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
關燈
小
中
大
但每年都要交付很高的費用以領取這件東西。
我從最早的信封中抽出信來看。
這是八年前,即昭和二十三年×月我第一次委托後寄來的報告。
“關于您委托的石岡貞三郎的調查報告,因此人住址不明,在調查上頗費周折,以至意外的延誤了時間。
我們以您提供的‘在與鋼鐵有關的公司裡供職’為依據,不斷調查。
終于了解到其住址,由此進一步調查,現将調查結果報告如下:……” 是的。
那時我到東京涉谷的那個興信社,要求調查住在九州八幡市一個叫石岡貞三郎的人。
辦事員問這個人的住址,我回答說不知道。
問工作地點,我也說不清楚,隻聽說大概在與鋼鐵有關的公司工作。
辦事員說,單憑這點線索實在不能做為依據。
不過,九州有個××支部,總之,試試看吧。
到底是做生意的。
就憑這一點撲風捉影的委托,把事情調查的一清二楚。
要點如下。
“石岡貞三郎在北九州鋼鐵公司任辦事員。
現住八幡市通町三丁目。
大正十一年生,滿二十六歲、獨身、雙親均亡、兄弟在故鄉。
詳細情況請參照後附的戶籍抄本。
石岡月薪九千日元。
性格開朗,工作單位對他評價不錯。
酒量約五合左右)。
不吸煙。
愛打麻将、釣魚。
目前,沒聽說有男女關系。
” 這是最早的報告。
每年不斷委托,收到報告,直到第四年都沒有變化。
第五年發生了變化:“工作單位轉到Y電機公司黑崎工廠,住處也搬至八幡市黑崎本町一丁目。
” 第六年寫着:“三月二十日與某氏長女結婚。
”第七年有“長子出生”的小變化、然後是今年收到的第八次報告書,内容沒有變化。
“石岡貞三郎現住八幡市黑崎本町一丁目。
工作單位是Y電機公司黑崎工廠。
月薪一萬七千日元。
妻子二十八歲,長子兩歲。
” 就這樣,我了解到一個叫石岡貞三郎的人至今八年間的生活情況。
這調查費對自己來說決非便宜,但我以及時掌握他最近的動态為滿足。
我把内裝八封報告書的信封擺在眼前,消遙自在地抽起煙來。
石岡貞三郎。
——知道這個名字并見到此人,那是九年前的事。
準确地說,是昭和二十二年六月十八日上午十一點二十分以後的二十分鐘,在山陰線去京都的火車上。
記得是從島根縣沿海一個叫周布的小站到浜田站之間。
坐在我旁邊的宮子,對窗外的景色感到厭倦時,突然從乘客中發現了他。
“啊,那不是石岡嗎?”宮子叫了起來。
那時火車滿員,我們從始發的下關站上車。
一直有座位,中途上車的人卻都始終站着。
一個二十七、八歲的青年從人群中伸出腦袋。
黑皮膚、厚嘴唇,一雙機靈的眼睛左顧右盼。
“啊,是宮子嗎。
真沒想到在這兒碰上了。
吓了我一跳。
” 他确實顯得很驚奇。
随後,他暗中一個勁兒地盯着坐在旁邊的我。
我臉朝車窗吸着煙,假裝不知道。
煙熏得我眯起一隻眼睛。
“石岡,幹什麼?又是去采購嗎?”宮子旁若無人,興高采烈地問。
“不,咱是單身漢,用不着采購。
說實在話,我老家就在這附近鄉下。
請了幾天假來補充點營養。
想明天回八幡。
宮子,你乘這火車要去哪兒呢?” “我?我去采購呀。
在北九州的人們眼裡看來,島根縣物資要豐富多了。
” 周圍的乘客聽了宮子的話,不由得低聲笑起來。
宮子大概被笑得不好意思,又說:“可說實在的,哪兒都一樣。
我想洗洗溫泉,回家時,有什麼帶些回去就是了。
”
我從最早的信封中抽出信來看。
這是八年前,即昭和二十三年×月我第一次委托後寄來的報告。
“關于您委托的石岡貞三郎的調查報告,因此人住址不明,在調查上頗費周折,以至意外的延誤了時間。
我們以您提供的‘在與鋼鐵有關的公司裡供職’為依據,不斷調查。
終于了解到其住址,由此進一步調查,現将調查結果報告如下:……” 是的。
那時我到東京涉谷的那個興信社,要求調查住在九州八幡市一個叫石岡貞三郎的人。
辦事員問這個人的住址,我回答說不知道。
問工作地點,我也說不清楚,隻聽說大概在與鋼鐵有關的公司工作。
辦事員說,單憑這點線索實在不能做為依據。
不過,九州有個××支部,總之,試試看吧。
到底是做生意的。
就憑這一點撲風捉影的委托,把事情調查的一清二楚。
要點如下。
“石岡貞三郎在北九州鋼鐵公司任辦事員。
現住八幡市通町三丁目。
大正十一年生,滿二十六歲、獨身、雙親均亡、兄弟在故鄉。
詳細情況請參照後附的戶籍抄本。
石岡月薪九千日元。
性格開朗,工作單位對他評價不錯。
酒量約五合左右)。
不吸煙。
愛打麻将、釣魚。
目前,沒聽說有男女關系。
” 這是最早的報告。
每年不斷委托,收到報告,直到第四年都沒有變化。
第五年發生了變化:“工作單位轉到Y電機公司黑崎工廠,住處也搬至八幡市黑崎本町一丁目。
” 第六年寫着:“三月二十日與某氏長女結婚。
”第七年有“長子出生”的小變化、然後是今年收到的第八次報告書,内容沒有變化。
“石岡貞三郎現住八幡市黑崎本町一丁目。
工作單位是Y電機公司黑崎工廠。
月薪一萬七千日元。
妻子二十八歲,長子兩歲。
” 就這樣,我了解到一個叫石岡貞三郎的人至今八年間的生活情況。
這調查費對自己來說決非便宜,但我以及時掌握他最近的動态為滿足。
我把内裝八封報告書的信封擺在眼前,消遙自在地抽起煙來。
石岡貞三郎。
——知道這個名字并見到此人,那是九年前的事。
準确地說,是昭和二十二年六月十八日上午十一點二十分以後的二十分鐘,在山陰線去京都的火車上。
記得是從島根縣沿海一個叫周布的小站到浜田站之間。
坐在我旁邊的宮子,對窗外的景色感到厭倦時,突然從乘客中發現了他。
“啊,那不是石岡嗎?”宮子叫了起來。
那時火車滿員,我們從始發的下關站上車。
一直有座位,中途上車的人卻都始終站着。
一個二十七、八歲的青年從人群中伸出腦袋。
黑皮膚、厚嘴唇,一雙機靈的眼睛左顧右盼。
“啊,是宮子嗎。
真沒想到在這兒碰上了。
吓了我一跳。
” 他确實顯得很驚奇。
随後,他暗中一個勁兒地盯着坐在旁邊的我。
我臉朝車窗吸着煙,假裝不知道。
煙熏得我眯起一隻眼睛。
“石岡,幹什麼?又是去采購嗎?”宮子旁若無人,興高采烈地問。
“不,咱是單身漢,用不着采購。
說實在話,我老家就在這附近鄉下。
請了幾天假來補充點營養。
想明天回八幡。
宮子,你乘這火車要去哪兒呢?” “我?我去采購呀。
在北九州的人們眼裡看來,島根縣物資要豐富多了。
” 周圍的乘客聽了宮子的話,不由得低聲笑起來。
宮子大概被笑得不好意思,又說:“可說實在的,哪兒都一樣。
我想洗洗溫泉,回家時,有什麼帶些回去就是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