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3章

關燈
視更甚的這種不公平,悅子并沒有感到任何的抵觸。

     她想:肯定是容易的好。

    為什麼呢?因為生存容易的人,不會把容易作為生存上的辯解。

    可是,生存困難的人,會馬上把困難作為生存上的分辯。

    因為生存困難這類事,是沒有什麼可自豪的。

    從某種意義上說,我們在生存中發現一切困難的能力,這種能力也許會有益于使我們像普通人一樣生存得容易些。

    為什麼呢?因為對于我們來說,如果沒有這種能力,生存就會完全變成不困難、也不容易的、滑溜溜的、沒有腳蹬的真空球。

    盡管這種能力是阻礙那樣看待生存的能力,是決不那樣看待生存的、屬于容易生存人種的、不知保留的能力。

    但這并不是什麼特殊的能力,它隻不過是日常的必需品罷了。

    糊弄人生的秤稈,過分地假造分量的人,将來在地獄裡是要受到懲罰的。

    何必那樣弄虛作假?生存猶如衣裳一樣,是不會被意識到分量的。

    穿外套而覺得肩膀發闆的,是病人。

    我所以必須穿比别人沉重的衣裳,隻是出于偶然,因為我的精神是在雪國産生,因為我住在那裡的緣故。

    對我來說,生存的困難隻不過是護衛我的铠甲而已。

     ……她的生存的意義,就是不再使她感到明天、明後天、一切未來都是沉重的負擔。

    這種沉重的負擔,本身雖然沒有改變,但重心的一些微妙的轉移,使悅子能夠輕松地面向未來。

    是不是由于有希望了呢?決不是的……悅子終日監視着三郎和美代的行動。

    他們會不會在某處的樹蔭下親吻呢?他們會不會在深夜遠離的寝室與寝室之間拉着什麼線索呢?……明知這種發現隻能折磨她,但事情的不确定給她帶來的痛苦會比這更多,因此悅子下定決心,為了尋找這兩人相戀的證據,要敢于采取任何卑劣的行動。

    僅從結果來看,她的熱情令人生畏地确實地證明:人為了折磨自己,可以傾注的熱情是無限的。

    正因為喪失了希望,才能傾注如此的熱情。

    它是人類存在的表現形式,也許這種形式不管是流線型還是穹窿形,都是某種存在形式的忠實模型。

    所謂熱情,就是一種形式。

    正因為如此,它才能成為一種媒介體,使人的生命十全十美地發揮到那種程度。

     沒有人發現悅子的目光在監視着這兩人。

    毋甯說,悅子的舉止顯得比平時還沉着。

     這期間,悅子也像以往彌吉所做的那樣,趁三郎和美代不在的時候,檢查了他們的房間。

    沒有發現任何的證據。

    他們兩人不屬于記日記之類的人種。

    他們沒有書寫情書的能力,肯定也不會懂得優美的合謀,要把愛一刻一刻地留在記憶裡,以作紀念;也不會懂得現在早該關心以追憶的美,來表現愛的合謀。

    他們役有留下任何紀念和任何證據,隻有兩人在場的時候,眼與眼對視,手與手、嘴唇與嘴唇、胸脯與胸脯…爾後,說不一定還有那個地方與那個地方……啊!多麼容易啊!多麼直截了當的美麗而抽象的行動啊!不要語言,也不要意義。

    那種姿态那種行動,猶如參賽運動員是為了投标槍而采取的姿勢,是為了單純的目的而采取必要的姿勢,這就足夠了…所有的這些行為,都是遵循着多麼單純的、抽象的、美麗的線條而進行的啊!這種行為,能留下什麼證據呢?如同瞬間掠讨原野的燕子那樣的行為悅子的夢想,屢屢自由馳騁,在她仿佛坐在宇宙的黑暗中的惟一一隻大幅度搖擺的美麗搖籃裡的一瞬間,它甚至馳騁到了正在猛烈搖晃着這隻搖籃的閃閃發光的噴泉的水柱上。

     在美代的房間裡,悅子所看到的東西,有鑲賽璐璐的廉價手鏡、紅色的梳子、廉價的雪花膏、薄荷軟膏,隻有一件帶箭翎狀花紋的外出用秩父絲綢衫,皺巴巴的腰帶、嶄新的和服内裙、仲夏穿的不合身的連衣裙及襯裙(夏天裡,美代就是靠穿着這僅有的兩件衣服,滿不在乎地上街購物),還有每頁都打卷兒而且肮髒得簡直像紙花般的舊婦女雜志、農村朋友寄來的哀訴信…此外,幾乎在每件東西上都粘着一兩根紅褐色的脫發。

     悅子在三郎的房間裡所看到的東西,隻是更為單純的部分生活用品而已。

     悅子心想:難道他們兩人趕在我探索之前,就先做好了用心周到的布置了嗎?抑或是從謙輔那裡借來閱讀的愛。

    倫坡某小說所描寫的那樣,“被盜竊的信”明明插在最容易看見的信插裡,反而從我的過于仔細的搜尋下漏過了? ……悅子剛從三郎的房間裡出來。

    恰巧遇見了從走廊上往這邊走過來的彌吉。

    這房間坐落在走廊的盡頭。

    彌吉若不是到這房間裡來,是沒有理由從這走廊上走過來的。

     “原來是你在這兒啊!”彌吉說。

     “嗯。

    ” 悅子應了一聲,但她無意辯解。

    于是,兩人折回彌吉的房間時,盡管走廊并不太狹窄,可老人的身體總是笨拙地碰在悅子身上,恍如母親牽着磨人的孩子一邊走一邊不由地碰撞一樣。

     兩人在房間裡平靜下來以後,彌吉問道:“你到那小子的房間幹什麼?” “去看日記呗。

    ” 彌吉不明顯地動了動嘴巴,就這樣不言語了。

     mpanel(1); 十月十日是這鄰近幾個村莊的秋祭節日。

    三郎應青年團的年輕人的邀請,日落前做了準備就出門了。

    祭日人聲雜沓,攜帶幼兒上街是危險的。

    于是,為了不讓想看熱鬧的信子和夏雄出門,淺子便同意和孩子一起留守家中。

    晚飯後,彌吉、悅子和謙輔夫婦帶着美代,趕到村社去看村裡的祭祀。

     黃昏時分,遠近早已傳來了大鼓的咚咚聲,夾雜着像是呼喚聲叉像是歌聲,随風送了過來。

    這些流貫在黑夜的田園的叫喚,這些猶如在森林裡相互呼應的夜鳥和走獸的歌一般的叫喚,沒有打亂夜的甯靜。

    毋甯說,還起到了加深甯靜的作用。

    縱令此地距大都市不太遠,可農村的夜晚竟是如此的深沉。

    隻聞蟲聲稀稀,彼伏此起。

     謙輔和千惠子做好了出去觀察祭祀的準備後,一度把二樓的窗戶全部敞開,傾聽四方傳來的大鼓聲。

    那多半是車站前的八幡宮的大鼓聲。

    顯然是即将前往村社的人們敲打的大鼓聲。

    大概是鼻子上塗上白粉的孩子們在鄰村村公所前輪番敲打的大鼓聲。

    這聲音最稚嫩,且斷斷續續。

     盡管這對夫婦這樣興緻地争着猜測,可是一旦意見分歧,就又開始争吵,這種勃勃生機,簡直使人覺得他們這不是在演戲嗎?他們的對話使人不覺得,這是一個三十八歲和一個三十七歲的夫婦間的對話。

     “不,那是岡町的方向。

    是車站前的八幡宮的大鼓聲。

    ” “你也夠逞犟的。

    在這兒住了六年,連車站的方位都鬧不清?” “那麼,請你把指南針和地圖拿來。

    ” “這兒可沒有這些玩意兒呀,太太。

    ” “我是太太,你卻隻是個當家呀。

    ” “那敢情是哕。

    盡管隻是個當家人的太太,但并不是誰都能當的喲。

    社會上一般的太太,都是諸如局長的太太,魚鋪老闆的太太、吹小号者的太太,如此之類。

    你是個幸福的人啊。

    盡管隻是個當家人的太太,可卻是太太中最有出息的人哩。

    作為雌性,卻能獨占雄性的生活呐。

    對雌性來說,難道還有比這更有出息的嗎?” “不是這個意思。

    我是說你也隻是個平凡的當家人。

    ” “平凡才了不起呐。

    人類生活和藝術的最後一緻點,就是平凡嘛!蔑視平凡的人,就是不服輸的;害怕平凡的人,證明他還很幼稚。

    因為不論是芭蕉。

    以前的談林風。

    的俳諧。

    ,還是子規。

    以前的平凡的俳諧,都充滿了平凡的美學。

    這平凡的美學并未泯滅時代的生活力啊!” “提起你的俳句,可謂平凡的俳諧之最啊!” ……這種格調的、猶如腳跟離開地面四五寸飄浮在空間般的對話,冗長地繼續進行着。

    不過,當中有一貫的感情的主題,這主題就是千惠子獻給丈夫的“學識”的無限尊敬之情愫。

    十年前,東京的知識分子當中,像這樣的夫婦并不稀奇。

    至今還遵奉這種良風美俗的他們,猶如過時的婦女發型,在農村卻依然可以裝成很時髦的樣子。

     謙輔倚在窗邊點燃了一支煙,抽了起來。

    煙霧缭繞在靠窗邊的柿子樹梢上,宛如漂浮在水面上的一束白發,緩緩地流向夜的大氣中。

    良久。

    謙輔說:“老爸還沒有準備停當嗎?” “是悅子還沒有準備好哪。

    公公大概在幫她系腰帶吧。

    也許你不會相信,悅子連内裙帶子都是讓公公給系的。

    換衣服的時候,她總是把門關嚴,一邊嘀咕一邊動作,别提花時間了…” “到了晚年,老爸還學會這麼放蕩啊!” 兩人的談話自然落到三郎的身上。

    不過,最近悅子變得沉着冷靜,他們甚至得到這樣的結論:她大概對三郎感到絕望了吧。

    謠傳一般總比事實說得合情合理,而有時事實反而比謠傳更像是虛假的。

     15 前往村社必經房後的林子,從今春賞花的松林岔道,向松林的相反方向走不多久,就通過覆蓋着燈心草和菱角的池沼畔,下了陡坡就看見成排的人家。

    神社就坐落在這村莊的衆戶人家的對面半山腰上。

     美代打着燈籠走在前面,謙輔在後面打着手電,照亮腳下。

    在岔道處遇見一個叫田中的耿直的農民。

    田中也是在趕祭祀的途中,跟随在這一行人的後邊。

    他攜帶笛子,一邊走一邊練習。

    出乎意料的巧妙的笛聲,節奏輕快,反而使人感到悲涼。

    因此,以燈籠為光導的這一行人就像送殡的行列似的,沉靜無聲。

    為了活躍氣氛,每吹奏一節,謙輔就鼓掌一次,大家也跟着鼓了起來。

    掌聲傳到池沼的水面上,引起了空蕩蕩的回響。

     “走到這兒一聽,大鼓聲反而遠了。

    ”彌吉說。

     “那是地形的關系嘛。

    ”謙輔從隊伍的後面這樣答道。

     這時,美代絆了一交,險些摔倒。

    謙輔替她打着燈籠走在前面。

     因為讓這個迷糊的姑娘帶路太不合适了。

    躲閃在路旁的悅子親眼看見美代把燈籠遞給謙輔的情形。

    也許是燈籠的光的緣故,美代的臉色有點蒼白,目光無神。

    也許是心理作用,她仿佛連呼吸也覺着困難似的。

     燈籠由一隻手遞到另一隻手的瞬間,燈光映出了美代的上半身,悅子是從這一瞬間捕捉到這種情形的。

    近來悅子的眼睛觀察事物愈發熟練了。

     然而,這種發現很快被遺忘了。

    因為一行人爬陡坡時,看見那家家戶戶的屋檐下挂着的祭祀大燈籠的美麗焰火,都異口同聲地贊歎不已。

     村民們大部分都趕去參加祭禮,家中無人留守。

    無留守的村莊阒然無聲,隻有燈籠在閃着亮光。

    杉本家的人們,從架在流經村莊的小河上的石橋走了過去。

    白天裡在河面上浮遊、夜間關進籠裡的鵝群,被這一意外的人流的雜沓聲驚動了,不禁叫喚起來。

    彌吉說,這叫喚有點像夜啼郎的哭聲。

    大家不由地聯想到夏雄和她的邋遢的母親,覺着有點滑稽可笑。

     悅子望着身穿惟一的好衣服箭翎狀花紋和服的美代,她警惕着自己的眼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