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章
關燈
小
中
大
鄉親們和知青們聚集在韓奶奶家的破窯屋外。
大家表情皆肅然凝重,所謂無淚之悲。
囤子抱頭蹲在一旁。
馬嬸:“囤子自小就和韓奶奶有感情,總想把韓奶奶這破窯屋修一修,可老天偏偏不成全他,一年快過去了也沒正經下過幾場雨,他才脫下這麼點兒坯……” 另一名婦女:“唉,韓奶奶的命也太不濟了,就在這麼黑黢黢的破窯屋裡過了大半輩子……” 囤子忽然躍起,接連捧起幹的或半幹不幹的土坯往地上摔。
武紅兵摟抱住了他,囤子将頭埋在武紅兵肩上哭了起來。
武紅兵安慰他:“囤子哥,别這樣。
大家心裡都有數,你的心思盡到了……” 窯屋裡,韓奶奶在昏迷中說胡話:“桶……桶……” 馮曉蘭用目光四下尋找,未見有桶,疑問地看王大娘。
韓奶奶:“多清涼的水啊,大夥還不快接!别讓白白流走呀!……” “她說昏話呢。
”王大娘眼圈紅了。
馮曉蘭也背過身哭泣。
韓奶奶忽然睜開了眼,睜得大大的——那是回光返照——問:“誰在那兒哭啊?” 馮曉蘭趕緊擦擦眼,走上前,勉強一笑,說:“韓奶奶,我沒哭。
大夥都來看您了,屋子小,都在窯外站着呢。
” 韓奶奶握住馮曉蘭一隻手,感激地:“姑娘啊,自從你來在咱們坡底村,沒少為我的病費錢費心思,奶奶就是到了陰間,也會經常念你的好……” 馮曉蘭忍不住哭出來:“奶奶,别這麼說,您這次也會好起來的……” “這次,奶奶是挺不過去了。
”韓奶奶放開馮曉蘭的手,又握住王大娘的手,依依惜别地,“我的好妹子,自從我成了五保戶,坡底村人對我的照顧挺周到。
我要是今朝走了,你千萬替我把心裡的感激跟大夥說說……” 王大娘:“老姐,你還有什麼放心不下的事,就隻管跟我交代吧。
老姐你交代的,你老妹就當最高指示去辦。
” 馮曉蘭聽不下去,雙手捂臉,哭着沖了出去。
人們立刻将她圍住,紛紛問: “情況到底怎麼樣啊?” “嗨,你這姑娘!别光哭,說話呀!” “韓奶奶命硬,興許這次也不要緊吧?” 馮曉蘭抱着春梅哭,邊哭邊說:“春梅,從今往後,這裡就……沒人住了……” 春梅也哭了:“曉蘭姐你别吓我!我還要跟你學着為韓奶奶針灸呢!” 支書和趙曙光匆匆走來,分開衆人,就要往窯屋進。
馬嬸攔住他們:“先讓她們老姐妹多說一會兒。
” 窯屋裡,韓奶奶說:“我的好妹子,全村又數你王家為我操心最多,數你對我最好——好到連輩分都亂了。
孩子們叫我奶奶,可咱倆處得像親姐妹……” 王大娘終于也忍不住落下淚來,說:“我的老姐,這是咱倆前世的緣分……” “好妹子,抓緊再給囤子那孩子,娶上個媳婦吧,啊?起先多好個小夥子呀,後來我一看他那孤僻樣子,心裡邊就替他難受……” 王大娘點頭。
“曙光在外邊嗎?要是在,叫他進來,我也有幾句話對他說……” 王大娘起身走到門口,朝趙曙光招手。
趙曙光急忙進入。
韓奶奶拉住趙曙光一隻手,寄以重托地:“曙光啊,你是知青,是肚子裡有墨水,在北京學過十幾年知識的人……你,你們,别那麼急着就都走了……就算奶奶死前求你,幫幫坡底村,幫幫這裡幾十戶人家再……再走……” 趙曙光噙淚道:“韓奶奶,我跟你發誓……我……我們一定……” 韓奶奶眼角也淌下淚來,浮現一絲欣慰笑容:“我這褥子下,有幾塊闆,是你王大爺當支書時,批給我預備做棺材的。
你替我告訴支書,村裡拿去派點兒用場吧。
我死後,挖個坑,随便埋……埋……哪兒……” 韓奶奶咽下了最後一口氣。
“大娘!”趙曙光不由雙膝緩緩跪下,握住韓奶奶一隻手,将臉伏在韓奶奶手上。
王大娘走到窯屋外邊,極其平靜地:“大家夥兒,都進去看她最後一眼吧……” 女人們一片哭聲,紛紛擁入窯屋。
外面隻剩下支書、男知青和囤子。
囤子不知為什麼一轉身猛跑而去。
支書:“唉唉,怎麼……怎麼這樣了呢?她都沒說要見我嗎?” 趙曙光:“韓奶奶讓我告訴您,有幾塊棺材闆,她願意捐給村裡……” 支書:“你跟我說棺材闆幹什麼呢?我問她說沒說要見我!” 趙曙光張張嘴,不知如何回答才好。
支書一蹲,失落地:“那就是沒說喽?唉唉,死前跟我這支書都沒句話說,我……我心裡多别扭啊我!” 趙曙光将他扶起,勸慰:“支書,人活人死一口氣,韓奶奶那一口氣,不是一下子沒喘上來嘛!您那麼想多像小孩兒啊!” 王大爺躺在屋裡,囤子跑回來,翻箱倒櫃找出一支唢呐,拿衣襟用力地擦着。
王大爺見狀,坐起,驚詫地看兒子:“你翻出那東西幹什麼?” 囤子擡眼看父親,嘴唇抖抖地說不出話,淚流滿面。
王大爺:“你……你韓奶奶……走了?” 囤子點頭。
王大爺讓囤子将桌上涼着的一碗湯藥拿來,把藥一飲而盡。
他莊嚴地說:“兒子,不但你要送她,我也要送她。
你為她吹,我也要為她唱。
你韓奶奶生前最喜歡聽我唱。
她說過她來到這世上唯一的幸事,就是和一位歌王在一個村裡住了幾十年,能經常聽我唱唱信天遊……” 他一邊說,一邊穿衣下地。
腿站不穩,搖晃了一下,被囤子一把扶住。
夜晚,皓月當空,星鬥滿天。
王大娘、馮曉蘭、春梅坐在院子裡,就着月光編紮花圈。
王大爺、支書、趙曙光在屋裡開會。
支書對王大爺說:“老哥,曙光已經在寫入黨申請書了。
那麼,咱們這就算開次支部擴大會吧。
韓奶奶走了,咱們現在就研究研究,要不要體體面面地把她發送了?她畢竟是全村歲數和輩分最大的人。
如果草草埋了,誰心裡都不是滋味,顯得咱坡底村人太沒人情味兒。
可要當成一件莊重的事來辦呢,她又不是什麼英烈,我擔心公社和縣裡問罪,說咱們坡底村帶頭搞‘四舊’,起壞影響……” 王大爺:“我先問你,指派人看護着點兒沒有?” 支書:“囤子守在她那窯屋裡,知青們也都願意輪班陪着。
” “那就好。
要是讓野貓野狗的壞了老人容顔,咱們罪過大了。
我的意思,當然要當成一件莊重的事來辦。
老人家自從‘解放’前流浪到咱坡底村,人品那還不是有口皆碑的嗎?再往前論,她還當過婦救隊長的吧?還冒險掩護過地下黨的吧?‘解放’後,五保前,可算是咱坡底村的模範村民吧?” 支書點頭應和:“那是,那是。
” 王大爺:“你甭擔心什麼,有人問罪,我頂着。
” 趙曙光也說:“我們鄭鄭重重地,全村人懷着鄉親對鄉親的真情懷來發送韓奶奶,不但可以加深咱們坡底村人之間的友愛關系,而且也是符合毛澤東思想的。
” 王大爺:“把你的道理擺擺看?” 趙曙光:“毛主席在《為人民服務》這一篇文章中說過——‘村上的人死了,開個追悼會,用這樣的方法寄托我們的哀思,使整個民族團結起來’。
我們照毛主席的話做,誰又憑什麼向我們問罪?” 王大爺一拍腿:“說得好!” 凄婉的唢呐聲裡,送喪的隊伍走出了村子。
囤子在最前邊,邊走邊吹唢呐。
武紅兵、趙曙光和另外兩個知青用門闆擡着韓奶奶的屍體,其後另有四名男知青,兩人一組,每組肩扛兩塊厚木闆。
王大爺被春梅和馮曉蘭一左一右攙扶着,王大娘、馬嬸等鄉親跟在後面。
李君婷拿着花圈。
其上兩條挽聯,一條寫的是“韓奶奶安息——坡底村插隊知青敬挽”,另一條寫的是“長者韓氏桂芝入土為安——坡底村鄉親共挽”。
下葬的土坑已經挖好,門闆随着漸漸放長的繩索,徐徐墜下。
支書站在坑邊,說:“韓桂芝,老姐,鄉親,你就安息了吧。
你去得太突然,也來不及給你做口棺材了,再說呢,就那幾塊木闆也不夠用。
你呢,就多多體諒大家夥吧。
我們支部的意見是,這幾塊木闆,還是随你埋的好。
做不成口棺材,起碼可以擋擋土,免得讓土直接蓋了你的臉……” 支書悲傷起來,說不下去。
他揮揮手,四塊木闆被墜下了坑。
武紅兵将一把鍁遞給支書,支書往坑裡填了一鍁土,之後将鍁遞給王大爺。
王大爺接過鍁,卻沒立即填土,望着坑說:“我的老姐,昨夜裡我一宿沒睡,一直在想,為啥全村的小字輩兒都一概地叫你韓奶奶,根本不細論他們的爸媽和你的輩分關系了?想來想去隻想明白了一點,那就是,你是一個好人。
你從‘解放’前三十來歲就流落到了咱們坡底村,往後五十多年裡,就沒為一丁點兒什麼個人的好處跟誰紅過臉。
可如果有誰做了不公道的事,你又是那麼愛打抱不平。
我記得我剛當支書那一年,因為孩子他馬嬸跟我鬧了幾番别扭,我年底扣了她幾十工分,你幾乎跟我大翻臉。
現而今,有些人不以人品來論人了,我王崇山瞧不起他們。
老姐,你活着時,最愛聽我唱,這刻,我就再唱幾段給一個根子上的好人聽。
我已正式收了徒了,今兒為你唱過,我王崇山以後再就不開口唱了……” 王大爺仰起臉來望天空,天空萬裡無雲。
他又将目光放向遠處。
千溝萬壑的黃土地,仿佛是大地縱橫的皺紋。
王大爺眼角淌下老淚,唱道: 黃土那個高坡上種莊稼, 種莊稼的是咱陝北人。
白羊肚手巾擦咱的汗珠珠, 種莊稼越種心越那個沉。
…… 支書阻止他唱:“老哥!” 王大爺生氣了:“滾!你給我住嘴!沒你攔我的權力!” 馬嬸:“哎呀,他都說他以後再也不開口唱了,你們這會兒就讓他随便唱吧!” 王大爺接着唱: 黃土高坡那個坡連坡, 黃土下埋的是咱莊稼人。
紅腰帶帶系的陝北情, 哎呀……哎呀…… 王大爺不愧曾是歌王,盡管老了,盡管病着,但那充滿感情的、蒼涼遒勁的歌,聽來令人動容。
可他“哎呀”兩聲,卻終究還是沒有唱上去最後的高調。
趙曙光向馮曉蘭使眼色,輕推她。
馮曉蘭會意,上前勸阻他:“大爺……” 王大爺看也不看她一眼,倔犟地豎起一隻手掌。
他運足一口氣,終于唱出了他一定非要唱出的那一句: 哎呀幾輩還沒累出個好光景! 突然,王大爺噴出一大口血來!他身子一晃,趙曙光和馮曉蘭急上前扶住他。
春梅心疼地撲抱住他,哭叫:“爸!” 王大爺揮揮手:“埋……把這好人……埋了吧……” 一鍁鍁土揚起,填入墳坑中。
武紅兵忍不住唱了起來: 黃土那個高坡上收莊稼, 我來在了這地場親近了陝北人。
大雁雁飛來過又飛去, 哎呀我一鐮鐮割下的是陝北情。
哎呀黃土高坡陝北情, 我哪輩輩和你結過緣? …… 在歌聲中,一座墳丘隆起了,木碑牌和花圈莊重地擺在墳前…… 全體知青都待在宿舍裡。
大家情緒都很低沉。
一名知青自言自語:“我搞不明白我自己了。
我明明和她無親無故,也不像曙光和曉蘭,經常去看她。
可剛才聽了囤子他爸那番評價她的話,埋她的時候我心裡好難受。
到這會兒那股難受勁兒還過不去。
” 另一名知青:“我也是。
‘解放’二十年了,如果一個好人‘解放’後也沒過上幾天好日子,這是無論如何也讓人沒法兒不難受的。
” 于是議論紛紛: “你最後那句話,怎麼讓人聽着拐彎抹角的?” “你什麼意思?想抓我辮子?” “囤子他爸那麼一唱,我心裡更難受了。
” “老歌王今兒那是不顧死活地在唱!” 李君婷小聲地對趙曙光說:“他不聽别人的,能聽你的。
你勸勸他,以後可千萬别再那麼唱了,真的會惹來麻煩的。
他不為自己着想,也得為他一家負責任啊!” 趙曙光似聽未聽,分明在思考什麼。
李君婷表情不悅起來。
馮曉蘭捅了趙曙光一下:“君婷剛才跟你說話你沒聽到啊?” “聽到了。
” “君婷說的是好心話,而且說得也對。
” 趙曙光:“我比你們都了解王大爺的性格。
紅兵,别看你現在是他徒弟了,我也還是比你了解他。
他說以後再也不開口唱了,那就肯定是那樣了。
” 武紅兵點頭。
趙曙光:“我讓大家都集合在一起,是因為有一件事,我得和大家說一下——韓奶奶咽氣之前,攥着我一隻手說,說咱們是北京知青
大家表情皆肅然凝重,所謂無淚之悲。
囤子抱頭蹲在一旁。
馬嬸:“囤子自小就和韓奶奶有感情,總想把韓奶奶這破窯屋修一修,可老天偏偏不成全他,一年快過去了也沒正經下過幾場雨,他才脫下這麼點兒坯……” 另一名婦女:“唉,韓奶奶的命也太不濟了,就在這麼黑黢黢的破窯屋裡過了大半輩子……” 囤子忽然躍起,接連捧起幹的或半幹不幹的土坯往地上摔。
武紅兵摟抱住了他,囤子将頭埋在武紅兵肩上哭了起來。
武紅兵安慰他:“囤子哥,别這樣。
大家心裡都有數,你的心思盡到了……” 窯屋裡,韓奶奶在昏迷中說胡話:“桶……桶……” 馮曉蘭用目光四下尋找,未見有桶,疑問地看王大娘。
韓奶奶:“多清涼的水啊,大夥還不快接!别讓白白流走呀!……” “她說昏話呢。
”王大娘眼圈紅了。
馮曉蘭也背過身哭泣。
韓奶奶忽然睜開了眼,睜得大大的——那是回光返照——問:“誰在那兒哭啊?” 馮曉蘭趕緊擦擦眼,走上前,勉強一笑,說:“韓奶奶,我沒哭。
大夥都來看您了,屋子小,都在窯外站着呢。
” 韓奶奶握住馮曉蘭一隻手,感激地:“姑娘啊,自從你來在咱們坡底村,沒少為我的病費錢費心思,奶奶就是到了陰間,也會經常念你的好……” 馮曉蘭忍不住哭出來:“奶奶,别這麼說,您這次也會好起來的……” “這次,奶奶是挺不過去了。
”韓奶奶放開馮曉蘭的手,又握住王大娘的手,依依惜别地,“我的好妹子,自從我成了五保戶,坡底村人對我的照顧挺周到。
我要是今朝走了,你千萬替我把心裡的感激跟大夥說說……” 王大娘:“老姐,你還有什麼放心不下的事,就隻管跟我交代吧。
老姐你交代的,你老妹就當最高指示去辦。
” 馮曉蘭聽不下去,雙手捂臉,哭着沖了出去。
人們立刻将她圍住,紛紛問: “情況到底怎麼樣啊?” “嗨,你這姑娘!别光哭,說話呀!” “韓奶奶命硬,興許這次也不要緊吧?” 馮曉蘭抱着春梅哭,邊哭邊說:“春梅,從今往後,這裡就……沒人住了……” 春梅也哭了:“曉蘭姐你别吓我!我還要跟你學着為韓奶奶針灸呢!” 支書和趙曙光匆匆走來,分開衆人,就要往窯屋進。
馬嬸攔住他們:“先讓她們老姐妹多說一會兒。
” 窯屋裡,韓奶奶說:“我的好妹子,全村又數你王家為我操心最多,數你對我最好——好到連輩分都亂了。
孩子們叫我奶奶,可咱倆處得像親姐妹……” 王大娘終于也忍不住落下淚來,說:“我的老姐,這是咱倆前世的緣分……” “好妹子,抓緊再給囤子那孩子,娶上個媳婦吧,啊?起先多好個小夥子呀,後來我一看他那孤僻樣子,心裡邊就替他難受……” 王大娘點頭。
“曙光在外邊嗎?要是在,叫他進來,我也有幾句話對他說……” 王大娘起身走到門口,朝趙曙光招手。
趙曙光急忙進入。
韓奶奶拉住趙曙光一隻手,寄以重托地:“曙光啊,你是知青,是肚子裡有墨水,在北京學過十幾年知識的人……你,你們,别那麼急着就都走了……就算奶奶死前求你,幫幫坡底村,幫幫這裡幾十戶人家再……再走……” 趙曙光噙淚道:“韓奶奶,我跟你發誓……我……我們一定……” 韓奶奶眼角也淌下淚來,浮現一絲欣慰笑容:“我這褥子下,有幾塊闆,是你王大爺當支書時,批給我預備做棺材的。
你替我告訴支書,村裡拿去派點兒用場吧。
我死後,挖個坑,随便埋……埋……哪兒……” 韓奶奶咽下了最後一口氣。
“大娘!”趙曙光不由雙膝緩緩跪下,握住韓奶奶一隻手,将臉伏在韓奶奶手上。
王大娘走到窯屋外邊,極其平靜地:“大家夥兒,都進去看她最後一眼吧……” 女人們一片哭聲,紛紛擁入窯屋。
外面隻剩下支書、男知青和囤子。
囤子不知為什麼一轉身猛跑而去。
支書:“唉唉,怎麼……怎麼這樣了呢?她都沒說要見我嗎?” 趙曙光:“韓奶奶讓我告訴您,有幾塊棺材闆,她願意捐給村裡……” 支書:“你跟我說棺材闆幹什麼呢?我問她說沒說要見我!” 趙曙光張張嘴,不知如何回答才好。
支書一蹲,失落地:“那就是沒說喽?唉唉,死前跟我這支書都沒句話說,我……我心裡多别扭啊我!” 趙曙光将他扶起,勸慰:“支書,人活人死一口氣,韓奶奶那一口氣,不是一下子沒喘上來嘛!您那麼想多像小孩兒啊!” 王大爺躺在屋裡,囤子跑回來,翻箱倒櫃找出一支唢呐,拿衣襟用力地擦着。
王大爺見狀,坐起,驚詫地看兒子:“你翻出那東西幹什麼?” 囤子擡眼看父親,嘴唇抖抖地說不出話,淚流滿面。
王大爺:“你……你韓奶奶……走了?” 囤子點頭。
王大爺讓囤子将桌上涼着的一碗湯藥拿來,把藥一飲而盡。
他莊嚴地說:“兒子,不但你要送她,我也要送她。
你為她吹,我也要為她唱。
你韓奶奶生前最喜歡聽我唱。
她說過她來到這世上唯一的幸事,就是和一位歌王在一個村裡住了幾十年,能經常聽我唱唱信天遊……” 他一邊說,一邊穿衣下地。
腿站不穩,搖晃了一下,被囤子一把扶住。
夜晚,皓月當空,星鬥滿天。
王大娘、馮曉蘭、春梅坐在院子裡,就着月光編紮花圈。
王大爺、支書、趙曙光在屋裡開會。
支書對王大爺說:“老哥,曙光已經在寫入黨申請書了。
那麼,咱們這就算開次支部擴大會吧。
韓奶奶走了,咱們現在就研究研究,要不要體體面面地把她發送了?她畢竟是全村歲數和輩分最大的人。
如果草草埋了,誰心裡都不是滋味,顯得咱坡底村人太沒人情味兒。
可要當成一件莊重的事來辦呢,她又不是什麼英烈,我擔心公社和縣裡問罪,說咱們坡底村帶頭搞‘四舊’,起壞影響……” 王大爺:“我先問你,指派人看護着點兒沒有?” 支書:“囤子守在她那窯屋裡,知青們也都願意輪班陪着。
” “那就好。
要是讓野貓野狗的壞了老人容顔,咱們罪過大了。
我的意思,當然要當成一件莊重的事來辦。
老人家自從‘解放’前流浪到咱坡底村,人品那還不是有口皆碑的嗎?再往前論,她還當過婦救隊長的吧?還冒險掩護過地下黨的吧?‘解放’後,五保前,可算是咱坡底村的模範村民吧?” 支書點頭應和:“那是,那是。
” 王大爺:“你甭擔心什麼,有人問罪,我頂着。
” 趙曙光也說:“我們鄭鄭重重地,全村人懷着鄉親對鄉親的真情懷來發送韓奶奶,不但可以加深咱們坡底村人之間的友愛關系,而且也是符合毛澤東思想的。
” 王大爺:“把你的道理擺擺看?” 趙曙光:“毛主席在《為人民服務》這一篇文章中說過——‘村上的人死了,開個追悼會,用這樣的方法寄托我們的哀思,使整個民族團結起來’。
我們照毛主席的話做,誰又憑什麼向我們問罪?” 王大爺一拍腿:“說得好!” 凄婉的唢呐聲裡,送喪的隊伍走出了村子。
囤子在最前邊,邊走邊吹唢呐。
武紅兵、趙曙光和另外兩個知青用門闆擡着韓奶奶的屍體,其後另有四名男知青,兩人一組,每組肩扛兩塊厚木闆。
王大爺被春梅和馮曉蘭一左一右攙扶着,王大娘、馬嬸等鄉親跟在後面。
李君婷拿着花圈。
其上兩條挽聯,一條寫的是“韓奶奶安息——坡底村插隊知青敬挽”,另一條寫的是“長者韓氏桂芝入土為安——坡底村鄉親共挽”。
下葬的土坑已經挖好,門闆随着漸漸放長的繩索,徐徐墜下。
支書站在坑邊,說:“韓桂芝,老姐,鄉親,你就安息了吧。
你去得太突然,也來不及給你做口棺材了,再說呢,就那幾塊木闆也不夠用。
你呢,就多多體諒大家夥吧。
我們支部的意見是,這幾塊木闆,還是随你埋的好。
做不成口棺材,起碼可以擋擋土,免得讓土直接蓋了你的臉……” 支書悲傷起來,說不下去。
他揮揮手,四塊木闆被墜下了坑。
武紅兵将一把鍁遞給支書,支書往坑裡填了一鍁土,之後将鍁遞給王大爺。
王大爺接過鍁,卻沒立即填土,望着坑說:“我的老姐,昨夜裡我一宿沒睡,一直在想,為啥全村的小字輩兒都一概地叫你韓奶奶,根本不細論他們的爸媽和你的輩分關系了?想來想去隻想明白了一點,那就是,你是一個好人。
你從‘解放’前三十來歲就流落到了咱們坡底村,往後五十多年裡,就沒為一丁點兒什麼個人的好處跟誰紅過臉。
可如果有誰做了不公道的事,你又是那麼愛打抱不平。
我記得我剛當支書那一年,因為孩子他馬嬸跟我鬧了幾番别扭,我年底扣了她幾十工分,你幾乎跟我大翻臉。
現而今,有些人不以人品來論人了,我王崇山瞧不起他們。
老姐,你活着時,最愛聽我唱,這刻,我就再唱幾段給一個根子上的好人聽。
我已正式收了徒了,今兒為你唱過,我王崇山以後再就不開口唱了……” 王大爺仰起臉來望天空,天空萬裡無雲。
他又将目光放向遠處。
千溝萬壑的黃土地,仿佛是大地縱橫的皺紋。
王大爺眼角淌下老淚,唱道: 黃土那個高坡上種莊稼, 種莊稼的是咱陝北人。
白羊肚手巾擦咱的汗珠珠, 種莊稼越種心越那個沉。
…… 支書阻止他唱:“老哥!” 王大爺生氣了:“滾!你給我住嘴!沒你攔我的權力!” 馬嬸:“哎呀,他都說他以後再也不開口唱了,你們這會兒就讓他随便唱吧!” 王大爺接着唱: 黃土高坡那個坡連坡, 黃土下埋的是咱莊稼人。
紅腰帶帶系的陝北情, 哎呀……哎呀…… 王大爺不愧曾是歌王,盡管老了,盡管病着,但那充滿感情的、蒼涼遒勁的歌,聽來令人動容。
可他“哎呀”兩聲,卻終究還是沒有唱上去最後的高調。
趙曙光向馮曉蘭使眼色,輕推她。
馮曉蘭會意,上前勸阻他:“大爺……” 王大爺看也不看她一眼,倔犟地豎起一隻手掌。
他運足一口氣,終于唱出了他一定非要唱出的那一句: 哎呀幾輩還沒累出個好光景! 突然,王大爺噴出一大口血來!他身子一晃,趙曙光和馮曉蘭急上前扶住他。
春梅心疼地撲抱住他,哭叫:“爸!” 王大爺揮揮手:“埋……把這好人……埋了吧……” 一鍁鍁土揚起,填入墳坑中。
武紅兵忍不住唱了起來: 黃土那個高坡上收莊稼, 我來在了這地場親近了陝北人。
大雁雁飛來過又飛去, 哎呀我一鐮鐮割下的是陝北情。
哎呀黃土高坡陝北情, 我哪輩輩和你結過緣? …… 在歌聲中,一座墳丘隆起了,木碑牌和花圈莊重地擺在墳前…… 全體知青都待在宿舍裡。
大家情緒都很低沉。
一名知青自言自語:“我搞不明白我自己了。
我明明和她無親無故,也不像曙光和曉蘭,經常去看她。
可剛才聽了囤子他爸那番評價她的話,埋她的時候我心裡好難受。
到這會兒那股難受勁兒還過不去。
” 另一名知青:“我也是。
‘解放’二十年了,如果一個好人‘解放’後也沒過上幾天好日子,這是無論如何也讓人沒法兒不難受的。
” 于是議論紛紛: “你最後那句話,怎麼讓人聽着拐彎抹角的?” “你什麼意思?想抓我辮子?” “囤子他爸那麼一唱,我心裡更難受了。
” “老歌王今兒那是不顧死活地在唱!” 李君婷小聲地對趙曙光說:“他不聽别人的,能聽你的。
你勸勸他,以後可千萬别再那麼唱了,真的會惹來麻煩的。
他不為自己着想,也得為他一家負責任啊!” 趙曙光似聽未聽,分明在思考什麼。
李君婷表情不悅起來。
馮曉蘭捅了趙曙光一下:“君婷剛才跟你說話你沒聽到啊?” “聽到了。
” “君婷說的是好心話,而且說得也對。
” 趙曙光:“我比你們都了解王大爺的性格。
紅兵,别看你現在是他徒弟了,我也還是比你了解他。
他說以後再也不開口唱了,那就肯定是那樣了。
” 武紅兵點頭。
趙曙光:“我讓大家都集合在一起,是因為有一件事,我得和大家說一下——韓奶奶咽氣之前,攥着我一隻手說,說咱們是北京知青