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章
關燈
小
中
大
夕陽如血。
列車奔馳在秋季的松嫩平原。
夕陽懸在車頭前方,似乎在勾引列車吻到它。
而對于列車,那是不可能的,盡管看起來車頭與夕陽的距離近在咫尺這情形使人聯想到“誇父追日”的神話。
車頭氣急敗壞地噴吐濃煙,混沌了天地。
而于那混沌之中,夕陽将車身映成平原上一道長長的剪影。
夕陽無可奈何地沉落…… 列車亢奮地追逐…… 迷霧漸散。
一縷青煙,從一隻斑駁了紅色鐵鏽的灰鐵皮煙囪裡冒出。
這隻舊煙囪屬于一棟被漆成果綠色的小房子。
亮晶晶的鐵軌從這小房子前鋪過。
那是隻有北大荒才有的窄軌鐵路,将林區豐産的木材一車車運到原野以外的地方。
倉庫整齊地排列在小房子後邊,小房子旁豎着一塊牌子,上寫“白桦林站——黑龍江生産建設兵團豎——1969年。
” 已是傍晚時分,天空中大朵大朵的烏雲逐漸堆積成團,從遠處茂密的白桦林那方壓過來。
楊秉奎的手在一盤殘棋上緩緩移動,他在小房子裡跟自己下棋。
窗上,貼着紅紙剪的“忠”字和“公”字,除了一張沒刷油漆的單人木床,還有桌子、椅子、箱子、櫃子,都沒刷油漆,木質已被歲月塗得黑亮。
床上挂着蚊帳爐子上的水壺吱吱作響,突突地冒出水汽一條大狼狗懶洋洋地卧在爐旁。
楊秉奎五十多歲了,一臉該刮未刮的黑胡茬,一身舊鐵路服,腳上是雙“解放”鞋。
桌上的電話驟然響了。
楊秉奎抓起聽筒:“對,是我,‘養病虧’站長……放心,我知道……哎,你說話客氣點嘛……我不管你是誰,給老子記着!” 他“啪”地放下電話,從牆上摘下鐵路信号燈,把與鐵路服配套的藍帽子按在頭上,開門出去,大狼狗溜溜地跟着。
天已快黑。
楊秉奎仰臉看天,雨點落在他臉上。
“早不下晚不下,非趕這個時候下。
老天爺,你他媽成心找人别扭啊!”楊秉奎扭動着布滿胡茬的嘴,喃喃地咕哝着。
天仿佛就是要跟楊秉奎找别扭似的,霎時間雷聲大作,暴雨傾盆。
“老伴兒,都說誰也惹不起老天爺,看來此話真不假呢!”“老伴兒”就是那條大狼狗。
楊秉奎無奈地退回小房子,将雨衣從牆上取了下來。
閃電劈開雷雨交加的黑夜,瞬間照亮站在鐵軌中間的楊秉奎。
他左右擺動着手中的信号燈。
一列封閉的貨車緩緩駛來,車燈橘黃色的光透過密集的雨點,照在楊秉奎身上。
司機探出身喊道:“老站長,對不起啊,讓您在雨中為我舉信号燈了!” 楊秉奎:“甭客氣,應該的。
再說也不是你對不起我,是老天爺對不起我。
” 列車停穩,一節節車廂的門被依次打開,有人從上面跳下來。
頓時,哨聲此起彼伏。
一個粗聲大嗓的人喊:“全體下車!整隊集合!各帶隊注意,哪一車廂少了一個,軍紀處分!” 可是知青們卻沒有應聲從車廂裡跳下來,而是猶豫地聚在車門口,誰也不願意先行一步。
一名女知青用上海話抱怨,意思是這麼大的雨,淋濕了我衣服和行李怎麼辦?也沒有個站台,也沒人準備好雨衣和傘。
張平原連長分開聚集在一起的知青們,指着那名女知青問一名男知青:“她嘟囔什麼?” 那男知青也是上海人,綽号“小黃浦”,他用帶上海口音的普通話将女知青的話向他解說了一遍。
張連長:“那也不許賴在車上!” 他跳下車,指着“小黃浦”命令:“你,給我下來!” 這時,團裡的曲幹事走了過來,把手攏在嘴邊,沖車廂大聲喊:“男知青先下,接一下女知青,不要讓女知青們摔傷了!各領隊注意,要保證安全,保證安全!” 剛才已經跳了下來的“小黃浦”張着雙手要接女知青,卻被一個體态圓墩墩的女知青給壓了個屁股着地。
曲幹事趕緊上前扶起他們,關心地問:“摔傷哪兒沒有?” 報數聲在滂沱大雨中此起彼落,像是濺落到金屬上彈起的雨點。
閃電的光耀下,大雨沖刷着知青們一張張年輕的臉。
他們渾身都已經濕透了。
有些知青眼淚和淋臉的雨水彙流而下,如此這般地來到北大荒是他們萬沒想到的。
楊秉奎打開倉庫的大門,沖着知青們大喊:“都到倉庫裡來躲躲雨!” 剛才還整齊列着的隊伍一下子散亂開來,大家湧進倉庫。
張連長望着知青們奔向倉庫的背影,束手無策地自語:“這老爺子,真添亂!” “不許往那跑,列隊!”張連長攔住一些知青,被攔住的知青不情願地向倉庫的方向張望着,張連長生氣地吼道:“都聾了嗎?我再說一遍,列隊!” 被攔下來的知青敢怒不敢言,怨恨地瞪着張連長,不情願地站成隊形。
“都沒見過下雨嗎!”張連長吼聲如雷。
無人接言。
“回答我!” 一名女知青小聲說:“見過……” 曲幹事走來,在張連長耳邊低語:“老張,我看是不是暫時……” 張連長看也不看他一眼,惱火地說:“你别管!” 曲幹事欲言又止,隻好退到一邊,習慣性地從兜裡掏出一支已經被雨淋濕的煙,剛舉到唇邊,又想起了什麼,将煙揣回兜裡。
張連長臉闆得像塊濕木頭:“下雨隻不過是下雨,下再大的雨也還是下雨,不是下刀子!你們不是那些插隊知青!他們一插隊,不想當農民那也是農民了!你們叫兵團戰士!是戰士就得有點戰士的樣子!沒有口令擅自行動,不是好戰士!跑到倉庫去的,都要受處分!” 曲幹事又說:“老張,還是聽我的……” “不聽你的!這時候非聽我的不可!”張連長打斷他的話,繼續訓,“我們這個團的團長,是朝鮮戰場上的英雄!當年跟随團長轉業到北大荒的,号稱三個百分之九十五——百分之九十五的黨團員!百分之九十五的正副班長!百分之九十五的五好戰士!這是我們團的政治血統,這個政治血統必須永遠保持下去,保持住了就等于保持住了我們團的光榮!所以,剝削階級家庭出身的,家庭有嚴重曆史問題的,我一個也沒從城市裡往一團接!哭鼻子抹眼淚也不要!寫血書也不要!你們已經成為一團的戰士!你們也應該感到光榮!感到自豪!挨點淋就不要紀律了?不是都發誓要煉一顆紅心嗎?那就給我從現在煉起!” 張連長的訓話還沒有結束就被打斷了,一個知青驚慌地跑過來:“帶隊,那邊打起來了。
” “誰跟誰打起來了?” “北京的和哈爾濱的,啊不!是哈爾濱的和北京的、上海的打羅圈架!” 張連長和曲幹事連忙向事發地趕去。
在列車的尾部,幾十名知青打成一團,有女知青在尖叫:“别打了!” “呯!” 一聲槍響使打架的知青都停止了。
楊秉奎沖到打架的知青中間,扯開嗓子喊:“誰再打我崩了他!都到倉庫避雨去!” 張連長和曲幹事趕過來的時候,知青們早已悻悻地散開了。
張連長看着四散離去的知青們說道:“就這麼完了?” “不完還怎麼着!”楊秉奎甩下一句話,也轉身走開了。
倉庫的一摞麻袋上橫七豎八地攤着些濕透了的衣服,男知青們把身上能脫下來的衣服都脫下來擰幹。
上海知青徐進步連褲衩也脫下來擰,被一穗不知道從哪裡飛過來的幹苞米擊中面門。
“誰?誰他媽打我?!”他鼻子被打出了血,眼鏡片上也開了朵蜘蛛網似的花。
哈爾濱女知青孫曼玲雙手叉腰,操着地道的東北腔指着他:“你要不要臉啊!當我們女知青不存在啊!” 孫曼玲背後那些渾身淋得濕漉漉的女知青都不好意思地轉過身去,背對着他。
徐進步恰與孫曼玲面對面,趕緊用濕褲衩捂住下身,紅着臉嘟囔:“哎喲媽呀,直勾勾地看着我,是我不要臉還是她不要臉啊!” 孫曼玲聽到了,生氣地發動女知青:“姐妹們,他出言不遜
列車奔馳在秋季的松嫩平原。
夕陽懸在車頭前方,似乎在勾引列車吻到它。
而對于列車,那是不可能的,盡管看起來車頭與夕陽的距離近在咫尺這情形使人聯想到“誇父追日”的神話。
車頭氣急敗壞地噴吐濃煙,混沌了天地。
而于那混沌之中,夕陽将車身映成平原上一道長長的剪影。
夕陽無可奈何地沉落…… 列車亢奮地追逐…… 迷霧漸散。
一縷青煙,從一隻斑駁了紅色鐵鏽的灰鐵皮煙囪裡冒出。
這隻舊煙囪屬于一棟被漆成果綠色的小房子。
亮晶晶的鐵軌從這小房子前鋪過。
那是隻有北大荒才有的窄軌鐵路,将林區豐産的木材一車車運到原野以外的地方。
倉庫整齊地排列在小房子後邊,小房子旁豎着一塊牌子,上寫“白桦林站——黑龍江生産建設兵團豎——1969年。
” 已是傍晚時分,天空中大朵大朵的烏雲逐漸堆積成團,從遠處茂密的白桦林那方壓過來。
楊秉奎的手在一盤殘棋上緩緩移動,他在小房子裡跟自己下棋。
窗上,貼着紅紙剪的“忠”字和“公”字,除了一張沒刷油漆的單人木床,還有桌子、椅子、箱子、櫃子,都沒刷油漆,木質已被歲月塗得黑亮。
床上挂着蚊帳爐子上的水壺吱吱作響,突突地冒出水汽一條大狼狗懶洋洋地卧在爐旁。
楊秉奎五十多歲了,一臉該刮未刮的黑胡茬,一身舊鐵路服,腳上是雙“解放”鞋。
桌上的電話驟然響了。
楊秉奎抓起聽筒:“對,是我,‘養病虧’站長……放心,我知道……哎,你說話客氣點嘛……我不管你是誰,給老子記着!” 他“啪”地放下電話,從牆上摘下鐵路信号燈,把與鐵路服配套的藍帽子按在頭上,開門出去,大狼狗溜溜地跟着。
天已快黑。
楊秉奎仰臉看天,雨點落在他臉上。
“早不下晚不下,非趕這個時候下。
老天爺,你他媽成心找人别扭啊!”楊秉奎扭動着布滿胡茬的嘴,喃喃地咕哝着。
天仿佛就是要跟楊秉奎找别扭似的,霎時間雷聲大作,暴雨傾盆。
“老伴兒,都說誰也惹不起老天爺,看來此話真不假呢!”“老伴兒”就是那條大狼狗。
楊秉奎無奈地退回小房子,将雨衣從牆上取了下來。
閃電劈開雷雨交加的黑夜,瞬間照亮站在鐵軌中間的楊秉奎。
他左右擺動着手中的信号燈。
一列封閉的貨車緩緩駛來,車燈橘黃色的光透過密集的雨點,照在楊秉奎身上。
司機探出身喊道:“老站長,對不起啊,讓您在雨中為我舉信号燈了!” 楊秉奎:“甭客氣,應該的。
再說也不是你對不起我,是老天爺對不起我。
” 列車停穩,一節節車廂的門被依次打開,有人從上面跳下來。
頓時,哨聲此起彼伏。
一個粗聲大嗓的人喊:“全體下車!整隊集合!各帶隊注意,哪一車廂少了一個,軍紀處分!” 可是知青們卻沒有應聲從車廂裡跳下來,而是猶豫地聚在車門口,誰也不願意先行一步。
一名女知青用上海話抱怨,意思是這麼大的雨,淋濕了我衣服和行李怎麼辦?也沒有個站台,也沒人準備好雨衣和傘。
張平原連長分開聚集在一起的知青們,指着那名女知青問一名男知青:“她嘟囔什麼?” 那男知青也是上海人,綽号“小黃浦”,他用帶上海口音的普通話将女知青的話向他解說了一遍。
張連長:“那也不許賴在車上!” 他跳下車,指着“小黃浦”命令:“你,給我下來!” 這時,團裡的曲幹事走了過來,把手攏在嘴邊,沖車廂大聲喊:“男知青先下,接一下女知青,不要讓女知青們摔傷了!各領隊注意,要保證安全,保證安全!” 剛才已經跳了下來的“小黃浦”張着雙手要接女知青,卻被一個體态圓墩墩的女知青給壓了個屁股着地。
曲幹事趕緊上前扶起他們,關心地問:“摔傷哪兒沒有?” 報數聲在滂沱大雨中此起彼落,像是濺落到金屬上彈起的雨點。
閃電的光耀下,大雨沖刷着知青們一張張年輕的臉。
他們渾身都已經濕透了。
有些知青眼淚和淋臉的雨水彙流而下,如此這般地來到北大荒是他們萬沒想到的。
楊秉奎打開倉庫的大門,沖着知青們大喊:“都到倉庫裡來躲躲雨!” 剛才還整齊列着的隊伍一下子散亂開來,大家湧進倉庫。
張連長望着知青們奔向倉庫的背影,束手無策地自語:“這老爺子,真添亂!” “不許往那跑,列隊!”張連長攔住一些知青,被攔住的知青不情願地向倉庫的方向張望着,張連長生氣地吼道:“都聾了嗎?我再說一遍,列隊!” 被攔下來的知青敢怒不敢言,怨恨地瞪着張連長,不情願地站成隊形。
“都沒見過下雨嗎!”張連長吼聲如雷。
無人接言。
“回答我!” 一名女知青小聲說:“見過……” 曲幹事走來,在張連長耳邊低語:“老張,我看是不是暫時……” 張連長看也不看他一眼,惱火地說:“你别管!” 曲幹事欲言又止,隻好退到一邊,習慣性地從兜裡掏出一支已經被雨淋濕的煙,剛舉到唇邊,又想起了什麼,将煙揣回兜裡。
張連長臉闆得像塊濕木頭:“下雨隻不過是下雨,下再大的雨也還是下雨,不是下刀子!你們不是那些插隊知青!他們一插隊,不想當農民那也是農民了!你們叫兵團戰士!是戰士就得有點戰士的樣子!沒有口令擅自行動,不是好戰士!跑到倉庫去的,都要受處分!” 曲幹事又說:“老張,還是聽我的……” “不聽你的!這時候非聽我的不可!”張連長打斷他的話,繼續訓,“我們這個團的團長,是朝鮮戰場上的英雄!當年跟随團長轉業到北大荒的,号稱三個百分之九十五——百分之九十五的黨團員!百分之九十五的正副班長!百分之九十五的五好戰士!這是我們團的政治血統,這個政治血統必須永遠保持下去,保持住了就等于保持住了我們團的光榮!所以,剝削階級家庭出身的,家庭有嚴重曆史問題的,我一個也沒從城市裡往一團接!哭鼻子抹眼淚也不要!寫血書也不要!你們已經成為一團的戰士!你們也應該感到光榮!感到自豪!挨點淋就不要紀律了?不是都發誓要煉一顆紅心嗎?那就給我從現在煉起!” 張連長的訓話還沒有結束就被打斷了,一個知青驚慌地跑過來:“帶隊,那邊打起來了。
” “誰跟誰打起來了?” “北京的和哈爾濱的,啊不!是哈爾濱的和北京的、上海的打羅圈架!” 張連長和曲幹事連忙向事發地趕去。
在列車的尾部,幾十名知青打成一團,有女知青在尖叫:“别打了!” “呯!” 一聲槍響使打架的知青都停止了。
楊秉奎沖到打架的知青中間,扯開嗓子喊:“誰再打我崩了他!都到倉庫避雨去!” 張連長和曲幹事趕過來的時候,知青們早已悻悻地散開了。
張連長看着四散離去的知青們說道:“就這麼完了?” “不完還怎麼着!”楊秉奎甩下一句話,也轉身走開了。
倉庫的一摞麻袋上橫七豎八地攤着些濕透了的衣服,男知青們把身上能脫下來的衣服都脫下來擰幹。
上海知青徐進步連褲衩也脫下來擰,被一穗不知道從哪裡飛過來的幹苞米擊中面門。
“誰?誰他媽打我?!”他鼻子被打出了血,眼鏡片上也開了朵蜘蛛網似的花。
哈爾濱女知青孫曼玲雙手叉腰,操着地道的東北腔指着他:“你要不要臉啊!當我們女知青不存在啊!” 孫曼玲背後那些渾身淋得濕漉漉的女知青都不好意思地轉過身去,背對着他。
徐進步恰與孫曼玲面對面,趕緊用濕褲衩捂住下身,紅着臉嘟囔:“哎喲媽呀,直勾勾地看着我,是我不要臉還是她不要臉啊!” 孫曼玲聽到了,生氣地發動女知青:“姐妹們,他出言不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