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章

關燈
他呢!” 一塊白牌子上豎寫着幾個黑字——“黑五類學習班”,無非是有操場的一個大院子,内中有一排破房子而已。

     趙曙光站在院門外,焦急地望着那排房子。

     一名監管人員,匆匆從房子裡走出來。

    他走出院門,對趙曙光說:“我替你偷偷問他了,他說那話他确實是說過的,而且已經向審問他的人承認了。

    ” 趙曙光:“你沒告訴他,坡底村的鄉親們和知青們,絕不會對他的冤枉不管的?” 監管人員:“我可不敢對他說你這種話!你快走吧,我隻能幫你這麼多了。

    這兩盒煙還你,我要是收了,日後一旦受牽連,長十張嘴也說不清楚了。

    ” 他将兩盒煙硬塞入趙曙光兜裡,轉身就往那排房子走…… 縣“革命委員會”某辦公室裡,李君婷在後悔莫及地哭,并哀求:“叔叔,您就把武紅兵放了吧,我求求您了。

    怎麼可以這樣呢?” 坐在她對面的,正是到坡底村去的那中年幹部。

    他陰沉着臉對着李君婷,口吻嚴肅地:“别哭哭啼啼的嘛,别人進來看到了,影響多不好嘛!” 李君婷:“我隻不過讓您吓唬吓唬他,沒叫您動真的!” 中年幹部大搖其頭:“孩子話!簡直是孩子話嘛!一點兒政治頭腦都沒有嘛!是你鄭重其事地向我反映情況的。

    是你自己強調為階級鬥争性質的現象的。

    當時聽你反映情況的,不止我一個人,還有其他方方面面的同志,對不對?我們都是縣‘革命委員會’的成員,代表着一級紅色政權。

    搞政治是我們的使命,關注階級鬥争的新動向是我們的責任。

    政治不是兒戲,是極其嚴肅的事情。

    有時必須采取極其嚴峻的方式來進行。

    怎麼能大張旗鼓地抓了一個人,過幾天又随随便便地放了呢?那還有紅色政權的權威可言嗎?” 他拉抽屜,拿出文件來,翻開,放桌上,推到桌邊,又說:“這是記錄,你自己看,有你的簽名。

    我們認真對待了,我們下指示偵察了,我們掌握證據了,昨天武紅兵也都一一供認不諱了。

    事實證明,你反映的情況并無虛假捏造的成分嘛!你父親是‘紅線’上的重要幹部,你作為他的女兒,做得完全正确嘛!而且,據我看來,坡底村的問題比你反映的情況還嚴重!那個支書,仗着自己黨齡長,仗着當年掩護過某些老家夥,在他們被打倒後,拒不劃清和他們的以往關系,對于‘文革’有抵觸情緒,對于縣‘革委’的各項政治指示,一向陽奉陰違,能敷衍就敷衍……” 李君婷打斷他:“别說啦!怎麼會這樣?怎麼會這樣?” 中年幹部皺皺眉頭:“那應該是怎樣的呢?這樣吧,我這兒的電話能打長途,今天是星期日,你父親也許在家,你往家裡打電話,要是你父親果然在家,你問問你父親,我們該不該放人。

    如果他說該放,那我就當成北京的指示,立馬放人。

    ” 他起身抓起電話,撥了兩下,朝李君婷遞話筒:“我已經替你撥通了區号,你來接着往家撥吧。

    ” 李君婷抹了把淚,快速地撥号碼,話筒那端傳來撥通的音響,接着傳來李父的聲音:“喂,哪位?” 李君婷又要哭了,一手捂嘴,流淚不止。

     電話裡,李父的聲音顯得很不耐煩:“哪位同志,說話啊!” 李君婷捂嘴的手還是沒放下,話筒裡就傳來電話挂斷的聲音。

     中年幹部從李君婷手中将話筒拿過去,放下,不無得意地:“為什麼不說話呀?心裡明白,你父親那也不會主張立刻放人的,也怕把父親牽連到不正确的事件中,是不是?能這麼想,證明你還不是一點兒政治頭腦也沒有。

    小婷,也許,我們今天的做法的确是‘左’了點兒。

    但‘左’有什麼可怕的呢?無非是使某些人受了點兒冤屈嘛!卻可以警戒大多數人啊!将來某年某月,也許會糾正嘛!你們是紅衛兵的時候就不‘左’了?還不是‘左’得一塌糊塗嘛!為你負責,我們認為你已經不适合繼續在坡底村插隊了。

    叔叔親自派了一個人,今天就陪你回去,幫你把你的東西取來,你先在縣‘革委’宣傳部工作。

    這樣不是挺好的嗎?不要再因為這麼一件小事跟叔叔鬧别扭了,啊?” 他掏出手絹,要替李君婷擦眼淚,李君婷卻猛地推開他:“别碰我!”說着,沖出了辦公室…… 李君婷沖出縣“革委會”的院子,馬路對面,正在走來走去的趙曙光喊了一句:“君婷!” 李君婷在人行道上奔跑着,跑到一處鐵路路口,橫杆正緩緩放下,她不得不站住,胸脯劇烈起伏,淚流滿面。

     趙曙光追上她:“君婷……” 李君婷轉身,見是趙曙光,忏悔地:“我沒想到。

    我沒想到事情會是這樣的……” 趙曙光:“所以,我要求你如實告訴我,事情究竟是怎樣的!” 李君婷抽泣:“我隻想借助别人,吓唬吓唬武紅兵……他總是把我看成一個頭腦簡單毫無思想的人,這讓我的自尊心受不了!他還和劉江他們預先串通好了,拿我開心。

    他還動不動就當衆訓我……” 趙曙光:“那你也不應該用政治的方式報複他!這好比在背後用刀子捅人!你跟我認識不是一天兩天了,多少總該受我點兒影響吧?那叫卑鄙!你連這麼一點兒做人的常識都沒有嗎?” 李君婷撲到趙曙光身上,摟住他哭:“我沒想到是這麼個結果,我沒想到!” 列車從橫杆後呼嘯而過,趙曙光不禁将李君婷抱緊了…… 馬嬸手拿一根黑不溜秋的長竿,站在自家門前坪場上,抽打着院裡唯一的一棵瘦棗樹。

    說它瘦,是因它明顯營養不良,一年也結不了多少棗子。

    而馬嬸的小兒子正拎着籃子在拾棗,籃中拾起的棗也少得可憐。

    地上還落了一片變黃的葉子。

     她的女兒,坐在門檻上,望着母親:“媽,别打它了。

    你那麼不停地打它,我看着難受。

    ” 馬嬸轉頭看着女兒:“不打,棗子怎麼掉下來?” 女兒:“你仔細望望嘛,它枝上哪兒還有棗了?” 馬嬸擡頭望去,歎氣,問兒子:“多少了?” 兒子把手中的籃子向她面前一伸,馬嬸伸頭看了看:“才這麼點兒!你們姐倆平時都别吃了,曬幹,留着春節做棗饽饽。

    ”說得來氣,轉身又使勁掄了棗樹一竿子:“你也算是一棵棗樹!白占我門前這地方!” 女兒卻說:“結的棗子少能怪它嗎?今年下雨少,它都快幹死了,你還怨它結的棗子少。

    ” 馬嬸将竿子棄了,不滿意地嘟哝:“要死就幹脆點兒死,也省得我再想棗子不棗子的事兒,心裡倒幹淨了。

    ” 一輛吉普車停在離坪場不遠的地方。

    車上下來一名老司機,繞到另一扇車門前,開了車門,車上又下來了李君婷。

    李君婷和老司機一塊兒往馬嬸這邊走來。

     馬嬸的注意力從棗樹身上移開:“喲,這不是昨天來抓人那輛車嗎?停我家門前,是要抓我?還是抓我倆孩子?要不是一塊兒抓?” 李君婷不敢看她,轉過臉低着頭。

     老司機:“老鄉,我奉指示,來幫她取東西。

    ” 馬嬸:“取東西?好呀好呀,再不住我家了,那我可謝天謝地!再住下去,我這老娘們又沒肝沒肺的,整天胡說八道,萬一哪天背地裡搞我一家夥,我一兒一女不就可憐了嗎?” 李君婷猛向她轉臉,噙着淚說:“馬嬸,我也是講情義的人,今天就分别了,求您給我留點兒自尊吧!” 馬嬸:“你也是個講情義的人?沒看出來。

    ” 馬嬸轉臉呵斥坐在門口的女兒,“桂花,還不給我從門口滾開!” 桂花起身,走到一旁,冷眼看着李君婷,也不叫她一聲。

    李君婷噙淚沖入門去。

     老司機也要跟入,被馬嬸攔住:“你不能進我家門,我家不歡迎陌生男人。

    ” 老司機隻得止步。

     馬嬸的兒子拎着籃子進門,馬嬸順手從籃子抓了幾顆棗,朝老司機一伸手,問:“吃棗不?” 老司機看出她不誠心,便搖了搖頭。

     馬嬸把棗攥在手裡:“你這男人歲數也不小了,給一個小丫頭片子開車門,你臊不臊得慌啊?” 老司機:“你這女人啊,嘴上還是積點兒德吧!他們再怎麼不對,是孩子不對。

    咱們可是大人,不能以不對對不對。

    ” 馬嬸剛想回敬什麼話,聽到身後有聲音,情知是李君婷要出來,從門口閃開了。

     李君婷一手将裝了些小東西的盆卡在腰際,一手往外拖箱子。

    剛把箱子拖出門,箱蓋開了,東西散亂一地。

    老司機趕緊上前幫着往箱子裡裝。

    馬嬸冷眼看着他們,嘎嘣咬了一口棗。

    李君婷将手中東西往箱裡一摔,雙手捂面跑向吉普車,坐進車裡。

     吉普車在女人們和孩子們冷漠的注視下離開了村子。

    吉普車裡隐隐地傳出壓抑的哭聲…… 吉普車開到村外,路邊站着趙曙光和馮曉蘭,吉普車在他們面前停住了。

    老司機回頭善意地對李君婷說:“我看是等在這兒送你的,下車跟人家說幾句道别的話吧!” 李君婷含淚叫道:“不!” 吉普車開走了。

     趙曙光和馮曉蘭相互看一眼,都用惆怅的目光望着吉普車絕塵而去…… 晚上,支書和老伴在家中吃飯。

    少了翠花和王川,少了拌嘴和察言觀色,氣氛不同以往,顯得那麼的沉悶。

    再加上所發生的事情,老兩口都心事重重。

    支書的老伴兒簡直在小心翼翼地吃着,仿佛怕哪一個動作支書看不慣,就會掀翻桌子。

     支書隻喝了半碗粥就輕輕地放下了碗筷。

     老伴:“再給你盛碗?” 支書搖頭:“吃不下。

    ” 老伴:“要我看,你今天有件事做得不對。

    李君婷走時,你不該不露面兒。

    怎麼說她也是在坡底村插過隊的一名知青,而你是支書……” 支書打斷她:“别說話!聽!” 老伴收住話,側耳聆聽,外邊一片寂靜:“聽啥?” 支書:“我怎麼……好像聽到武紅兵在唱。

    ” 老伴:“我可沒聽到,你那叫幻聽。

    ” 支書:“小武被铐走以後,我這耳朵裡,一刻不停總好像聽到他在唱。

    平時也不覺得他有什麼好,被抓走了,倒想起他種種的好來。

    ” 老伴:“平時人家也挺好的。

    他馬嬸寶貝兒子生病那次,還不多虧了人家幾個知青們輪流背着往公社醫院跑?小武那天自己也肚子疼,可人家連眉都沒皺一下,公社醫院動不了手術,人家二話不說,又帶頭背起孩子往縣裡跑。

    要不是搶救及時,胃穿孔了,醫生說那孩子小命也許就保不住了。

    ” 支書:“是啊,曙光不在的時候,按說小武在知青中還是處處能起到帶頭作用的……翠花兩口子哪兒去了?怎麼不一塊兒吃飯?” 老伴:“翠花覺得自己像是有孕,王川陪她去公社醫院驗驗真假。

    ” 支書拖過煙盒,一邊往煙鍋裡按煙一邊說:“你那女兒,打小就沒調教好。

    多虧咱們當年收留住了王川,要不,哼,我看隻能一輩子老在家裡,沒什麼男人願娶她了。

    ” 老伴反問:“就不是你女兒了?怎麼就沒調教好?不就是嘴上不讓人嗎?我可清楚,人家小兩口背地裡膩乎着呢!再者說了,就算沒調教好,那也不會做李君婷那麼陰損的事吧?” 支書:“我這心裡剛消停片刻,别提她。

    ” 老伴:“我就不明白了,隻不過是些半大孩子,怎麼就學會了背地裡整人呢?” 支書:“還說!” 老伴:“好好好,不說她了。

    還說咱翠花吧,我想當姥姥了,但願她這次是真的懷上了。

    ” 支書:“懷上了也不許生!我這兒還沒準備好呢!你看我有那當姥爺的心情嗎?!家裡再多個小娃崽子哭啊鬧啊的,還叫不叫我活了?!” 老伴:“那些人說你對‘文革’不滿,我看你也是!自打‘文革’以來,你差不多就沒高興過……” 支書火了,大聲吼道:“我就是不滿了!還敢把我五花大綁地槍斃了?”說着,用煙鍋使勁兒往桌上敲,“啪”的一聲,煙鍋齊頭斷了。

     老伴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