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 瞞天過海
關燈
小
中
大
‘狼子野心’這個典故,千百年來對狼的形容就沒一個好的,連古人造這‘狼’字都是在‘狠’字的頭上加了一點,意思是再‘狠’一點就是‘狼’!”
我用指頭在手心寫畫了一下,慢悠悠地說:“為什麼那樣想呢?狼字拆開是‘犬’‘良’,可以看出,古人認為狼是良犬,而非惡獸,《說文解字》也說了,狼,‘良獸也,從犬良聲’。
” 亦風氣得猛揪頭發,哭笑不得:“伶牙俐齒的!我不跟你争了,總有一天你被它咬一口才知道引狼入室的後果!”說罷無可奈何地轉身離去。
來到了新家,小狼剛萌生出來的大膽又有所收斂,為了安全起見,我暫不帶它外出,即使有時候小狼偶爾跑到門口探看,我兩聲輕喚,它就叉着羅圈腿晃晃悠悠地回來了,像一團可愛的灰色絨球。
小狼的身體也在驚人地變化着,一天一個樣,常常早上起來,我就覺得它又比昨天大了一圈。
幾天後小狼就滿月了,從鼻尖到尾巴尖52厘米,尾巴約為10厘米。
直立時,從前掌到耳尖,高31厘米,體重1.5千克。
這時期的小狼長得很快,一個星期之前還軟綿綿地貼在腦袋上的小耳朵,幾天時間就支楞起來,并且像急待綻放的花瓣一樣越撐越開,對着光時,透明耳骨中隐隐約約現出一絲絲淡紅色毛細血管。
有時玩着玩着,它會突然豎起這對花瓣耳朵,然後迅速轉身跑回床下再不出聲。
甭問,它靈敏的聽覺告訴它有人來了,回家的鄰居、修水電的、換門鎖的……它甚至能一聲不響在床下潛伏幾個小時,直到陌生人離開才解除警戒鑽出來。
它聽聲音辨方位也準确了許多,我召喚它的時候,它能準确地向聲音的方向跑來,而不像一星期前那樣還要短暫迷茫一下才能找到我。
小狼的眼睛裡還有些淡藍色,像一層慢慢變薄的霧氣,正在漸漸退去,隻是視力似乎還不是太好,常常一塊食物放在面前看不見,要借用鼻子焦急地嗅聞一番,才能找到。
小家夥的身上覆蓋着兩層毛。
一層短短的黑色絨毛約1厘米長,密實蓬松,用于保暖,對着毛叢吹口氣,細軟的絨毛雖倒伏,卻不露皮肉,而小狗“狐狸”的皮毛卻是吹口氣就現出下面粉紅的皮膚,可見狼毛的密實程度遠遠大于狗的皮毛。
因為這時候的小狼保持體溫的能力還比較弱,常常需要貼着母狼和其他的兄弟姐妹取暖,所以這層貼身絨毛的保暖效果極好;另外三周大的小狼就可以摸索着跟媽媽出窩在洞口附近曬太陽了,黑色絨毛能夠幫助它從陽光中吸收更多的熱量。
黑絨毛之上一層又尖又細又長的金色毫毛,2~3厘米長,稀疏均勻,根根如鋼針般直立筆挺,毛尖的金色在陽光下熠熠生輝,仿佛那是刺而不是毛,張揚跋扈的樣子讓人一看就知道它是個野東西。
如果在狼群中長大,絕對是個頭狼 俗話說“翹尾巴狗,夾尾巴狼”,我一直以為小狼不會搖尾巴,沒想到它會。
當它乞食和開心的時候,或者對我表示恭順的時候,它會狠狠地搖尾巴,隻是不像狗那樣靈動,更像汽車的雨刮器——直直的、僵硬的,弧度很大。
當它急切乞食和極度恭順的時候,尾巴搖動的頻率更快。
這時候小家夥的尾巴是前粗後細,圓錐形的一根,尖端細弱可憐巴巴顫顫巍巍地抖着,像隻剛剝出來的嫩筍芯兒,小尾巴根部卻陡然變粗,強悍地植在小狼屁股上,唯恐紮根不牢被誰一把揪斷似的。
過去一直以為小狼最早成型的感官是嗅覺,很快我發現我錯了,它最早用以感知的竟然是觸覺。
它的腳爪肉墊上分布着敏銳的神經末梢,在它還未睜眼時,就靠小爪子摸索,尋找母狼的乳頭、感知兄弟姐妹的存在。
逐漸長大以後,每當有情況出現,它首先是四腳站定不動,讓小腳爪盡量感知地面的微微震動,有時抓緊地面的小爪子還緊張地收縮一下,之後立刻聳動鼻翼,鼻孔張弛收集味道,接着動用聽覺,轉動頭部和耳廓尋找異常聲音的來源,動作雖然連續,卻仍有細微的先後之分。
小狼最後成形的才是視覺,尤其在小狼眼睛藍膜褪盡之前,觸覺、嗅覺、聽覺是它主要的感官,會相繼成熟。
對小狼的認知發展而言,三個月是一個分界線,前三個月的小狼崽會一一記住來探望它的同伴的味道,将這些味道歸類為夥伴和親人——因為三個月前的小狼崽都要受到狼媽媽的嚴格保護,被允許接觸到的東西都要經過狼媽媽篩選過濾和引導,因此這些事物的味道都被小狼歸類為無害的、友好的,而這期間的重要認知會在小狼的腦海中銘記終生,即使長大後多年不見,它也能認出它兒時的親人。
同時,牢記母親和同窩兄弟姐妹的味道,也可以避免日後過近血緣的繁殖。
三個月之後的小狼活動範圍變廣,狼媽媽不可能面面俱到地保護它,小狼需要自己判斷危險的來臨,遇到陌生事物會本能地害怕和排斥,這時候它再認識的味道都容易被歸類為有害的、有威脅的,例如這時候出現的其他狼或者動物甚至人,都會被歸類為它的競争者、獵物或者敵人,它會牢記這些味道。
所以三個月之後的小狼要再接受和親近陌生人是比較難的了。
小狼的第一個月幾乎都是在大量的睡眠中度過的,它很淘氣貪玩,但精力有限,往往玩上一會兒就困倦了,打着哈欠扒在沙發邊緣,使出吃
” 亦風氣得猛揪頭發,哭笑不得:“伶牙俐齒的!我不跟你争了,總有一天你被它咬一口才知道引狼入室的後果!”說罷無可奈何地轉身離去。
來到了新家,小狼剛萌生出來的大膽又有所收斂,為了安全起見,我暫不帶它外出,即使有時候小狼偶爾跑到門口探看,我兩聲輕喚,它就叉着羅圈腿晃晃悠悠地回來了,像一團可愛的灰色絨球。
小狼的身體也在驚人地變化着,一天一個樣,常常早上起來,我就覺得它又比昨天大了一圈。
幾天後小狼就滿月了,從鼻尖到尾巴尖52厘米,尾巴約為10厘米。
直立時,從前掌到耳尖,高31厘米,體重1.5千克。
這時期的小狼長得很快,一個星期之前還軟綿綿地貼在腦袋上的小耳朵,幾天時間就支楞起來,并且像急待綻放的花瓣一樣越撐越開,對着光時,透明耳骨中隐隐約約現出一絲絲淡紅色毛細血管。
有時玩着玩着,它會突然豎起這對花瓣耳朵,然後迅速轉身跑回床下再不出聲。
甭問,它靈敏的聽覺告訴它有人來了,回家的鄰居、修水電的、換門鎖的……它甚至能一聲不響在床下潛伏幾個小時,直到陌生人離開才解除警戒鑽出來。
它聽聲音辨方位也準确了許多,我召喚它的時候,它能準确地向聲音的方向跑來,而不像一星期前那樣還要短暫迷茫一下才能找到我。
小狼的眼睛裡還有些淡藍色,像一層慢慢變薄的霧氣,正在漸漸退去,隻是視力似乎還不是太好,常常一塊食物放在面前看不見,要借用鼻子焦急地嗅聞一番,才能找到。
小家夥的身上覆蓋着兩層毛。
一層短短的黑色絨毛約1厘米長,密實蓬松,用于保暖,對着毛叢吹口氣,細軟的絨毛雖倒伏,卻不露皮肉,而小狗“狐狸”的皮毛卻是吹口氣就現出下面粉紅的皮膚,可見狼毛的密實程度遠遠大于狗的皮毛。
因為這時候的小狼保持體溫的能力還比較弱,常常需要貼着母狼和其他的兄弟姐妹取暖,所以這層貼身絨毛的保暖效果極好;另外三周大的小狼就可以摸索着跟媽媽出窩在洞口附近曬太陽了,黑色絨毛能夠幫助它從陽光中吸收更多的熱量。
黑絨毛之上一層又尖又細又長的金色毫毛,2~3厘米長,稀疏均勻,根根如鋼針般直立筆挺,毛尖的金色在陽光下熠熠生輝,仿佛那是刺而不是毛,張揚跋扈的樣子讓人一看就知道它是個野東西。
如果在狼群中長大,絕對是個頭狼 俗話說“翹尾巴狗,夾尾巴狼”,我一直以為小狼不會搖尾巴,沒想到它會。
當它乞食和開心的時候,或者對我表示恭順的時候,它會狠狠地搖尾巴,隻是不像狗那樣靈動,更像汽車的雨刮器——直直的、僵硬的,弧度很大。
當它急切乞食和極度恭順的時候,尾巴搖動的頻率更快。
這時候小家夥的尾巴是前粗後細,圓錐形的一根,尖端細弱可憐巴巴顫顫巍巍地抖着,像隻剛剝出來的嫩筍芯兒,小尾巴根部卻陡然變粗,強悍地植在小狼屁股上,唯恐紮根不牢被誰一把揪斷似的。
過去一直以為小狼最早成型的感官是嗅覺,很快我發現我錯了,它最早用以感知的竟然是觸覺。
它的腳爪肉墊上分布着敏銳的神經末梢,在它還未睜眼時,就靠小爪子摸索,尋找母狼的乳頭、感知兄弟姐妹的存在。
逐漸長大以後,每當有情況出現,它首先是四腳站定不動,讓小腳爪盡量感知地面的微微震動,有時抓緊地面的小爪子還緊張地收縮一下,之後立刻聳動鼻翼,鼻孔張弛收集味道,接着動用聽覺,轉動頭部和耳廓尋找異常聲音的來源,動作雖然連續,卻仍有細微的先後之分。
小狼最後成形的才是視覺,尤其在小狼眼睛藍膜褪盡之前,觸覺、嗅覺、聽覺是它主要的感官,會相繼成熟。
對小狼的認知發展而言,三個月是一個分界線,前三個月的小狼崽會一一記住來探望它的同伴的味道,将這些味道歸類為夥伴和親人——因為三個月前的小狼崽都要受到狼媽媽的嚴格保護,被允許接觸到的東西都要經過狼媽媽篩選過濾和引導,因此這些事物的味道都被小狼歸類為無害的、友好的,而這期間的重要認知會在小狼的腦海中銘記終生,即使長大後多年不見,它也能認出它兒時的親人。
同時,牢記母親和同窩兄弟姐妹的味道,也可以避免日後過近血緣的繁殖。
三個月之後的小狼活動範圍變廣,狼媽媽不可能面面俱到地保護它,小狼需要自己判斷危險的來臨,遇到陌生事物會本能地害怕和排斥,這時候它再認識的味道都容易被歸類為有害的、有威脅的,例如這時候出現的其他狼或者動物甚至人,都會被歸類為它的競争者、獵物或者敵人,它會牢記這些味道。
所以三個月之後的小狼要再接受和親近陌生人是比較難的了。
小狼的第一個月幾乎都是在大量的睡眠中度過的,它很淘氣貪玩,但精力有限,往往玩上一會兒就困倦了,打着哈欠扒在沙發邊緣,使出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