序紀
關燈
小
中
大
帝派使臣訪問慕容俊。
張祚改稱涼王,設置百官,派使節前來朝貢。
建國十八年(355),太後王氏逝世。
本年,苻健死,其子苻生代立。
羌族人姚襄自稱大将軍、大單于。
張馞、宋混殺死張祚,擁立張重華的小兒子張玄靖,稱涼王。
建國十九年(356)春正月,劉務桓死,其弟劉阏頭代立,陰謀反叛。
二月,昭成帝西巡,抵達黃河岸邊,派人招撫、勸喻劉阏頭,劉阏頭從命。
冬,慕容俊前來求婚,昭成帝應允。
建國二十年(357)夏五月,慕容俊送來聘禮。
本年,苻堅殺死苻生,自立為帝。
姚襄為苻眉所殺。
建國二十一年(358),劉阏頭所部部民大多反叛,劉阏頭心懷恐懼向東逃走。
渡黃河時,所率部衆剛渡過一半,河冰塌陷,所剩部衆全數投奔了劉阏頭哥哥的兒子悉勿祈。
當初,劉阏頭叛逃時,悉勿祈兄弟十二人都在昭成帝身邊任職,昭成帝将他們全部遣返,想讓他們與劉阏頭自相猜疑。
至此,悉勿祈奪取了劉阏頭的部衆。
劉阏頭走投無路,隻好投案自首,昭成帝仍待之如初。
建國二十二年(359)春,昭成帝東巡,抵達桑乾川。
三月,慕容俊派使朝貢。
夏四月,昭成帝返回雲中。
悉勿祈死,其弟衛辰代立。
秋八月,衛辰派兒子前來朝貢。
建國二十三年(360)夏六月,皇後慕容氏逝世。
秋七月,衛辰前來參加慕容皇後的葬禮,趁機求婚,昭成帝應允。
本年,慕容俊死,其子慕容日韋繼立,昭成帝派使臣前往吊唁,并送去喪禮所需的财物。
建國二十四年(361)春,衛辰派使者前來朝拜。
本年,晉穆帝司馬聃死,晉成帝司馬衍之子司馬千齡繼位。
建國二十五年(362),昭成帝南巡,抵達君子津。
冬十月,駕臨代郡。
十一月,慕容日韋推薦女子以備後宮的人選。
建國二十六年(363)冬十月,昭成帝征伐高車部,大破之,俘獲一萬人,馬牛羊百餘萬頭。
本年,張重華之弟張天錫殺死張玄靖,自立為王。
建國二十七年(364)春,昭成帝返回雲中。
冬十一月,征讨沒歌部,破之,俘獲牛馬羊數百萬頭。
建國二十八年(365)春正月,衛辰謀反,東渡黃河。
昭成帝率軍征讨,衛辰因恐懼而逃走。
冬十二月,前秦世祖苻堅派使臣前來朝貢。
本年,司馬千齡死,其弟司馬弈繼位。
建國二十九年(366)夏五月,昭成帝派燕鳳出使前秦。
建國三十年(367)冬十月,昭成帝率軍征伐衛辰。
當時黃河河面還未完全封凍,昭成帝命人用蘆葦編成粗繩纏繞、填塞冰縫,随即冰層封合,然而并不堅固,于是将蘆葦、稻草撒在冰上,冰草相結,如同浮橋一般。
大軍迅速渡過黃河,出其不意,衛辰率族人西逃,昭成帝驅趕其部落而還,俘獲人口及馬牛羊數十萬。
建國三十一年(368)春,昭成帝西征歸來,按等級頒發賞賜。
建國三十二年(369)正月,昭成帝南至君子津。
冬十月,駕臨代郡。
建國三十三年(370)冬十一月,征伐高車部,大破之。
本年,苻堅擒獲慕容日韋。
建國三十四年(371)春,長孫斤謀反,被誅殺。
長孫斤謀反之時,拔出利刃刺向禦座,太子獻明皇帝拓跋萛拼死格擋,胸肋受傷。
夏五月,不治身亡,後來追谥他為獻明帝。
秋七月,皇孫拓跋王圭降生,大赦。
本年,東晉大臣桓溫,将皇帝司馬弈廢為海西公,立晉元帝司馬睿之子司馬昱為帝。
建國三十五年(372),晉簡文帝司馬昱死,其子司馬昌明繼位。
建國三十六年(373)夏五月,昭成帝派燕鳳出使前秦帝國。
建國三十七年(374),昭成帝親征衛辰,衛辰南逃。
建國三十八年(375),衛辰向前秦皇帝苻堅求援。
建國三十九年(376),苻堅派其大司馬苻洛率領二十萬大軍,與朱彤、張蚝、鄧羌等分路進犯,直逼南部邊境。
白部、獨孤部迎擊,戰敗。
南部統帥劉庫仁退回雲中郡。
昭成帝又派劉庫仁率十萬騎兵在石子嶺迎戰,作戰失利。
其時昭成帝患病在身,群臣無人可當重任,于是率領國人避難于陰山之北。
高車部各族全部反叛,四面受敵,無法維持統治,繼續向漠南遷移。
前秦軍稍退,方才返回。
十二月,抵達雲中郡,十二天後,昭成帝拓跋什翼犍逝世,享年五十七歲。
太祖道武帝拓跋皀即位,尊拓跋什翼犍為“高祖”。
昭成帝生性寬厚,智勇兼備,仁慈為懷。
其時國中絲帛數量很少,代郡人許謙盜絹二匹,看守者向昭成帝報告,昭成帝隐而不宣,對燕鳳說:“我不忍心因此而面對許謙,你不要洩露此事。
許謙或許會因慚愧而自殺,為财辱士,實不足取。
”昭成帝曾在攻打西部叛賊時,被流矢射中眼睛。
殲滅叛賊後,諸大臣抓到射手,各持尖刀要将他屠割,昭成帝卻說:“他不過是各為其主罷了,有什麼罪呢?”于是将其釋放。
本年,苻堅消滅張天錫。
史臣曰:帝王的興起,必須行善積德,建立豐功偉績,造福于蒼生。
施政的方針、策略既要顧全大局,又要兼顧細微末節,方能契合神靈之心。
魏國占據北方,拓跋氏世居君長之位,普及教化,養育萬民,與時無争。
始祖神元皇帝為天女所生,桓帝、穆帝盡忠于西晉皇室。
天命人事,豈會徒然而無應驗、回報。
昭成帝以雄傑之姿,懷君子器量,征伐四方,攻無不克,威鎮遠方,于是立号遷都,恢弘大業。
此後魏帝國在前後一百六十年間雄踞中原。
追本溯源,是有其曆史的淵源的。
張祚改稱涼王,設置百官,派使節前來朝貢。
建國十八年(355),太後王氏逝世。
本年,苻健死,其子苻生代立。
羌族人姚襄自稱大将軍、大單于。
張馞、宋混殺死張祚,擁立張重華的小兒子張玄靖,稱涼王。
建國十九年(356)春正月,劉務桓死,其弟劉阏頭代立,陰謀反叛。
二月,昭成帝西巡,抵達黃河岸邊,派人招撫、勸喻劉阏頭,劉阏頭從命。
冬,慕容俊前來求婚,昭成帝應允。
建國二十年(357)夏五月,慕容俊送來聘禮。
本年,苻堅殺死苻生,自立為帝。
姚襄為苻眉所殺。
建國二十一年(358),劉阏頭所部部民大多反叛,劉阏頭心懷恐懼向東逃走。
渡黃河時,所率部衆剛渡過一半,河冰塌陷,所剩部衆全數投奔了劉阏頭哥哥的兒子悉勿祈。
當初,劉阏頭叛逃時,悉勿祈兄弟十二人都在昭成帝身邊任職,昭成帝将他們全部遣返,想讓他們與劉阏頭自相猜疑。
至此,悉勿祈奪取了劉阏頭的部衆。
劉阏頭走投無路,隻好投案自首,昭成帝仍待之如初。
建國二十二年(359)春,昭成帝東巡,抵達桑乾川。
三月,慕容俊派使朝貢。
夏四月,昭成帝返回雲中。
悉勿祈死,其弟衛辰代立。
秋八月,衛辰派兒子前來朝貢。
建國二十三年(360)夏六月,皇後慕容氏逝世。
秋七月,衛辰前來參加慕容皇後的葬禮,趁機求婚,昭成帝應允。
本年,慕容俊死,其子慕容日韋繼立,昭成帝派使臣前往吊唁,并送去喪禮所需的财物。
建國二十四年(361)春,衛辰派使者前來朝拜。
本年,晉穆帝司馬聃死,晉成帝司馬衍之子司馬千齡繼位。
建國二十五年(362),昭成帝南巡,抵達君子津。
冬十月,駕臨代郡。
十一月,慕容日韋推薦女子以備後宮的人選。
建國二十六年(363)冬十月,昭成帝征伐高車部,大破之,俘獲一萬人,馬牛羊百餘萬頭。
本年,張重華之弟張天錫殺死張玄靖,自立為王。
建國二十七年(364)春,昭成帝返回雲中。
冬十一月,征讨沒歌部,破之,俘獲牛馬羊數百萬頭。
建國二十八年(365)春正月,衛辰謀反,東渡黃河。
昭成帝率軍征讨,衛辰因恐懼而逃走。
冬十二月,前秦世祖苻堅派使臣前來朝貢。
本年,司馬千齡死,其弟司馬弈繼位。
建國二十九年(366)夏五月,昭成帝派燕鳳出使前秦。
建國三十年(367)冬十月,昭成帝率軍征伐衛辰。
當時黃河河面還未完全封凍,昭成帝命人用蘆葦編成粗繩纏繞、填塞冰縫,随即冰層封合,然而并不堅固,于是将蘆葦、稻草撒在冰上,冰草相結,如同浮橋一般。
大軍迅速渡過黃河,出其不意,衛辰率族人西逃,昭成帝驅趕其部落而還,俘獲人口及馬牛羊數十萬。
建國三十一年(368)春,昭成帝西征歸來,按等級頒發賞賜。
建國三十二年(369)正月,昭成帝南至君子津。
冬十月,駕臨代郡。
建國三十三年(370)冬十一月,征伐高車部,大破之。
本年,苻堅擒獲慕容日韋。
建國三十四年(371)春,長孫斤謀反,被誅殺。
長孫斤謀反之時,拔出利刃刺向禦座,太子獻明皇帝拓跋萛拼死格擋,胸肋受傷。
夏五月,不治身亡,後來追谥他為獻明帝。
秋七月,皇孫拓跋王圭降生,大赦。
本年,東晉大臣桓溫,将皇帝司馬弈廢為海西公,立晉元帝司馬睿之子司馬昱為帝。
建國三十五年(372),晉簡文帝司馬昱死,其子司馬昌明繼位。
建國三十六年(373)夏五月,昭成帝派燕鳳出使前秦帝國。
建國三十七年(374),昭成帝親征衛辰,衛辰南逃。
建國三十八年(375),衛辰向前秦皇帝苻堅求援。
建國三十九年(376),苻堅派其大司馬苻洛率領二十萬大軍,與朱彤、張蚝、鄧羌等分路進犯,直逼南部邊境。
白部、獨孤部迎擊,戰敗。
南部統帥劉庫仁退回雲中郡。
昭成帝又派劉庫仁率十萬騎兵在石子嶺迎戰,作戰失利。
其時昭成帝患病在身,群臣無人可當重任,于是率領國人避難于陰山之北。
高車部各族全部反叛,四面受敵,無法維持統治,繼續向漠南遷移。
前秦軍稍退,方才返回。
十二月,抵達雲中郡,十二天後,昭成帝拓跋什翼犍逝世,享年五十七歲。
太祖道武帝拓跋皀即位,尊拓跋什翼犍為“高祖”。
昭成帝生性寬厚,智勇兼備,仁慈為懷。
其時國中絲帛數量很少,代郡人許謙盜絹二匹,看守者向昭成帝報告,昭成帝隐而不宣,對燕鳳說:“我不忍心因此而面對許謙,你不要洩露此事。
許謙或許會因慚愧而自殺,為财辱士,實不足取。
”昭成帝曾在攻打西部叛賊時,被流矢射中眼睛。
殲滅叛賊後,諸大臣抓到射手,各持尖刀要将他屠割,昭成帝卻說:“他不過是各為其主罷了,有什麼罪呢?”于是将其釋放。
本年,苻堅消滅張天錫。
史臣曰:帝王的興起,必須行善積德,建立豐功偉績,造福于蒼生。
施政的方針、策略既要顧全大局,又要兼顧細微末節,方能契合神靈之心。
魏國占據北方,拓跋氏世居君長之位,普及教化,養育萬民,與時無争。
始祖神元皇帝為天女所生,桓帝、穆帝盡忠于西晉皇室。
天命人事,豈會徒然而無應驗、回報。
昭成帝以雄傑之姿,懷君子器量,征伐四方,攻無不克,威鎮遠方,于是立号遷都,恢弘大業。
此後魏帝國在前後一百六十年間雄踞中原。
追本溯源,是有其曆史的淵源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