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月痕 第十三回 中奸計淩晨輕寄柬 斷情根午夜獨吟詩
關燈
小
中
大
話說荷生日來軍務正忙,忽晤小岑,說原士規愉園請客,十分驚愕,說道:“那愉園平日不是他們走動的地方!”後來小岑說的千真萬真,荷生總不相信,特特請了劍秋來。
劍秋一見面,也怪采秋,說道:“愉園聲價,從此頓落了!”荷生一肚皮煩惱,默默不語。
劍秋随接道:“這其間總另有原故。
他們那一班人素與采秋是沒往來,隻是這一天的事如今都傳遍了,還能夠說是謠言?”小岑道:“望伯很得意,說是人家花了幾多錢,也不過如此鬧一天。
”荷生聽着,心上實在不舒服,便說道:“算了!從今再不要題起‘愉園’兩字吧。
”說着,就将别的話岔開,無情無緒的談了一會,二人也就去了。
此時日已西沉,荷生送出二人,也不進屋,一人在院子裡踱來踱去。
一會望着數竿修竹癡立,一會又向着那幾盆晚香玉徘徊。
直到跟班們拿上燈來,青萍請示開飯,荷生才進屋裡,說道:“我不用飯了,你将荷葉粥熬些。
”便到裡間躺下。
好一會,門上送上公事,荷生起來問道:“有緊要的軍情麼?”門上回道:“沒甚緊要的。
”荷生道:“我明天看吧。
”門上答應退出,荷生就撂在一邊。
青萍回道:“荷葉粥熬好了。
”荷生道:“我肚裡不餓,停一會吃吧。
”送出來堂屋,又是踱來踱去。
忽然自語道:“撒開手罷了。
”青萍大家都在簾外伺候,也不曉荷生是什麼心事。
隻聽得轅門外已轉二更了,便掀簾進來,請荷生用點粥。
荷生叫端上來,就在堂屋裡吃了,也不叫添。
青萍回道:“老爺不曾用晚飯,添些嗎?”荷生惱道:“不用了!”青萍不敢再口。
跟班送過漱口壺、手巾,荷生隻抹了臉,口也不漱,便起來向裡間去了。
一會,叫:“青萍!”青萍答應進來。
隻見荷生盤坐一張小榻上,問道:“有什麼時候了?”青萍回道:“差不多要一下鐘了。
”荷生道:“遲了。
”便叫跟班們伺候睡下。
次日,青萍起來,走進裡間,見荷生已經起來,披件二藍夾紗短祆,坐在案上了。
青萍愕然,招呼跟班照常打疊鋪蓋,打掃房屋。
青萍伺候荷生洗過臉,正要端點心上去,隻見荷生檢出一張薛濤箋,放在實上,翻開硯匣,磨了濃墨,蘸筆寫完;取過一個紫箋的小封套,将詩箋打個圖章,折疊封好,寫了“愉園主人玉展”六字,便叫:“青萍!”青萍卻早在案傍伺候。
荷生将柬帖兒遞給青萍,說道:“送到愉園,就回來吧。
”荷生也不用早點,轉向床上躺下,徑自睡着了。
且說采秋連日盼望荷生,兩天卻不見到。
當下晨妝初罷,紅豆剪一枝素心蘭,笑吟吟的掀開簾子,說道:“這花也解人意,前兩天才怞四五箭,今天竟全開了。
我剪一枝給娘戴上,也不負開了這一番。
”采秋也自喜歡,向着花領略一回,就接過手,對着鏡台正要插在鬓邊,忽見小丫鬟傳進柬帖,說是韓師爺差人送來的。
采秋便将蘭花放下,親手拆開一看,卻是兩紙詩箋,上寫的是: 風際萍根鏡裡煙,傷心莫話此中緣! 冤禽銜石難填海,芳草牽情欲到天。
雲過荒台原是夢,舟尋古硐轉疑仙。
懊依樂府重新唱,負卻冰絲舊七弦! 紅豆在旁,見采秋看了一行,臉色便覺慘然;再看下去,那眼波盈盈,竟吊下數點淚來。
紅豆驚疑,遞過手絹。
采秋也不拭,直往下看去,是: 搔首蒼茫欲問天,分明紫玉竟如煙! 九州鑄鐵輕成錯,一笑拈花轉悟禅。
虛說神光離後合,可堪心事缺中圓。
《陽春》乍奏聽猶澀,便送商聲上四弦。
看畢,将詩放在妝台傍邊,将手絹拭了淚痕,沉吟一會,那淚珠重複顆顆滾下汗衫襟前。
紅豆急着問道:“娘!怎的?那信是說什麼話?”采秋也不答應。
紅豆呆呆的站了一會,将手向鏡台邊白磁面盆擰幹手巾,擱過一邊,把臉盆捧給小丫鬟,叫他換了水,仍放妝台邊,持上手巾,展開,遞給采秋。
采秋接過,有半盞茶時候,才向臉上略抹一抹,也不遞給紅豆,自行擱下盆中,就問道:“是誰送來的?”小丫鬟道:“是常來的薛二爺。
”采秋又不言語,半晌才說道:“叫他等着,我有個帖兒給他帶去。
”那小丫鬟便跑出去吩咐。
一會,小丫鬟回來,說道:“外頭說,薛二爺交過束帖,沒有坐,早就走了。
”采秋默默不語,兩眼眶汪汪的淚,又一滴一滴的落下來,瞧着紅豆,說道:“這枝蘭花,插在瓶裡去吧。
”一面說,一面擡着詩箋站起身來,推開椅,移步至裡間簾邊,自行掀開簾,将詩箋擱在枕畔簪盒,斜躺着嗚嗚咽咽的哭。
紅豆跟了進來,要把話來勸,卻不曉得為着何事,想道:“娘平日再沒有這個樣兒,到得懶說話,我們就曉得他煩惱了。
再不想今天會如此傷心,到底這韓老爺的柬帖兒,是講些什麼在上頭呢?”紅豆又不敢叨絮,隻急得也要哭。
小丫鬟等更蹑手蹑腳的,在外間收拾那粉盒妝蓋,不敢大聲說一句話,倒弄得内外靜悄悄的。
劍秋一見面,也怪采秋,說道:“愉園聲價,從此頓落了!”荷生一肚皮煩惱,默默不語。
劍秋随接道:“這其間總另有原故。
他們那一班人素與采秋是沒往來,隻是這一天的事如今都傳遍了,還能夠說是謠言?”小岑道:“望伯很得意,說是人家花了幾多錢,也不過如此鬧一天。
”荷生聽着,心上實在不舒服,便說道:“算了!從今再不要題起‘愉園’兩字吧。
”說着,就将别的話岔開,無情無緒的談了一會,二人也就去了。
此時日已西沉,荷生送出二人,也不進屋,一人在院子裡踱來踱去。
一會望着數竿修竹癡立,一會又向着那幾盆晚香玉徘徊。
直到跟班們拿上燈來,青萍請示開飯,荷生才進屋裡,說道:“我不用飯了,你将荷葉粥熬些。
”便到裡間躺下。
好一會,門上送上公事,荷生起來問道:“有緊要的軍情麼?”門上回道:“沒甚緊要的。
”荷生道:“我明天看吧。
”門上答應退出,荷生就撂在一邊。
青萍回道:“荷葉粥熬好了。
”荷生道:“我肚裡不餓,停一會吃吧。
”送出來堂屋,又是踱來踱去。
忽然自語道:“撒開手罷了。
”青萍大家都在簾外伺候,也不曉荷生是什麼心事。
隻聽得轅門外已轉二更了,便掀簾進來,請荷生用點粥。
荷生叫端上來,就在堂屋裡吃了,也不叫添。
青萍回道:“老爺不曾用晚飯,添些嗎?”荷生惱道:“不用了!”青萍不敢再口。
跟班送過漱口壺、手巾,荷生隻抹了臉,口也不漱,便起來向裡間去了。
一會,叫:“青萍!”青萍答應進來。
隻見荷生盤坐一張小榻上,問道:“有什麼時候了?”青萍回道:“差不多要一下鐘了。
”荷生道:“遲了。
”便叫跟班們伺候睡下。
次日,青萍起來,走進裡間,見荷生已經起來,披件二藍夾紗短祆,坐在案上了。
青萍愕然,招呼跟班照常打疊鋪蓋,打掃房屋。
青萍伺候荷生洗過臉,正要端點心上去,隻見荷生檢出一張薛濤箋,放在實上,翻開硯匣,磨了濃墨,蘸筆寫完;取過一個紫箋的小封套,将詩箋打個圖章,折疊封好,寫了“愉園主人玉展”六字,便叫:“青萍!”青萍卻早在案傍伺候。
荷生将柬帖兒遞給青萍,說道:“送到愉園,就回來吧。
”荷生也不用早點,轉向床上躺下,徑自睡着了。
且說采秋連日盼望荷生,兩天卻不見到。
當下晨妝初罷,紅豆剪一枝素心蘭,笑吟吟的掀開簾子,說道:“這花也解人意,前兩天才怞四五箭,今天竟全開了。
我剪一枝給娘戴上,也不負開了這一番。
”采秋也自喜歡,向着花領略一回,就接過手,對着鏡台正要插在鬓邊,忽見小丫鬟傳進柬帖,說是韓師爺差人送來的。
采秋便将蘭花放下,親手拆開一看,卻是兩紙詩箋,上寫的是: 風際萍根鏡裡煙,傷心莫話此中緣! 冤禽銜石難填海,芳草牽情欲到天。
雲過荒台原是夢,舟尋古硐轉疑仙。
懊依樂府重新唱,負卻冰絲舊七弦! 紅豆在旁,見采秋看了一行,臉色便覺慘然;再看下去,那眼波盈盈,竟吊下數點淚來。
紅豆驚疑,遞過手絹。
采秋也不拭,直往下看去,是: 搔首蒼茫欲問天,分明紫玉竟如煙! 九州鑄鐵輕成錯,一笑拈花轉悟禅。
虛說神光離後合,可堪心事缺中圓。
《陽春》乍奏聽猶澀,便送商聲上四弦。
看畢,将詩放在妝台傍邊,将手絹拭了淚痕,沉吟一會,那淚珠重複顆顆滾下汗衫襟前。
紅豆急着問道:“娘!怎的?那信是說什麼話?”采秋也不答應。
紅豆呆呆的站了一會,将手向鏡台邊白磁面盆擰幹手巾,擱過一邊,把臉盆捧給小丫鬟,叫他換了水,仍放妝台邊,持上手巾,展開,遞給采秋。
采秋接過,有半盞茶時候,才向臉上略抹一抹,也不遞給紅豆,自行擱下盆中,就問道:“是誰送來的?”小丫鬟道:“是常來的薛二爺。
”采秋又不言語,半晌才說道:“叫他等着,我有個帖兒給他帶去。
”那小丫鬟便跑出去吩咐。
一會,小丫鬟回來,說道:“外頭說,薛二爺交過束帖,沒有坐,早就走了。
”采秋默默不語,兩眼眶汪汪的淚,又一滴一滴的落下來,瞧着紅豆,說道:“這枝蘭花,插在瓶裡去吧。
”一面說,一面擡着詩箋站起身來,推開椅,移步至裡間簾邊,自行掀開簾,将詩箋擱在枕畔簪盒,斜躺着嗚嗚咽咽的哭。
紅豆跟了進來,要把話來勸,卻不曉得為着何事,想道:“娘平日再沒有這個樣兒,到得懶說話,我們就曉得他煩惱了。
再不想今天會如此傷心,到底這韓老爺的柬帖兒,是講些什麼在上頭呢?”紅豆又不敢叨絮,隻急得也要哭。
小丫鬟等更蹑手蹑腳的,在外間收拾那粉盒妝蓋,不敢大聲說一句話,倒弄得内外靜悄悄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