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忠記
關燈
小
中
大
為黃文麓蜚将軍骠騎,血戰三月,斬敵數千。
後為大隊逼,李冒矢自刎,登全軍陣殁。
福之泚筆大書衫裾雲:「我生不辰,遭此兵燹。
從李勤王,冒險不避。
血戰三月,誓死弗二。
再舉不□,全軍失利。
公既成仁,予亦取義。
不揣小子,敢附斯意。
」又遍身書「大明義士吳福之」,投湖死。
●廪膳生張公 張龍文,字掌霖,武進人,避變于鄉。
叛将劉良佐率兵數萬攻江陰,屠掠鄉民,逼令剃發。
龍文亦被執,獨昂首罵賊,數良佐之罪責之。
罵畢,引頸就刃,斷不剃髪偷生。
良佐支解之,既而曰:「吾枉殺一烈士。
」命衆兵斂其馀屍,以衣冠葬之。
●太學生顧公 顧杲,字子方,無錫人,喜言兵,性壯烈。
弘光朝,有《号忠揭》上當事。
乙酉夏,聚衆鵝湖,謀起義。
會同邑諸生王玉汝至,命一二力士擒縛,跪于舟。
杲正言責其獻降罪,随以玉汝匿舟中,暑酷逼死。
杲率衆将赴海起義,為江陰亂民所殺,并其三子麃、蒸、點。
●生員王公 王華,江陰人。
乙酉夏,聚衆起義,建義旗,顔之曰:「存千古不磨忠義,留大明一片江山。
」與閻、陳二典史力守。
八月二十三日城破,華上屋??殺數十人,乃死。
●生員呂公 呂九韶,字處聲,武進人。
乙酉館靖沙。
及變後,聞武進降,江陰起義,遂不歸本邑而入江陰。
倡固守策,嚴約三旬,無退志。
八月廿一敵大進,九韶料城必潰,即痛飲三鬥,大書「某大明士,守大明城,分内事也。
計窮力竭,孤城無援,唯死而已」。
自刎于董氏園亭。
●太學生吳公 吳應箕,字次尾,貴池人,長史學,尤精詩歌,系心君國。
所著《樓山堂集》多傷時語。
乙酉變,倡義,被洪内院擒殺。
●生員葛公 葛敏,丹陽人,為葛麟徒弟。
麟死,敏複于十一月聚衆數百,與荊碩等合營于尤塘廟,稍西至中漢皇廟,獲滿兵七人殺之。
部曲不協,複與碩分,敏營九裡季劄廟。
二十九日,鎮南伯馬得功以騎兵來攻,一騎突入廟,敏兵發铳中之,甲為之飛。
敏等以兵自夾,矢刃外向,出圍南行,滿兵亦不敢逼。
至舊縣,衆稍散,且饑疲。
舊縣民集衆邀殺之,以媚滿兵。
得功未知敏死,獲諸生葛彥曾以為敏,獻洪内院殺之。
敏同邑故人周迅過舊縣,識敏屍,?地藁葬焉。
●生員麻公 麻三衡,字孟璇,宣城人,起義見殺。
同族死者五十馀人。
●生員呂公 呂雲孚,字石香,太倉人,為吳江諸生。
乙酉夏,入湖舉義,被黑總兵殺死沙頭。
或曰誤認黃兵殺死。
●生員沈公 沈自駉,字君牧,吳江人,為杭州諸生。
同進士吳易起義,營破,中箭落梅溪死。
●生員華公 華京,字壯興,吳縣人。
為人負氣,坐日生營草檄,營破衆潰,公握槊立舡頭,虜躍至擒之,同落水死,屍猶相持。
其子槁埋田間,月馀具棺斂,啟之如生。
以君牧例當書,故敢附正所聞。
●生員鄭公 鄭尊謙,字履公,餘姚人。
首倡義師,相傳鄭兵主此。
魯監國封義興伯,後為鄭彩所害。
●生員華公 華夏,字吉甫,鄞縣人。
通海被執,至張存仁處,存仁欲降之,夏對曰:「也要顧名思義。
當時老父命名,就與貴國無緣了。
」乃見殺。
●生員張公 張棨嘉,慈溪人,舉義死。
●生員齊公 齊巽,侯官縣人。
起義,同曹學佺死。
其夫人系林之蕃妹,後未北兵擒,自刎死。
●生員徐公 徐趨,字佩玉,江陰人。
黃毓祺往揚州,以兵事屬趨,乘夜襲江陰。
趨儒懦,不閑軍旅,用漢衣冠坐城隍廟。
北兵擊敗其衆,趨遂被獲,見滿官,不屈遇害。
●總兵方公 方國安,字磐石;侄元科,字晉明;軍中号曰方三,浙江諸暨人。
國安初為左良玉副将,剿楚、蜀流寇,恢城邑,屢著勞績,賴元科佐之,每戰先登,骁勇莫敵,又能整饬士卒,禁其淫掠。
朝廷擢國安為正總兵,良玉意忌之,遂率所部居湖南。
時馬士英與良玉有隙,遂招國安至近畿,以為藩蔽。
左兵犯阙,與靖安侯黃得功、督臣朱大典等皆屯蕪湖。
乙酉五月,北兵入南都,弘光奔蕪湖營,議入浙,國安、元科引道。
會帝為田雄縛獻,不得已至臨安,欲擁立潞王,據杭州,潞王不許,逐國安等;遣使迎降,并約滿人襲擊諸營。
國安與元科及裨将王慶甫等,與滿兵戰湧金門下,潞王使人以酒食從城上饷滿兵。
元科憤,因棄去東渡。
國安欲趨金華暫駐,因還江楚,據上遊,朱大典拒不得入。
相持一月,國安、元科乃率騎士直抵杭城,駐鳳凰山寺,與滿兵日夜戰,不解甲者月馀。
寺僧苦之,見元科下令「明日士卒暫解甲少休」,即密告滿人,與約明日六十數騎來偵,如果解甲,寺鳴鐘應,然後以精兵襲。
明日,方兵盡解甲,偵騎來,寺鐘鳴。
元科疑之,急令士卒甲,度營前寬平地,必為敵所趨,四面值炮攢向之以待。
俄而滿騎數千直趨營前,炮發,擊之盡死,滿人氣大挫。
一日,張存仁以數騎巡行湖上,偵卒覺之,急還告,元科急率數騎往擒之,存仁已去一刻許。
他日遇存仁于江浒,與??,存仁敗走,追斫之,斷其馬尾,馬驚踴,存仁堕,幾獲之,滿兵競前救之去。
又于江上立三營,前壘壁,次木栅,次草營。
滿人來攻壘壁,元科入木栅;滿兵複攻木栅,元科穿草營去;滿兵狃其勝,盡入草營,火發焚之,無噍類。
元科雖屢勝,然一軍孤懸浙西,勢難久立,不得已還浙東,駐七條沙,與六和塔對。
國安守富陽,亦屢有功,封荊國公;元科封威遠侯,皆魯監國命也。
方家營四十有八,不下數十萬衆,元科一營不過萬人,餘皆國安轄,元科不得專。
國安軍事盡委大廳俞玉,玉貪而詐,縱兵掠民财,民甚苦。
丙戌三月,滿人命張天祿從徽州出,由陸入浙東,繞出錢塘背,與杭城兵表裡夾攻。
元科聞其謀,即率兵趨嚴州邀戰,大破之。
天祿走遠,不敢複出。
元科還守七條沙。
五月,貝勒以五萬騎至杭州,浙東人心震動,俞玉遂教國安燒戰舡,拔營走,緣江諸營盡潰。
元科勢孤,不得已亦去。
廿七日,滿人望江東火起,又七條沙營不聞更鼓,未知其故,遣一人由富陽轉至浙東偵之,并無一卒;直至七條沙,亦空營,猶疑諸軍退入長河頭,設計誘敵。
再偵之亦爾,急還報,遂于廿九日從富陽水淺狹處策馬渡。
魯王洎諸文武悉走,紹興城空,滿兵入焉。
國安裨将塗某見諸人走,怒曰:「平時糜饷,有難乃走乎?」獨與滿兵??,殺滿兵數百而死。
又一将名某,單騎突入紹興城,殺滿人數百而死。
國安、元科走至台州黃岩縣,滿兵追逼之,國安欲自刎,将士屢救,不得死。
部将王慶甫告元科,請營中盡殺妻子決死戰,元科曰喏。
滿人聞之,卻兵三十裡。
俄而馬士英來勸國安降,國安往見貝勒,即勞以酒,取湯沐,令剃髪。
國安剃訖還,谕元科等宜剃髪。
元科痛哭一日夜,不得已剃之。
明日支身遁去,王慶甫亦去。
秋八月,貝勒令國安作書招谕閩中下四府,國安從之。
陰附密疏于隆武,言滿兵不多,「今分守各隘及諸郡皆臣兵,上若以閩兵進攻,臣即以諸兵反正」。
複緻書鄭芝龍約夾攻,芝龍獻于貝勒。
貝勒召國安見,示以書,遂不可辯。
國安阖門被誅。
元科自荷薪入城■,因招其親兵四百馀人入會稽山。
戊子春,複率六千騎攻破浙東諸郡縣,滿官無得免者。
一日虜渡江時,元科在七條沙病甚,虜入營,罵賊殺死。
錢子曰:方公以叔侄二人間關百戰,不敢辭勞,其後乃智盡力诎,勉事降服,其意蓋欲蹈常山之迹,而使既喪之業,複收于後也。
乃常山用之而勝,方公用之而計不得行,豈非天哉? ●參将方公 方國榜,苗種也,精悍絕倫,臨敵敢死。
每被髪跣足,持長槊先登陷陣,所向披靡。
所統苗丁百馀人皆善戰,尤善藥弩,發無不中,中者立死。
方國安剿寇楚中,國榜從之,屢著勞績。
乙酉五月,與國安同入浙東,因令統數千守富陽。
滿兵薄城,辄奮擊破走之,斬馘無算,滿人畏懾不承近。
丙戌三月,滿人令張天祿自新安趨嚴州,欲由陸入浙東。
方元科率兵禦之,張天祿大敗走,元科還屯七條沙。
諸人議,倘天祿複出,恐不及赴援,因令國榜守嚴州,而以方國泰守富陽,尉永昌副之。
五月,滿人發數萬騎赴錢塘,浙東震動。
廿七日,國泰醉,妄呼曰:「鞑子至矣!」營中皆驚,水營皆舣舟東岸,國泰、水昌即自燒舡走。
方國安大營望見亦驚,謂滿兵已渡,遂亦燒舡走。
浙東大潰,滿兵乃渡錢塘,紹興等處皆陷。
國榜痛甚,自刎于壽昌縣。
●總兵張公 張鵬翼,舊劉澤清總兵。
守衢州,城破殺死。
●總兵王公 王之仁,内官王之心弟也。
之心從先帝死煤山,之仁益自勵。
初任定海總兵,降北,加太師銜,仍鎮定海。
後浙東舒益生、鄭尊謙等起義,許其帶罪同事。
之仁自甯波率巨艦至江上,勢大振。
一日大霧,對面不相見。
張存仁以精兵二千人馬皆被鐵甲,出不意渡江。
至中流,霧忽霁,見滿兵已及江之半,諸營大驚,皆潰走。
益生在他營,不及聞。
之仁慷慨以死自誓,獨率親兵前列,發巨炮,碎其三舟,滿兵大驚,人騎震動,舟辄覆。
因聯炮乘之,盡溺江死,無一還者。
自是屢戰皆捷。
丙戌五月,滿兵從上流淺灘處潛渡,諸兵遂潰。
之仁欲走舟山,黃斌卿拒以炮,不得入。
之仁憤,遂自鑿舟,沉其家口,自赴南都,漢冠詣洪内院所。
内院開門延入,之仁仰視,知大内。
衙役對曰:「此洪爺公署也。
」之仁叱曰,急掩門,不敢入,伫立門外。
久之,承疇出,設錦單,之仁叱去。
呼椅來,洪勸之仁降,之仁曰:「人各有志,汝志顯宦,吾志死忠,不必相強。
吾來非有他事,不日至泉下,必面先帝,并面汝祖父,汝有信寄否?先帝于汝最厚,意汝死,祭十三壇,賜葬,并封汝祖先,不意汝仕虜,官顯至此。
先帝問汝,何如為汝置喙?汝父亦意汝死,僞汝立傳,以表揚汝忠烈,遍征名人詩歌記誦,汝竟在此做官邪?汝父問汝,吾何如為汝裁答,将為汝諱乎?抑直言榮顯乎?汝必有以對我。
」洪色赭神喪,愧汗不能言。
屢問不答,王竟去,送出不顧。
逾旬,含笑死于西市。
死之日,飛塵蔽天,都中人莫不壯之。
●參将何公 何以培,字曰厚,無錫人。
謀擁周藩圖恢複,為北道張健計縛,欲授以官,不屈。
殺于昆陵之驿橋。
●參将張公 張文熊,慈溪人。
起義死。
●閻、陳二典史 閻典史應元者,先帝朝任江陰六年,善于其職,且熟韬钤,士民信服。
後改授某處參将,不欲往,遂蔔居江陰之鄉。
代之者為陳某,才不及閻,亦忠誠士,所謂江陰新舊二典史也。
至是衆迎之,閻初不許,曰孤城無援,不可守也。
後得海上俠客顧三麻書雲:「公若入任城守事,吾居外夾攻為援。
」閻乃許之。
時七月初旬也。
閻既入,與陳協心共事,繕治守具,申明号令。
時出秘謀,先後殺滿兵萬計,閻有弟亦勇敢襄戎事。
有能治器械者,辄收之。
鎮江人王姓,善神弩,可命中,以毒藥淬矢,中者立斃。
閻以意作活炮,置樓橹中,可以旋轉四面。
于是城中人人奮日殺滿兵數十百人。
有七王子者,滿洲大帥也,為活炮所中,骨肉如煙,惟存雙足。
李參将亦然。
一日劉良佐臨城,問守者為誰,應曰:「閻典史。
」良佐曰:「何物小官,敢與吾抗?」閻曰:「吾誠小官,終歲食朝廷俸十二兩耳。
然不敢忘國恩,誓與與百姓死守此城。
汝為國大将,統兵十萬,歲靡朝廷金錢千億,身受茅土封,一旦反面降虜,為殺中國良民數萬,今又攻我江陰,汝人心安在?大明興複,汝碎屍萬段何辭!」良佐無以應,但雲:「吾誓破汝城,萬段汝屍耳!」八月中,貝勒至,大集兵攻城。
閻勸谕士民,堅守如故。
二十日,夜雨,衆稍懈,不備。
滿兵乘夜築炮台,未曉而成,遂攢炮急擊城。
城中急登陴,風雨益甚。
至午刻,城東北隅崩數丈,滿兵将登,陳典史自持木炮投之,炮火忽焚其臂,衆救之,滿兵遂登。
陳典史急躍水死,衆猶持槊格??,殺滿兵數百人。
滿兵入,各門率衆巷戰,城中人殺死無算。
閻被縛,欲降之,不屈。
執之去,被殺。
錢子曰:暨陽,古雎陽地也。
閻、陳二公,其南霁雲、雷萬春之流與,遐哉不可及已。
●陳公 陳梧,與陳洪範結為兄弟。
洪範媾滿人甚厚,梧獨拒滿兵于江上,炮擊滿兵,殺數十人。
後被執,欲殺之,慷慨無懼色貝勒,乃不殺,令統兵守嘉興。
前翰林屠象美從陳洪範幹滿人不用,與前科臣李毓新俱在郡城。
閏六月初旬,剃髪令至,郡民洶洶不服,相率見陳梧,梧曰:「爾百姓當滿人未至時,無不引領望,意滿人将有大恩澤及汝。
既降矣,安得又愛此髪?滿人何餍之有,行将奪汝妻子,據汝田宅,勢不得不從,剃發其小小者耳。
今吾不能為爾計,爾當自思。
甘心為滿人,則速剃。
其或欲存忠孝,保毛髪,亦任爾為之。
」于是士民揭竿起,陳梧為将,屠象美為督,李毓新為監軍。
士民争制褲褶旗幟,從金伐鼓于市,無良之流,多借此報怨。
遂指屠象美為奸細,殺之。
毓新走出城,亦被殺。
陳梧睡夢中,若有蹴之起雲:「人将害汝!」梧驚覺。
惟一門役在側,搜其衣内,得利刃,因殺之,梧得不死。
固守城。
數日滿兵至,置炮将擊城,有健士數人乘其方飯,浮隍過,旋其炮向滿營,擊殺數十人。
後滿兵忽從兩掖突至,将士驚走,滿兵遂旋炮擊城。
逾日城陷,陳梧走入浙東,丙戌夏戰死。
●江陰皂隸 江陰一皂隸,素好義不苟取。
城陷,斬妻女頭置木桶,殺滿兵六人,然後自刎死。
十馀日其屍植立,握刀不
後為大隊逼,李冒矢自刎,登全軍陣殁。
福之泚筆大書衫裾雲:「我生不辰,遭此兵燹。
從李勤王,冒險不避。
血戰三月,誓死弗二。
再舉不□,全軍失利。
公既成仁,予亦取義。
不揣小子,敢附斯意。
」又遍身書「大明義士吳福之」,投湖死。
●廪膳生張公 張龍文,字掌霖,武進人,避變于鄉。
叛将劉良佐率兵數萬攻江陰,屠掠鄉民,逼令剃發。
龍文亦被執,獨昂首罵賊,數良佐之罪責之。
罵畢,引頸就刃,斷不剃髪偷生。
良佐支解之,既而曰:「吾枉殺一烈士。
」命衆兵斂其馀屍,以衣冠葬之。
●太學生顧公 顧杲,字子方,無錫人,喜言兵,性壯烈。
弘光朝,有《号忠揭》上當事。
乙酉夏,聚衆鵝湖,謀起義。
會同邑諸生王玉汝至,命一二力士擒縛,跪于舟。
杲正言責其獻降罪,随以玉汝匿舟中,暑酷逼死。
杲率衆将赴海起義,為江陰亂民所殺,并其三子麃、蒸、點。
●生員王公 王華,江陰人。
乙酉夏,聚衆起義,建義旗,顔之曰:「存千古不磨忠義,留大明一片江山。
」與閻、陳二典史力守。
八月二十三日城破,華上屋??殺數十人,乃死。
●生員呂公 呂九韶,字處聲,武進人。
乙酉館靖沙。
及變後,聞武進降,江陰起義,遂不歸本邑而入江陰。
倡固守策,嚴約三旬,無退志。
八月廿一敵大進,九韶料城必潰,即痛飲三鬥,大書「某大明士,守大明城,分内事也。
計窮力竭,孤城無援,唯死而已」。
自刎于董氏園亭。
●太學生吳公 吳應箕,字次尾,貴池人,長史學,尤精詩歌,系心君國。
所著《樓山堂集》多傷時語。
乙酉變,倡義,被洪内院擒殺。
●生員葛公 葛敏,丹陽人,為葛麟徒弟。
麟死,敏複于十一月聚衆數百,與荊碩等合營于尤塘廟,稍西至中漢皇廟,獲滿兵七人殺之。
部曲不協,複與碩分,敏營九裡季劄廟。
二十九日,鎮南伯馬得功以騎兵來攻,一騎突入廟,敏兵發铳中之,甲為之飛。
敏等以兵自夾,矢刃外向,出圍南行,滿兵亦不敢逼。
至舊縣,衆稍散,且饑疲。
舊縣民集衆邀殺之,以媚滿兵。
得功未知敏死,獲諸生葛彥曾以為敏,獻洪内院殺之。
敏同邑故人周迅過舊縣,識敏屍,?地藁葬焉。
●生員麻公 麻三衡,字孟璇,宣城人,起義見殺。
同族死者五十馀人。
●生員呂公 呂雲孚,字石香,太倉人,為吳江諸生。
乙酉夏,入湖舉義,被黑總兵殺死沙頭。
或曰誤認黃兵殺死。
●生員沈公 沈自駉,字君牧,吳江人,為杭州諸生。
同進士吳易起義,營破,中箭落梅溪死。
●生員華公 華京,字壯興,吳縣人。
為人負氣,坐日生營草檄,營破衆潰,公握槊立舡頭,虜躍至擒之,同落水死,屍猶相持。
其子槁埋田間,月馀具棺斂,啟之如生。
以君牧例當書,故敢附正所聞。
●生員鄭公 鄭尊謙,字履公,餘姚人。
首倡義師,相傳鄭兵主此。
魯監國封義興伯,後為鄭彩所害。
●生員華公 華夏,字吉甫,鄞縣人。
通海被執,至張存仁處,存仁欲降之,夏對曰:「也要顧名思義。
當時老父命名,就與貴國無緣了。
」乃見殺。
●生員張公 張棨嘉,慈溪人,舉義死。
●生員齊公 齊巽,侯官縣人。
起義,同曹學佺死。
其夫人系林之蕃妹,後未北兵擒,自刎死。
●生員徐公 徐趨,字佩玉,江陰人。
黃毓祺往揚州,以兵事屬趨,乘夜襲江陰。
趨儒懦,不閑軍旅,用漢衣冠坐城隍廟。
北兵擊敗其衆,趨遂被獲,見滿官,不屈遇害。
●總兵方公 方國安,字磐石;侄元科,字晉明;軍中号曰方三,浙江諸暨人。
國安初為左良玉副将,剿楚、蜀流寇,恢城邑,屢著勞績,賴元科佐之,每戰先登,骁勇莫敵,又能整饬士卒,禁其淫掠。
朝廷擢國安為正總兵,良玉意忌之,遂率所部居湖南。
時馬士英與良玉有隙,遂招國安至近畿,以為藩蔽。
左兵犯阙,與靖安侯黃得功、督臣朱大典等皆屯蕪湖。
乙酉五月,北兵入南都,弘光奔蕪湖營,議入浙,國安、元科引道。
會帝為田雄縛獻,不得已至臨安,欲擁立潞王,據杭州,潞王不許,逐國安等;遣使迎降,并約滿人襲擊諸營。
國安與元科及裨将王慶甫等,與滿兵戰湧金門下,潞王使人以酒食從城上饷滿兵。
元科憤,因棄去東渡。
國安欲趨金華暫駐,因還江楚,據上遊,朱大典拒不得入。
相持一月,國安、元科乃率騎士直抵杭城,駐鳳凰山寺,與滿兵日夜戰,不解甲者月馀。
寺僧苦之,見元科下令「明日士卒暫解甲少休」,即密告滿人,與約明日六十數騎來偵,如果解甲,寺鳴鐘應,然後以精兵襲。
明日,方兵盡解甲,偵騎來,寺鐘鳴。
元科疑之,急令士卒甲,度營前寬平地,必為敵所趨,四面值炮攢向之以待。
俄而滿騎數千直趨營前,炮發,擊之盡死,滿人氣大挫。
一日,張存仁以數騎巡行湖上,偵卒覺之,急還告,元科急率數騎往擒之,存仁已去一刻許。
他日遇存仁于江浒,與??,存仁敗走,追斫之,斷其馬尾,馬驚踴,存仁堕,幾獲之,滿兵競前救之去。
又于江上立三營,前壘壁,次木栅,次草營。
滿人來攻壘壁,元科入木栅;滿兵複攻木栅,元科穿草營去;滿兵狃其勝,盡入草營,火發焚之,無噍類。
元科雖屢勝,然一軍孤懸浙西,勢難久立,不得已還浙東,駐七條沙,與六和塔對。
國安守富陽,亦屢有功,封荊國公;元科封威遠侯,皆魯監國命也。
方家營四十有八,不下數十萬衆,元科一營不過萬人,餘皆國安轄,元科不得專。
國安軍事盡委大廳俞玉,玉貪而詐,縱兵掠民财,民甚苦。
丙戌三月,滿人命張天祿從徽州出,由陸入浙東,繞出錢塘背,與杭城兵表裡夾攻。
元科聞其謀,即率兵趨嚴州邀戰,大破之。
天祿走遠,不敢複出。
元科還守七條沙。
五月,貝勒以五萬騎至杭州,浙東人心震動,俞玉遂教國安燒戰舡,拔營走,緣江諸營盡潰。
元科勢孤,不得已亦去。
廿七日,滿人望江東火起,又七條沙營不聞更鼓,未知其故,遣一人由富陽轉至浙東偵之,并無一卒;直至七條沙,亦空營,猶疑諸軍退入長河頭,設計誘敵。
再偵之亦爾,急還報,遂于廿九日從富陽水淺狹處策馬渡。
魯王洎諸文武悉走,紹興城空,滿兵入焉。
國安裨将塗某見諸人走,怒曰:「平時糜饷,有難乃走乎?」獨與滿兵??,殺滿兵數百而死。
又一将名某,單騎突入紹興城,殺滿人數百而死。
國安、元科走至台州黃岩縣,滿兵追逼之,國安欲自刎,将士屢救,不得死。
部将王慶甫告元科,請營中盡殺妻子決死戰,元科曰喏。
滿人聞之,卻兵三十裡。
俄而馬士英來勸國安降,國安往見貝勒,即勞以酒,取湯沐,令剃髪。
國安剃訖還,谕元科等宜剃髪。
元科痛哭一日夜,不得已剃之。
明日支身遁去,王慶甫亦去。
秋八月,貝勒令國安作書招谕閩中下四府,國安從之。
陰附密疏于隆武,言滿兵不多,「今分守各隘及諸郡皆臣兵,上若以閩兵進攻,臣即以諸兵反正」。
複緻書鄭芝龍約夾攻,芝龍獻于貝勒。
貝勒召國安見,示以書,遂不可辯。
國安阖門被誅。
元科自荷薪入城■,因招其親兵四百馀人入會稽山。
戊子春,複率六千騎攻破浙東諸郡縣,滿官無得免者。
一日虜渡江時,元科在七條沙病甚,虜入營,罵賊殺死。
錢子曰:方公以叔侄二人間關百戰,不敢辭勞,其後乃智盡力诎,勉事降服,其意蓋欲蹈常山之迹,而使既喪之業,複收于後也。
乃常山用之而勝,方公用之而計不得行,豈非天哉? ●參将方公 方國榜,苗種也,精悍絕倫,臨敵敢死。
每被髪跣足,持長槊先登陷陣,所向披靡。
所統苗丁百馀人皆善戰,尤善藥弩,發無不中,中者立死。
方國安剿寇楚中,國榜從之,屢著勞績。
乙酉五月,與國安同入浙東,因令統數千守富陽。
滿兵薄城,辄奮擊破走之,斬馘無算,滿人畏懾不承近。
丙戌三月,滿人令張天祿自新安趨嚴州,欲由陸入浙東。
方元科率兵禦之,張天祿大敗走,元科還屯七條沙。
諸人議,倘天祿複出,恐不及赴援,因令國榜守嚴州,而以方國泰守富陽,尉永昌副之。
五月,滿人發數萬騎赴錢塘,浙東震動。
廿七日,國泰醉,妄呼曰:「鞑子至矣!」營中皆驚,水營皆舣舟東岸,國泰、水昌即自燒舡走。
方國安大營望見亦驚,謂滿兵已渡,遂亦燒舡走。
浙東大潰,滿兵乃渡錢塘,紹興等處皆陷。
國榜痛甚,自刎于壽昌縣。
●總兵張公 張鵬翼,舊劉澤清總兵。
守衢州,城破殺死。
●總兵王公 王之仁,内官王之心弟也。
之心從先帝死煤山,之仁益自勵。
初任定海總兵,降北,加太師銜,仍鎮定海。
後浙東舒益生、鄭尊謙等起義,許其帶罪同事。
之仁自甯波率巨艦至江上,勢大振。
一日大霧,對面不相見。
張存仁以精兵二千人馬皆被鐵甲,出不意渡江。
至中流,霧忽霁,見滿兵已及江之半,諸營大驚,皆潰走。
益生在他營,不及聞。
之仁慷慨以死自誓,獨率親兵前列,發巨炮,碎其三舟,滿兵大驚,人騎震動,舟辄覆。
因聯炮乘之,盡溺江死,無一還者。
自是屢戰皆捷。
丙戌五月,滿兵從上流淺灘處潛渡,諸兵遂潰。
之仁欲走舟山,黃斌卿拒以炮,不得入。
之仁憤,遂自鑿舟,沉其家口,自赴南都,漢冠詣洪内院所。
内院開門延入,之仁仰視,知大内。
衙役對曰:「此洪爺公署也。
」之仁叱曰,急掩門,不敢入,伫立門外。
久之,承疇出,設錦單,之仁叱去。
呼椅來,洪勸之仁降,之仁曰:「人各有志,汝志顯宦,吾志死忠,不必相強。
吾來非有他事,不日至泉下,必面先帝,并面汝祖父,汝有信寄否?先帝于汝最厚,意汝死,祭十三壇,賜葬,并封汝祖先,不意汝仕虜,官顯至此。
先帝問汝,何如為汝置喙?汝父亦意汝死,僞汝立傳,以表揚汝忠烈,遍征名人詩歌記誦,汝竟在此做官邪?汝父問汝,吾何如為汝裁答,将為汝諱乎?抑直言榮顯乎?汝必有以對我。
」洪色赭神喪,愧汗不能言。
屢問不答,王竟去,送出不顧。
逾旬,含笑死于西市。
死之日,飛塵蔽天,都中人莫不壯之。
●參将何公 何以培,字曰厚,無錫人。
謀擁周藩圖恢複,為北道張健計縛,欲授以官,不屈。
殺于昆陵之驿橋。
●參将張公 張文熊,慈溪人。
起義死。
●閻、陳二典史 閻典史應元者,先帝朝任江陰六年,善于其職,且熟韬钤,士民信服。
後改授某處參将,不欲往,遂蔔居江陰之鄉。
代之者為陳某,才不及閻,亦忠誠士,所謂江陰新舊二典史也。
至是衆迎之,閻初不許,曰孤城無援,不可守也。
後得海上俠客顧三麻書雲:「公若入任城守事,吾居外夾攻為援。
」閻乃許之。
時七月初旬也。
閻既入,與陳協心共事,繕治守具,申明号令。
時出秘謀,先後殺滿兵萬計,閻有弟亦勇敢襄戎事。
有能治器械者,辄收之。
鎮江人王姓,善神弩,可命中,以毒藥淬矢,中者立斃。
閻以意作活炮,置樓橹中,可以旋轉四面。
于是城中人人奮日殺滿兵數十百人。
有七王子者,滿洲大帥也,為活炮所中,骨肉如煙,惟存雙足。
李參将亦然。
一日劉良佐臨城,問守者為誰,應曰:「閻典史。
」良佐曰:「何物小官,敢與吾抗?」閻曰:「吾誠小官,終歲食朝廷俸十二兩耳。
然不敢忘國恩,誓與與百姓死守此城。
汝為國大将,統兵十萬,歲靡朝廷金錢千億,身受茅土封,一旦反面降虜,為殺中國良民數萬,今又攻我江陰,汝人心安在?大明興複,汝碎屍萬段何辭!」良佐無以應,但雲:「吾誓破汝城,萬段汝屍耳!」八月中,貝勒至,大集兵攻城。
閻勸谕士民,堅守如故。
二十日,夜雨,衆稍懈,不備。
滿兵乘夜築炮台,未曉而成,遂攢炮急擊城。
城中急登陴,風雨益甚。
至午刻,城東北隅崩數丈,滿兵将登,陳典史自持木炮投之,炮火忽焚其臂,衆救之,滿兵遂登。
陳典史急躍水死,衆猶持槊格??,殺滿兵數百人。
滿兵入,各門率衆巷戰,城中人殺死無算。
閻被縛,欲降之,不屈。
執之去,被殺。
錢子曰:暨陽,古雎陽地也。
閻、陳二公,其南霁雲、雷萬春之流與,遐哉不可及已。
●陳公 陳梧,與陳洪範結為兄弟。
洪範媾滿人甚厚,梧獨拒滿兵于江上,炮擊滿兵,殺數十人。
後被執,欲殺之,慷慨無懼色貝勒,乃不殺,令統兵守嘉興。
前翰林屠象美從陳洪範幹滿人不用,與前科臣李毓新俱在郡城。
閏六月初旬,剃髪令至,郡民洶洶不服,相率見陳梧,梧曰:「爾百姓當滿人未至時,無不引領望,意滿人将有大恩澤及汝。
既降矣,安得又愛此髪?滿人何餍之有,行将奪汝妻子,據汝田宅,勢不得不從,剃發其小小者耳。
今吾不能為爾計,爾當自思。
甘心為滿人,則速剃。
其或欲存忠孝,保毛髪,亦任爾為之。
」于是士民揭竿起,陳梧為将,屠象美為督,李毓新為監軍。
士民争制褲褶旗幟,從金伐鼓于市,無良之流,多借此報怨。
遂指屠象美為奸細,殺之。
毓新走出城,亦被殺。
陳梧睡夢中,若有蹴之起雲:「人将害汝!」梧驚覺。
惟一門役在側,搜其衣内,得利刃,因殺之,梧得不死。
固守城。
數日滿兵至,置炮将擊城,有健士數人乘其方飯,浮隍過,旋其炮向滿營,擊殺數十人。
後滿兵忽從兩掖突至,将士驚走,滿兵遂旋炮擊城。
逾日城陷,陳梧走入浙東,丙戌夏戰死。
●江陰皂隸 江陰一皂隸,素好義不苟取。
城陷,斬妻女頭置木桶,殺滿兵六人,然後自刎死。
十馀日其屍植立,握刀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