沮渠牧犍傳(附沮渠秉等傳)
關燈
小
中
大
沮渠蒙遜死後,他的第三個兒子沮渠牧犍繼任其位,自稱河西王,派遣使者來朝廷請命。
先前,世祖曾派李順迎娶沮渠蒙遜的女兒為夫人,恰巧當時蒙遜去世,沮渠牧犍秉承父親臨終囑咐,把妹妹送到京師,被封為右昭儀。
沮渠牧犍把他的年号改為承和元年(433)。
世祖又派李順授任沮渠牧犍為使持節,侍中,都督涼州、沙州、河州三州以及西域羌戎各地軍事,車騎将軍,開府儀同三司,領護西戎校尉,涼州刺史,河西王。
沮渠牧犍因為沒有功勞而得到朝廷的封授和賞賜,就把李順留下來,上表請求皇帝授予他安某某、平某某一類的稱号,皇帝很客氣地未予允許。
沮渠牧犍娶了世祖的妹妹武威公主,派他的丞相宋繇前來進表緻謝,并進獻馬五百匹,黃金五百斤。
宋繇又奏請皇帝給武威公主和牧犍的母親确定妃後的稱号。
朝廷大臣們計議,認為按照禮法規定,母親應憑兒子的地位而顯貴,妻子應随從丈夫的爵位,牧犍的母親最好稱之為河西國太後,武威公主在他的國内可以稱王後,在京師則應稱公主,世祖同意了這種意見。
沮渠牧犍派他的将軍沮渠旁周到京師來朝貢,世祖就派侍中古弼、尚書李順賜給他相應等級的侍臣衣服,并征召牧犍的兒子沮渠封壇來朝廷侍奉皇帝。
詛渠牧犍就派遣封壇來京師朝見皇帝。
太延五年(439),世祖派遣尚書賀多羅出使涼州,并且觀察河西國内的動靜虛實。
因為沮渠牧犍雖然對朝廷稱藩進貢,但實際上有許多乖迕悖逆的事實,于是世祖領兵親自前往征讨他。
皇帝诏令朝廷公卿寫下诏書聲讨沮渠牧犍說:“河西王外表上服從大魏新頒的曆法,但在其内部卻不肯放棄其超越本分的帝王稱号,這是第一大罪狀。
人口戶籍和區域地圖不在朝廷官府登記,按照土地數量計征的田賦,不向朝廷司農繳納,這是第二大罪狀。
既然接受朝廷封授的王爵,又接受僞職,博取兩方面的殊榮,騙取朝廷認為其專一不二的寵信,這是第三大罪狀。
明知朝廷志在安撫邊遠地區,而有意違背聖上的方略,切斷邊地商人交納的稅收,斷絕過往旅客的道路,這是第四大罪狀。
在西北各部族中有意宣揚自己,自逞高傲驕橫,這是第五大罪狀。
擅自坐地聚斂财物,不願向朝廷進獻奉貢,這是第六大罪狀。
北邊依托反叛的胡虜,南邊交結仇池之國,倚仗他人軍隊的援助,互相扶持,狼狽為奸,這是第七大罪狀。
奉承朝廷敕令超過限度,動辄假借名義進行征伐、鎮壓,這是第八大罪狀。
敵寇得以保全就感到高興,朝廷若有失敗則幸災樂禍,對待朝廷使者輕侮怠慢,不以禮相待,這是第九大罪狀。
既然與魏室公主匹配婚姻,所受到的寵幸已超過元勳舊臣,還要恣意縱欲,與其兄嫂私通,這是第十大罪狀。
既違背夫妻伉俪的體統,不專行男女婚姻的理義,又公然用毒藥施以毒害,企圖謀殺武威公主,這是第十一大罪狀。
對大魏朝廷的人嚴加防備,派人把守邊關要塞,如同對待仇寇,這是第十二大罪狀。
身為藩臣有這樣多的罪行,難道還可以寬恕嗎?先施以号令然後再發兵誅剿,這是自古以來王者的常道。
倘若你親自率領群臣,手執禮品出郊迎接聖上車駕,見馬首而進谒參拜,這才是上策;大魏六軍到達之後,你能夠反綁雙手,并擡着棺材随從于後,以表示投降改悔的決心,這是中策。
如果你執迷不悟,不及時悔改,那就隻會落得身死族滅,終成當今的最大恥辱。
你應當慎重考慮,自己求得更多的福分才是。
” 官軍渡過黃河,沮渠牧犍得知以後說:“為什麼非要這樣啊?”他采用他的左丞相姚定國的計謀,不肯出城迎接,派人向蠕蠕國求救,又遣他的弟弟沮渠董來率兵一萬多人在城南抗拒官軍,戰敗而退。
世祖到達姑臧之後,派遣使者曉喻沮渠牧犍,令他出來迎接。
牧犍聽說蠕蠕派兵到善無侵犯騷擾,僥幸希望世祖率軍返回,就加固防守。
牧犍之兄的兒子沮
先前,世祖曾派李順迎娶沮渠蒙遜的女兒為夫人,恰巧當時蒙遜去世,沮渠牧犍秉承父親臨終囑咐,把妹妹送到京師,被封為右昭儀。
沮渠牧犍把他的年号改為承和元年(433)。
世祖又派李順授任沮渠牧犍為使持節,侍中,都督涼州、沙州、河州三州以及西域羌戎各地軍事,車騎将軍,開府儀同三司,領護西戎校尉,涼州刺史,河西王。
沮渠牧犍因為沒有功勞而得到朝廷的封授和賞賜,就把李順留下來,上表請求皇帝授予他安某某、平某某一類的稱号,皇帝很客氣地未予允許。
沮渠牧犍娶了世祖的妹妹武威公主,派他的丞相宋繇前來進表緻謝,并進獻馬五百匹,黃金五百斤。
宋繇又奏請皇帝給武威公主和牧犍的母親确定妃後的稱号。
朝廷大臣們計議,認為按照禮法規定,母親應憑兒子的地位而顯貴,妻子應随從丈夫的爵位,牧犍的母親最好稱之為河西國太後,武威公主在他的國内可以稱王後,在京師則應稱公主,世祖同意了這種意見。
沮渠牧犍派他的将軍沮渠旁周到京師來朝貢,世祖就派侍中古弼、尚書李順賜給他相應等級的侍臣衣服,并征召牧犍的兒子沮渠封壇來朝廷侍奉皇帝。
詛渠牧犍就派遣封壇來京師朝見皇帝。
太延五年(439),世祖派遣尚書賀多羅出使涼州,并且觀察河西國内的動靜虛實。
因為沮渠牧犍雖然對朝廷稱藩進貢,但實際上有許多乖迕悖逆的事實,于是世祖領兵親自前往征讨他。
皇帝诏令朝廷公卿寫下诏書聲讨沮渠牧犍說:“河西王外表上服從大魏新頒的曆法,但在其内部卻不肯放棄其超越本分的帝王稱号,這是第一大罪狀。
人口戶籍和區域地圖不在朝廷官府登記,按照土地數量計征的田賦,不向朝廷司農繳納,這是第二大罪狀。
既然接受朝廷封授的王爵,又接受僞職,博取兩方面的殊榮,騙取朝廷認為其專一不二的寵信,這是第三大罪狀。
明知朝廷志在安撫邊遠地區,而有意違背聖上的方略,切斷邊地商人交納的稅收,斷絕過往旅客的道路,這是第四大罪狀。
在西北各部族中有意宣揚自己,自逞高傲驕橫,這是第五大罪狀。
擅自坐地聚斂财物,不願向朝廷進獻奉貢,這是第六大罪狀。
北邊依托反叛的胡虜,南邊交結仇池之國,倚仗他人軍隊的援助,互相扶持,狼狽為奸,這是第七大罪狀。
奉承朝廷敕令超過限度,動辄假借名義進行征伐、鎮壓,這是第八大罪狀。
敵寇得以保全就感到高興,朝廷若有失敗則幸災樂禍,對待朝廷使者輕侮怠慢,不以禮相待,這是第九大罪狀。
既然與魏室公主匹配婚姻,所受到的寵幸已超過元勳舊臣,還要恣意縱欲,與其兄嫂私通,這是第十大罪狀。
既違背夫妻伉俪的體統,不專行男女婚姻的理義,又公然用毒藥施以毒害,企圖謀殺武威公主,這是第十一大罪狀。
對大魏朝廷的人嚴加防備,派人把守邊關要塞,如同對待仇寇,這是第十二大罪狀。
身為藩臣有這樣多的罪行,難道還可以寬恕嗎?先施以号令然後再發兵誅剿,這是自古以來王者的常道。
倘若你親自率領群臣,手執禮品出郊迎接聖上車駕,見馬首而進谒參拜,這才是上策;大魏六軍到達之後,你能夠反綁雙手,并擡着棺材随從于後,以表示投降改悔的決心,這是中策。
如果你執迷不悟,不及時悔改,那就隻會落得身死族滅,終成當今的最大恥辱。
你應當慎重考慮,自己求得更多的福分才是。
” 官軍渡過黃河,沮渠牧犍得知以後說:“為什麼非要這樣啊?”他采用他的左丞相姚定國的計謀,不肯出城迎接,派人向蠕蠕國求救,又遣他的弟弟沮渠董來率兵一萬多人在城南抗拒官軍,戰敗而退。
世祖到達姑臧之後,派遣使者曉喻沮渠牧犍,令他出來迎接。
牧犍聽說蠕蠕派兵到善無侵犯騷擾,僥幸希望世祖率軍返回,就加固防守。
牧犍之兄的兒子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