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章
關燈
小
中
大
老支書一家正圍着一張黑不溜秋的小炕桌吃晚飯。
老支書六十來歲,比王大伯小十幾歲。
他膝下雖沒有兒子,卻有一個女兒,前些年招贅了個女婿,是村上的會計。
老支書突然将筷子往桌上一放:“聽!聽!” 老伴也停下筷子,問道:“放筷子幹啥?聽啥?” “都聽嘛,聽到沒有?” 窗外很遠的地方,傳來武紅兵的歌聲: 要穿白來一身白, 叫一聲妹妹挨将來。
要穿藍來一身藍, 走路好比蝴蝶翻。
要穿紅來一身紅, 好比蓮花出水中。
…… 老支書道:“他又唱這!” 老支書的女兒不以為意:“唱這咋啦?當初憑啥對人家囤子又批又鬥的?我要是王大伯,我也偏唱這!” 女婿頭也不擡:“不是王大伯的聲。
” “别人唱也是他教的,那更是個問題。
”老支書一磨腳,下炕出了門。
老伴翻翻眼睛:“個老東西,耳朵倒好使。
” 女婿像個乖乖仔似的說:“娘、翠花,我吃好了。
”說完,也放下碗走了。
看着女婿的背影,當娘的埋怨當女兒的:“翠花,你以後不興那樣。
當着你丈夫的面,你别總‘囤子囤子’的!” “那咋啦?我喜歡囤子!城裡來的知青都我這樣,敢愛敢恨!” 當娘的也将筷子“啪”地一拍:“越說越離譜,給我閉嘴!” 村路上塵土飛揚,武紅兵趕羊群往前走,王大伯跟在後頭。
老支書背着雙手,叉着腿,斜叼半尺長的煙鍋,像攔路的響馬似的把他們攔住:“剛才你唱來着?” “是啊!”武紅兵回頭又對王大伯洋洋自得地說,“師傅,那麼遠支書都聽到了!” 王大伯揮手:“把羊趕圈裡去吧。
” 武紅兵将羊趕走後,王大伯說:“你别在我面前紮那架勢,也不怕知青笑話!” “王老哥同志,我要代表黨和你談談話,請!”老支書一手前一手後,如同舞台上的山大王。
“哪兒去?” “我家。
” “我還沒吃飯!” “我家替你備下了!” 到了老支書家,王大伯把炕桌一占,盤腿大坐,吸溜吸溜地喝了兩大海碗菜粥。
吃完飯,兩人對着臉吧嗒吧嗒地抽起了旱煙。
支書語重心長道:“老哥,你不能再唱那些了,更不能還教一個知青唱。
咱吃一塹,得長一智。
” 王大伯滿不在乎地說:“我唱了,還教了,誰想把我咋樣?” “在坡底村,隻要我是支書,誰也不敢把你咋樣,更沒誰想把你咋樣。
” “那不得了?我又沒到别村唱去,更沒到縣裡唱去。
” “那倒是。
可你唱那些,它不是聽着不那麼進步嘛!” 王大伯冷冷一笑,反問道:“你聽我唱過一句葷的嗎?” 支書搖搖頭:“沒有。
” “那我唱過反動的?” “更沒有!” 王大伯往桌上一敲煙袋鍋:“那不得了?我唱的,都是咱陝北人祖祖輩輩傳唱下來的。
我教晚輩們唱的,也是那些。
不教,早晚還不失傳?不就是唱了幾句哥啦、妹啦,愛了情了的嗎?咱倆還不是打小聽着唱着活過來的嗎?不是當年也暗暗地入了共産黨了嗎?打起日本鬼子來不也不含糊嗎?日子過得這麼不容易,不唱唱不把人憋悶死了?日頭一落山,咱這坡底村還有點子生氣嗎……” 支書看他越說越激動,便趕緊打斷他:“打住打住,你再說下去,我聽的人犯錯誤了。
老哥同志,我不是不許你唱,我是希望你,往後多唱那革命的,應時的……” “怎麼唱是革命的?怎麼唱又是應時的?” 支書愣了愣,幹咳兩聲道:“要唱,唱這樣的——階級那個鬥争是個呀是綱,綱一舉來哎嗨目呀麼目呀麼呀麼呀麼張來!……” 王大伯也打斷他:“你也給我打住!想當年,我介紹你入黨,為的是今天聽你教導我?方圓百裡,我是二十幾年的歌王,用得着你教我怎麼唱信天遊?嗯?” 支書有些為難:“我也是不得不勸你……” 王大伯用煙鍋指點支書:“你呀你呀,你變了!你哪還像當年的你?樹上掉下個軟柿子都怕砸破你的頭!這兩年,你不好好帶領鄉親們搞生産,整天價跟着搞運動!坡底村有階級敵人?” 支書搖頭。
王大伯生氣地說:“沒有你運的什麼動嘛!鬼迷心竅?打從‘解放’前,坡底村就連個富農都沒有,誰家不是早年逃荒的窮人在此落腳紮根?靠運動,你要是能運動出個把富農的,我倒也佩服你!” 支書給自己辯解道:“快别這麼說快别這麼說。
搞運動,就是防止出那些人!再說我也不是隻帶頭搞運動啊!我不是也帶領咱村的青壯年去山西那邊下過礦嗎?” “你那是在人家趙曙光那娃三番五次的說服下才去了的!可你才去了十來天,就把人家曙光一個北京娃調去接替你!萬一人家娃在礦上出了事……” 支書滿腹委屈:“老哥,我可不是怕自己攤上礦難!天地良心,我是想要鍛煉他,培養他!老哥我也六十出頭的人了呀!得有個黨員接我的班呀,要不咱坡底村咋辦啊!” 老哥倆突然沒了話,各自沉默着吧嗒煙嘴。
正在這時,趙曙光進入:“支書,是您找我嗎?王大伯也在啊。
” 支書招呼趙曙光脫鞋上炕,問他:“曙光啊,咱村那二十幾号人,在礦上表現得怎麼樣啊?” 趙曙光認真地說:“支書,王大伯,你們就放心吧。
大家很團結,也很遵守礦上的紀律。
對一半工資歸個人、一半歸集體,也都挺想得開,沒什麼意見。
大家都了解咱村底子太薄,沒有公基金就改變不了面貌,都願意為積累公基金做出自己一份貢獻。
我認為咱們坡底村人,集體主義覺悟很高。
” “那,你走了,誰團結他們呢?” “我臨走,和大家開了一個會。
誰負責定期寫信,和村裡通報情況誰負責平時常提醒大家注意生産安全對礦上有什麼意見,誰代表大家反映和當地的礦工發生了摩擦,誰出面化解,都做了分工。
我說,咱們來到礦上的,那都是坡底村的精銳子弟,坡底村本就窮,經不起再敗壞名聲,大家都贊同我的話。
” 支書點點頭:“這就好,這就好。
幸虧山西那邊缺礦工,要不咱們的小夥子大男人們,上哪兒去掙點兒現錢呢?曙光啊,我聽說,你在學校的時候,已經是黨員了?” 趙曙光點頭:“預備黨員。
” “那,你怎麼沒把組織關系轉過來呢?” “他們認為我不配入黨,宣布取消了我的預備黨員資格”。
“誰們?” “學校裡奪權掌權的造反派們。
” “這事兒,不好辦了。
” “支書,大伯,如果是因為我,有什麼事使你們為難的話,你們盡管直說。
怎麼才能使你們不為難,我就怎麼做。
” “曙光,你誤會了。
事情是這樣的。
咱坡底村,原本也有五名黨員的,可七八年内沒再發展。
三年前走了兩個歲數大的,兩年前病死了一個中年的,到今天就剩我和你王大伯了。
我要是哪天再突然一走,支部就得合并到别的村了,坡底村的支部那就沒了!我倒不在乎是不是支書,可坡底村,不能沒有黨支部啊!那人心就散了,就更沒有變好的指望了!” “那,依你們,我該怎麼做呢?” 王大伯與支書默契地對視一眼,道:“曙光啊,你本來就已經是預備黨員了,支部發展你的條件比發展誰都成熟。
為了坡底村,你再寫份入黨申請書吧。
” 趙曙光:“我寫思想彙報可以,入黨申請書我不能寫。
因為我早已經是預備黨員了,那些造反派根本沒權力取消我的預備資格!” 支書與王大伯又互看了一眼,對趙曙光說:“隻要你肯寫,我和你王大伯,就盡快以坡底村支部的名義恢複你的預備資格。
你好好考慮考慮,考慮考慮。
”支書話鋒一轉,又說:“咱村麥子已收完了。
有塊地的谷子也熟了,明天就可以收了。
一收完谷子,就沒什麼農活了。
往年呢,老的少的,男的女的,一溜溜蹲在窯根前曬太陽,年年如此。
這不行!曙光,依你的話,入冬幾個月,咱村應該幹點兒什麼正經事?” 趙曙光想都沒想:“水!解決吃水的問題,用水的問題。
” 王大伯一拍腿:“對!一個糧食,一個水,這兩件事,把咱坡底村人的志氣快耗盡了!趕上個好年頭,吃飽了肚子還不愁。
可這水的問題,餓的時候愁,飽的時候也愁!” 見王大伯這樣說,趙曙光便将自己早已想好的辦法說了出來:“支書,大伯,我具體是這樣想的……” 夜幕降臨,坡底村隻有一戶人家的窯窗還泛着橘黃——那是支書家的窯窗,窗子裡的談話在繼續着…… 趙曙光踏着月色回到知青們住的窯洞。
窯窗紙微微透着些光,但門卻從裡面插上了。
他擡手敲了敲門,窗立刻黑了,裡面傳出武紅兵的聲音:“誰?” “我,曙光。
” 門無聲地開了一道縫,趙曙光剛一進去,武紅兵立刻将門插上。
趙曙光問:“你們在搞什麼勾當?” 有人移開罩在帶罩油燈上的衣服,屋裡頓時亮了許多。
原來,武紅兵他們剛才都圍着飯桌坐着,在油燈昏暗的光線下,看自己瓜分到的書。
趙曙光不以為然地:“有書讀時不讀書,無書讀時搶來讀,說的就是你們!” 劉江咧嘴一笑:“言過其實了,我們可沒動搶。
” 武紅兵也一本正經地幫腔:“失去了才覺寶貴嘛,符合人和事物的關系,所以你也不必大加嘲諷。
” 趙曙光冷冷地說:“各位都睡吧!明天婦女們揚麥子,咱們知青收谷子。
” 知青們在谷地裡忙碌着,有的在割,有的在紮捆起來。
手持鐮刀的李君婷割谷子的動作總不得法,忽見趙曙光走來,停下不割了,走到趙曙光跟前,嬌嬌地叫了一聲“曙光”。
趙曙光看着她笑笑。
“咱倆換換鐮刀。
”李君婷說着,把鐮刀遞到趙曙光面前。
趙曙光看了一眼她遞過來的鐮刀:“怎麼,不快?紅兵那兒有磨刀石,讓他替你磨磨。
” 李君婷輕輕一笑:“不是不快,是太快了,我怕割了腿。
” 旁邊一名知青嘟哝道:“跟鐮刀快不快有什
老支書六十來歲,比王大伯小十幾歲。
他膝下雖沒有兒子,卻有一個女兒,前些年招贅了個女婿,是村上的會計。
老支書突然将筷子往桌上一放:“聽!聽!” 老伴也停下筷子,問道:“放筷子幹啥?聽啥?” “都聽嘛,聽到沒有?” 窗外很遠的地方,傳來武紅兵的歌聲: 要穿白來一身白, 叫一聲妹妹挨将來。
要穿藍來一身藍, 走路好比蝴蝶翻。
要穿紅來一身紅, 好比蓮花出水中。
…… 老支書道:“他又唱這!” 老支書的女兒不以為意:“唱這咋啦?當初憑啥對人家囤子又批又鬥的?我要是王大伯,我也偏唱這!” 女婿頭也不擡:“不是王大伯的聲。
” “别人唱也是他教的,那更是個問題。
”老支書一磨腳,下炕出了門。
老伴翻翻眼睛:“個老東西,耳朵倒好使。
” 女婿像個乖乖仔似的說:“娘、翠花,我吃好了。
”說完,也放下碗走了。
看着女婿的背影,當娘的埋怨當女兒的:“翠花,你以後不興那樣。
當着你丈夫的面,你别總‘囤子囤子’的!” “那咋啦?我喜歡囤子!城裡來的知青都我這樣,敢愛敢恨!” 當娘的也将筷子“啪”地一拍:“越說越離譜,給我閉嘴!” 村路上塵土飛揚,武紅兵趕羊群往前走,王大伯跟在後頭。
老支書背着雙手,叉着腿,斜叼半尺長的煙鍋,像攔路的響馬似的把他們攔住:“剛才你唱來着?” “是啊!”武紅兵回頭又對王大伯洋洋自得地說,“師傅,那麼遠支書都聽到了!” 王大伯揮手:“把羊趕圈裡去吧。
” 武紅兵将羊趕走後,王大伯說:“你别在我面前紮那架勢,也不怕知青笑話!” “王老哥同志,我要代表黨和你談談話,請!”老支書一手前一手後,如同舞台上的山大王。
“哪兒去?” “我家。
” “我還沒吃飯!” “我家替你備下了!” 到了老支書家,王大伯把炕桌一占,盤腿大坐,吸溜吸溜地喝了兩大海碗菜粥。
吃完飯,兩人對着臉吧嗒吧嗒地抽起了旱煙。
支書語重心長道:“老哥,你不能再唱那些了,更不能還教一個知青唱。
咱吃一塹,得長一智。
” 王大伯滿不在乎地說:“我唱了,還教了,誰想把我咋樣?” “在坡底村,隻要我是支書,誰也不敢把你咋樣,更沒誰想把你咋樣。
” “那不得了?我又沒到别村唱去,更沒到縣裡唱去。
” “那倒是。
可你唱那些,它不是聽着不那麼進步嘛!” 王大伯冷冷一笑,反問道:“你聽我唱過一句葷的嗎?” 支書搖搖頭:“沒有。
” “那我唱過反動的?” “更沒有!” 王大伯往桌上一敲煙袋鍋:“那不得了?我唱的,都是咱陝北人祖祖輩輩傳唱下來的。
我教晚輩們唱的,也是那些。
不教,早晚還不失傳?不就是唱了幾句哥啦、妹啦,愛了情了的嗎?咱倆還不是打小聽着唱着活過來的嗎?不是當年也暗暗地入了共産黨了嗎?打起日本鬼子來不也不含糊嗎?日子過得這麼不容易,不唱唱不把人憋悶死了?日頭一落山,咱這坡底村還有點子生氣嗎……” 支書看他越說越激動,便趕緊打斷他:“打住打住,你再說下去,我聽的人犯錯誤了。
老哥同志,我不是不許你唱,我是希望你,往後多唱那革命的,應時的……” “怎麼唱是革命的?怎麼唱又是應時的?” 支書愣了愣,幹咳兩聲道:“要唱,唱這樣的——階級那個鬥争是個呀是綱,綱一舉來哎嗨目呀麼目呀麼呀麼呀麼張來!……” 王大伯也打斷他:“你也給我打住!想當年,我介紹你入黨,為的是今天聽你教導我?方圓百裡,我是二十幾年的歌王,用得着你教我怎麼唱信天遊?嗯?” 支書有些為難:“我也是不得不勸你……” 王大伯用煙鍋指點支書:“你呀你呀,你變了!你哪還像當年的你?樹上掉下個軟柿子都怕砸破你的頭!這兩年,你不好好帶領鄉親們搞生産,整天價跟着搞運動!坡底村有階級敵人?” 支書搖頭。
王大伯生氣地說:“沒有你運的什麼動嘛!鬼迷心竅?打從‘解放’前,坡底村就連個富農都沒有,誰家不是早年逃荒的窮人在此落腳紮根?靠運動,你要是能運動出個把富農的,我倒也佩服你!” 支書給自己辯解道:“快别這麼說快别這麼說。
搞運動,就是防止出那些人!再說我也不是隻帶頭搞運動啊!我不是也帶領咱村的青壯年去山西那邊下過礦嗎?” “你那是在人家趙曙光那娃三番五次的說服下才去了的!可你才去了十來天,就把人家曙光一個北京娃調去接替你!萬一人家娃在礦上出了事……” 支書滿腹委屈:“老哥,我可不是怕自己攤上礦難!天地良心,我是想要鍛煉他,培養他!老哥我也六十出頭的人了呀!得有個黨員接我的班呀,要不咱坡底村咋辦啊!” 老哥倆突然沒了話,各自沉默着吧嗒煙嘴。
正在這時,趙曙光進入:“支書,是您找我嗎?王大伯也在啊。
” 支書招呼趙曙光脫鞋上炕,問他:“曙光啊,咱村那二十幾号人,在礦上表現得怎麼樣啊?” 趙曙光認真地說:“支書,王大伯,你們就放心吧。
大家很團結,也很遵守礦上的紀律。
對一半工資歸個人、一半歸集體,也都挺想得開,沒什麼意見。
大家都了解咱村底子太薄,沒有公基金就改變不了面貌,都願意為積累公基金做出自己一份貢獻。
我認為咱們坡底村人,集體主義覺悟很高。
” “那,你走了,誰團結他們呢?” “我臨走,和大家開了一個會。
誰負責定期寫信,和村裡通報情況誰負責平時常提醒大家注意生産安全對礦上有什麼意見,誰代表大家反映和當地的礦工發生了摩擦,誰出面化解,都做了分工。
我說,咱們來到礦上的,那都是坡底村的精銳子弟,坡底村本就窮,經不起再敗壞名聲,大家都贊同我的話。
” 支書點點頭:“這就好,這就好。
幸虧山西那邊缺礦工,要不咱們的小夥子大男人們,上哪兒去掙點兒現錢呢?曙光啊,我聽說,你在學校的時候,已經是黨員了?” 趙曙光點頭:“預備黨員。
” “那,你怎麼沒把組織關系轉過來呢?” “他們認為我不配入黨,宣布取消了我的預備黨員資格”。
“誰們?” “學校裡奪權掌權的造反派們。
” “這事兒,不好辦了。
” “支書,大伯,如果是因為我,有什麼事使你們為難的話,你們盡管直說。
怎麼才能使你們不為難,我就怎麼做。
” “曙光,你誤會了。
事情是這樣的。
咱坡底村,原本也有五名黨員的,可七八年内沒再發展。
三年前走了兩個歲數大的,兩年前病死了一個中年的,到今天就剩我和你王大伯了。
我要是哪天再突然一走,支部就得合并到别的村了,坡底村的支部那就沒了!我倒不在乎是不是支書,可坡底村,不能沒有黨支部啊!那人心就散了,就更沒有變好的指望了!” “那,依你們,我該怎麼做呢?” 王大伯與支書默契地對視一眼,道:“曙光啊,你本來就已經是預備黨員了,支部發展你的條件比發展誰都成熟。
為了坡底村,你再寫份入黨申請書吧。
” 趙曙光:“我寫思想彙報可以,入黨申請書我不能寫。
因為我早已經是預備黨員了,那些造反派根本沒權力取消我的預備資格!” 支書與王大伯又互看了一眼,對趙曙光說:“隻要你肯寫,我和你王大伯,就盡快以坡底村支部的名義恢複你的預備資格。
你好好考慮考慮,考慮考慮。
”支書話鋒一轉,又說:“咱村麥子已收完了。
有塊地的谷子也熟了,明天就可以收了。
一收完谷子,就沒什麼農活了。
往年呢,老的少的,男的女的,一溜溜蹲在窯根前曬太陽,年年如此。
這不行!曙光,依你的話,入冬幾個月,咱村應該幹點兒什麼正經事?” 趙曙光想都沒想:“水!解決吃水的問題,用水的問題。
” 王大伯一拍腿:“對!一個糧食,一個水,這兩件事,把咱坡底村人的志氣快耗盡了!趕上個好年頭,吃飽了肚子還不愁。
可這水的問題,餓的時候愁,飽的時候也愁!” 見王大伯這樣說,趙曙光便将自己早已想好的辦法說了出來:“支書,大伯,我具體是這樣想的……” 夜幕降臨,坡底村隻有一戶人家的窯窗還泛着橘黃——那是支書家的窯窗,窗子裡的談話在繼續着…… 趙曙光踏着月色回到知青們住的窯洞。
窯窗紙微微透着些光,但門卻從裡面插上了。
他擡手敲了敲門,窗立刻黑了,裡面傳出武紅兵的聲音:“誰?” “我,曙光。
” 門無聲地開了一道縫,趙曙光剛一進去,武紅兵立刻将門插上。
趙曙光問:“你們在搞什麼勾當?” 有人移開罩在帶罩油燈上的衣服,屋裡頓時亮了許多。
原來,武紅兵他們剛才都圍着飯桌坐着,在油燈昏暗的光線下,看自己瓜分到的書。
趙曙光不以為然地:“有書讀時不讀書,無書讀時搶來讀,說的就是你們!” 劉江咧嘴一笑:“言過其實了,我們可沒動搶。
” 武紅兵也一本正經地幫腔:“失去了才覺寶貴嘛,符合人和事物的關系,所以你也不必大加嘲諷。
” 趙曙光冷冷地說:“各位都睡吧!明天婦女們揚麥子,咱們知青收谷子。
” 知青們在谷地裡忙碌着,有的在割,有的在紮捆起來。
手持鐮刀的李君婷割谷子的動作總不得法,忽見趙曙光走來,停下不割了,走到趙曙光跟前,嬌嬌地叫了一聲“曙光”。
趙曙光看着她笑笑。
“咱倆換換鐮刀。
”李君婷說着,把鐮刀遞到趙曙光面前。
趙曙光看了一眼她遞過來的鐮刀:“怎麼,不快?紅兵那兒有磨刀石,讓他替你磨磨。
” 李君婷輕輕一笑:“不是不快,是太快了,我怕割了腿。
” 旁邊一名知青嘟哝道:“跟鐮刀快不快有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