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

關燈
)最好用氰化鉀,趁不注意時随便放到什麼飲料中讓他喝下去似乎并不困難。

    這一點到時再随機應變。

     (3)怎樣才能把他叫到那裡去呢。

    絕對隻能讓他單獨一個人來。

    但是首先必須要保證他肯定來。

    如果不按我的要求而來,那也是沒有意義的。

    以上是絕對條件。

     ××日 考慮了很多地點。

    還是山上,或無邊無際的森林裡最合适,用不着擔心被人看見。

    因為這種原因,所以不能在海岸或是平原上進行。

    在建築物裡也麻煩,出入時有被人看見的危險。

     登山時即使被人看見,在那種地方,不會引起别人注意,中途不論遇見誰,也不可能産生懷疑。

     ××日 今天,在茶之水車站等電車,看到站台上有電車公司的旅遊向導廣告。

     我有心無心地浏覽着“開往高尾山”、“開往禦嶽”、“開往日光”等廣告牌,似乎從中得到啟發。

    在旅遊地,即使被人看到,也不會引起注意,無論乘車,還是走路。

    對這個想法,我一直考慮很久。

     ××日 決定去旅遊地。

    今早起床後又考角一番,認為這個方案最合适。

     那麼,就剩具體地點的問題了。

     我選擇了他住的九州八幡與東京之間的京都附近。

     這似乎有些離奇。

    不過約他到較遠的地方見面,肯定會使對方感到這件事的确實性。

    近處也許反而使人認為是胡鬧而不會相信。

     于是,我決定把火車票錢和住一夜旅館的住宿費給他寄去。

    四千日元就夠了吧。

    不知這些錢能使他增加多少信任感。

    要知道,瞎胡鬧決不會這麼做。

    這種場合,金錢在證明内容的可靠性也起作用。

     他如果對那件事感興趣,就肯定會來。

     因為他是見過“殺人犯”的唯一的人。

     我把地點選在比睿山。

     這以前我去過兩次,大緻了解饋況。

    整個山全被杉、桧和榉樹的密林複蓋着。

    從坂本乘電纜車上山,直到大殿都是平坦的參拜路。

    在這條路上走,誰也不會懷疑。

    即使過後發現了屍體,恐怕也記不起兇手的相貌了。

     除大殿外,如大講堂、成壇院、淨土院等等建築物也星星點點地散布在密林中。

    我裝作參觀這些景物的樣子,即使有人看見我們上山的背影,也不至盤問吧。

    因為那裡既有通往四明嶽的路,也有去西塔的路,密林把四周包圍起來了。

     先把地點決定下來了。

     ××日 乘夜班車來到京都。

     因為計劃必須周密細緻,所以不得不這般辛苦。

     坐電車到坂本。

    近午時分,乘上登比睿山的電纜車。

    來京都的目的。

    就是為了事先熟悉這個地方。

    此外,還有一個目的。

     乘電纜車的遊客不多。

    正是三月天氣,離開花還早,到嫩葉發芽,更有一段時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