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月痕 第二十三回 簾卷西風一詩夜課 雲橫秦嶺千裡書來

關燈
秋一笑,接道: “不把長蛾鬥尹邢。

    ” 大家寂然。

     采秋笑道:“那個接呢?”曼雲的拳輸了,想一會,吟道: “誰取唐皇圖一幅,” 秋痕便接道: “年年摹上遠山青。

    ” 荷生拍案道:“好句!我喝一鐘酒。

    ”采秋道:“秋痕妹妹真個聰明。

    ”紫滄道:“你們不要聯,我竟得了一首,念給大家聽吧。

    ”便高吟道: “自是天公解愛才,美人死尚費培栽。

     繹仙秀色瑩娘癖,都付誇娥守護來。

    ” 荷生道:“好!”大家也同聲道:“好!” 癡珠道:“我也有四句,湊成四首吧。

    ”便吟道: “無賴春風筆一枝,此中深淺幾人知? 可憐混沌初開竅,也仿風情虢國姨。

    ” 荷生笑道:“山膏如豚,厥性好罵,你又挖苦起人來。

    ”癡珠道:“我講的是畫眉,何曾有心罵人?”秋痕道:“你隻講畫眉,把山字全丢了。

    ”癡珠道:“是極!我忘了。

    ”紫滄道:“青出于藍,詩祖宗今天給人批駁得啞口無言了。

    ”大家一笑于是大家俱發拳轟飲,晚夕方散。

     到得重陽前一日,秋痕又訂了癡珠、荷生、采秋三人小飲,阄題分韻,每人七律一首。

    荷生拈個《菊燈》,詩是: 萬菊分行炫眼黃,燈燃猶自占秋光。

     金英冉冉添佳色,寒穗亭亭散古芳。

     老圃風徽天不夜,疏籬月落焰生香。

     内人分得随花賞,星鬥參橫樂未央。

     癡珠拈個《菊酒》,詩是: 漫向雲英乞玉漿,一樽菊酒進重陽。

     清原本性休嫌淡,味到無言自有香。

     老圃邀來千裡月,芳樽釀出一籬霜。

     白衣花外提壺勸,道是延年益壽方。

     采秋拈個《菊糕》,詩是: 鎮日東籬采菊忙,為修韻事到重陽。

     團成粉餌三分白,占得清秋一味涼。

     這莫餐英同屈子,幾回題字笑劉郎。

     家家筐-相投遺,粲舌花開許細嘗。

     秋痕拈個《菊枕》,詩是: 闌珊菊圃謝幽芳,收拾排将貯錦囊。

     一種芬留黃落後,十分秋占黑甜鄉。

     遊仙有夢宜高士,連理多情戀晚香。

     點點紅棋紋不滅,夜闌和月上藜床。

     後來,癡珠又做了一篇《菊花賦》。

    賦雲: 昨夜霜華釀小寒,扶持秋色上欄幹。

    卷簾人比黃花瘦,腸斷西風李 易安。

    昔偕帝女遊,今伴先生隐。

    梅瓣懶上妝,荷香留剩粉。

    四壁蟲吟 一枕多,連天雁語重陽近。

    盈盈兮無賴,落落兮有神。

    涼月沈閣,傲霜 絕塵。

    高還似我,淡如其人。

    玉宇瓊樓舊約,青娥素女前身。

    和雨和 煙,不衫不履。

    碧玉樓前,仙韶院裡。

    穩重同山,輕柔比水。

    餐秀茹香, 迷金醉紙。

    缸凝夜其不眠,影扶痕而欲起。

    清樽滿杯酌,插得滿頭多。

     滿頭勢欲落,落矣奈君何!長笛一聲銀漢沽,可憐往事休重說。

    年年歲 歲此花開,此花開時人凄絕!其《謝秋心院送菊》詩雲: 柳門竹巷鬓飛鴉,翠柏天寒倚暮霞。

     不去牽蘿補茅屋,攜鋤牆角種黃花。

     選得黃花十種鮮,移來茶日筆床邊。

     遙知天女憐多病,散作維摩一榻禅。

     深黃淺白鬥輕盈,别種分栽雅淡名。

     怪底東籬陶處士,一篇為汝賦《閑情》。

     傲霜原不事鉛華,更與卿卿晚節誇。

     不學四娘家萬朵,秋來吹折滿溪花。

     因将兩塊青花石,一镌賦,一镌詩,嵌在月亮門左側。

     重陽日,荷生是明經略請在彤雲閣登高去了。

    卻說李夫人自見秋痕之後,十分歡喜。

    是日重陽,秋痕也送了李夫人十盆菊,李夫人便買一大簍螃蟹,請癡珠、秋痕小飲,夫人和秋痕對局下棋。

     癡珠看天色尚早,獨向呂仙閣而來。

    見萬井炊煙,遊人如蟻,傷孤客之飄零,念佳時之難再,因吟杜甫《九日》詩中“弟妹蕭條各何往,幹戈衰謝兩相催”之句,不勝惘然。

    接着又吟道:“天下尚未甯,健兒勝腐儒。

    飄飄風塵際,何地置老夫!”又吟道:“将帥蒙思澤,兵戈有歲年。

    至今勞聖主,何以報皇天!”獨吟無賴,靠晚方到縣前街。

    平日愛吃螃蟹,今日肚子正饑,吃了四五樣菜,即上螃蟹,又未免多吃些。

    接着又是一盤油囗的菊花葉。

    癡珠混吃了這一陣,肚子覺得不好起來,向秋痕要個豆蔻吃下,也不見好。

    李夫人備下薄荷露茶,癡珠喝些,不上二更,便偕秋痕坐車回來秋心院。

     這一夜,秋痕不脫衣服,殷勤扶侍。

    不想癡珠大瀉兩次,病就好了。

    秋痕次日卻大病起來,始隻寒熱往來,頭暈不起。

    自九月起,到了十月,竟然臉色漸黃,肌膚日減,愈病愈恨,每向癡珠流淚道:“孽由自作,悔無可追!”癡珠百幾勸解,總不懂得秋痕是何苦楚,隻覺李家禮貌都不似從前,為着秋痕卧病,就也不說,隻午間來與秋痕清談,二更天便走了。

     一日飯後,西風片片吹,雨敲窗紙,但聽槐葉聲在庭砌下如千斛蟹湯湔沸,愁懷旅緒,一往而深。

    忽李夫人差人送來谡如信件,并有一封系緻荷生的,信中備述采石礬勝仗及兩次用兵機謀。

    癡珠喜道:“谡如是個将材。

    隻是這樣大捷,怎的邸抄還不見哩?”瞧完了信,便随手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