳鑒,字子儀,吳江人。

    北兵至,縣佐朱良佐迎降,出示用順治年号。

    鑒直入縣治大罵,被執解李延齡,複大罵,殺死。

     ●舉人顧公 顧鹹受,字幼疏。

    北兵至昆山,大呼罵之,為亂兵砍死。

     鹹受乃舉人,鹹正、鹹建弟,中辛酉榜。

    兄弟三人前後被難,昆山守城死者甚多。

     ●生員須公 須成孫,字西來,武進人。

    乙酉夏,昆陵守令棄城走,城中人一空。

    成孫以母病不能移,獨處孤城不去。

    又一月,剃發令下,鄉民數千人洶洶入府治,其弟國孫偶往觀,府兵逐之。

    國孫體肥,■■不能出,旁走戮死。

    系及成孫婦宗氏,為琵琶瞽婦女,府兵挽出,婦羞憤,脫手绐役曰:「往即死。

    身外物,吾簡畀爾。

    」役縱之,入急投竈前井中死。

    至明日,當事釋成孫歸,殡婦,成孫痛婦能為須氏執節死義,宜祔廟,手題其旐曰:「室人宗氏烈魂」。

    北帥掩至,當事複收成孫及舊宦管、楊諸公,各盡其家。

    至成孫,敝書竹簏外無長物,得劍一、矛一、铳一,實為兇具,獄不可解,逐見殺。

     ●生員江公【以下從行死】 江天乙,字文若,徽州人。

    金聲被執,挺身随行。

    至金陵,北帥好言慰聲,天乙從堦下大呼曰:「金先生千秋名節,隻在今日!」言未絕,身首絕矣。

     錢子曰:金公之有江生,猶雎陽之有霁雲也。

    然霁雲猶待南八之呼。

    茲則金公不呼而江生獨呼,江生過霁雲遠矣。

     ●童生華公 華尚濂,字靜觀,允誠侄孫兒。

    允誠執,尚濂挺身從行,臨刑大罵不屈,人皆壯之。

     錢子曰:華子年不及二十,而其事乃慷慨丈夫所為。

    意華子其終童後身乎?不然,何憤激至此。

     ●舉人祝公【補錄死節一人】 祝淵,字開美,海甯人,癸酉舉人。

    先帝時曾有救劉念台一疏,上怒,命錦衣下逮。

    淵辯答安閑,受杖三十,系獄,李闖破京得出。

    乙酉變,不食七日死。

     ●舉人巢公【補錄起義一人】 巢之梁,武進人,壬子舉人,年已七十。

    乙酉夏,同子太學竹、侄孝廉琛率孟河士民起兵,死之。

     ●生員王公【補錄被難二人】 王之栻,字瞻卿,忠烈公王章次子。

    浙東受縣令,轉部。

    避難山中,為敵擒獲,逼去網巾,之栻以手護,遂刃其手,不屈死。

     ●布衣許公 許元博,如臯人。

    國變後,臂刺「生為明人,沒為明鬼」八字。

    有中傷于淮陽道胡江者,擒而進,責之跪不跪,且面數其罪曰:「汝明朝戊辰進士,吾向讀汝文,謂汝有志氣人,何遂從醜虜為也?」江大怒,擒其父來,命之跪,父跪,不得已亦跪。

    江曰:「汝今何跪?」曰:「吾不能顯親,反緻辱親,吾跪父耳,非跪汝也。

    」江命置之獄。

    元博從容賦詩曰:「一念從前畜已深,而今地下好追尋。

    見曹休得收殘骨,留表當今起義心。

    」次日棄市,遣兵提其家族,其妻朱氏持利刃向兵曰:「吾以欲與夫俱死矣,汝來何為?」兵大驚而退。

    當事遂不複遣兵來。

    而其妻亦已缢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