敬宗孝莊帝紀
關燈
小
中
大
孝莊皇帝,名子攸,彭城王元勰第三子,母親名叫李妃。
肅宗初年,因為元勰有魯陽保護皇帝的功勞,被封為武城縣開國公。
孝莊帝幼年在宮内陪肅宗讀書,長大以後,風神秀慧,姿儀偉岸。
朝廷拜他為中書侍郎、城門校尉、兼任給事黃門侍郎,深為肅宗所看重親近。
後來遷升散騎常侍、禦史中尉。
孝昌二年(526)八月,封為長樂王。
轉任侍中、中軍将軍。
孝昌三年(527)十月,因為其兄彭城王元劭的事,轉任衛将軍、左光祿大夫、中書監,其實就是貶黜。
到了武泰元年(528)春二月,肅宗駕崩,大都督爾朱榮準備率大軍進京,謀劃廢立皇帝事宜。
因為孝莊帝一家忠心耿耿、勞苦功高,而且頗得民心,暗地與孝莊帝聯系,于是率大軍奔赴京城。
這年夏天四月初九日,孝莊帝與兄弟一起夜間北渡黃河;十日,在河陽與爾朱榮相會。
十一日,南渡黃河,登上帝位。
封兄彭城王元劭為無上王,弟霸成公元子正為始平王。
授爾朱榮為使持節、侍中、都督中外諸軍事、大将軍、尚書令、領軍将軍、領左右,封太原王。
十二日,百官齊集。
禮儀部門準備玉玺官绶,備好法駕,到河梁奉迎孝莊帝。
十三日,皇帝車駕巡視黃河,西至陶渚。
爾朱榮因兵權在握,便生異志,害死了靈太後以及幼主,接着害死無上王元劭、始平王子正,又加害丞相高陽王元雍、司空公元欽、儀同三司元恒芝、儀同三司東平王元略、廣平王元悌、常山王元召己、北平王元超、任城王元彜、趙郡王元毓、中山王叔仁、齊郡王元溫,公卿以下受害官員二千多人。
列騎挾持皇帝,遷至便幕,擱至一邊。
接着爾朱榮後悔了,叩頭謝罪。
語在《爾朱榮傳》中。
十四日,孝莊帝入宮,登臨太極殿,下诏說:“太祖皇命應天,創帝業于燕、代,累世經代,帝脈日隆。
太祖當初希冀弘大帝業,傳續無窮。
哪曾想經過一百多年後,國家多難,以緻妖邪四起,内外交困,朝廷沒有勤政之臣,民間卻多怨酷之士,這實在都是由于女主專權,導緻如今的颠覆。
孝明皇帝氣和心平,深存隐忍之心,卻早棄萬民,使百姓生疑。
隻要是哪個胡蠻,入朝專權,凡有此心的,最後都會解體而散。
太原王爾朱榮,世代懷抱忠孝之心,功蓋古今,率衆赴義晉陽,大會河洛,于是推擁為朕,應天大命。
朕德行遜于少康,道行愧比前賢,敢以微卑之身,君臨萬民之國,這真如涉足淵海,戰戰兢兢,不知所濟,可大赦天下,改武泰為建義元年。
跟随太原王的督将軍士,普加五級;在京文官普加兩級,武官三級。
減免天下三年租賦勞役。
” 十五日,太原王爾朱榮上表,請求追谥無上王為皇帝。
其他在河陰死難的官員,諸王、刺史追贈三司,三品官階的為令仆,五品官員的為刺史,七品以下及民衆為郡、鎮長官。
衆死者子孫,聽其立後,授予封爵。
帝下诏從其議。
十六日,任命前太尉公、江陽王元繼為太師、司州牧;骠騎大将軍、開府、儀同三司、相州刺史、北海王元颢為太傅、開府,仍為刺史;平東将軍、光祿大夫、清淵縣開國侯李延實為太保,進封為陽平王,不久轉任太傅;安南将軍、并州刺史元天穆為太尉公,封上黨王;侍中、車騎大将軍、儀同三司楊椿為司徒公;車騎大将軍、儀同三司、頓丘郡開國公穆紹為司空公,領尚書令,晉爵為王;使持節、車騎大将軍、雍州刺史、上黨公長孫稚為骠騎大将軍、開府儀同三司,晉爵為王,不久改封為馮翊王;中軍将軍、殿中尚書元谌為儀同三司、尚書左仆射,封為魏郡王;中軍将軍、給事黃門侍郎元顼為東海王;金紫光祿大夫、廣陵王元恭為儀同三司。
十七日,追複已故廣陵王元淵、故安樂王元鑒爵位。
通直散騎常侍、敷城王元坦為鹹陽王,谏議大夫元貴平為東萊王,直閣将軍元肅為魯郡王,秘書郎中元晔為長廣王,馮翊郡開國公源紹景恢複原爵為隴西王。
扶風郡開國公馮礒、東郡公陸子彰、北平公長孫悅都恢複其先前王爵,北平王元超仍恢複為安定王。
二十日,下诏朝内外解除戒備狀态。
二十三日,封大将軍爾朱榮次子叉羅為梁郡王。
下诏讓蠕蠕主阿那瑰贊拜不稱名,上書朝廷不稱臣。
這個月,汝南王元悅、北海王元颢、臨淮王元..先後投奔蕭衍,郢州刺史元願達據城南叛。
五月初一,加授大将軍爾朱榮為北道大行台。
以尚書右仆射元羅為東道大使,征東将軍、光祿勳元欣為其副手,巡察方鎮,升降官員,先行後聞。
初五,大将軍爾朱榮還歸晉陽,皇帝在邙陰為他餞行。
初十,帝下诏說:“從孝昌年間以來,法令毀壞,懷忠守素的人,無路可申報國之志;積怨極深之人,無處可申其不白之冤。
建立了顯赫功勳的,被橫加猜疑;聲名很好的,被枉加排斥。
或是選舉不平,或
肅宗初年,因為元勰有魯陽保護皇帝的功勞,被封為武城縣開國公。
孝莊帝幼年在宮内陪肅宗讀書,長大以後,風神秀慧,姿儀偉岸。
朝廷拜他為中書侍郎、城門校尉、兼任給事黃門侍郎,深為肅宗所看重親近。
後來遷升散騎常侍、禦史中尉。
孝昌二年(526)八月,封為長樂王。
轉任侍中、中軍将軍。
孝昌三年(527)十月,因為其兄彭城王元劭的事,轉任衛将軍、左光祿大夫、中書監,其實就是貶黜。
到了武泰元年(528)春二月,肅宗駕崩,大都督爾朱榮準備率大軍進京,謀劃廢立皇帝事宜。
因為孝莊帝一家忠心耿耿、勞苦功高,而且頗得民心,暗地與孝莊帝聯系,于是率大軍奔赴京城。
這年夏天四月初九日,孝莊帝與兄弟一起夜間北渡黃河;十日,在河陽與爾朱榮相會。
十一日,南渡黃河,登上帝位。
封兄彭城王元劭為無上王,弟霸成公元子正為始平王。
授爾朱榮為使持節、侍中、都督中外諸軍事、大将軍、尚書令、領軍将軍、領左右,封太原王。
十二日,百官齊集。
禮儀部門準備玉玺官绶,備好法駕,到河梁奉迎孝莊帝。
十三日,皇帝車駕巡視黃河,西至陶渚。
爾朱榮因兵權在握,便生異志,害死了靈太後以及幼主,接着害死無上王元劭、始平王子正,又加害丞相高陽王元雍、司空公元欽、儀同三司元恒芝、儀同三司東平王元略、廣平王元悌、常山王元召己、北平王元超、任城王元彜、趙郡王元毓、中山王叔仁、齊郡王元溫,公卿以下受害官員二千多人。
列騎挾持皇帝,遷至便幕,擱至一邊。
接着爾朱榮後悔了,叩頭謝罪。
語在《爾朱榮傳》中。
十四日,孝莊帝入宮,登臨太極殿,下诏說:“太祖皇命應天,創帝業于燕、代,累世經代,帝脈日隆。
太祖當初希冀弘大帝業,傳續無窮。
哪曾想經過一百多年後,國家多難,以緻妖邪四起,内外交困,朝廷沒有勤政之臣,民間卻多怨酷之士,這實在都是由于女主專權,導緻如今的颠覆。
孝明皇帝氣和心平,深存隐忍之心,卻早棄萬民,使百姓生疑。
隻要是哪個胡蠻,入朝專權,凡有此心的,最後都會解體而散。
太原王爾朱榮,世代懷抱忠孝之心,功蓋古今,率衆赴義晉陽,大會河洛,于是推擁為朕,應天大命。
朕德行遜于少康,道行愧比前賢,敢以微卑之身,君臨萬民之國,這真如涉足淵海,戰戰兢兢,不知所濟,可大赦天下,改武泰為建義元年。
跟随太原王的督将軍士,普加五級;在京文官普加兩級,武官三級。
減免天下三年租賦勞役。
” 十五日,太原王爾朱榮上表,請求追谥無上王為皇帝。
其他在河陰死難的官員,諸王、刺史追贈三司,三品官階的為令仆,五品官員的為刺史,七品以下及民衆為郡、鎮長官。
衆死者子孫,聽其立後,授予封爵。
帝下诏從其議。
十六日,任命前太尉公、江陽王元繼為太師、司州牧;骠騎大将軍、開府、儀同三司、相州刺史、北海王元颢為太傅、開府,仍為刺史;平東将軍、光祿大夫、清淵縣開國侯李延實為太保,進封為陽平王,不久轉任太傅;安南将軍、并州刺史元天穆為太尉公,封上黨王;侍中、車騎大将軍、儀同三司楊椿為司徒公;車騎大将軍、儀同三司、頓丘郡開國公穆紹為司空公,領尚書令,晉爵為王;使持節、車騎大将軍、雍州刺史、上黨公長孫稚為骠騎大将軍、開府儀同三司,晉爵為王,不久改封為馮翊王;中軍将軍、殿中尚書元谌為儀同三司、尚書左仆射,封為魏郡王;中軍将軍、給事黃門侍郎元顼為東海王;金紫光祿大夫、廣陵王元恭為儀同三司。
十七日,追複已故廣陵王元淵、故安樂王元鑒爵位。
通直散騎常侍、敷城王元坦為鹹陽王,谏議大夫元貴平為東萊王,直閣将軍元肅為魯郡王,秘書郎中元晔為長廣王,馮翊郡開國公源紹景恢複原爵為隴西王。
扶風郡開國公馮礒、東郡公陸子彰、北平公長孫悅都恢複其先前王爵,北平王元超仍恢複為安定王。
二十日,下诏朝内外解除戒備狀态。
二十三日,封大将軍爾朱榮次子叉羅為梁郡王。
下诏讓蠕蠕主阿那瑰贊拜不稱名,上書朝廷不稱臣。
這個月,汝南王元悅、北海王元颢、臨淮王元..先後投奔蕭衍,郢州刺史元願達據城南叛。
五月初一,加授大将軍爾朱榮為北道大行台。
以尚書右仆射元羅為東道大使,征東将軍、光祿勳元欣為其副手,巡察方鎮,升降官員,先行後聞。
初五,大将軍爾朱榮還歸晉陽,皇帝在邙陰為他餞行。
初十,帝下诏說:“從孝昌年間以來,法令毀壞,懷忠守素的人,無路可申報國之志;積怨極深之人,無處可申其不白之冤。
建立了顯赫功勳的,被橫加猜疑;聲名很好的,被枉加排斥。
或是選舉不平,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