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月痕 第四回 短衣匹馬歲暮從軍 火樹銀花元宵奏凱

關燈
先,逶迤望潼關進發。

    到了關前,已将近二更時候。

    隻見月明如晝,隔河大營内鼓角無聲,又無船隻渡河,隻好将兵在漢岸紮住。

    又過了一個更次,仍無消息,四隻眼隻往城中看着。

    兵士們也有坐的,也有立的,都磨拳擦掌,等候打仗。

    猛然一回頭,見隔河大營中赤的的一枝号火騰起,直上雲霄。

    二将便知有了消息,便命衆兵一齊上馬。

    随後又見起了兩枝号火。

    話言未了,關内信炮連聲,月明之下,例看不出火光,隻見滾滾黑煙,沖天四起,人聲鼎沸。

     二将便令軍士順風向賊營放起火來。

    麾兵上前,正要沖殺,隔河大營也就大開營門,萬炬齊出,都在東岸上列成隊伍,卻不渡河。

    那時城外賊營,正在睡夢之中驚醒,倉卒接戰。

    怎當二将的兵骁将勇,霎時已經死了一半,一半抛戈棄甲,沿河逃生。

    正在追殺之際,城内關門大開,先擁出三五百人,皆是黃布包頭,大聲招呼官兵:“進城殺賊!”四望城上垛口,人俱站滿,敵樓上懸出一盞大紅燈,上寫着鬥大的一個“順”字。

    二人看了大喜,且不去追趕餘賊,帶領衆兵殺進城來。

     是夜,賊衆團探得蒲關内大放花燈,所以毫無防備。

    半夜忽然聽得四處火起,人聲大呼道:“我等皆明大人官軍,投降者免死!”所有賊首沙龍巴戟,帶着一幹心腹,一時措手不及,四散跑出,自相踐踏,死者不計其數。

    正要出城,迎頭遇着顔、林二将,一陣好殺。

    隻見屍橫遍巷,血流成渠。

    便折轉頭來,想出東門逃命。

    二将随後正趕,忽見賊匪紛紛倒地,四路炮響槍鳴,迎面在刀光中閃出一将,手舞大刀,正在那裡殺賊,猶如砍瓜切菜。

    原來是蒲關遊總兵。

    見了二人,十分大喜,便道:“明爺有令傳與二位,見頭包黃布者免死!”于是合兵一處,搜殺城中番、回及各部,救滅煙火,安撫良民。

     此時已是四更,城内城外這一陣殺死的出,約有萬人,投降者亦有萬衆。

    隻有賊首數人,尚帶着一夥悍賊,拚命殺出城外。

    又合城外的餘賊番人、回人,一共尚有數千,便想渡河往西搶掠。

    忽見隔河岸上一片火光,綿亘不絕,遂教番兵引路,打草地内順着河往西行走。

    卻喜回頭一看,并無追兵,遂放心大膽而進。

    意欲待天明之後,尋着村莊,擄些飲食。

    又走了一個更次,已是五更過了。

    約莫也走了二三十裡,月色漸漸西沉,拂拂曉風,吹得那河岸上敗葦叢蘆沙沙亂響。

    遠遠望見河旁,似有幾輛大車停住。

    往前再走,荒草愈多。

    正在尋覓路徑,忽聽一聲炮響,三面火光驟發,前後俱被大車滿載柴草,灌上了油,把路都塞斷。

    一陣風過,遍地的枯草烘烘燒着,草内先埋下無數的鐵炮,引着藥線,直裂橫飛。

    隻燒得這一夥數千賊匪,上天無路,人地無門,隻往河中亂跳,溺死的也不計其數。

    其餘均焦頭爛額,血染黃沙了!看官,你道這場火是那裡來的?就是荷生早晨派的李副将在此埋伏,算定賊軍必由此路,故此燒他一個盡絕。

     荷生帶了數十名心腹健卒,正在高阜了望,見大功已成,十分歡喜。

    時東方已白,随即與李副将會在一處,向潼關來。

    方到關下,早望見經略大蠢,正在渡河,顔、林、遊、李四将,皆列隊相迎。

    經略一到西岸,見了荷生并四将,便笑吟吟的向荷生拱手道:“深勞先生妙算,并諸将勤勞,一戰功成,可喜可賀!”送與荷生并馬人城,出榜安民。

    将生擒賊首,一齊枭斬示衆。

    委員訊問未出城回民:有眷屬者,悉令回籍;其單身者,交地方官安插。

    時雍州節度駐紮同州,約期相見,高宴三日。

    硖石關伏兵二百名,亦已調回,大兵便凱歌渡河,口太原去了。

    凡秦晉官民,無不仰慕荷生豐采,每出,至道途擁擠不開。

    看官,汝道熱鬧不熱鬧呢!正是: 苟有用我,帷幄運籌。

     輕裘緩帶,名士風流。

     自是道倭聞風,再不敢窺伺山右了。

     欲知後事如何,且聽下回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