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月痕 第二十六回 彤管生花文章有價 問圍爐煮雪情話生春

關燈
,使噪鼓而驚雷。

    樂. 工告阕,責賜初行;銅山合徙,錦市俱傾。

    壯表裡河山之色,慰就瞻雲日 之情。

    石樓霞爛,繡壤風清。

     惟順時而布政,乃樂備而禮成。

    眷回車而言邁,祝景福之時呈。

    ” 紫滄說道:“研《都》煉《京),錦心繡口。

    ”癡珠道:“班亻予亻予歌扇,鮑令晖賦茗,對此麟麟炳炳之文,能無愧色?”采秋道:“你們總是說好。

    其實算是我作的,自然不好也好。

    倘說是你們孝廉、茂村做的,就也平常了。

    ”癡珠忽然半晌不語,卻高吟杜詩《冬狩行》道: “飄然時危一老翁,十年厭見旌旗紅。

    喜君士卒甚整肅,為我回辔 擒西戎。

    草中狐兔盡何益,天子不在鹹陽宮。

    朝廷雖無幽王禍,得不哀 痛塵再蒙。

    嗚呼!得不哀痛塵再蒙!” 竟灑涕冒雪走了。

     荷生曉得癡珠别有感觸,送出大門回來,歎道:“古之傷心人!”因也吟杜詩道:“玉觞淡無味,胡羯豈強敵?長歌激屋梁,淚下流任席。

    ”采秋接着道:“志士幽人莫怨嗟,古來才大難為用。

    ”就留紫滄小夥,到二更天,值雪少止,坐車而去。

     荷生送了紫滄,倚在水榭西廊欄杆上,領略一番雪景。

    真個瓊裝世界,玉琢樓台。

    因觸起癡珠稿中的詩句,吟道: “飛來别島住吟身,玉宇瓊樓證淨因。

     如此溪山如此雪,天公端不負詩人。

    ” 正欲回步,蓦見采秋到了跟前,說道:“怎的半天不進去,卻站在雪地裡吟詩?”荷生從雪光中瞧采秋披件大紅哆羅呢的鬥篷,越顯得玉骨珊珊,便攜着手道:“你看這水榭,不就是海上的瑤島麼?我真欲終老是鄉,不必别求白雲鄉矣。

    ”采秋道:“你喝了酒,這一陣陣的朔風撲面吹來,寒冷異常,進去吧。

    ” 此時紅豆提一盞荷葉燈也來了,就引着兩人慢慢步上樓來。

    香雪向銅爐内添些獸炭。

    荷生高興,教紅豆掬了一銅盆的雪,取個磁瓶,和采秋向爐上親烹起茶來。

    采秋吟道: “羊羔錦帳應粗俗,自掬冰泉煮石茶。

    ” 荷生笑道:“你還不如黨家姬哩。

    ”采秋道:“怎說呢?”荷生道:“他買得,你買不得。

    ”采秋默然,停了一停,淚眼盈盈說道:“我的心你還不知道麼?”荷生道:“這也不用說了。

    隻是你決意下月走麼?”采秋淌下淚來,硬咽半晌,說道:“我爹病,我總要回去看他一遭。

    自古父母在堂,做侍妾的也許歸甯。

    就算我已經到了你家,得着這個信,求你給我回娘家一兩個月,你難道不依麼?而且我終身的事,也要和我爹說去。

    他是個男人,自然比我媽明白些。

    紫滄平日和我爹還說得來,我先走,你教紫滄随後也走,大約這事總有人分停妥。

    萬有不然,我這身終算是你的。

    正月以内我自行進省,彼時他們也不能說我不待父母之命你道是不是呢?” 荷生歎一口氣道:“你說的都是,我能說你半句的不是麼?隻是天寒歲暮,教我把這别緒離情作何消遣呢?”采秋聽了,撲簌簌吊下淚來。

    荷生眼皮一紅,忍着淚說道:“人生離合悲歡,是一定之理。

    我也不學癡珠,作那兒女嗫嚅、楚國相對的光景。

    事已至此,隻得給你走吧。

    ”說着便站起身,喝了茶,開着風門,向樓外望着園中一片雪光,覺得冷森森的,因複歸坐,說道:“我這會有了幾句詩,我念着,你寫,好麼?”采秋點一點頭,移步到長案邊,教紅豆磨墨,自行檢張箋紙,向方椅坐下,蘸飽筆等着。

    隻聽荷生吟道: “壓線年年事已非,淚痕零落舊征衣。

     如何窈窕如花女,也學來鴻去燕飛?” 荷生一面吟,采秋一面寫,到了末句,便停着筆,接連流下幾點淚來。

    荷生又吟道: “相見時難别亦難,綢纓絮語到更殘。

     脂香粉合分明在,檢作歸裝不忍看。

    ” 荷生吟這一首,聲音就低了好些。

    采秋剛才抹于了眼淚,提起筆來寫了一句,卻又滾出淚來,便站起身來,咽着聲說道:“我不能寫了,你自己寫去吧!” 荷生隻得接過筆來寫下去。

    第三、四首是: 箜篌一曲譜新填,便是相逢已隔年。

     珍重幾行臨别淚,莫教輕灑雪中天。

     锺情深處轉成癡,不欲人生有别時。

     們是陽關随地遇,聲聲風笛向依吹。

     采秋瞧了這兩首,竟忍不住嗚嗚咽咽的哭了。

    荷生也落下淚來。

    紅豆在旁,趕着擰手巾給兩人拭了臉,又遞上茶。

    半晌,采秋噙着淚說道:“我先教我媽走,我挨過你的生日再走吧。

    ”荷生不語。

    這會天漸開了,風亦稍停,兩人也非複先前凄楚了。

    後來采秋遲走二十日。

    那《大閱賦》竟為明經略賞識,此是後話。

    正是: 幼婦清才,一時無兩。

     屈指歸期,春三月上。

     欲知後事,且聽下回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